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秦良玉的逆耳忠言(第二更)
明末昏君?我乃中興之主! 作者:牛角的二師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忠賢這話說出來,秦良玉當場也是十分感動。
但是她依然十分堅持地說道:“我等自然受了朝廷的俸祿,那自然就應該忠君愛國,便是我秦家以馬家的人都死絕了,那也是應當的。”
“但秦某人還是一介婦人,官職也不算是多麽顯赫,整個大明朝衛國戍邊的將領也不在少數,我又怎麽敢如此無禮?”
那邊的魏忠賢還想再勸,但是秦良玉就是不願意上車。
魏忠賢無奈,也隻能夠讓麾下的人前來一匹馬,就跟在秦良玉的旁邊,跟秦良玉一起升新豐縣新軍軍營開去。
等到前秦良玉來到了新豐縣的營防區,發現這一隻朱由校訓練出來的新軍,跟想象中有很大的不一樣。
她可是知道,如今朝廷的官軍中,除了那些遼東的將領家丁之外,其他的明軍能夠展現出來戰鬥力,其實也並不算多麽精銳。
可是,朱由校這一支僅僅隻訓練了幾個月的新軍,卻給了秦良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僅僅是在離軍營五裏之外,秦良玉便也見識到了一些新軍的巡邏隊。
她發現這些新寫的巡邏隊,背上背著一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火槍。
新軍的巡邏隊挺直腰杆,身形壯碩,還是有著幾分彪悍之氣的。
如果不是這些新軍士兵,估計沒有見過血,眼睛之中沒有那種殺氣的話,可能會比現在更加霸氣。
秦良玉終於趕到了新軍的軍營。
就在軍營的門口時,秦良玉卻看到軍營門口站著一群人。
秦良玉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那群人之中,有一些皇帝的特有的禮儀用具。
她知道朱由校親自來到軍營門口迎接她了。
秦良玉連忙翻身下馬,來到朱由校的麵前時,單膝下跪,說道:“微臣參見陛下,請恕微臣甲胄在身,不得全禮。”
朱由校親自將秦良玉扶了起來。
他的臉上掛著溫和的笑容,說道:“秦總兵說的是哪裏話?”
“秦總兵為國戍邊,穩定西南,這些年了也是辛苦了。”
“如今秦總兵又從西南一路長途跋涉,來到北直隸,想來也是辛苦異常。”
秦良玉自然又是一陣謙虛,不管這個事情是不是如此一個道理,但在陛下麵前終歸還要有幾分謙虛。
旁邊的孫元化等了兩人相互吹捧都差不多,也及時上來對朱由校一拱手,說道:“陛下,現在天色已遲了,這秦總兵帶著軍隊來到這裏,長途跋涉的,想必也還沒有進食。”
“我們軍營裏麵已經準備好的食物,不如我們先進到軍營裏麵邊吃邊談吧?”
孫元化這個話一說,倒是提醒了朱由校,說道:“那便先進京營再說吧。”
孫元化準備的確實十分妥當,無論是新兵士兵,還是新來的那一些白杆兵,都對今天的飯菜讚不絕口。
而實際上,今天的的夥食都相當不錯,雖然沒有酒,但是今天每個人都能夠打到滿滿的一勺豬肉和一勺羊肉,還有一勺子的瓜果蔬菜,就上湖廣運來白花花的米飯,士兵們吃的也是噴香。
隻是這些新軍士兵與這些白杆兵,都對對方感到十分有興趣,都不停地往對方那邊觀望著。
這些白杆兵在西南可打得頗有兇名,雖然身上穿的衣服破舊,還打著一些布丁,但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的精氣神。
而這些被朱由校下令招募出來的新軍士兵,穿著一身嶄新的軍服,背著白杆從來沒有見過的武器,也很是讓他們羨慕。
不過,要是說白杆兵有多羨慕,那也不一定。
白杆兵可是有著自己光輝的戰績的,這些新新士兵哪怕穿著嶄新的軍服,吃著再好的飯菜,在白杆兵的心目中,那也是新兵蛋子,沒有針沒有上過戰場。
不過,遠來的是客,雙方倒也沒有爆發出什麽衝突。
而那邊的秦良玉以及其他一些白杆兵的軍官,都被朱由校聚集到了另外一個大帳裏麵。
左邊一排坐的都是朱由校以下的新軍將領,比如說盧象升,孫傳庭,許顯純,孫元化等等的一堆人。
而左邊自然做的就是秦良玉和其他一些白杆兵的將官。
這雙方氣氛更是融洽。
畢竟他們都算得上是朱由校的死忠了,都清楚以後在戰場上是要共同作戰的,自然也不會無端端的把這關係給弄差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新軍將官與秦良玉的白杆兵之間,該吹捧的,也吹捧得差不多了。
秦良玉看到氣氛差不多了,終究還是忍不住起來對朱由校一拱手,說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可否直言?”
