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後,又有消息傳來。


    “頗希牧退到了汾西縣城”


    此時,龍十三心中大定,頗希牧去了汾西縣,他麵臨的將是一座被紫金梁徹底搬空了的城池,他需要拉下麵皮向正在平陽府的宣大總督張宗衡討要錢糧。


    這需要時間,一個很長的時間。


    於是,他就有時間來穩住靈石縣的形勢了。


    “恭喜你,龍十三,你成功拿下靈石縣城,身先士卒,殺傷敵人將卒多人,武力值上升到90,敏捷值上升到85,其餘諸值不變,眼下暫時沒有任務,希望你能把握這難得的閑暇”


    三日後,他將留在介休縣城的人馬、家眷全部撤到了靈石縣——眼下的他勢單力薄,沒有可能守住兩個大城。


    不過,在北端,他還是占據了雀鼠穀的北出口靈石口關,在南端,他占據了陰地關,然後在中間、通往汾西縣城的夏門鎮又設置了一支兵馬。


    拿下介休縣、靈石縣後,由於這兩地是有名的晉商八大家中的範永鬥、王大宇、王登庫的老巢,除了獲得了大量的財物和糧食,這些商家都養了不少護衛,自然也得到了不少馬匹,加起來超過一百。


    加上殲滅史德威部後又獲得了一些,於是他麾下多餘的戰馬就有了近兩百匹。


    於是,龍十三決定又將自己的步軍中再抽調了一百多,讓其加入騎兵行列,如此一來他就有了五百騎兵,長槍兵則增加到一千五百的規模,再加上三百火器兵。


    是的,你沒看錯,靈石縣城是大明內廷禦馬監在山西設置的唯一一處火器坊所在,除了煉製火藥、打製火繩槍,還能製作虎蹲炮,但在整個山西,除了大同府設有一些火銃兵,整個山西鎮、山西行都司麾下便沒有一支火器部隊了。


    於是,如何操練火器,還隻能由龍十三親自出馬。


    時下的火銃兵,無論是大明的還是歐洲的,身上都掛滿了壇壇罐罐,火藥罐、引藥罐、清理銃管內壁、綁著布條的槊杆、將鉛彈推進去緊貼著火藥並壓實的通條、給火銃降溫的布條、給布條加水的水壺、火繩、火絨、火石、火鐮、鉛彈罐、給火銃支棱起來木叉子,等等,叮裏桄榔,琳琅滿目。


