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天身為都察院的堂官,自然收到了楊稷為惡鄉裏的稟報,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楊稷這樣繼續為非作歹下去,否則勢必牽連到楊士奇,於是就讓都察院裏的監察禦史把楊稷的惡行告訴了楊士奇。
可惜的是,楊士奇隻是給楊稷寫了一封不痛不癢的信而已,並沒有對其嚴加管束,這使得李雲天心中感到非常無奈。
公務繁忙的李雲天沒有精力放在楊稷的身上,他有很多重要的事務要去處理,作為楊士奇的弟子他能做的隻能是提醒楊士奇,不能對楊稷采取行動,否則不僅傷害到與楊士奇的感情,同時也會被人看成是忘恩負義。
尤為重要的是他一旦把楊稷給抓了的話將對楊士奇造成嚴重的傷害,再加之當地的地方官也沒有把楊稷為惡的事情上報,他實在不便出手。
在李雲天看來,楊稷的事情不僅是國事同時也是楊士奇的家事,所謂解鈴還須係鈴人,楊稷的事情還是讓楊士奇處置為好。
雖然李雲天公務忙碌但並沒有放棄對楊稷的關注,當年他從倭國征剿倭寇迴來後,鑒於楊稷在當地實在是橫行無忌,無法無天,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擔憂,找了一個機會委婉地把此事告知了楊士奇。
為了使得楊士奇重視此事,李雲天建議楊士奇以迴鄉掃墓為名了解實情。
李雲天不僅是楊士奇的得意門生,同時也是都察院的右副都禦史,楊士奇這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因此決定親往家鄉探查。
楊稷知道楊士奇迴鄉的消息後大為驚恐,像很多天不怕地不怕的權貴子弟懼怕老爹一樣,楊稷也非常怕楊士奇。
因此楊稷召集了同黨商量應對之策,並作了精心的布置,不僅在驛站內安排人員散布其行善鄉裏的善舉,而且還親自到百裏之外去迎接楊士奇。
兩人見麵後,楊士奇見楊稷“氈帽油靴,樸訥循理”,一副鄉民的普通裝束,衣著樸素,忠厚老實,極明事理,不像傳聞中的惡煞形象。
而且,再加上沿途聽到的都是誇讚楊稷賢明友愛的言辭,以及府縣官員們對楊稷的誇讚,因此無形中他心裏就對楊稷感到滿意,認為李雲天所言之事不實。
其實那些府縣官員們也是有苦難言,誰吃了雄心豹子膽敢在楊士奇麵前訴說楊稷的不是?況且有不少人還充當了楊稷為惡的幫兇,指望著楊稷在楊士奇給其美言幾句好升官發財。
至於鄉鄰百姓,更是不敢到楊士奇麵前告楊稷的狀,楊士奇是大明內閣首輔,在民間被稱之為宰相,百姓們心中對楊士奇有一股莫名的畏懼。
再加上楊士奇是楊稷的兒子,以及府縣官吏的警告,百姓們也就不敢惹是生非,在大家看來當爹的肯定會袒護兒子。
等到了家中老宅,放眼望去一片蕭條沒有絲毫的奢華陳設,楊士奇就更放心了,他豈知道這是楊稷故意做給他看的,楊稷在別處有著豪華的府邸,奴仆成群,生活異常奢華。
在與楊士奇的交談中,對於有人舉報其行惡一事,楊稷謊稱他是為了鄉裏鄉親討公道,阻止地方官吏的橫行不法得罪了他們,因此遭到了誣陷。
另外,楊稷還牽扯上了朝廷上的各方勢力的紛爭,說還有人是出於忌恨楊士奇權勢太盛便借故誹謗他來損害楊士奇的名聲。
楊稷信誓旦旦地向楊士奇保證他在家鄉一直奉公守法,從沒有做出過欺壓良善,有違法紀之事,否則的話當地的官員肯定早就已經把他為惡的事情上報朝廷,百姓們也會找楊士奇伸冤。
