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奸臣可殺,也可用。(第四更)
明末昏君?我乃中興之主! 作者:牛角的二師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起碼在惠世揚這些人的心目中,朱由校與明英宗的做法,有十分相似的地方。
甚至在他們的心目中,朱由校比那明英宗更有所不如。
而朱由校的敵人建奴,則比當年的瓦剌還要更加強大。
起碼明英中還有三十萬大軍,朱由校有什麽?
難道真的依靠他那一萬多的軍隊嗎?
現在的察哈爾部也算得上是強大,但都得在建奴的麵前瑟瑟發抖,害怕對方把他們給吞並了。
這樣一比起來,這朱由校要是真的出了喜峰口,那還不真是直接給那建奴送菜嗎?
東林黨的官老爺什麽都不怕,就怕到時候朱由校膽怯了,不敢出喜峰口跟建奴野戰。
如果他真的出了喜峰口,跟建奴野戰,那在這些東林黨人的心目中,這朱由校要是徹底死定了。
現在朱由校連個兒子都沒有,如果朱由校死了,那會有什麽樣的後果?
大明軍隊的士氣會因此受到極大的打擊,大明皇朝的臉麵也會再一次丟盡。
但這跟他們東林黨人又有什麽關係?
最重要的是,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心心念念的信王,馬上就要登基做皇帝了。
到時候什麽眾正盈朝,絕對不在話下。
東林黨人擊敗的時機,馬上就要到來了。
惠世揚忍不住繼續給在場的東林黨的官老爺鼓氣。
“那昏君已經給了秦良玉去旨,讓她等到明年雪融了之後,就帶兵進京,想來這個事情已經定下來了。”
“既然那個昏君要自己找死,到時候也怪不了我們。”
“隻要到時候昏君出了什麽事情,這報紙有沒有?又或是報紙上麵寫的是什麽內容,那都不重要了。”
“隻要在金鑾殿上的龍椅換了另外一個人來座,所有的事情都會得到改變的。”
其他的東林黨的官老爺也瘋狂點頭,這七年來的憋屈,他們算是徹底受夠了。
惠世揚突然又想到了什麽,轉過頭來看一下旁邊的戶部左侍郎鄭三俊,說道:“鄭兄,你們戶部還是得想辦法湊湊,起碼湊出五十萬兩,給遼東的那些軍頭送過去。”
那戶部左侍郎鄭三俊對於這個事情也顯得十分在意。
“惠兄放心,這個事情就算別人不上心,我也一定會上心的,五十萬兩銀子絕對一兩不少,會盡快送到遼東去。”
“那麽多的銀兩送到了遼東,也足夠讓那些遼東的軍頭飽吃一頓了,將來是肯定會有作用的。”
惠世揚也點了點頭,顯然十分認同這個話,“他們收了我們的銀兩,那就得給我們辦事。”
“還有那袁崇煥不是一直想搞什麽五年滅遼嗎?你也可以跟他們說,隻要這個事情辦成,我們一定會說服新皇,答應他五年平遼的事情。”
“到時候他袁崇煥,就可以一展他的報複了。”
隻是戶部左侍郎鄭三俊也有點擔心,說道:“內閣那邊不會出什麽事情吧?”
惠世揚冷笑了一聲,“能出什麽事情,這給遼東的軍隊撥軍餉,本來就是應有之義。”
穀蝔
“這朝廷敢不給遼東撥軍餉,遼東那群軍頭就敢鬧事,就問他們內閣誰擔得起這個責任。”
鄭三俊一想也是那麽個道理。
隻是鄭三俊也不由得歎了口氣,顯然想起了什麽糟心的事情,惋惜地說道:“我們在內閣裏麵,也有徐閣老和孫閣老兩人。”
“尤其是那孫閣老還是頗為認同袁崇煥在遼東修堡壘的建議,一心想要恢複對遼東四城的統治,這顯然是與那昏君的戰略不符的。”
“隻是他們的心思仿佛卻在我們的東林黨這一邊,倒也派不上什麽用場。”
其它東林黨的官老爺聽到這話也是搖了搖頭。
那孫承宗與徐光啟兩人雖然入閣了,但是卻讓他們大失所望,在東林黨發起的幾次事情之中,幾乎沒有幫了什麽忙。
如果不是他們東林黨,現還需要這麽兩麵在內閣之中的旗幟,他們早就把這兩個人當成閹黨處置了。
這些東林黨的官老爺,就在酒樓裏麵興致勃勃的討論著自己的計劃。
他們渾然不知道,一個在他們的雅間之外聽了許久的夥計,就這樣離開了。
半個時辰之後,他們的談話內容,已經全部放在了朱由校的桌上。
此時,魏忠賢和田爾耕兩個人,垂手侍立在朱由校的麵前,如同兩個老實到不行的孩子。
那田爾耕顯然是早已經看過報告裏麵的內容,期待地看著朱由校,問道:“陛下,這些人口出謀逆之言,實在是罪大惡級。”
“要不臣馬上帶著錦衣衛過去,將他們全部抓起來,直接關鍵詔獄裏麵,讓他們享受享受我們錦衣衛的百般好處?”
