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結局(下)
明末昏君?我乃中興之主! 作者:牛角的二師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明朝再不爽那也沒有辦法,這場戰爭已經沒有了繼續下去的可能。
朱由校看向了跪在堂下的多爾袞,臉上露出了一個奇怪的笑容。
“既然你們要投降,那你們讓所有軍隊出城,交出所有的兵器。”
多爾袞看向朱由校的笑容,心裏有點害怕如。
他們有點害怕所有軍隊出城之後,朱由校會選擇洗城。
但是多爾袞沒有辦法選的,下令軍隊出城,交出了手裏兵器。
出乎所料的是,朱由校最後竟然沒有選擇洗拔,隻是派出了軍隊,接管了各個城池。
整個遼東的所有城池都已經被平定了,整個遼東又重新迴到了大明的手裏。
這個消息傳出來,不知道振奮了多少百姓。
不知道多少的文言墨客側夜難眠,寫出了一篇又一篇的詩章。
遼東兩百多年的邊患,已經徹底完結了。
朱由校帶著麾下軍隊迴到了京城,還帶迴了大量的俘虜。
朱由校在全天下的威望如日中天,沒有任何人能夠威脅到他的地位。
為他發出的政令,也沒有人敢不遵守。
因為有了新的農作物,還有開放了海禁,收刮了大量的財富和糧食。
國內國內的災情,被受到了極大的緩解。
起碼,絕大多數的百姓都能吃上飯了,隻要大多數的百姓能夠吃上飯,那麽叛亂就不會發生。
哪怕再多的野心家,也無法讓一個小農經濟下的朝代爆發大混亂。
自從百姓沒有了活路之後,各地造反的叛軍越來越少,朝廷軍隊大規模地投入到了對叛軍的清剿當中。
兩年之後,整個中原大地幾乎沒有見到任何的叛軍,百姓們的日子雖不說是安居樂業,起碼日子能夠過下去的。
而對於很多百姓來說,日子但凡能夠過下去,就是他們最大的期望了。
但是這個結果朱由校並不滿意,這不是他最後的目標。
他又把眼睛投向了西邊,那邊是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汗國可是有四百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那些土地他必須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哪怕不為自己著想,也得為子孫後代著想。
不過,這些征討準噶爾汗國的軍隊,自然不能夠全部都是自己的。
朱由校看著麵前的多爾袞和皇太極,臉上綻放出了笑容。
自從多爾袞和皇太極的所有軍隊帶迴了京城附近接受訓練之後,整個軍隊的裝備被換了個遍。
他們全部換上了長槍,也就是最新的天啟二式步槍,這些槍全部都是用子彈的。
無論是蒙古軍隊還是建奴的軍隊,都不允許再使用弓箭。
在這軍營之中,發現一人使用弓箭,全隊就地斬立決,十人以上使用弓箭,全營盡誅,一營使用弓箭,全軍殺盡!
天啟二式步槍裝備給多爾袞和皇太極的時候,兩個人的臉色麵如死灰,心裏竟然是反對的。
他們是有眼光的,已經看出了朱由校這一招的毒辣。
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部下最擅長的是什麽?
蒙古騎兵最善長的是什麽?
最擅長是騎射功夫,當然也還有重步兵。
但是朱由校讓他們拋棄了他們一直堅持的東西,也就是拋棄了他們的騎射與重步兵。
這會帶來一個什麽樣的結果?
最簡單的結果,就是他們的騎射會生疏,會變得沒有以前那麽威猛。
最重要的是,這種步槍最難得的不是槍支,而是子彈,沒有子彈,他們的步槍跟一根長矛沒有任何的區別。
不,甚至說長柔都算不上,隻是區區的一根短矛。
朝廷隻要停著他們的子彈供應,想要剿滅他們是無比容易的一件事。
多爾袞和皇太極這兩個人的才華,都可以說是相當的高,他們自然能夠看得清朱由校的做法。
他們沒有辦法去拒絕這個事情,朱由校看見麵前兄弟兩人,說:“你們兩個的矛盾這已經該收收了,說起來這個事情,倒是也是多爾袞做的不夠對,你怎麽連兄長的……”
說到這裏,朱由校突然不說了,仿佛是這一次多爾袞和皇太極兩個人留下一些體麵。
但是這兩個人人臉上露出的尷尬,是絕對做不了假的。
“事情已經不必說了,老實說,把你們放到遼東,我還是不放心的。”
“現在正給你們告訴兩個事情,第一,朕已經給你們下了剃發令。”
“你們女真族以後隻能夠改成明朝的官方發型,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朕會派大臣去監管。”
“還有你們的服飾全部都得廢除,還是穿我們明朝人的衣服,還有你們的文字也得改明朝人的文字,不得私藏有你們原來的文字書籍。
多爾袞和皇太極兩個人對看了一眼,心裏不得不承認,朱由校的很壞。
這啊要他們亡國滅種,當他們的文字發型都消失的時候,那他們跟一個明朝人就沒有任何的區別了。
朱由校看著他們,“你們是有什麽問題嗎?”
