第兩百零三章 惜滿桂之才
明末昏君?我乃中興之主! 作者:牛角的二師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由校深深地看了一眼滿桂。
老實說,他看這個滿桂跟看袁崇煥是不一樣的,滿桂這個人性格比較率直,他參與到這樣的事情裏麵來,肯定也有袁崇煥的一份功勞,說不好就是被袁崇煥所蠱惑了。
滿桂本來的性格,本注定了他不可能有這樣的彎彎繞繞,但是他又確實是參與到這樣的事情中來,如果朱由校的實力真的不夠,他們的援兵又來的太遲的話,朱由校極有可能是真的活不下來的。
所以他就算把這個滿桂給宰了,那也沒有什麽好說的,想來,這滿桂就算變成了惡鬼,也不好意思迴來找朱由校。
但是朱由校就是憐惜滿桂的才華。
話說滿桂是宣府人,其先祖是山東兗州府嶧縣人,因立有戰功,遂在宣府衛為官,至此世居於宣府。
滿桂年紀稍長一些時,便善於騎馬射箭,參軍後每次參戰,都斬首、截耳不少。
按照明軍中的規定,斬獲敵人一顆頭顱,就可授任官職,否則就賞給白銀五十兩。
滿桂屢次拿到賞金,卻沒能得到一官半職。
年近三十,他才當上總旗,又過十年才當上百戶長。
後來經幾次升遷,滿桂終於做到潮河川守備,當時楊鎬在四路敗師的情況下推薦幾個懂得軍事的小將,首先就推薦滿桂。
滿桂於是移兵駐守黃土嶺,期間又得到總督王象乾的賞識,先後提升他擔任石塘路遊擊、喜峰口參將。
天啟二年,大學士孫承宗出任邊帥,滿桂進去拜見,孫承宗看到他相貌威武,和他談論軍事,對他格外稱讚。
等孫承宗出來鎮守山海關時,就提拔滿桂擔任副總兵,負責中軍的事務。
孫承宗幕下,文武官員來進見的很多,孫承宗卻單單任用滿桂。
滿桂性格很粗魯,但是為人忠誠勇敢,不同一般,不好聲色,能夠和士卒同甘共苦。
天啟三年,孫承宗打算出關修複寧遠城,詢問那位將領可以前去駐守。
馬世龍推薦孫諫和李承先,孫承宗都沒有同意。
袁崇煥、茅元儀進言說:“滿桂可以,但他是您的中軍,我們不敢請他出來。”
孫承宗說:“既然他可以,哪管他是不是中軍。”
於是,他喚來滿桂,跟滿桂說了,滿桂慨然答應,請命而行。
馬世龍懷疑滿桂的能力不行,孫承宗不聽,當天就擺下酒席,替他餞行。
滿桂到寧遠後,和袁崇煥同心協力修築城牆,使寧遠巍然屹立,成為遼東的一個重鎮。
當時蒙古的一些部落駐在寧遠東郊放牧,遼東百姓來歸附寧遠的都遭受他們的搶劫,孫承宗為此很憂慮。
天啟四年二月,孫承宗派滿桂和總兵官尤世祿在大淩河襲擊他們。
於是蒙古各部落號哭連天地向西逃竄,寧遠東郊得到安寧。
另外,拱兔、炒花、宰賽等部落表麵上歸順而暗中想要反叛,滿桂善於掌握處理,這些部落都服從,每年還節省無數的撫賞銀。
當初,寧遠城裏城外滿眼都是荒丘廢墟,滿桂到任後,有五萬多家軍民在此地屯田,往城外耕種到五十裏遠。
孫承宗上報滿桂的功勞,朝廷下詔提拔他為都督僉事,加官銜為總兵。
孫承宗於是命令他掌管後部,與前部趙率教相為掎角。
督餉郎中楊呈秀克扣軍糧,副將徐漣激發兵變,包圍袁崇煥的公署。
大家因為害怕滿桂的家兵勇猛,所以不敢來包圍他,就成群結隊地向東邊逃走。
滿桂和袁崇煥追上斬殺兵變的發動者,安撫餘下的部眾,把他們都帶了迴來。
天啟六年正月二十三日,後金派數萬騎兵攻打寧遠,遠近大震。
正月二十四日,建奴軍包圍寧遠,滿桂和袁崇煥在城裏死守。
後金軍開始攻打西南城角,他們點發紅夷大炮,打傷很多攻城的後金軍。
正月二十五日,後金軍轉攻寧遠南邊的城牆,他們再用火器將其打退,於是包圍解除。
