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鄉縣以西,從東往西依次有三條大河。


    最東麵的是均水(後世老灌河),淅川縣在均水東岸,往西則是丹水,均水注入丹水,匯入點大致就是黨子口。


    大明在黨子口設置有黨子口遊擊一名,隸屬於鄖陽分守參將。


    兩河交匯之後統稱為丹江,丹江最後在左旗營附近(後世丹江口市)注入漢水。


    漢水,就是第三條大河。


    黨子口以北屬於河南行省南陽府淅川縣管轄,以南則是鄖陽府均州管轄。


    成化年間,漢水中遊的大山(秦嶺、大巴山東脈,武當山群山)爆發流民大起義,受到官軍追剿後不斷有流民越過黨子口進入淅川縣,平息流民暴亂後,朝廷一方麵設置淅川縣,一方麵則在黨子口設置遊擊將軍。


    設置遊擊將軍的最初目的顯然是為了阻止荊襄地區的流民進入河南。


    隨著時間的流逝,由於承平日久,黨子口遊擊雖然還是頂著這個名頭,但卻常駐在地理條件更好的左旗營(丹江口市),朝廷最後也默認了這個情況。


    由於南陽府此時並沒有營兵,於是直接隸屬於鄖陽巡撫的黨子口遊擊的防區實際上包括均州、內鄉縣、淅川縣。


    而遊擊將軍駐紮的左旗營距離許家寨也就不到百裏。


    得知小強旅大軍南下,攻克裕州,並圍住了南陽府城後,最著急並不是河南巡撫,而是鄖陽巡撫!


    而小強旅的第三旅李占春部攻克內鄉縣通往淅川縣驛道上的要衝許家寨後,時任鄖陽巡撫蔣允儀、分守參將楊文富、黨子口遊擊將軍漆尚友都敏銳地意識到流賊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麽。


    因為此時,以老迴迴馬守應、革裏眼為主的流賊大軍已經進抵到西峽口巡檢司以西不到百裏的西坪鎮,從這裏開始,南下可抵達鄖陽府,東去可到西峽口巡檢司、內鄉縣。


    實際上,龍十三完全可以讓馬守應部拿下西峽口巡檢司,但此時馬守應卻遇到了對手,盧氏縣附近的大盜金聲桓以礦徒為主的山賊異常精悍,而馬守應、賀一龍的主要優勢還是騎兵,自從來到豫西群山後,這點優勢自然就沒有了。


    而金聲桓此時的勢力範圍橫跨整個熊耳山,包括河南的盧氏縣、陝西的商南縣(後世商洛市),特別擅長山地作戰,於是馬守應等隻能與金聲桓鬥個不勝不敗。


    饒是如此,他的賀一龍的手下可是有好幾萬人馬的,不斷在大山中與金聲桓部作戰,這速度便慢了下來,等他帶領大軍抵達西坪鎮時,時間距離他們離開山西已經過去了兩個月之久!


    得知小強旅繼續高歌猛進,占據了裕州後,馬守應、賀一龍自是羞愧難當,不過,他們想要成功抵達西峽口巡檢司也並不容易。


    此時,在西坪鎮與西峽口巡檢司之間的山穀裏,就是那從荊襄地區北上流民首領“瓦罐子”張有才的老巢所在,那條道路蜿蜒崎嶇,稍有不慎就會被張有才伏擊。


    加上馬、賀兩人時刻提防著被龍十三吞並,故此到了西坪鎮後,他們從當地人嘴裏得到了四周的地理環境後,便起來徹底離開小強旅,南下鄖陽府討生活的心思。


    這一節,是黨子口遊擊漆尚友所不知曉的。


    包括鄖陽巡撫蔣允儀、分守參將楊文富在內也以為馬部肯定是前來與龍十三匯合的。


    於是,蔣允儀立即下達了命令,讓漆尚友北上,威逼許家寨,不讓小強旅窺視淅川縣。


    作為遠離山西戰場的官軍,鄖陽巡撫麾下諸軍顯然沒有意識到小強旅的厲害,並且漆尚友手下隻有兩千步軍,他倒是有一些家丁,不過也就幾十騎而已,這便是他全部的騎兵。


    何況,他還要分出軍力鎮守左旗營、黨子口,於是,能出動的兵馬便隻有千人。


    不過,漆尚友並不認為有什麽不妥。


    從左旗營北上,直到許家寨(師崗鎮),到處都是連綿不絕的丘陵,想要用展開大規模騎戰想都不用想。


    而鄖陽巡撫麾下諸軍的兵員全部來自荊襄地區大山中的山民,一個個身形雖不高大,但卻極為精悍,由於常年在山上、山下來迴,一個個練就了鐵腳板,不說別的,就這行軍一途就遠比普通明軍強。