多爾袞和皇太極兩個人對看了一眼,眼神裏麵滿滿都是苦澀。
他們卻拒絕不了朱由校,隻要願意,朱由校可以讓一個將領帶十幾萬的軍隊進入遼東,到時候就不是他們的衣服文字和發飾的問題,而是真正物理上的亡國滅種。
他們沒有辦法拒絕,兩個人都是跪下,對著朱由校一拱手,說道:“臣謹遵陛下聖旨。”
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首:“朕就明擺著告訴你們,這隻是其一,其二,朕還會往遼東移民。
“不管怎麽樣遼東冬天有多冷,但土地肥沃,夏天種些番薯也是能種活的,朕會給遼東的明朝百姓分發大量的土地,到時候你們的人會越來越少,明朝百姓會越來越多。”
多爾袞和皇太極兩個人不知道該說什麽。
或許你女真族是真的毀在他們兩個手上了。
最後,朱由校看看兩個人說:“朕給了你們最好的裝備,你們也該為朕做事了。”
“去西邊吧,你們作為前鋒官,朕還會有大軍跟隨,等替朕打下準噶爾汗國。”
朱由校在朝廷上宣布,要對準噶爾發動戰爭的事情,沒有引起任何的轟動。
仿佛在他們的心目中,朱由校發動戰爭是一個正常的事情,大明打了那麽多年仗,好像也沒虧過。
一場又一場的勝利,把朱由校的威望推到最高。
明朝天下的文武大臣心裏都非常清楚,無論是什麽人,都根本沒辦法抗衡朱由校。
他們能做的隻是俯首聽令。
不過,現在的文武大臣對於戰爭,倒也不是特別排斥,因為他們發現戰爭不一定是虧本的,不一定會讓朝廷入不敷出,反而會得到大量的利益。
就比如說,上次大明朝廷進攻遼東所謂大金汗國,最後從建奴的那個所謂的皇宮裏麵,收刮出了大量的金銀財寶,足以支持所有的軍隊和輔助民夫的軍餉和撫恤以及賞賜,甚至還有大量的財寶帶迴來。
隻要朱由校可以讓朝廷一直贏,得到朝廷幾年的稅收,就可以大大鼓舞了朝廷的大臣以及軍官。
當朱由校提出要西征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大神拒絕這場戰爭。
明朝肯定會獲得勝利,榮耀最後也肯定會屬於他們。
事實上,明朝對準噶爾汗國的這場戰爭,打得可以說是非常艱難。
雖然明朝軍隊有最先進的裝備,有最勇猛的視頻,但是這場仗還是很艱地才能夠打贏了。
為此這場戰爭足足進行了五年,明朝軍隊損失了將近兩萬的士兵。
明朝將領的損失也是出乎意料的大。
皇太極戰死,曹文詔戰死,許顯純少了一條手臂,多爾袞瞎了一隻眼睛,魏忠賢在西邊死於水土不服。
誰都明白這場戰爭對於朱由校的意義,你明白這場戰爭對於大明的意義,誰也不敢提出中止這場戰爭。
慘烈的五年過去了,大明朝廷才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又幾乎花了兩年的時間,明朝才基本上平定了西邊的隱患。
當這場戰爭停止之後,但明朝幾乎花了十年的時間休養生息。
那麽十多年下來,明朝的百姓才真正算得上是安居樂業,大明國力愈發強盛,大明的商船和戰船頻頻出海,最遠的已經開始與歐洲的軍隊進行接觸了。
而此時的朱由校,已經被視認為可以媲美朱元章和朱棣的明朝大帝了。
史稱,大明中興之主!