    如果遇到雨雪天氣,那是指定不能施放的。


    如果遇到大風天氣,當你將火藥罐裏的火藥倒進銃管時,風會將火藥吹得到處都是。


    難怪雖然火器已經出現幾百年了,但在大明依舊不喜歡使用這玩意兒,加上火藥質量,銃管質量,更是讓明軍棄之如履。


    不過,明軍這麽想,不代表龍十三也是這麽想的。


    燧發槍?他不懂,他麾下現有的工匠也不懂,就算有人懂,想要製作出來,非得有一個至少能安安穩穩固定在某地一年以上時間的根據地不可,眼下能有兩三個月的安穩期就不錯了。


    一年?那是癡心妄想。


    再說了,你安穩下來了,那說明你的實力已經強大到一定程度,而敵人已經退化到一定程度了。


    那是長遠的目標,肯定不是現在。


    饒是如此,龍十三在正式出麵訓練火銃兵之前,還是做了一些準備工作。


    第一,自然是將黑火藥進行二次加工,將其顆粒化,顆粒化後火藥就不會輕易板結,燃燒也更充分。


    第二,用一張紙將顆粒化後的火藥與一枚鉛彈放在一起,所謂定裝紙殼彈是也。


    第三,將引藥也定裝化,而不是掏出引藥罐,在大風天氣裏往引藥池裏倒,戰事一緊張,心裏一有壓力,手一哆嗦,不是倒少了就是倒多了。


    放在以前,倒少了還無妨,無非是無法將鉛彈推到預想中的位置,要是倒多了,依大明眼下製作銃管的水平,炸膛那是分分鍾的事。


    要說嚴謹,雖然後世對滿清頗有詬病,但至少在保證軍械質量上遠比大明好,這一點你不得不承認。


    有了以上,就能將裝火藥、鉛彈的四個裝置縮小為兩個。


    第四,通條、槊杆放在一個竹管裏,竹管上開兩個小口,一個用來插通條,一個用來插槊杆,再將布條纏在竹管上,臨戰時再將布條纏在槊杆上。


    第五,將火絨、火繩、火鐮放在一個裝置裏,裏麵分為三格而已,將火石單獨裝置,此時的打火方式是:用火鐮擊打火石,產生火花後引燃火絨,火絨可以保存,需要時點燃火繩。


    原本一個火銃兵身上至少叮裏桄榔十幾個裝置,大戰一起,心理素質差的


    (那還是必須的)手忙腳亂之下有極大的概率往銃管裏放錯東西。


    將發射藥錯放進引藥池了,將通條放進銃管射出去了,清理內膛時忘記裹上


    麻布了,等等,作為一個火銃兵,受人恥笑那是一定的。


    眼下將裝置縮減四到五成後,就能清楚地知曉什麽東西放在什麽地方,經過長期練習後出錯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有了定裝紙殼彈和定裝引藥後,炸膛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另外,此時的火銃也就十多斤,與後世的步槍差不多,除非是那碩大的抬槍,既然是這樣,火銃兵又是騎兵一樣的薪餉,一日三餐吃的肚兒圓,就必須將木叉放棄。


    學會端著火銃瞄準、射擊,這便是訓練的一個內容,在銃管上綁上一塊磚頭或者石頭,就好像後世那樣肯定是必須的。


    另外,你冒天下之大不韙領了與騎兵一樣的二兩薪餉,吃得好穿得暖,又是步軍,那自然要與長槍兵那樣進行訓練。


    於是,一大早起來,早飯前十圈,上午隊列,下午吊著石塊進行舉槍練習,晚飯前再跑上十圈就是家常便飯了。


    武庫裏雖然隻有一百杆上好的準別解到京城的火銃,但在此時的大明,隻要有官方需要的東西,一準還會在市麵上出現。


    於是,在靈石縣城發現有專門販賣鐵料、火藥、硫磺、硝粉、火銃的鋪子也不要大驚小怪,這樣的鋪子顯然是礦監發家致富的門道之一。


    靈石縣城需要向京城解送一百杆,礦監收的自然是一百二十杆,多出來的叫做“損耗”,幾年下來,這種市麵上二十兩銀子一杆的上好火銃就堂而皇之出現在鋪子裏,任憑商隊護衛購買。


    這些東西大部分被晉商買下來了,然後銷往張家口,買主是誰,不言自明。


    於是,龍十三又在這家鋪子裏發現了曆練積累下來的另外一百杆上好的火銃。


    目前火銃營有三百人,兩百人習練火銃,另外一百人則專門習練如何快速裝填、施放虎蹲炮了。


    虎蹲炮,在戚家軍的使用下早就有了完備的戰術,這種火炮的彈藥也是兩種,一種是一枚三斤重的大號鉛彈,另一種則是一包五錢一粒、一共一百粒的散彈,在抗擊倭寇時,戚家軍曾將用虎蹲炮施放散彈的戰術推進到極致的程度。


    再者,一門虎蹲炮隻有五十斤左右重,一名士兵就能扛著快速行軍,這對流賊來說實在是太過重要了。


    火銃兵除了練習火銃,每人還配了一把單手刀,讓其每日也習練半個時辰,讓其也有獨立作戰的能力。


    對於龍十三來說,原本用紙殼彈的難點一個在火藥,一個在紙張,在此時,這兩樣東西都是緊缺物資,極為昂貴,但拿下靈石縣後就不成問題了,這裏有足夠的紙張(王登庫、王大宇家)和黑火藥供他揮霍。


    有了這些東西,他就能讓龍小石將老營裏的老人、婦女組織起來進行定裝紙殼彈、定裝引藥以及各類裝置(大多是分成了好幾個口的布袋子)的製作,眼下他的老營有幾千人,很快就能完成這些工作。


    至少在山西,他對於這支火銃營是沒有什麽指望的,他們除了訓練還是訓練。


    十日後,他還將騎兵、長槍兵拉過來對其騷擾,讓其在貼近戰時的狀態下舉槍瞄準。


    再之後就是如何使用火銃兵的問題了。


    他還是選擇了此時歐洲盛行的“排隊槍斃”方式,不過又做了一些變化。


    兩百名火銃兵,以三十人為一排,大致排成六排,如果是兩軍對壘,一排施放完畢後再跑到最後一排然後周而複始,相信敵人是不會給你這個從容射擊的機會的。


    由於火銃的有效射程也就在百米左右,像滿洲巴雅喇那樣的精銳,能夠舉著盾牌很快靠近你,然後就是單方麵的屠殺,於是,排隊槍斃就會失去意義。


    在歐洲,由於敵我雙方都是火銃兵,那時的排隊槍斃才有意義,不過在那時考量的是雙方的火銃射程和膽量,射程遠一些的,膽氣旺盛的自然獲勝的機會就大一些。


    而在大明,雙方施展排隊槍斃的機會並不多,遇到羸弱之敵自然好說,一陣排槍之後多半就鳥獸散了,但若是遇到精銳,那就不一定了。


    故此,必須做另外的考量。


    後世東方某大國(某三)在二十一世紀演練步軍射擊時也曾可笑地將隊伍排成三排,第一排趴在地上,第二排彎著腰,第三排則直直地站著,然後周而複始,相信是他們的英國主子留給他們的遺產。


