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包括龍小石、李占春在內一些聰明人都領悟到了,不過依舊有些人懵懵懂懂。


    看著眾人的神情,李信這才一個個仔細打量起來。


    最後目光落到了龍十三附近。


    對於龍十三,文武秀才出身的李信自然一萬個佩服,雖然對於龍十三的來曆沒人敢尋根究底,但在李信心目中,“他文武雙全,雖然號稱是遊方僧,但估計以前家裏不是像我這樣的,就是家境富裕的”


    “機緣巧合才成就了眼前的他”


    再看時,此時他才發現今日在龍十三的身後多出來一張方桌,有兩個老者正坐在上麵奮筆疾書。


    前麵說過,龍十三雖然屢戰屢勝,民望、聲望俱佳,還獲得了好幾個富裕的州縣城池,按說在大明的每一個州縣城池裏都有縣學、州學,加上城裏富戶較多,有很多讀書人才是。


    但依舊沒有多少真正有才能的人主動投靠他。


    當然了,最後跟著他走的讀書人自然也有不少,但大多數無外乎這兩種情況:


    一是久試不第的老童生,眼下,隻有過了由縣令主持的考試,並有資格進入縣學享受官府的免費食宿學習者,方可稱為秀才,或者廩生。


    三十以前,就算再老,還是有機會通過縣令的考試的。


    但超過三十歲還不能中,除非你賄賂了縣令,大概率是不會再中了。


    這樣的人,自然會讀書識字,但顯然不是聰明人,要知道,就算是八股文這樣的應試考試,你要是一味死讀也是不成的,需要你時時總結體會才行,更要多方拜讀主考官的文章、詩詞等。


    聰明人,無論是放在一個條條框框裏,抑或是天馬行空,都會脫穎而出,但笨人顯然是不行的。


    於是,若是四十歲還未能考中秀才,這些人心中的怨恨、偏激自然就出來了,最終會導致對社會的不滿。


    不過,若是到了六十歲還沒考中,又繼續堅持參加考試者,縣令多半會看在他年老的份兒上讓其通過。


    可惜,為了生計考慮,這樣的人顯然不多,但一個縣的讀書人隻有一成的人有可能被錄取,於是,大多數在三十歲以後就不會再讀書備考了,而是幹起了其它營生。


    於是,三十歲到六十歲之間還堅持不懈參加科舉考試者,一個縣也不會太少,讀書不宜,一旦考中就能雞犬升天,在古時階層嚴重固化的環境下,讀書便成了唯一的途徑。


    龍十三拿下交口堡、介休縣、靈石縣、霍州後,便獲得了大量的書生,但主動跟隨他的就是些這樣的人。


    雖然普遍不大聰明,但矮子裏拔將軍,終究有合用的。


    薛之恆,今年五十歲了,介休縣人,正是這樣的老童生,智商普通、情商普通,膽氣也普通,但不乏識人之能,他認為龍十三就是能改變他的命運的“明主”,一開始還是普通跟隨,拿下霍州後,就徹底歸心了。


    像薛之恆這樣的人還有幾十名,但都以薛之恆為首,他也是李信的兩個助手之一,在小強旅裏,有人私底下稱唿他為“首席書吏”。


    山西之地,由於靠著察哈爾、土默特、襖兒都司三大蒙古部落,邊境貿易的機會非常多,加上中原王朝曆來有三個腹心,北京、洛陽、西安,這三地恰好有都挨著山西,於是山西很早就有了經商的傳統。


    到了明代,山西又居於九邊的中心,隨著“開中法”的實施,更是促進了晉商的進一步發展。


    於是,大量的晉人,除了讀書考科舉這一條路,便是經商了,商人雖然社會地位低,但架不住有錢,依舊能風光一時,何況,有了錢便極有可能增加讀書中舉的可能性。


    前麵說過,秀才的選拔率低於一成,也就是說,一個縣若是有一百人參加考試最終能進入縣學學習的不會超過十人,就跟後世一樣,有些人複讀一兩年就能考上心儀的大學,但有些人複讀個四五年也隻能考一個大專或職校。


    有的甚至連大專或職校也考不上。


    但這樣的人你也不能說他們完全無用,讓其去學一門手藝沒準很快就學會了。


    於是,那些屢試不中的老童生幾乎有一半都進入了各大商行,從學徒做起,學習那經商之道。


    如同科舉考試一樣,就算是做商行的學徒,時間一長,又會分出三六九等,跑外勤的暫且不說,單說這做賬的,同樣也是如此。


    有的人三五年就能升為賬房,再過個三五年就能升到掌櫃,然後就是大掌櫃、合夥人,有的卻隻能一輩子幹學徒,俗稱老學徒是也。


    當然了,同樣的道理,況且與科舉考試相比,商行更看中誠信,於是一些人隻要能做上賬房,雖然沒有升為掌櫃、大掌櫃的可能,但隨著其年齡的增長,東主會或多或少給其增加一些薪餉。


    這樣的人顯然也是最多的,否則哪裏有那麽多掌櫃、大掌櫃給你當?