</p>
明朝再不爽那也沒有辦法,這場戰爭已經沒有了繼續下去的可能。
朱由校看向了跪在堂下的多爾袞,臉上露出了一個奇怪的笑容。
“既然你們要投降,那你們讓所有軍隊出城,交出所有的兵器。”
多爾袞看向朱由校的笑容,心裏有點害怕如。
他們有點害怕所有軍隊出城之後,朱由校會選擇洗城。
但是多爾袞沒有辦法選的,下令軍隊出城,交出了手裏兵器。
出乎所料的是,朱由校最後竟然沒有選擇洗拔,隻是派出了軍隊,接管了各個城池。
整個遼東的所有城池都已經被平定了,整個遼東又重新迴到了大明的手裏。
這個消息傳出來,不知道振奮了多少百姓。
不知道多少的文言墨客側夜難眠,寫出了一篇又一篇的詩章。
遼東兩百多年的邊患,已經徹底完結了。
朱由校帶著麾下軍隊迴到了京城,還帶迴了大量的俘虜。
朱由校在全天下的威望如日中天,沒有任何人能夠威脅到他的地位。
為他發出的政令,也沒有人敢不遵守。
因為有了新的農作物,還有開放了海禁,收刮了大量的財富和糧食。
國內國內的災情,被受到了極大的緩解。
起碼,絕大多數的百姓都能吃上飯了,隻要大多數的百姓能夠吃上飯,那麽叛亂就不會發生。
哪怕再多的野心家,也無法讓一個小農經濟下的朝代爆發大混亂。
自從百姓沒有了活路之後,各地造反的叛軍越來越少,朝廷軍隊大規模地投入到了對叛軍的清剿當中。
兩年之後,整個中原大地幾乎沒有見到任何的叛軍,百姓們的日子雖不說是安居樂業,起碼日子能夠過下去的。
而對於很多百姓來說,日子但凡能夠過下去,就是他們最大的期望了。
但是這個結果朱由校並不滿意,這不是他最後的目標。
他又把眼睛投向了西邊,那邊是準噶爾汗國。
準噶爾汗國可是有四百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那些土地他必須要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哪怕不為自己著想,也得為子孫後代著想。
不過,這些征討準噶爾汗國的軍隊,自然不能夠全部都是自己的。
朱由校看著麵前的多爾袞和皇太極,臉上綻放出了笑容。
自從多爾袞和皇太極的所有軍隊帶迴了京城附近接受訓練之後,整個軍隊的裝備被換了個遍。
他們全部換上了長槍,也就是最新的天啟二式步槍,這些槍全部都是用子彈的。
無論是蒙古軍隊還是建奴的軍隊,都不允許再使用弓箭。
在這軍營之中,發現一人使用弓箭,全隊就地斬立決,十人以上使用弓箭,全營盡誅,一營使用弓箭,全軍殺盡!
天啟二式步槍裝備給多爾袞和皇太極的時候,兩個人的臉色麵如死灰,心裏竟然是反對的。
他們是有眼光的,已經看出了朱由校這一招的毒辣。
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部下最擅長的是什麽?
蒙古騎兵最善長的是什麽?
最擅長是騎射功夫,當然也還有重步兵。
但是朱由校讓他們拋棄了他們一直堅持的東西,也就是拋棄了他們的騎射與重步兵。
這會帶來一個什麽樣的結果?
最簡單的結果,就是他們的騎射會生疏,會變得沒有以前那麽威猛。
最重要的是,這種步槍最難得的不是槍支,而是子彈,沒有子彈,他們的步槍跟一根長矛沒有任何的區別。
不,甚至說長柔都算不上,隻是區區的一根短矛。
朝廷隻要停著他們的子彈供應,想要剿滅他們是無比容易的一件事。
多爾袞和皇太極這兩個人的才華,都可以說是相當的高,他們自然能夠看得清朱由校的做法。
他們沒有辦法去拒絕這個事情,朱由校看見麵前兄弟兩人,說:“你們兩個的矛盾這已經該收收了,說起來這個事情,倒是也是多爾袞做的不夠對,你怎麽連兄長的……”
說到這裏,朱由校突然不說了,仿佛是這一次多爾袞和皇太極兩個人留下一些體麵。
但是這兩個人人臉上露出的尷尬,是絕對做不了假的。
“事情已經不必說了,老實說,把你們放到遼東,我還是不放心的。”
“現在正給你們告訴兩個事情,第一,朕已經給你們下了剃發令。”
“你們女真族以後隻能夠改成明朝的官方發型,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朕會派大臣去監管。”
“還有你們的服飾全部都得廢除,還是穿我們明朝人的衣服,還有你們的文字也得改明朝人的文字,不得私藏有你們原來的文字書籍。
多爾袞和皇太極兩個人對看了一眼,心裏不得不承認,朱由校的很壞。
這啊要他們亡國滅種,當他們的文字發型都消失的時候,那他們跟一個明朝人就沒有任何的區別了。
朱由校看著他們,“你們是有什麽問題嗎?”