朱由校大概也猜出這秦良玉想要說什麽了,但是他卻沒有阻止秦良玉說話,隻是放下了筷子,做出了認真傾聽的模樣。
他看著秦良玉說道:“秦總兵也是朕的心腹愛將,在場的也都是對朕忠心耿耿的大臣,那便沒有什麽是不能說的。”
“如果秦總兵有什麽話想說的,大可放心講來就是了,朕也不是聽不得逆耳忠言的。”
秦總兵聽到了這個話,當場也是謝了一聲朱由校,便組織了一下自己的語言,方才認真地說道:“臣聽說陛下打算出喜峰口跟建奴野戰,微臣認為此事萬萬不可。”
“建奴的作戰能力之強,全天下的人都是知道的,陛下這些軍隊剛剛訓練了半年左右,要是說他們能夠正麵跟建奴交戰,恐怕也是很難的。”
“尤其是微臣聽說,陛下你還打算親自率軍出征,微臣心裏就更是擔憂了。”
“所以微臣想請求陛下,不要禦駕親征,就算陛下要禦駕親征,也不要脫離喜峰口的保護。”
“就讓微臣率領白杆兵出喜峰口,支援察哈爾部就罷了。”
秦良玉這話一說出來,在場的文武將領都把手裏的筷子放了下來,認真地看著朱由校。
其實不隻是秦良玉,很多人閹黨的大臣都有這樣一個心態。
陛下要是出了什麽事情,那他們這些閹黨大臣也通通都得完蛋了。
而對麵的盧象升等人,都是微微有點著急了。
如果這一次陛下不能派他們出喜峰口,那麽他們將無法證明自己的價值。
那邊的朱由校聽了這話,倒是認真地考慮了起來。
但是她依然十分堅持地說道:“我等自然受了朝廷的俸祿,那自然就應該忠君愛國,便是我秦家以馬家的人都死絕了,那也是應當的。”
“但秦某人還是一介婦人,官職也不算是多麽顯赫,整個大明朝衛國戍邊的將領也不在少數,我又怎麽敢如此無禮?”
那邊的魏忠賢還想再勸,但是秦良玉就是不願意上車。
魏忠賢無奈,也隻能夠讓麾下的人前來一匹馬,就跟在秦良玉的旁邊,跟秦良玉一起升新豐縣新軍軍營開去。
等到前秦良玉來到了新豐縣的營防區,發現這一隻朱由校訓練出來的新軍,跟想象中有很大的不一樣。
她可是知道,如今朝廷的官軍中,除了那些遼東的將領家丁之外,其他的明軍能夠展現出來戰鬥力,其實也並不算多麽精銳。
可是,朱由校這一支僅僅隻訓練了幾個月的新軍,卻給了秦良玉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僅僅是在離軍營五裏之外,秦良玉便也見識到了一些新軍的巡邏隊。
她發現這些新寫的巡邏隊,背上背著一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的火槍。
新軍的巡邏隊挺直腰杆,身形壯碩,還是有著幾分彪悍之氣的。
如果不是這些新軍士兵,估計沒有見過血,眼睛之中沒有那種殺氣的話,可能會比現在更加霸氣。
秦良玉終於趕到了新軍的軍營。
就在軍營的門口時,秦良玉卻看到軍營門口站著一群人。
秦良玉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那群人之中,有一些皇帝的特有的禮儀用具。
她知道朱由校親自來到軍營門口迎接她了。
秦良玉連忙翻身下馬,來到朱由校的麵前時,單膝下跪,說道:“微臣參見陛下,請恕微臣甲胄在身,不得全禮。”
朱由校親自將秦良玉扶了起來。
他的臉上掛著溫和的笑容,說道:“秦總兵說的是哪裏話?”