那邊的魏忠賢聽到這話,直接冷笑了一聲,插嘴說道:“陛下,都這種情況了,還何必將他們抓到詔獄裏麵,直接將他們抄家滅族了事,豈不快哉?”
誰知道那朱由校聽到這話,沒露出半分憤怒的表情,反倒是臉上露出了幾分笑意。
“你們沒聽到這些人是怎麽說了嗎?他們對於我們準備跟建奴打仗的事情,不抱有任何的希望。”
“他們這都拿朕來跟英宗皇帝做對比了,顯然認為朕這一次是死定了,這都卯著勁打算支持我們的北伐事業呢!”
“有他們的幫忙,東林黨的官老爺為我們準備作戰物資時,也能上點心。”
“這樣一來,豈不是對我們跟建奴的作戰大有好處?”
“這麽好的大臣,朕捧著他們都來不及了,又怎麽會舍得殺他們。”
魏忠賢和田爾耕對看了一眼,眼睛裏都流露出了幾分驚訝。
他們沒有想到,朱由校在看到了惠世揚等人的對話記錄之後,仍然能夠保持住自己的情緒,沒有表現出任何怒不可遏的情況。
哪怕惠世揚這些人,拿他來跟英宗皇帝做比較,甚至認為他還不如英宗皇帝,朱由校也不感覺到有如何的惱怒。
魏忠賢與田爾耕兩個人心裏都是歎了一口氣。
當今的陛下心有溝壑,這些東林黨人是真的給陛下提鞋都不配了。
他們也對朱由校更加敬畏了。
陛下不可欺啊!
不過,這魏忠賢想起今天朝議上的一個事情,心裏也有點不解,便問出了自己的疑問。
甚至在他們的心目中,朱由校比那明英宗更有所不如。
而朱由校的敵人建奴,則比當年的瓦剌還要更加強大。
起碼明英中還有三十萬大軍,朱由校有什麽?
難道真的依靠他那一萬多的軍隊嗎?
現在的察哈爾部也算得上是強大,但都得在建奴的麵前瑟瑟發抖,害怕對方把他們給吞並了。
這樣一比起來,這朱由校要是真的出了喜峰口,那還不真是直接給那建奴送菜嗎?
東林黨的官老爺什麽都不怕,就怕到時候朱由校膽怯了,不敢出喜峰口跟建奴野戰。
如果他真的出了喜峰口,跟建奴野戰,那在這些東林黨人的心目中,這朱由校要是徹底死定了。
現在朱由校連個兒子都沒有,如果朱由校死了,那會有什麽樣的後果?
大明軍隊的士氣會因此受到極大的打擊,大明皇朝的臉麵也會再一次丟盡。
但這跟他們東林黨人又有什麽關係?
最重要的是,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心心念念的信王,馬上就要登基做皇帝了。
到時候什麽眾正盈朝,絕對不在話下。
東林黨人擊敗的時機,馬上就要到來了。
惠世揚忍不住繼續給在場的東林黨的官老爺鼓氣。
“那昏君已經給了秦良玉去旨,讓她等到明年雪融了之後,就帶兵進京,想來這個事情已經定下來了。”
“既然那個昏君要自己找死,到時候也怪不了我們。”
“隻要到時候昏君出了什麽事情,這報紙有沒有?又或是報紙上麵寫的是什麽內容,那都不重要了。”
“隻要在金鑾殿上的龍椅換了另外一個人來座,所有的事情都會得到改變的。”
其他的東林黨的官老爺也瘋狂點頭,這七年來的憋屈,他們算是徹底受夠了。
惠世揚突然又想到了什麽,轉過頭來看一下旁邊的戶部左侍郎鄭三俊,說道:“鄭兄,你們戶部還是得想辦法湊湊,起碼湊出五十萬兩,給遼東的那些軍頭送過去。”
那戶部左侍郎鄭三俊對於這個事情也顯得十分在意。
“惠兄放心,這個事情就算別人不上心,我也一定會上心的,五十萬兩銀子絕對一兩不少,會盡快送到遼東去。”
“那麽多的銀兩送到了遼東,也足夠讓那些遼東的軍頭飽吃一頓了,將來是肯定會有作用的。”
惠世揚也點了點頭,顯然十分認同這個話,“他們收了我們的銀兩,那就得給我們辦事。”
“還有那袁崇煥不是一直想搞什麽五年滅遼嗎?你也可以跟他們說,隻要這個事情辦成,我們一定會說服新皇,答應他五年平遼的事情。”
“到時候他袁崇煥,就可以一展他的報複了。”
隻是戶部左侍郎鄭三俊也有點擔心,說道:“內閣那邊不會出什麽事情吧?”