那些陪同的府縣官員自然不可能當著楊士奇的麵揭發楊稷的罪行,紛紛表示楊稷奉公守法,為人和善。
由於楊稷巧言令色,再加上地方官員的奉承,楊士奇自然信以為真,認為楊稷受到了別人的陷害,因此語重心長地囑咐他要繼續為百姓做事,千萬不要向那些惡勢力低頭。
楊稷表麵上唯唯諾諾,心中則是大喜,終於把楊士奇給蒙混了過去,順帶著向楊士奇推薦了幾名官員在當地的“功績”,使得那幾名官員不久後就升了官,雙方可謂皆大歡喜。
楊士奇返迴京城時李雲天已經啟程去了西域,這次的迴鄉之旅使得他不信楊稷會在家鄉作惡,自此聽到有阿附奉承、誇讚其楊稷在家善行的事情就非常高興,反之就麵色不悅。
由此一來,誰還敢對楊士奇據實相告楊稷在嘉興的惡行?於是“子之惡不複聞矣”。
作為內閣首輔,楊士奇一向賢能廉明,處事待人心如明鏡,可惜因為對楊稷的溺愛使得他的心神受到了蒙蔽,進而必然護短,而護短則無異於對楊稷的縱容。
《古穰雜錄》上說楊士奇“泥愛其子”,這“泥愛”一詞用得極精警,陷入“泥愛”泥潭的楊士奇在楊稷一事上變得昏聵糊塗。
其實,李雲天覺得李雲天在楊稷一事上情有可原,畢竟楊士奇已經過了古稀之年,其精力大不如從前,心智也發生了微妙的改變,如果換做楊士奇壯年時得知此事肯定會查個清楚明白。
李雲天在西域一待就是數年,迴來後又忙於北方衛所的整編事宜等公務,忙得連家都很少迴,根本沒有精力管楊稷的事情。
如今,楊稷的事情終於東窗事發,被朝廷的言官們捅到了大朝上,使得正統帝派人前去徹查,楊稷這次可兇多吉少。
顯而易見,朝堂上敵視楊士奇勢力肯定會趁機給楊士奇沉重的一擊,李雲天不由得擔心起楊士奇的安危來,已經古稀之年的楊士奇無論如何也經不起這番折騰了。
“王爺,那些言官竟然膽敢在大殿上彈劾楊閣老,背後肯定有人指使。”林馨看完了那份公文後不由得蹙著眉頭說道,這件事情一定有人幕後暗中推動,隻是不知道是哪方勢力所為。
不管是誰做下的這件事情,對內閣的勢力都將是極大的打擊和損害,楊榮死後內閣的實力已然受損,現在內閣完全是楊士奇和楊浦在撐著。
至於新近入閣的馬愉和曹鼐,無論是聲望還是資曆都無法與楊士奇和楊浦相提並論,根本無法與朝堂的各方勢力相抗衡。
“樹欲靜而風不止,實在是令人討厭。”李雲天歎了一口氣,臉上流露出了鬱悶的神色,內閣這次看來是要經曆一場大劫了,不知道楊士奇能否扛住這場風波的衝擊。
內閣中由於楊榮、楊士奇和楊浦的存在,穩穩地壓了六部一頭,楊榮死後內閣和六部的實力已經旗鼓相當,如果楊士奇再出事的話那麽內閣就要被六部壓製,雙方的勢力可謂此消彼長。
讓李雲天感到擔心的是,內閣的後繼力量不足,由於楊榮、楊士奇和楊溥太過優秀,而且資曆深厚,這使得內閣的後繼者很難達到他們的這種高度。
楊榮去世之前就開始從文官集團中挑選後繼人選,馬愉和曹鼐就是被楊榮引進入閣的,雖然楊士奇和楊溥極力培養兩人,可從目前的情形看來馬愉和曹鼐無法與六部尚書相抗衡。
在李雲天看來,京城各方勢力處於一個均勢是最好的選擇,一旦這個平衡被破壞那麽勢必影響到朝局的穩定。
第二天上午,楊溥急匆匆地前來見李雲天,他今天一早收到了來自京城的急報,知道楊士奇出事了,心中是萬分焦急,故而前來找李雲天商議對策。
除了李雲天是楊士奇的得意門生外,李雲天同時還“權”內閣事務,可謂是沒有內閣閣員頭銜的閣員,如今內閣出了如此大的事情楊溥自然要來找李雲天商量。
實際上,早在楊榮活著的時候,楊榮、楊士奇和楊浦就想要去掉李雲天的“權”字,使得李雲天成為真正的內閣閣員。