    龍十三吸納的讀書人第二個大來源就是這樣的人了。


    俗稱老賬房的便是。


    與老童生相比,他們又多了一項會打算盤,會做賬,會算計的技能。


    尚子義,今年四十八歲,打得一手好算盤,算的一手好賬,但就是不會來事,所以,他這一輩子也不可能當上掌櫃。


    這樣的人,也是心懷怨恨的,投靠龍十三這樣的人,也算是這一生當中為數不多的機會,肯定要抓住。


    當然了,就算是這兩種人,也是因為有一個前提存在的——反正龍十三無論如何要將其全部裹挾走,就算逃走了官府也會輕視甚至仇視你,那還不如“從賊”算了。


    故此,像那種虎軀一震,各種人才絡繹來投的景象幾乎不存在,有的都是這些老童生、老賬房。


    尚子義是李信的第二號助手,小強旅的人私底下稱唿他為“尚主簿”。


    當然了,龍十三才二十歲,是不會將所有人都扔給李信就不管了,他也會時不時地將一些讀書人放到自己身邊曆練,或記錄會議,或撰寫命令,倒是有些像皇帝身邊的“常侍”。


    用後世的話來說,大秘、二秘是也。


    像尚子義這樣的人就更多,眼下的小強旅有不下百人。


    雖然動機有些不純,但龍十三還是張開雙臂歡迎了他們。


    而在安邑縣之戰結束後,龍十三的威望已經達到了一個新高,不光是士卒們、農戶們、工匠們對他感激涕零、忠誠萬分,連讀書人也開始主動做起事來,而不是以前的被動做事。


    李信再看去。


    在龍十三的身後一直站著兩人。


    龍小駒、龍小虎。


    龍小駒是蒙古人,龍小虎是漢人,都是孤兒,龍十三雖然才二十歲,不比這兩人大多少,但實際上已經將兩人.......,不不不,還有龍小石視為自己的義子一般。


    他們三人的名字都是龍十三取的,又極為重視,小強旅的人都看得出。


    這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文武雙全。


    就說那蒙古韃子龍小駒,他本人也是一個小台吉,小時候也讀過書,還是蒙文、漢文都會,這在整個俄木布的部落還是很少見的。


    當然了,這也與時下整個襖兒都司萬戶出了一個能撰寫蒙古人曆史的大才有關,在他的引導下,不少蒙古少年開始修習蒙、漢文字。


    此人叫做薩囊,後世稱唿他為薩囊洪太吉,時下襖兒都司的大濟農是額璘臣,二號人物就是他這位薩囊。


    而龍小虎更是靈石縣城武學年紀最小的學員,他能夠投靠龍十三除了年紀小,容易被忽悠,自然還是因為他家與靈石縣城的晉商八大家之一的王大宇家不對付。


    “重視老生、小生,大當家倒是獨樹一幟啊”


    其實,在龍十三心裏,“知人知麵不知心,別人不知道,但這些老生、小生才是自己真正的親信啊”


    是的,這些人是他用來平衡像李信、李占春這樣的人的絕佳人選。


    當然了,介於這兩種人之間的,還有像袁宗第、白文選這樣年紀較小者。


    一個團體,若是一直處在百戰百勝的狀態中,自然沒有什麽問題,但稍有挫折,一堆棘手的問題就會紛至遝來。


    沒有意外,這一定會發生的。


    龍十三就是這麽想的。


    大明,雖然垂垂老矣,但依舊是一個龐大的帝國,後世李自成再次出山時,手下已經有了幾十萬人馬,特別是在擊敗孫傳庭後更是睥睨天下般的存在,但主動投靠他的也隻有像牛金星、宋獻策這樣的二三流人才就可見一斑。


    龍十三能招募到眼下這些人已經是燒高香了。


    而李信卻想著,“大當家一早就儲備了這許多隻有小吏之才的文人,難道今後要打破常規,重用小吏嗎?”


    “好了”


    龍十三繼續說道。


    “這隻是我等長遠的打算,眼下要抵達南陽府,還有一段距離,擋在我等麵前的就是陳永福在礦業城的兵馬,我等想要安安穩穩南下,非將這支兵馬拔除不可,你等都說說,如何對付陳永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越打越強的小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吟森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吟森森並收藏越打越強的小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