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的人上奏完後,禮部、戶部等部院衙門的人依次上奏,都是一些本衙門的日常事務,在李雲天看來乏善可陳。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其實,這些事情交給各大部院衙門去做即可,可為了彰顯皇帝的權力和威嚴,必須要拿到太和殿聽從正統帝的示下,然後才能予以實行。


    在京城各大部院衙門中,講武堂官員的奏本最為引人注目,內容與遙遠的波斯灣有關,由於明軍遠征軍的到來引發了波斯灣當地勢力的恐慌和敵視,故而需要增加第二批前去波斯灣的遠征軍數量,否則難以在波斯灣立足。


    雖然帖木兒帝國的軍隊也在與波斯灣的地方武裝力量交戰,但由於當地社會和地勢都非常複雜,使得帖木兒帝國的軍隊無法消滅那些地方武裝。


    對於講武堂的奏報,正統帝當即就予以了恩準,雖然他尚未親政但畢竟是大明天子,擁有著乾坤獨斷的權力。


    況且,正統帝今年就將十六歲,按照宣德帝留下的遺詔,十六歲生辰那一天正統帝將親政,這意味著正統帝屆時將解散輔政大臣,收迴那些輔政大臣對朝廷事務的決策權。


    講武堂是京城各大部院衙門中最後一個上奏政務的衙門,因此,當講武堂的人上奏完畢後就到了朝臣們自由上疏的時間。


    按照正統皇帝先前的詔命,讓文武大臣上疏言其登基後的是非得失。


    這種事情可是大明文官最拿手的,於是,從正統皇帝吃喝拉撒開始,一名又一名的文官站出來,大義淩然地指出了正統帝的缺失。


    正統帝開始時還聚精會神地聽著,到了後來臉色已經變得比較難看,畢竟他是大明的天子,而有些文官仗著資曆老竟然對其進行責難,這使得正統帝的麵子上有些掛不住,但又不能耐著性子聽完。


    麵對眼前的一幕,李雲天唯有暗自搖頭,如果在洪武朝、永樂朝和洪熙朝,可沒文官膽敢這樣,即便是宣德朝那些文官也表現得比較克製。


    究其原因,是年幼的正統帝現在還沒有掌控好手裏的政權,朝中的政務被文官集團所主導,否則那些文官哪裏有這麽大的膽子,擱在洪武朝和永樂朝早就一刀給哢嚓了,說不定還要滿門抄斬。


    與文官集團相比,勳貴集團則沒人出班來指責正統帝的不是,正統帝登基以來大明先是剿滅了沿海的倭患,然後滅掉了北元,使得強大的帖木兒帝國臣服,所以納西勳貴們實在想不出宣德帝有什麽地方做的不足。


    李雲天就立在殿前,因此清晰地注意到了正統帝臉色的變化,心中感到一絲無奈,文官集團此舉豈不是把正統帝往內廷那裏推。


    很顯然,正統帝今天受了悶氣之後肯定會發泄出來,那麽內廷的宦官們屆時可就有事可做了,文官集團此舉可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皇上,臣翰林侍講琉球有本上奏。”當一名文官退下後,一名正六品的中年官員抬步走出隊列,來到殿前向正統帝一躬身,行禮後沉聲說道,“臣有疏言十事,望皇上采納。”


    “他怎麽也來湊熱鬧!”李雲天微微皺著眉頭,望著劉球暗自說道。


    劉球與李雲天、於謙一樣,都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與李雲天和於謙不同的是,劉球沒有進入都察院,更沒有外放為官,而是擔任了禮部主事,參與編修《宣宗實錄》,後來在禮部尚書胡瀅的推薦下任翰林侍講。


    別看劉球的官階隻是六品,一旦外放的話那麽至少也是個正四品的知府,不知道有多少人文官削尖了腦袋想要進入翰林院,翰林侍講屬於士大夫的上流人士,在文官中擁有著很高的地位和名望。


    李雲天之所以會皺眉頭,是因為劉球的臭脾氣,他與當年的翰林學士李清正一樣都是人們眼中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一張口便要得罪人。


    以前劉球得罪人沒關係,那個時候張氏太皇太後還在,對他這樣的耿直之人頗為器重,可如今正統帝年少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他要是不知深淺地把正統帝給招惹了那麽後果可就堪憂。


    因此,李雲天耐心聽著劉球的上疏,在劉球的疏言十事中,大部分是選賢任能、肅清吏治和停止興作一類的陳詞,這使得李雲天心中略微鬆了一口氣,希望劉球不要去捅馬蜂窩。


    不過,還沒等李雲天把懸在半空中的心放下來,劉球的話便傳進了他的耳中:“臣以為,親政務以總權綱!”