不過如此一來的話李雲天就要放棄在都察院裏的職務,因為內閣的閣員由於身份特殊是不能在各大部院衙門擔任實職的。
在楊榮、楊士奇和楊浦看來,李雲天正值壯年,如果有他坐鎮內閣的話可以確保內閣數十年內無憂。
為了達成此事,楊榮、楊士奇和楊浦曾經向張氏太皇太後提過建議,對李雲天開一個特例,恩準李雲天以都察院堂官的身份入主內閣。
雖然都察院也屬於京城部院之一,但與六部不同的是它負責的是監察文武百官的事宜,故而屬於文官集團中非常特殊的部門,與內閣與六部之間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文官集團中有著超然的地位。
可惜的是楊榮三人的這個念頭被六部的堂官們所阻,六部堂官們自然不希望李雲天進入內閣,如此一來文官集團內部內閣和六部之間的勢力平衡將被打破。
由於六部堂官的反對,楊榮三人隻好放棄了這個想法,畢竟李雲天不可能辭去在都察院的職務,不僅張氏太皇太後希望用李雲天來震懾那些貪贓枉法的宵小,李雲天也需要都察院堂官的身份去推動他的計劃。
因此,這件事情到最後不了了之,成為了楊榮心中的一個遺憾。
楊溥心中非常清楚,馬愉和曹鼐的實力不濟,內閣現在非常需要楊士奇這個首輔來撐場子,一旦楊士奇出事的話內閣將受到重創。
為此,楊溥這才第一時間就去講武堂揚州司務處商議解決此事的辦法,他也對楊稷的惡行有所耳聞,這次朝堂上的有心之人暗中推動針對楊稷事件必將使得楊稷惡行被公之於眾,而楊士奇也會隨之受到牽連。
可以肯定的是,都察院必定會介入到楊稷的案子,李雲天雖然因為是楊士奇的門生會迴避此案,但身為都察院的左都禦史他的態度至關重要。
無論是李雲天還是楊溥,都不希望看見楊士奇過多受到楊稷案子的牽扯,可事已至此兩人也沒什麽好辦法。
此次前去江西泰和縣查案的監察禦史屬於六部的陣營,肯定會把楊稷在當地的惡行查個清清楚楚,難道要讓李雲天向其施加壓力瞞報楊稷的惡行?
楊溥實在無法想象楊士奇會因為此事受到何等的心理煎熬,對於一名一心為國的朝廷重臣來說,有什麽比晚年不保更為令人感到唏噓的?
p
可惜的是,楊士奇隻是給楊稷寫了一封不痛不癢的信而已,並沒有對其嚴加管束,這使得李雲天心中感到非常無奈。
公務繁忙的李雲天沒有精力放在楊稷的身上,他有很多重要的事務要去處理,作為楊士奇的弟子他能做的隻能是提醒楊士奇,不能對楊稷采取行動,否則不僅傷害到與楊士奇的感情,同時也會被人看成是忘恩負義。
尤為重要的是他一旦把楊稷給抓了的話將對楊士奇造成嚴重的傷害,再加之當地的地方官也沒有把楊稷為惡的事情上報,他實在不便出手。
在李雲天看來,楊稷的事情不僅是國事同時也是楊士奇的家事,所謂解鈴還須係鈴人,楊稷的事情還是讓楊士奇處置為好。
雖然李雲天公務忙碌但並沒有放棄對楊稷的關注,當年他從倭國征剿倭寇迴來後,鑒於楊稷在當地實在是橫行無忌,無法無天,終於按捺不住心中的擔憂,找了一個機會委婉地把此事告知了楊士奇。
為了使得楊士奇重視此事,李雲天建議楊士奇以迴鄉掃墓為名了解實情。
李雲天不僅是楊士奇的得意門生,同時也是都察院的右副都禦史,楊士奇這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因此決定親往家鄉探查。
楊稷知道楊士奇迴鄉的消息後大為驚恐,像很多天不怕地不怕的權貴子弟懼怕老爹一樣,楊稷也非常怕楊士奇。
因此楊稷召集了同黨商量應對之策,並作了精心的布置,不僅在驛站內安排人員散布其行善鄉裏的善舉,而且還親自到百裏之外去迎接楊士奇。