惠世揚冷笑了一聲,“能出什麽事情,這給遼東的軍隊撥軍餉,本來就是應有之義。”
穀蝔
“這朝廷敢不給遼東撥軍餉,遼東那群軍頭就敢鬧事,就問他們內閣誰擔得起這個責任。”
鄭三俊一想也是那麽個道理。
隻是鄭三俊也不由得歎了口氣,顯然想起了什麽糟心的事情,惋惜地說道:“我們在內閣裏麵,也有徐閣老和孫閣老兩人。”
“尤其是那孫閣老還是頗為認同袁崇煥在遼東修堡壘的建議,一心想要恢複對遼東四城的統治,這顯然是與那昏君的戰略不符的。”
“隻是他們的心思仿佛卻在我們的東林黨這一邊,倒也派不上什麽用場。”
其它東林黨的官老爺聽到這話也是搖了搖頭。
那孫承宗與徐光啟兩人雖然入閣了,但是卻讓他們大失所望,在東林黨發起的幾次事情之中,幾乎沒有幫了什麽忙。
如果不是他們東林黨,現還需要這麽兩麵在內閣之中的旗幟,他們早就把這兩個人當成閹黨處置了。
這些東林黨的官老爺,就在酒樓裏麵興致勃勃的討論著自己的計劃。
他們渾然不知道,一個在他們的雅間之外聽了許久的夥計,就這樣離開了。
半個時辰之後,他們的談話內容,已經全部放在了朱由校的桌上。
此時,魏忠賢和田爾耕兩個人,垂手侍立在朱由校的麵前,如同兩個老實到不行的孩子。
那田爾耕顯然是早已經看過報告裏麵的內容,期待地看著朱由校,問道:“陛下,這些人口出謀逆之言,實在是罪大惡級。”
“要不臣馬上帶著錦衣衛過去,將他們全部抓起來,直接關鍵詔獄裏麵,讓他們享受享受我們錦衣衛的百般好處?”
那邊的魏忠賢聽到這話,直接冷笑了一聲,插嘴說道:“陛下,都這種情況了,還何必將他們抓到詔獄裏麵,直接將他們抄家滅族了事,豈不快哉?”
誰知道那朱由校聽到這話,沒露出半分憤怒的表情,反倒是臉上露出了幾分笑意。
“你們沒聽到這些人是怎麽說了嗎?他們對於我們準備跟建奴打仗的事情,不抱有任何的希望。”
“他們這都拿朕來跟英宗皇帝做對比了,顯然認為朕這一次是死定了,這都卯著勁打算支持我們的北伐事業呢!”
“有他們的幫忙,東林黨的官老爺為我們準備作戰物資時,也能上點心。”
“這樣一來,豈不是對我們跟建奴的作戰大有好處?”
“這麽好的大臣,朕捧著他們都來不及了,又怎麽會舍得殺他們。”
魏忠賢和田爾耕對看了一眼,眼睛裏都流露出了幾分驚訝。
他們沒有想到,朱由校在看到了惠世揚等人的對話記錄之後,仍然能夠保持住自己的情緒,沒有表現出任何怒不可遏的情況。
哪怕惠世揚這些人,拿他來跟英宗皇帝做比較,甚至認為他還不如英宗皇帝,朱由校也不感覺到有如何的惱怒。
魏忠賢與田爾耕兩個人心裏都是歎了一口氣。
當今的陛下心有溝壑,這些東林黨人是真的給陛下提鞋都不配了。
他們也對朱由校更加敬畏了。
陛下不可欺啊!
不過,這魏忠賢想起今天朝議上的一個事情,心裏也有點不解,便問出了自己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