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要不我們先試一試?
明末昏君?我乃中興之主! 作者:牛角的二師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說很好,朕對你的說法也很滿意。”
“其他人呢?其他人還有沒有別的想法?”
許顯純感到有些垂頭喪氣,他心裏很明白,雖然朱由校說滿意他的說法,但這也就是朱由校不願意寒了他這麽一個親信的心而已。
他明白他的迴答,其實並沒有說到朱由校的心坎子裏麵去。
朱由校又指向麵前的盧象升問道:“盧愛卿呢,你有什麽想法?你認為這火炮的作用到底是什麽?”
盧明月也感覺到了頗有壓力,畢竟身邊的這些同僚,其實都認為剛才許顯純所說的話,應該是對朱由校的意思的。
但是朱由校明顯用自己的實際行為,跟他們講述了什麽叫做君心難測,什麽叫做皇帝的心思你別猜。
可是盧明月一時之間也沒有什麽好頭緒,他思考了片刻,終於還是決定就按照心裏麵真實的想法來說。
“陛下,微臣認為我們大明之所以要鑄造這些火炮,是因為我們大明需要足夠的武力,才能夠威脅周圍的蠻夷,讓他們不敢對我們大明進行侵擾。”
“隻有這樣,那麽我大明的百姓才不必為了邊境要維持大量的軍隊,而背負極高的稅收,百姓們也能夠安居樂業。”
朱由校點了點頭,這也是盧象升這些讀書人內心真正的想法。
對於他們來說,其實陛下未必是最重要的,天下百姓或許才更加重要。
隻要有了強大的火炮強大的武力,那麽他們就能夠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讓周圍的蠻夷放肆,讓百姓們安居樂業。
所以盧象升這樣的人,跟許顯純,田爾耕,王體乾,秦良玉,楊啟聰他們這些人,其實是不一樣的。
盧象升說完這些話之後,也有些猶豫,他明白他說的這些話,其實不一定對朱由校的胃口。
但是朱由校看到他有些緊張的表情,卻是笑了一笑。
“你說的也很好,朕也希望我大明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盧象升鬆了一口氣,但是他們也從朱由校剛才那些話,聽出了一些蛛絲馬跡。
雖然他的話也被朱由校同意了,但是這還不是朱由校內心真正的想法。
他們都期待的看著朱由校,想聽一聽朱由校有什麽高見。
隻見朱由校看著他們期待的目光,他也沒有做什麽隱瞞。
他的目光看向了遠處,仿佛能夠看到天涯海角。
“如果按照朕的想法,那朕會說,所謂的火炮,那是用來丈量我大明的土地方寸的。”
“知道我們火炮能夠射到的地方,那就是我們大明的國土,就以我們大明現在的國土來說,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有些過分了。”
“朕的命令恐怕出了長城便不會再有人會聽,這實在是讓朕太痛心了。”
“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大明現在百姓們窮困潦倒,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們大明經過了那麽多年的發展,我們大明的百姓越來越多。”
“可百姓們越來越多,那他們每個人的土地就會越來越少,如果太平時候,風調雨順,那倒也沒有什麽。”
“可是呢?如果一遇上什麽災害,土地減產,這些土地就無法承載原來該承載的人口。”
“百姓們沒有足夠的土地,他們就隻能夠變成流民。”
“現在我們擁有了強大的武器,有了你們這一群得力的武將,有了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那麽我們就可以往東邊走,往西邊走,往北邊走,甚至往南邊走。”
“我們可以征服那些地多人少的地方,把我們的百姓移民到那邊去。”
“如此一來,我們大明的火炮,為我們大明的犂帶來了,土地百姓們有了生活下去的土地,而我們大明則為蠻夷們帶來了文明,帶來了教化。”
“如此,豈不妙哉?”