朱由校從自己的記憶裏麵知道,自己當時十分高興,又提拔滿桂為都督同知,實際上為總兵官。
後來又一次論功,朱由校甚至給滿桂加級為右都督,蔭子副千戶,世襲。
滿桂上書謝恩,並且自敘自己前後立過的功勞。
朱由校便下詔對滿桂做了讚揚性的迴答,又升任他為左都督。
滿桂當初與趙率教關係很好,在此次戰役中,滿桂恨趙率教不親自來援救自己,從此相互責怪。
朱由校聽說後,曾下詔告誡、勉勵。
接著袁崇煥又跟滿桂不和,上書說他躊躇滿誌,謾罵同僚,恐怕他會耽誤邊疆的大事,請把他調到別的兵鎮,把關外的事權交給趙率教。
很多大臣都知道滿桂能勝任,但擔心他們在一個城中或許會壞事,就建奴朱由校把滿桂召了迴來。
督師王之臣極力說滿桂不能調開,但是召他迴來的命令已經下達。
王之臣又請把他安排在山海關門口,袁崇煥都不聽從。
同年閏六月,朝廷就命令滿桂以原職在中軍府辦理僉書的事務。不久,袁崇煥自己後悔,請求采用王之臣的意見。
朱由校於是同意,讓滿桂掛印移鎮山海關大門,兼任統領關外四路及燕河、建昌等地的駐軍,並賜給他尚方寶劍以便提高他的權限。
天啟七年五月,後金軍包圍錦州,分出兵力進取寧遠,滿桂派兵援救,被包圍在笊籬山。
滿桂和總兵尤世祿趕赴前線,大戰一場,勝負相當,於是進入寧遠城中,和袁崇煥商量防禦的辦法。
不久,後金軍兵臨城下,滿桂率領副將尤世威等人出城迎戰,殺傷不少後金軍,滿桂自己也身受重傷。
捷報遞上後,朝廷給滿桂加官為太子太師,世蔭錦衣僉事。
等袁崇煥離職走後,王之臣再次擔任督師,很推崇滿桂的才幹,請朝廷仍然派他鎮守寧遠。
當蒙古炒花等部落分崩離散時,滿桂與王之臣召來很多蒙古人安置在自己部下,還招募這些人作為自己的軍隊,使得遼東的騎兵力量得到了大大的擴張。
這些都是滿桂的功勞。
可是,再大的功勞也填不了造反,意圖不軌這個坑啊!
老實說,他看這個滿桂跟看袁崇煥是不一樣的,滿桂這個人性格比較率直,他參與到這樣的事情裏麵來,肯定也有袁崇煥的一份功勞,說不好就是被袁崇煥所蠱惑了。
滿桂本來的性格,本注定了他不可能有這樣的彎彎繞繞,但是他又確實是參與到這樣的事情中來,如果朱由校的實力真的不夠,他們的援兵又來的太遲的話,朱由校極有可能是真的活不下來的。
所以他就算把這個滿桂給宰了,那也沒有什麽好說的,想來,這滿桂就算變成了惡鬼,也不好意思迴來找朱由校。
但是朱由校就是憐惜滿桂的才華。
話說滿桂是宣府人,其先祖是山東兗州府嶧縣人,因立有戰功,遂在宣府衛為官,至此世居於宣府。
滿桂年紀稍長一些時,便善於騎馬射箭,參軍後每次參戰,都斬首、截耳不少。
按照明軍中的規定,斬獲敵人一顆頭顱,就可授任官職,否則就賞給白銀五十兩。
滿桂屢次拿到賞金,卻沒能得到一官半職。
年近三十,他才當上總旗,又過十年才當上百戶長。
後來經幾次升遷,滿桂終於做到潮河川守備,當時楊鎬在四路敗師的情況下推薦幾個懂得軍事的小將,首先就推薦滿桂。
滿桂於是移兵駐守黃土嶺,期間又得到總督王象乾的賞識,先後提升他擔任石塘路遊擊、喜峰口參將。
天啟二年,大學士孫承宗出任邊帥,滿桂進去拜見,孫承宗看到他相貌威武,和他談論軍事,對他格外稱讚。
等孫承宗出來鎮守山海關時,就提拔滿桂擔任副總兵,負責中軍的事務。
孫承宗幕下,文武官員來進見的很多,孫承宗卻單單任用滿桂。
滿桂性格很粗魯,但是為人忠誠勇敢,不同一般,不好聲色,能夠和士卒同甘共苦。
天啟三年,孫承宗打算出關修複寧遠城,詢問那位將領可以前去駐守。
馬世龍推薦孫諫和李承先,孫承宗都沒有同意。
