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的兄弟以及其他的文武將領,聽到這個話都大受刺激。


    他們非常清楚,對於明朝來說,畝產千斤到底意味著什麽。


    他們的士兵的確比明朝的軍隊,作戰起來更加悍不會死,這也就是明朝人所說的更加野蠻。


    所以明朝的。並作戰時可能不一定是他們的對手。


    但這真的是見他們屢戰屢勝,占領了不少明朝遼東土地的原因嗎。


    恐怕也不是的。


    那是因為明朝這些年來,國內的災害,不斷導致糧食大規模減產。


    明朝國內也有大量的土匪亂軍趁機崛起,也進一步縮減了明朝糧食的產出。


    更導致了大量明朝的軍隊,被牽製在明朝的腹地,沒辦法往邊疆調集。


    所以明軍也采取了所謂遼人守遼土的策略,這又導致另外一個原因。


    那就是遼東的武將集團,直接開始了養寇自重。


    因為隻要遼東的局勢一直不明朗,甚至可以說是小敗不斷,那麽明朝的朝廷就需要不斷的給遼東輸血。


    而明朝朝廷給遼東輸的血,不知道有多少,是直接濺到了這些遼東武將的口袋裏。


    就導致了一個更加悲哀的局勢,當這些遼東的武將集團,每年都可以獲得大量的軍餉,充實自己的口袋。


    但這並不是這些遼東將領真正拿銀兩的來處。


    反正朝廷每年撥給他們的軍餉,也不足額。


    雖然他們也大量的吃空餉,但那畢竟又還是狼多肉少,成不了什麽大氣候。


    他們真正來銀子的地方,是晉商集團給他們的賄賂。


    晉商八大家族,也不斷地向遼東的建奴,販賣戰略物資以及糧食。


    這一些東西裏麵,也是需要給遼東的各個武將提供抽成的。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遼東的那些武將集團,又怎麽可能希望朱由校擊敗建奴。


    如果建奴都沒有了,那麽他們就可能就會迎來,明朝皇帝秋後算賬的局麵。


    就算明朝皇帝不秋後算賬,他們以後也沒有什麽別的油水撈了。


    這種情況下,他們遼東的武將集團,其實也更加不希望建奴被鏟除。


    要是說誰真的能把建奴給打敗了,恐怕這些的遼東的各個軍頭就得先急起來了。


    問題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


    這明朝的皇帝不知道從什麽途徑,搞來了這種畝產將近兩千斤的糧食。


    那代表著什麽明朝糧食的產量,隨著這種叫做番薯的糧食被推廣開來,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糧食的產出,會比原來高了將近五倍。


    大明會比以前可以多養五倍的人口。


    皇太極對明朝的情報,一直是非常重視的。


    就明朝北直隸的情況,他們也是很清楚。


    那些蕃薯田就種在北直隸,就那麽一個頗為幹旱的環境,糧食依然達到了畝產將近2000斤。


    要是大明風調雨順了,又要是蕃薯種在土地肥沃,雨水豐沛的江南呢?


    那會是一種什麽樣的恐怖局麵?


    一旦明朝不缺糧,還有誰會去造反。


    如果明朝的百姓不造反了,那麽明朝的朝廷,就可以從中原抽掉更多的軍隊到遼東來。


    暫且不論這些中原調過來的軍隊戰鬥力怎麽樣,光是這個人數就可以讓皇太極他們感覺到很絕望。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明軍南兵的數量壓過了遼東軍事集團,那麽遼東軍事集團,就不再是不可取代的。


    那個時候,麵對著裝備精良,糧草充足的明朝軍隊,他們大金怎麽樣?


    依皇太極估計,大有可能會被追著捶吧!


    若是皇太極沒有有什麽野心,那也就罷了,但是皇太極走上了如今大金汗國的大汗的位置,手裏掌握著絕對的權力。


    他就不再願意自己和手下這些百姓,再迴到白山黑水之間,過著以前漁獵為生的生活。


    他現在之所以想要滅掉察哈爾部,為的是什麽?


    一來,皇太極是要向所有的部眾證明,他皇太極比他的老子的能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是有能力帶著部眾過上好日的。


    第二個,察哈爾部林丹汗手裏,還掌握著另外一個東西,那就是當年元朝的傳國玉璽。


    有了那個元朝的傳國玉璽,大金就有了法統。


    因為元朝是曾經統一過中原的,繼承了元朝法統的皇太極,也可以謀求像元朝一樣進攻中原。


    甚至他得到元朝傳國玉璽之後,就馬上可以建立自己的皇朝,而不是像現在一樣,隻是建立一個大金汗國。


    皇太極甚至連自己的國號都想好了,幹脆就叫做大清。


    皇太極看著在場的文武將領,說道:“我們已經不能再拖下去了,我們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一場大勝。”


    “否則等到將來大明真的把這種叫番薯的糧食推廣開來了,對我們大金來說,必定是有害而無利的。”


    多爾袞也是點了點頭,在這麽多的兄弟裏麵,除了皇太極之外,就屬他最有頭腦了。


    “大汗說的沒錯,隻要我們獲得一場足夠大的勝利,那麽我們就可以跟明朝談判,禁止他們種這種叫番薯的糧食。”


    “如果我們獲得的戰果足夠大的話,他們是極有可能會答應我們這個條件的。”


    或許皇太極有些兄弟和有些武將的性格比較愚鈍,本來是聽不明白大明有一種畝產2000斤的作物,對於他們來說有什麽害處。


    但是聽到旁人的解釋,他們都已經明白了,紛紛叫囂了起來,要盡快開展戰爭。


    皇太極看到軍心可用,心中也頗為鼓舞。


    無論大明的打算是什麽,但是隻要他們大金的實力足夠強大,那麽大明玩的什麽花招,都是一句虛言。


    “都準備好吧,兩個月之後我們就進攻察哈爾部,我們大金能不能興盛起來就靠你們了。”


    從明朝的京師,如果快馬加鞭的話,兩天之後就可以到達喜峰口了。


    但是孫元化他們要運送火炮,那自然是沒有那麽容易了。


    孫元化帶了民夫,把這些火炮往北邊運輸,足足在接近半個月之後,他們才把這些火炮也送到了喜峰口外20裏處。


    隨後,孫元化就挑選了一個適合紮營的地方,紮下了軍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昏君?我乃中興之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角的二師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角的二師兄並收藏明末昏君?我乃中興之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