朱由校的這一篇長篇大論,終於講完了。
在場的明軍將領都陷入到了深深的震撼之中,他們不能夠說全部人,都被朱由校的這一篇說法完全說服。
但是,這確實對他們內心原來的想法,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朱由校的這些說法,可以說給他們打開了一條新世界的大門。
他們從來沒想過解決國內的矛盾,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解決,是的,他們國內的土地已經不夠了。
尤其是南方的土地雖然很肥沃,但是人口也非常的多,他們原本想著自己,根本就沒有辦法憑空變出徒弟來。
但是朱由校現在告訴他們,他們是可以憑空變出土地來的。
自己的土地那不夠那怎麽辦,那是擴張大明的版圖,從別人那裏拿了一些土地,給自己的百姓用。
是的,他們現在確實國內的災害頻發,導致糧食大規模減產,但是他們也清楚,土地災害有些地方嚴重,有些地方相對就沒有那麽嚴重了。
他們擴張了大明的版圖之後,總有些土地是可以繼續耕作的。
這還僅僅隻是一個好處,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失去土地的百姓,他們變成流民之後,很可能又會加入到亂軍之中,這又給大明的軍隊和財政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但是把他們移民到新擴張的土地上,他們就不容易鬧起來了,畢竟有了自己的土地也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希望。
自從宋朝以後,元朝暫且不必說,那個並不是漢人王朝,但就與宋明兩朝的將領們目光來說,已經變得逐漸變得短淺。
他們更多隻是盯著自己的一畝三份地,哪怕是對外的而戰爭,大多數也不以實控為標準。
但朱由校提醒了他們,他們為什麽不能夠以實控為標準,雖然秦朝做得到,漢朝做得到,甚至三國時代做得到,唐朝做得到,那為什麽他們大明就做不到?
他們現在有領先周圍所有小國的實力,他們有最先進的武器,甚至有最龐大的軍隊。
他們或許還可以真正的恢複漢唐榮光。
朱由校看到將領們已經陷入到了沉思當中,也已經感到頗為滿意了。
他不能夠要求隻靠著自己這一番話,就完全扭轉他們的價值觀。
而與此同時的察哈爾部,正陷入到了極大的爭執當中。
“其他人呢?其他人還有沒有別的想法?”
許顯純感到有些垂頭喪氣,他心裏很明白,雖然朱由校說滿意他的說法,但這也就是朱由校不願意寒了他這麽一個親信的心而已。
他明白他的迴答,其實並沒有說到朱由校的心坎子裏麵去。
朱由校又指向麵前的盧象升問道:“盧愛卿呢,你有什麽想法?你認為這火炮的作用到底是什麽?”
盧明月也感覺到了頗有壓力,畢竟身邊的這些同僚,其實都認為剛才許顯純所說的話,應該是對朱由校的意思的。
但是朱由校明顯用自己的實際行為,跟他們講述了什麽叫做君心難測,什麽叫做皇帝的心思你別猜。
可是盧明月一時之間也沒有什麽好頭緒,他思考了片刻,終於還是決定就按照心裏麵真實的想法來說。
“陛下,微臣認為我們大明之所以要鑄造這些火炮,是因為我們大明需要足夠的武力,才能夠威脅周圍的蠻夷,讓他們不敢對我們大明進行侵擾。”
“隻有這樣,那麽我大明的百姓才不必為了邊境要維持大量的軍隊,而背負極高的稅收,百姓們也能夠安居樂業。”
朱由校點了點頭,這也是盧象升這些讀書人內心真正的想法。
對於他們來說,其實陛下未必是最重要的,天下百姓或許才更加重要。
隻要有了強大的火炮強大的武力,那麽他們就能夠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讓周圍的蠻夷放肆,讓百姓們安居樂業。
所以盧象升這樣的人,跟許顯純,田爾耕,王體乾,秦良玉,楊啟聰他們這些人,其實是不一樣的。
盧象升說完這些話之後,也有些猶豫,他明白他說的這些話,其實不一定對朱由校的胃口。
但是朱由校看到他有些緊張的表情,卻是笑了一笑。
“你說的也很好,朕也希望我大明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盧象升鬆了一口氣,但是他們也從朱由校剛才那些話,聽出了一些蛛絲馬跡。