    龍十三至今沒有弄懂為何要趴在地上,打敵人的腳?想想也很滑稽。


    不過,那是英國人用燧發槍在十八、十九世紀弄出來的戰術,肯定有其合理之處。


    想來想去,龍十三決定以兩排為一組,一排單膝跪下,一排站著,都是舉著火銃瞄準射擊,在滑膛槍無法控製精準度的情形下,這樣的布置可以有效地擴大打擊麵積。


    當然了,這樣的設置對第一排火銃兵是一個考驗,必須要經過嚴酷的練習方可。


    以兩排為一組,周而複始射擊。


    這隻是一種方式,後世小說流行的三段擊也會安排上,包括射擊能力明顯強一些的士兵始終處在前麵,然後後麵的士兵隻負責裝填,再將火銃不斷交到頭兩排的士兵手裏也在考慮之中。


    最終,龍十三還是選擇了三段擊,既然是能夠大批量出產的軍種,後麵那種方法就不合適,否則,火銃兵就成了精英軍種,而大多數人由於沒有實戰經驗最後會越來越差。


    至於第一種,後麵的士兵對前麵的影響實在太大,實際訓練時出錯的狀況層出不窮,便放棄了。


    既然選擇了三段擊,那麽前麵的士兵射擊完成後就要盡快退到最後麵,這需要大量的練習,因為既然是排隊槍斃,那就意味著必須讓火銃兵緊密地挨在一起,以增加彈丸的覆蓋密度。


    如果排成散陣,第一排射擊完成後,就要通過後麵士兵之間的縫隙穿到後麵,一來就會完全發揮不出火銃的威力,二來也會引起混亂。


    於是,隊列,對於火銃兵似乎比長槍兵還重要。


    到了最後,龍十三甚至安排了以部分長槍兵布成大陣,以部分火銃兵在大陣四角的戰術演練,這就是所謂的西班牙大方陣了。


    這樣的陣型若是在空曠的野外遇到騎兵也有一戰之力,四角的火銃兵可以全覆蓋射擊,等到騎兵駛到跟前,再趕緊跑到長槍兵大陣裏麵。


    當然了,依著龍十三眼下的條件,類似這樣的訓練很少,與其說是訓練,不如說是嚐試,由於流賊自己就有大量的騎兵,對於火銃兵來說,三段擊式的排隊槍斃依舊是王道。


    對於火銃兵來說,願意站在頭三排的依舊薪餉最高,因為在戰時,有極大可能在頭三排射完後,就輪不到後麵的火銃兵繼續射擊了,生存的幾率自然更高。


    於是,經過訓練、實彈射擊後心理素質最好、射術最精的士兵能以二兩半的薪餉處在前三排,最後的可能隻有一兩半。


    除了火銃、虎蹲炮,他終於發現了震天雷,不過在神機營的序列裏,震天雷顯然處於靠後的位置,但對於龍十三來說,這些黑乎乎的家夥實在太好了,於是,那些操控虎蹲炮的炮兵也需要練習投擲震天雷。


    龍十三的運氣很好,靈石縣的小強營在最近一個月都是在極為緊湊、周密、揮汗如雨般的訓練中渡過的,在靈石口關、陰地關、夏門鎮的士兵也是如此,雖然隻過去了一個月,但小強旅的訓練幾乎趕上了大明精銳一年的訓練量!


    當然了,與此時草創不久的女真人常備軍相比,他們的訓練時間還太少了,女真人的常備軍,也就是皇太極的親軍,已經達到了每日一操的地步。


    但對於龍十三來說,差的也就是時間,若是老天有眼,給他三個月的時間,他的小強營將會真正響徹三晉大地。


    但這是不可能的,再羸弱的朝廷也不會坐視敵人在自己的腹心安安穩穩待上三個月。


    敵人沒動靜,不是他們膽怯了,而是在醞釀更大的行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越打越強的小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吟森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吟森森並收藏越打越強的小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