    “親政務以總權綱?”李雲天聞言怔了一下,隨後麵露鬱悶的神色,一臉無奈地望向了抑揚頓挫地開口說著話的劉球。


    “夫政自己出,則權不下移,故太祖太宗每早朝罷及午晚二朝,必進大臣於順門或便殿,親與裁決庶政,或事有疑,則召掌機務之臣,商確之而自折其衷,所以權歸於上。”


    在大殿上眾臣的注視下,劉球神情嚴肅地望著龍椅上的正統帝,“皇上臨禦九年,事體日熟,願守二聖之成規,複親決之故事,則政權歸於一矣。”


    “唉,何必如此激進!”聽聞此言,李雲天不由得在心中暗自苦笑,劉球的言論很顯然已經冒犯了正統帝,而且還把內廷得罪死死的。


    大殿上的文武眾臣也暗自對視了一眼,沒想到劉球竟然會提到這件事情,這無疑是向內廷挑釁。


    王振的臉色變得更加陰沉,相對於宋大山而言,執掌了司禮監的他成為了劉球此番言論的攻擊目標。


    如果把劉球剛才的那番言語翻譯過來的話,就是指出正統帝平日裏接見大臣並不像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那樣勤快,而且很多事都不親自出麵處理而交由他人代辦,因而導致“權歸於下”。


    當然了,這個“下”自然指的是司禮監的那些宦官們,如今王振實際執掌了司禮監,那麽矛頭自然對向了他。


    李雲天對劉球的這番言論感到萬分無奈,說實話他的這些話有失公允,難道讓十來歲的正統帝像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一樣那樣勤政主事?這很顯然不現實,否則張氏太皇太後也不會扶持內廷崛起了。


    正統帝已經年近十六,自然能聽出劉球話裏的意思,眉頭皺了皺後沒有言語,不過臉色陰沉得厲害。


    李雲天清楚正統帝這下是生氣了,他是正統帝的老師自然清楚正統帝的脾性,前麵那些文官的上奏已經使得正統帝不高興,而劉球的話無異於是火上澆油。


    因此,李雲天有些擔心地望著劉球,希望劉球下麵的話不要再刺激正統帝,否則他就是自己往槍口上撞了。


    “皇上,我大明以民為本,故而臣希望皇上能息兵威以重民!”隨後,當劉球的話再度傳來時,李雲天的心頓時就涼了半截,這個劉球還真的腦筋缺根弦呀,哪壺不開提哪壺。


    顯而易見,劉球口中的“息兵威以重民”是在諫用兵麓川,由於麓川之亂大明正統朝多次對麓川用兵。


    這使得大殿右側的勳貴們望向劉球的目光中不由得多出了幾分寒意,難道劉球的意思是攻打麓川的衛所軍太過無能才導致麓川的叛亂遲遲沒有平定?


    正統帝的臉上禁不住顯露出一絲怒容,劉球話裏的意思是坐視麓川叛亂,任由那些叛軍占領麓川?還是在嘲諷他沒有軍事才華?


    “麓川連年用兵,死者十七八,軍貲爵賞不可勝計……設有蹉跎,兵事無已……今欲生得一失地之竄寇,而驅數萬無罪之眾以就死地,豈不有乖於好生之仁哉?”劉球沒有注意到現場局勢已經發生微妙的變化,依舊在那裏自顧自地說道。


    說實話,劉球的這道勸諫用兵的上疏與幾年前他所堅持的論調差不多,認為應該止戈為武,和平解決麓川事件,避免百姓遭受戰火的屠戮。


    對於劉球的這個見解,李雲天心中暗自搖了搖頭,在他看來這可是劉球的婦人之仁了,完全是書生意氣用事,麓川之事事關大明疆土主權,豈有迴旋的餘地?


    不過,李雲天能體諒劉球此舉,畢竟劉球是文人,自幼便受到儒家學說的熏陶,自然不希望看見戰事發生。


    按理說,正統帝本不會跟劉球計較,劉球對麓川戰事的言論不過是老生常談而已,可劉球這次開口選擇的時機不對,因此正統帝聽起來就特別刺耳。


    王振敏銳地注意到了正統帝臉色的變化,心中冷笑了一聲後惡狠狠地瞪了劉球一眼,這個不知死活的家夥竟然接連冒犯正統帝,看樣子是不想活了。


    上疏完後,劉球向麵色陰沉的正統帝一躬身,退迴了自己的隊列。


    這時,太和殿上呈現出了死一樣的寂靜,沒有哪個官員站出來上疏,誰都知道劉球這上奏的兩件事情不合時宜,故而誰吃飽了撐的現在去招惹正統帝,畢竟不怕死的文人隻是極少數而已。


    “散了吧。”片刻之後,見大殿上無人出列啟奏,正統帝從龍椅上站起來,麵無表情地向宋大山說道。


    “皇上有旨,退朝。”宋大山尖著嗓子高聲向現場的文武百官高聲喊道。


    “恭送皇上。”殿內的文武眾臣聞言紛紛跪了下去,異口同聲地高唿。


    跪在地上的李雲天抬頭望了一眼離去的正統帝的背影,嘴角浮現出一絲苦笑,看來這下京城可要熱鬧起來了。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醉酒(書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醉酒(書坊)並收藏執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