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袁譚還準備將府兵中那些軍戶們的子弟,如果有合適,家人也願意的話,都可以送入到軍學中進行學習。


    入學年齡限製在九歲,本來袁譚還準備定得再低一點,但太低的話反而有些刻意,還會樹大招風,不如隻定九歲。


    反正軍學中教導的科目也不同與前世的義務教育一般係統全麵,都是相對粗糙的識字知識。


    這些少年軍府子弟自然就不會像正兵們那樣,隻是簡單的訓練三個月就出來。


    他們的培養目標直接對標軍隊中基層的軍官。


    徐州改製之後。


    尋常普通士卒,每個月的俸祿就高達六石米,若遇戰時,當月俸祿還會直接翻倍發放。


    單單是這一條,就足以吸引不少府兵子弟去投身到徐州正軍的隊伍之中。


    而且府兵的軍功,和徐州生產建設軍團時期一樣,雖然生產建設軍團的府兵們都劃到了軍府的架構下麵。


    但依舊保留了原本的輜重營、鑄造營、勞役營等等營製,隻是名聲上要好聽的多。


    一個百戶所中,百名府兵軍戶,各司其職,有從輜重營中出來的,登記的戶冊上就會特意標注為“軍戶(輜重)”等等。


    他們想要賺取軍功,就隻能在閑暇時間,再抽調時間去到百戶所做事。


    或是幫助大軍轉運糧草,或是為大軍修補鎧甲,又或者是幹脆將軍田丟給招募過來的流民,讓他們當自己的佃戶幫自己耕種。


    自己直接將時間精力盡數投入到鑄造軍械或是開采礦山的工作裏麵。


    但不管哪一種選擇,府兵們想要賺取軍功,都要比正兵少太多。


    並且府兵們想要獲得軍功撫恤製的獎賞,至少需要積功十幾級才有可能。


    但正兵隻需要臨陣一次,哪怕沒有殺敵,都能夠記功一級,並且直接被列入軍功撫恤製的名單上。


    這之間的差距,同樣刺激著府兵們。


    他們想要投身到正兵中已然不可能,即便他們有心,袁譚也不會允許。


    畢竟徐州荒田太多,這些荒地雖然產量不高,但有堆肥法在手,兩萬四千餘頃的荒地。


    一年下來,怎麽也有兩百萬石的米糧。


    這兩百萬石的米糧,在開支掉發給府兵每個月的一石米俸後,至少還能夠為徐州再上繳七十萬石米。


    大漢缺銅,所以雖然民間通行五銖錢交易,但更多的還是以實物交易為主。


    而粟米這種東西,更是硬通貨中的硬通貨,不少世家都願意將自己藏在地窖中的金銀拿出來,換成金燦燦的粟米。


    對於袁譚來說,七十萬石粟米的賦稅,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更不用說,在未來數年裏。


    隨著不斷開墾耕耘,這些拋荒數年的土地肥力還會不斷上漲,這個數字也必將跟著水漲船高。


    到時候,哪怕徐州別的地方的田畝一直保持在二公八民的低賦稅狀態。


    隻靠著軍府中出產的糧食,都足以供養他目前籌備出來的六萬大軍。


    有這個考慮在,袁譚自然不會輕易將府兵們派上戰場,他的初衷始終未變,哪怕生產建設軍團改為了軍府,這些士兵依舊是他用於安定後方,努力種田的存在,而非可以在戰場上輕易揮霍的一個個數字。


    但隨著軍戶生活安定富足下來,他們的子弟卻可以進入軍學之中。


    為此,袁譚還特意設置了軍學的兩種不同培養方案。


    一種就是眼下的速成班,針對的就是那些戰場上的老兵,還有日後可能會出現的其他地區的降兵、投身到軍隊中的流民等等。


    另一種,則是從小培養,專門培育未來基層軍官的六年製特訓班。


    目前,徐州軍的底層機製也發生了極大改變,原本的屯、都、曲、伍、什、隊等等複雜的編製盡數被取消。


    目前的六萬正兵基層架構隻保留四個等級。


    十人為一隊,隊長的俸祿比正兵要高出一石,也就是七石米。


    尋常正兵積功三級,可以升轉隊長。


    隊長之上,便是副百戶,輔助百戶掌管一隻百人隊,俸祿為八石米。


    隊長積功三級,可以轉為副百戶。


    而到了百戶之後,就已經有官身了,每年俸祿百石,且待遇類比九品官員。


    百戶之上,是副千戶、千戶。


    俸祿則為兩百石、三百石,類比從八品和八品官員。


    同樣都是要積功三級才可以升轉。


    至於千戶之上,就是校尉。


    隻不過袁譚將大漢的校尉改了一下。


    原本的漢朝校尉名號混亂不說,品級什麽的也是相當不明。


    雜號校尉的品級到底對應哪一品,根本就是靠著各路諸侯的一張嘴。


    說你對應五品那你就是五品。


    說你對應七品,那你也隻能咬著牙忍下。


    而且這種混亂的設置,也很容易出現後期官職泛濫的情況。


    所以袁譚幹脆大筆一揮,直接將校尉這個位次,還有後來的將軍銜都拿了出來,進行重新的改製。


    改製之後的袁譚軍,所有雜號校尉直接取消。


    校尉就分為兩個品級。


    別部校尉,執掌五個千戶,沒有什麽武號。


    然後就是武號校尉,執掌三個校尉別部,也就是目前徐州軍中最高的軍官。


    六萬正兵,分為了四個校尉部,每個校尉部麾下再設立三個校尉別部。


    四大武號校尉也已經擬定了好了名單,隻是目前還沒有正式宣布。


    袁譚決定等到六萬正兵正式完成迴爐重造的工作後,再一並宣讀四大武號校尉的任命。


    而且四個校尉部的兵種,還有他們所需要的武備,目前將作院那邊也沒有造好。


    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比起這個,袁譚眼下更在意的事情,卻是軍校中識字科的教材該用哪個。


    他麾下的幾個重臣對此爭論不休,大有將這件事情作為揚他們身後家名的大好機遇。


    畢竟,不管是荀家還是陳家,甚至是鄧艾的鄧家和眼下還隻是庶民家族的徐家。


    隻要能夠搶到這個機遇,編寫出一部合乎袁譚心意,能夠入選軍學識字科的教材。


    就等於憑空多出來了六萬名學生!


    哪怕這些學生可能隻會寫自己的名字,隻會看懂軍情報上的一些簡單訊息。


    對於他們身後家族的名望來說,都是相當大的增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袁家逆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紫色薔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紫色薔薇並收藏三國之袁家逆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