    甚至比邊軍還強。


    與一般明軍差不多,漆尚友手下以五百長槍兵為主,雜以長刀兵和弓箭手,他這長刀卻是荊襄地區大山山民慣用的介於陝北大刀與苗疆苗刀之間的一種十分適合於山地作戰的刀。


    這種刀比苗刀寬一些,但比大刀窄一些,實際上就是短一些的樸刀,成化年間,流民們就是憑借這種刀,加上自製的藤牌一度殺的官軍屍橫遍野。


    鎮壓流民起義後,朝廷倒是吸取了鄖陽府流民的長刀、藤牌技法,將其作為一個新兵種納入到鄖陽巡撫麾下諸軍中。


    漆尚友自己就是流民的後裔,當然了,肯定是投降流民的後代,他原本還兼任著竹山土千戶(土司千戶)的世襲職位,後來朝廷改土歸流,為了拉攏他,將他提到遊擊將軍的高位。


    山民,光靠在山間坡地種植幾畝旱地是養不活一家子,必須通過伐木、采集藥材、打獵來補貼生計,無論哪一種活動,都極易與其它山民起衝突,於是,久而久之,包括荊襄地區在內,幾乎所有的山民都養成了剽悍難馴的特性。


    實際上,他們就是華南地區的女真人,否則也不會出產“白杆兵”、“廣西狼兵”、“雲南土兵”、“荊襄土兵”這樣很有戰鬥力的部隊。


    就算到了後世的現代社會,山上的人也遠比山下的人野蠻一些,沒辦法,環境、習慣使然。


    三國時代,所謂的精兵“丹陽兵”實際上就是山越,蜀漢的精銳“無當飛軍”則是南中諸蠻。


    這些人若是烏合之眾,中原官軍自然很容易擊破之,但若是像官軍那樣訓練、組織起來,在一定時間內還是相當厲害的。


    這些消息,身在許家寨的李占春、袁宗第、龍小虎、尚子義全部知曉。


    而北路武大定部的消息也被龍十三有意無意地傳到了這裏。


    許家寨。


    上述四人正坐在一起議事。


    與菊潭鎮、赤眉堡不同,由於許家寨是一座土木結構的大寨,李占春還是沿用了利用大車抵近,然後用黑火藥炸門的方法一舉攻克之。


    對於此時的人來說,當大門被一陣驚天動地的聲響轟倒在地,大門附近的精銳也幾乎被炸飛時,是不可能還有強大的戰鬥力的。


    在後世,太平天國軍隊屢屢用穴功之術拿下城池,那還是在火器已經高度發達的十九世紀,幾百年前的現在自然效果更佳。


    不過,在炸毀大門後,李占春接受了尚子義的建議,並沒有馬上修補寨門,而是簡單地用草袋子裝填沙土將缺口堵住而已。


    “指揮使”


    說話的正是尚子義,與薛之恆相比,老賬房出身的他更懂得變通一些,故此,與李占春、袁宗第等人的關係也貼近一些。


    當然了,這也與李占春等人本就對文人頗為尊敬有關。


    “既然鄖陽府的軍隊上來了,幹脆全力將其擊敗一次,讓其今後不得隨意上來,咱這破損的許家寨就是一個誘餌”


    袁宗第卻沒有這麽樂觀,時間來到今年後,袁宗第也是十七歲的人了,要知道,在真實的曆史上,艾能奇在十七歲就能帶領區區二十八騎拿下襄陽城,而李定國在十七歲的時候就能統領張獻忠麾下一半的軍力。


    何況,在跟著龍十三曆練了兩年後,原來的綏德州城鐵匠袁宗第已經成長為一個可觀的將領了。


    “指揮使”,他說道,“以前在北方時,雖間或有山地,但山勢從未有像這麽險峻的,山上也沒有這麽茂密的樹林,於是,我等長槍兵就有些施展不開”


    “每一部五百人馬隻有一百人配備了長刀,一營才三百人,何況我等習練的重點還是長槍,長刀之術隻是輔助習練而已......”


    李占春點點頭,“那就讓那漆尚友過來,我等就在這許家寨附近與其大戰一場”


    袁宗第說道:“那樣自然是好,不過,彼等肯定也知道了我小強旅的厲害,難道就這麽貼上來決戰?我看難,如果彼等貼上來隻是為了牽製我等,然後坐等朝廷大軍徐徐趕來,那就不妙了”


    李占春看向龍小虎,說道:“小虎的意思是......”


    龍小虎今年也才十七歲,不過他是介休縣的武秀才,與龍小石相比不過是更偏重武學一些罷了,實際上兩者的出身幾乎一模一樣。


    此時,大明出了一個就在淅川縣出生的大才茅元儀,他曾將古往今來幾乎所有的兵書戰策全部匯編成了一部巨著“武備誌”,進而受到了前帝師孫承宗的青睞。


    他這部“武備誌”出台後,立即成了各府、州、縣武學廩生的必讀書目,這裏麵既有各種兵家思想,還有戰陣、武器、城防設施、武藝(還有戰鬥技法的圖形,惟妙惟肖)的列示,完全是一部兵家大全。


    孫承宗主導下的遼東各關隘、堡壘設施有相當一部分都有茅元儀的功勞,雖然因為孫承宗的下台茅元儀也掛職而去,但這部“武備誌”終究是在大明流傳開來。


    龍小虎,恰好讀過這部“武備誌”。


    “我的看法倒是有些不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越打越強的小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吟森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吟森森並收藏越打越強的小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