“秦總兵為國戍邊,穩定西南,這些年了也是辛苦了。”
“如今秦總兵又從西南一路長途跋涉,來到北直隸,想來也是辛苦異常。”
秦良玉自然又是一陣謙虛,不管這個事情是不是如此一個道理,但在陛下麵前終歸還要有幾分謙虛。
旁邊的孫元化等了兩人相互吹捧都差不多,也及時上來對朱由校一拱手,說道:“陛下,現在天色已遲了,這秦總兵帶著軍隊來到這裏,長途跋涉的,想必也還沒有進食。”
“我們軍營裏麵已經準備好的食物,不如我們先進到軍營裏麵邊吃邊談吧?”
孫元化這個話一說,倒是提醒了朱由校,說道:“那便先進京營再說吧。”
孫元化準備的確實十分妥當,無論是新兵士兵,還是新來的那一些白杆兵,都對今天的飯菜讚不絕口。
而實際上,今天的的夥食都相當不錯,雖然沒有酒,但是今天每個人都能夠打到滿滿的一勺豬肉和一勺羊肉,還有一勺子的瓜果蔬菜,就上湖廣運來白花花的米飯,士兵們吃的也是噴香。
隻是這些新軍士兵與這些白杆兵,都對對方感到十分有興趣,都不停地往對方那邊觀望著。
這些白杆兵在西南可打得頗有兇名,雖然身上穿的衣服破舊,還打著一些布丁,但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的精氣神。
而這些被朱由校下令招募出來的新軍士兵,穿著一身嶄新的軍服,背著白杆從來沒有見過的武器,也很是讓他們羨慕。
不過,要是說白杆兵有多羨慕,那也不一定。
白杆兵可是有著自己光輝的戰績的,這些新新士兵哪怕穿著嶄新的軍服,吃著再好的飯菜,在白杆兵的心目中,那也是新兵蛋子,沒有針沒有上過戰場。
不過,遠來的是客,雙方倒也沒有爆發出什麽衝突。
而那邊的秦良玉以及其他一些白杆兵的軍官,都被朱由校聚集到了另外一個大帳裏麵。
左邊一排坐的都是朱由校以下的新軍將領,比如說盧象升,孫傳庭,許顯純,孫元化等等的一堆人。
而左邊自然做的就是秦良玉和其他一些白杆兵的將官。
這雙方氣氛更是融洽。
畢竟他們都算得上是朱由校的死忠了,都清楚以後在戰場上是要共同作戰的,自然也不會無端端的把這關係給弄差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新軍將官與秦良玉的白杆兵之間,該吹捧的,也吹捧得差不多了。
秦良玉看到氣氛差不多了,終究還是忍不住起來對朱由校一拱手,說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可否直言?”
朱由校大概也猜出這秦良玉想要說什麽了,但是他卻沒有阻止秦良玉說話,隻是放下了筷子,做出了認真傾聽的模樣。
他看著秦良玉說道:“秦總兵也是朕的心腹愛將,在場的也都是對朕忠心耿耿的大臣,那便沒有什麽是不能說的。”
“如果秦總兵有什麽話想說的,大可放心講來就是了,朕也不是聽不得逆耳忠言的。”
秦總兵聽到了這個話,當場也是謝了一聲朱由校,便組織了一下自己的語言,方才認真地說道:“臣聽說陛下打算出喜峰口跟建奴野戰,微臣認為此事萬萬不可。”
“建奴的作戰能力之強,全天下的人都是知道的,陛下這些軍隊剛剛訓練了半年左右,要是說他們能夠正麵跟建奴交戰,恐怕也是很難的。”
“尤其是微臣聽說,陛下你還打算親自率軍出征,微臣心裏就更是擔憂了。”
“所以微臣想請求陛下,不要禦駕親征,就算陛下要禦駕親征,也不要脫離喜峰口的保護。”
“就讓微臣率領白杆兵出喜峰口,支援察哈爾部就罷了。”
秦良玉這話一說出來,在場的文武將領都把手裏的筷子放了下來,認真地看著朱由校。
其實不隻是秦良玉,很多人閹黨的大臣都有這樣一個心態。
陛下要是出了什麽事情,那他們這些閹黨大臣也通通都得完蛋了。
而對麵的盧象升等人,都是微微有點著急了。
如果這一次陛下不能派他們出喜峰口,那麽他們將無法證明自己的價值。
那邊的朱由校聽了這話,倒是認真地考慮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