袁崇煥、茅元儀進言說:“滿桂可以,但他是您的中軍,我們不敢請他出來。”
孫承宗說:“既然他可以,哪管他是不是中軍。”
於是,他喚來滿桂,跟滿桂說了,滿桂慨然答應,請命而行。
馬世龍懷疑滿桂的能力不行,孫承宗不聽,當天就擺下酒席,替他餞行。
滿桂到寧遠後,和袁崇煥同心協力修築城牆,使寧遠巍然屹立,成為遼東的一個重鎮。
當時蒙古的一些部落駐在寧遠東郊放牧,遼東百姓來歸附寧遠的都遭受他們的搶劫,孫承宗為此很憂慮。
天啟四年二月,孫承宗派滿桂和總兵官尤世祿在大淩河襲擊他們。
於是蒙古各部落號哭連天地向西逃竄,寧遠東郊得到安寧。
另外,拱兔、炒花、宰賽等部落表麵上歸順而暗中想要反叛,滿桂善於掌握處理,這些部落都服從,每年還節省無數的撫賞銀。
當初,寧遠城裏城外滿眼都是荒丘廢墟,滿桂到任後,有五萬多家軍民在此地屯田,往城外耕種到五十裏遠。
孫承宗上報滿桂的功勞,朝廷下詔提拔他為都督僉事,加官銜為總兵。
孫承宗於是命令他掌管後部,與前部趙率教相為掎角。
督餉郎中楊呈秀克扣軍糧,副將徐漣激發兵變,包圍袁崇煥的公署。
大家因為害怕滿桂的家兵勇猛,所以不敢來包圍他,就成群結隊地向東邊逃走。
滿桂和袁崇煥追上斬殺兵變的發動者,安撫餘下的部眾,把他們都帶了迴來。
天啟六年正月二十三日,後金派數萬騎兵攻打寧遠,遠近大震。
正月二十四日,建奴軍包圍寧遠,滿桂和袁崇煥在城裏死守。
後金軍開始攻打西南城角,他們點發紅夷大炮,打傷很多攻城的後金軍。
正月二十五日,後金軍轉攻寧遠南邊的城牆,他們再用火器將其打退,於是包圍解除。
朱由校從自己的記憶裏麵知道,自己當時十分高興,又提拔滿桂為都督同知,實際上為總兵官。
後來又一次論功,朱由校甚至給滿桂加級為右都督,蔭子副千戶,世襲。
滿桂上書謝恩,並且自敘自己前後立過的功勞。
朱由校便下詔對滿桂做了讚揚性的迴答,又升任他為左都督。
滿桂當初與趙率教關係很好,在此次戰役中,滿桂恨趙率教不親自來援救自己,從此相互責怪。
朱由校聽說後,曾下詔告誡、勉勵。
接著袁崇煥又跟滿桂不和,上書說他躊躇滿誌,謾罵同僚,恐怕他會耽誤邊疆的大事,請把他調到別的兵鎮,把關外的事權交給趙率教。
很多大臣都知道滿桂能勝任,但擔心他們在一個城中或許會壞事,就建奴朱由校把滿桂召了迴來。
督師王之臣極力說滿桂不能調開,但是召他迴來的命令已經下達。
王之臣又請把他安排在山海關門口,袁崇煥都不聽從。
同年閏六月,朝廷就命令滿桂以原職在中軍府辦理僉書的事務。不久,袁崇煥自己後悔,請求采用王之臣的意見。
朱由校於是同意,讓滿桂掛印移鎮山海關大門,兼任統領關外四路及燕河、建昌等地的駐軍,並賜給他尚方寶劍以便提高他的權限。
天啟七年五月,後金軍包圍錦州,分出兵力進取寧遠,滿桂派兵援救,被包圍在笊籬山。
滿桂和總兵尤世祿趕赴前線,大戰一場,勝負相當,於是進入寧遠城中,和袁崇煥商量防禦的辦法。
不久,後金軍兵臨城下,滿桂率領副將尤世威等人出城迎戰,殺傷不少後金軍,滿桂自己也身受重傷。
捷報遞上後,朝廷給滿桂加官為太子太師,世蔭錦衣僉事。
等袁崇煥離職走後,王之臣再次擔任督師,很推崇滿桂的才幹,請朝廷仍然派他鎮守寧遠。
當蒙古炒花等部落分崩離散時,滿桂與王之臣召來很多蒙古人安置在自己部下,還招募這些人作為自己的軍隊,使得遼東的騎兵力量得到了大大的擴張。
這些都是滿桂的功勞。
可是,再大的功勞也填不了造反,意圖不軌這個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