兩人見麵後,楊士奇見楊稷“氈帽油靴,樸訥循理”,一副鄉民的普通裝束,衣著樸素,忠厚老實,極明事理,不像傳聞中的惡煞形象。
而且,再加上沿途聽到的都是誇讚楊稷賢明友愛的言辭,以及府縣官員們對楊稷的誇讚,因此無形中他心裏就對楊稷感到滿意,認為李雲天所言之事不實。
其實那些府縣官員們也是有苦難言,誰吃了雄心豹子膽敢在楊士奇麵前訴說楊稷的不是?況且有不少人還充當了楊稷為惡的幫兇,指望著楊稷在楊士奇給其美言幾句好升官發財。
至於鄉鄰百姓,更是不敢到楊士奇麵前告楊稷的狀,楊士奇是大明內閣首輔,在民間被稱之為宰相,百姓們心中對楊士奇有一股莫名的畏懼。
再加上楊士奇是楊稷的兒子,以及府縣官吏的警告,百姓們也就不敢惹是生非,在大家看來當爹的肯定會袒護兒子。
等到了家中老宅,放眼望去一片蕭條沒有絲毫的奢華陳設,楊士奇就更放心了,他豈知道這是楊稷故意做給他看的,楊稷在別處有著豪華的府邸,奴仆成群,生活異常奢華。
在與楊士奇的交談中,對於有人舉報其行惡一事,楊稷謊稱他是為了鄉裏鄉親討公道,阻止地方官吏的橫行不法得罪了他們,因此遭到了誣陷。
另外,楊稷還牽扯上了朝廷上的各方勢力的紛爭,說還有人是出於忌恨楊士奇權勢太盛便借故誹謗他來損害楊士奇的名聲。
楊稷信誓旦旦地向楊士奇保證他在家鄉一直奉公守法,從沒有做出過欺壓良善,有違法紀之事,否則的話當地的官員肯定早就已經把他為惡的事情上報朝廷,百姓們也會找楊士奇伸冤。
那些陪同的府縣官員自然不可能當著楊士奇的麵揭發楊稷的罪行,紛紛表示楊稷奉公守法,為人和善。
由於楊稷巧言令色,再加上地方官員的奉承,楊士奇自然信以為真,認為楊稷受到了別人的陷害,因此語重心長地囑咐他要繼續為百姓做事,千萬不要向那些惡勢力低頭。
楊稷表麵上唯唯諾諾,心中則是大喜,終於把楊士奇給蒙混了過去,順帶著向楊士奇推薦了幾名官員在當地的“功績”,使得那幾名官員不久後就升了官,雙方可謂皆大歡喜。
楊士奇返迴京城時李雲天已經啟程去了西域,這次的迴鄉之旅使得他不信楊稷會在家鄉作惡,自此聽到有阿附奉承、誇讚其楊稷在家善行的事情就非常高興,反之就麵色不悅。
由此一來,誰還敢對楊士奇據實相告楊稷在嘉興的惡行?於是“子之惡不複聞矣”。
作為內閣首輔,楊士奇一向賢能廉明,處事待人心如明鏡,可惜因為對楊稷的溺愛使得他的心神受到了蒙蔽,進而必然護短,而護短則無異於對楊稷的縱容。
《古穰雜錄》上說楊士奇“泥愛其子”,這“泥愛”一詞用得極精警,陷入“泥愛”泥潭的楊士奇在楊稷一事上變得昏聵糊塗。
其實,李雲天覺得李雲天在楊稷一事上情有可原,畢竟楊士奇已經過了古稀之年,其精力大不如從前,心智也發生了微妙的改變,如果換做楊士奇壯年時得知此事肯定會查個清楚明白。
李雲天在西域一待就是數年,迴來後又忙於北方衛所的整編事宜等公務,忙得連家都很少迴,根本沒有精力管楊稷的事情。
如今,楊稷的事情終於東窗事發,被朝廷的言官們捅到了大朝上,使得正統帝派人前去徹查,楊稷這次可兇多吉少。
顯而易見,朝堂上敵視楊士奇勢力肯定會趁機給楊士奇沉重的一擊,李雲天不由得擔心起楊士奇的安危來,已經古稀之年的楊士奇無論如何也經不起這番折騰了。
“王爺,那些言官竟然膽敢在大殿上彈劾楊閣老,背後肯定有人指使。”林馨看完了那份公文後不由得蹙著眉頭說道,這件事情一定有人幕後暗中推動,隻是不知道是哪方勢力所為。
不管是誰做下的這件事情,對內閣的勢力都將是極大的打擊和損害,楊榮死後內閣的實力已然受損,現在內閣完全是楊士奇和楊浦在撐著。