多爾袞和皇太極兩個人對看了一眼,眼神裏麵滿滿都是苦澀。
他們卻拒絕不了朱由校,隻要願意,朱由校可以讓一個將領帶十幾萬的軍隊進入遼東,到時候就不是他們的衣服文字和發飾的問題,而是真正物理上的亡國滅種。
他們沒有辦法拒絕,兩個人都是跪下,對著朱由校一拱手,說道:“臣謹遵陛下聖旨。”
朱由校點了點頭,說首:“朕就明擺著告訴你們,這隻是其一,其二,朕還會往遼東移民。
“不管怎麽樣遼東冬天有多冷,但土地肥沃,夏天種些番薯也是能種活的,朕會給遼東的明朝百姓分發大量的土地,到時候你們的人會越來越少,明朝百姓會越來越多。”
多爾袞和皇太極兩個人不知道該說什麽。
或許你女真族是真的毀在他們兩個手上了。
最後,朱由校看看兩個人說:“朕給了你們最好的裝備,你們也該為朕做事了。”
“去西邊吧,你們作為前鋒官,朕還會有大軍跟隨,等替朕打下準噶爾汗國。”
朱由校在朝廷上宣布,要對準噶爾發動戰爭的事情,沒有引起任何的轟動。
仿佛在他們的心目中,朱由校發動戰爭是一個正常的事情,大明打了那麽多年仗,好像也沒虧過。
一場又一場的勝利,把朱由校的威望推到最高。
明朝天下的文武大臣心裏都非常清楚,無論是什麽人,都根本沒辦法抗衡朱由校。
他們能做的隻是俯首聽令。
不過,現在的文武大臣對於戰爭,倒也不是特別排斥,因為他們發現戰爭不一定是虧本的,不一定會讓朝廷入不敷出,反而會得到大量的利益。
就比如說,上次大明朝廷進攻遼東所謂大金汗國,最後從建奴的那個所謂的皇宮裏麵,收刮出了大量的金銀財寶,足以支持所有的軍隊和輔助民夫的軍餉和撫恤以及賞賜,甚至還有大量的財寶帶迴來。
隻要朱由校可以讓朝廷一直贏,得到朝廷幾年的稅收,就可以大大鼓舞了朝廷的大臣以及軍官。
當朱由校提出要西征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大神拒絕這場戰爭。
明朝肯定會獲得勝利,榮耀最後也肯定會屬於他們。
事實上,明朝對準噶爾汗國的這場戰爭,打得可以說是非常艱難。
雖然明朝軍隊有最先進的裝備,有最勇猛的視頻,但是這場仗還是很艱地才能夠打贏了。
為此這場戰爭足足進行了五年,明朝軍隊損失了將近兩萬的士兵。
明朝將領的損失也是出乎意料的大。
皇太極戰死,曹文詔戰死,許顯純少了一條手臂,多爾袞瞎了一隻眼睛,魏忠賢在西邊死於水土不服。
誰都明白這場戰爭對於朱由校的意義,你明白這場戰爭對於大明的意義,誰也不敢提出中止這場戰爭。
慘烈的五年過去了,大明朝廷才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又幾乎花了兩年的時間,明朝才基本上平定了西邊的隱患。
當這場戰爭停止之後,但明朝幾乎花了十年的時間休養生息。
那麽十多年下來,明朝的百姓才真正算得上是安居樂業,大明國力愈發強盛,大明的商船和戰船頻頻出海,最遠的已經開始與歐洲的軍隊進行接觸了。
而此時的朱由校,已經被視認為可以媲美朱元章和朱棣的明朝大帝了。
史稱,大明中興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