雖然他的話也被朱由校同意了,但是這還不是朱由校內心真正的想法。
他們都期待的看著朱由校,想聽一聽朱由校有什麽高見。
隻見朱由校看著他們期待的目光,他也沒有做什麽隱瞞。
他的目光看向了遠處,仿佛能夠看到天涯海角。
“如果按照朕的想法,那朕會說,所謂的火炮,那是用來丈量我大明的土地方寸的。”
“知道我們火炮能夠射到的地方,那就是我們大明的國土,就以我們大明現在的國土來說,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有些過分了。”
“朕的命令恐怕出了長城便不會再有人會聽,這實在是讓朕太痛心了。”
“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大明現在百姓們窮困潦倒,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們大明經過了那麽多年的發展,我們大明的百姓越來越多。”
“可百姓們越來越多,那他們每個人的土地就會越來越少,如果太平時候,風調雨順,那倒也沒有什麽。”
“可是呢?如果一遇上什麽災害,土地減產,這些土地就無法承載原來該承載的人口。”
“百姓們沒有足夠的土地,他們就隻能夠變成流民。”
“現在我們擁有了強大的武器,有了你們這一群得力的武將,有了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那麽我們就可以往東邊走,往西邊走,往北邊走,甚至往南邊走。”
“我們可以征服那些地多人少的地方,把我們的百姓移民到那邊去。”
“如此一來,我們大明的火炮,為我們大明的犂帶來了,土地百姓們有了生活下去的土地,而我們大明則為蠻夷們帶來了文明,帶來了教化。”
“如此,豈不妙哉?”
朱由校的這一篇長篇大論,終於講完了。
在場的明軍將領都陷入到了深深的震撼之中,他們不能夠說全部人,都被朱由校的這一篇說法完全說服。
但是,這確實對他們內心原來的想法,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朱由校的這些說法,可以說給他們打開了一條新世界的大門。
他們從來沒想過解決國內的矛盾,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解決,是的,他們國內的土地已經不夠了。
尤其是南方的土地雖然很肥沃,但是人口也非常的多,他們原本想著自己,根本就沒有辦法憑空變出徒弟來。
但是朱由校現在告訴他們,他們是可以憑空變出土地來的。
自己的土地那不夠那怎麽辦,那是擴張大明的版圖,從別人那裏拿了一些土地,給自己的百姓用。
是的,他們現在確實國內的災害頻發,導致糧食大規模減產,但是他們也清楚,土地災害有些地方嚴重,有些地方相對就沒有那麽嚴重了。
他們擴張了大明的版圖之後,總有些土地是可以繼續耕作的。
這還僅僅隻是一個好處,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失去土地的百姓,他們變成流民之後,很可能又會加入到亂軍之中,這又給大明的軍隊和財政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但是把他們移民到新擴張的土地上,他們就不容易鬧起來了,畢竟有了自己的土地也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希望。
自從宋朝以後,元朝暫且不必說,那個並不是漢人王朝,但就與宋明兩朝的將領們目光來說,已經變得逐漸變得短淺。
他們更多隻是盯著自己的一畝三份地,哪怕是對外的而戰爭,大多數也不以實控為標準。
但朱由校提醒了他們,他們為什麽不能夠以實控為標準,雖然秦朝做得到,漢朝做得到,甚至三國時代做得到,唐朝做得到,那為什麽他們大明就做不到?
他們現在有領先周圍所有小國的實力,他們有最先進的武器,甚至有最龐大的軍隊。
他們或許還可以真正的恢複漢唐榮光。
朱由校看到將領們已經陷入到了沉思當中,也已經感到頗為滿意了。
他不能夠要求隻靠著自己這一番話,就完全扭轉他們的價值觀。
而與此同時的察哈爾部,正陷入到了極大的爭執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