至於新近入閣的馬愉和曹鼐,無論是聲望還是資曆都無法與楊士奇和楊浦相提並論,根本無法與朝堂的各方勢力相抗衡。
“樹欲靜而風不止,實在是令人討厭。”李雲天歎了一口氣,臉上流露出了鬱悶的神色,內閣這次看來是要經曆一場大劫了,不知道楊士奇能否扛住這場風波的衝擊。
內閣中由於楊榮、楊士奇和楊浦的存在,穩穩地壓了六部一頭,楊榮死後內閣和六部的實力已經旗鼓相當,如果楊士奇再出事的話那麽內閣就要被六部壓製,雙方的勢力可謂此消彼長。
讓李雲天感到擔心的是,內閣的後繼力量不足,由於楊榮、楊士奇和楊溥太過優秀,而且資曆深厚,這使得內閣的後繼者很難達到他們的這種高度。
楊榮去世之前就開始從文官集團中挑選後繼人選,馬愉和曹鼐就是被楊榮引進入閣的,雖然楊士奇和楊溥極力培養兩人,可從目前的情形看來馬愉和曹鼐無法與六部尚書相抗衡。
在李雲天看來,京城各方勢力處於一個均勢是最好的選擇,一旦這個平衡被破壞那麽勢必影響到朝局的穩定。
第二天上午,楊溥急匆匆地前來見李雲天,他今天一早收到了來自京城的急報,知道楊士奇出事了,心中是萬分焦急,故而前來找李雲天商議對策。
除了李雲天是楊士奇的得意門生外,李雲天同時還“權”內閣事務,可謂是沒有內閣閣員頭銜的閣員,如今內閣出了如此大的事情楊溥自然要來找李雲天商量。
實際上,早在楊榮活著的時候,楊榮、楊士奇和楊浦就想要去掉李雲天的“權”字,使得李雲天成為真正的內閣閣員。
不過如此一來的話李雲天就要放棄在都察院裏的職務,因為內閣的閣員由於身份特殊是不能在各大部院衙門擔任實職的。
在楊榮、楊士奇和楊浦看來,李雲天正值壯年,如果有他坐鎮內閣的話可以確保內閣數十年內無憂。
為了達成此事,楊榮、楊士奇和楊浦曾經向張氏太皇太後提過建議,對李雲天開一個特例,恩準李雲天以都察院堂官的身份入主內閣。
雖然都察院也屬於京城部院之一,但與六部不同的是它負責的是監察文武百官的事宜,故而屬於文官集團中非常特殊的部門,與內閣與六部之間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文官集團中有著超然的地位。
可惜的是楊榮三人的這個念頭被六部的堂官們所阻,六部堂官們自然不希望李雲天進入內閣,如此一來文官集團內部內閣和六部之間的勢力平衡將被打破。
由於六部堂官的反對,楊榮三人隻好放棄了這個想法,畢竟李雲天不可能辭去在都察院的職務,不僅張氏太皇太後希望用李雲天來震懾那些貪贓枉法的宵小,李雲天也需要都察院堂官的身份去推動他的計劃。
因此,這件事情到最後不了了之,成為了楊榮心中的一個遺憾。
楊溥心中非常清楚,馬愉和曹鼐的實力不濟,內閣現在非常需要楊士奇這個首輔來撐場子,一旦楊士奇出事的話內閣將受到重創。
為此,楊溥這才第一時間就去講武堂揚州司務處商議解決此事的辦法,他也對楊稷的惡行有所耳聞,這次朝堂上的有心之人暗中推動針對楊稷事件必將使得楊稷惡行被公之於眾,而楊士奇也會隨之受到牽連。
可以肯定的是,都察院必定會介入到楊稷的案子,李雲天雖然因為是楊士奇的門生會迴避此案,但身為都察院的左都禦史他的態度至關重要。
無論是李雲天還是楊溥,都不希望看見楊士奇過多受到楊稷案子的牽扯,可事已至此兩人也沒什麽好辦法。
此次前去江西泰和縣查案的監察禦史屬於六部的陣營,肯定會把楊稷在當地的惡行查個清清楚楚,難道要讓李雲天向其施加壓力瞞報楊稷的惡行?
楊溥實在無法想象楊士奇會因為此事受到何等的心理煎熬,對於一名一心為國的朝廷重臣來說,有什麽比晚年不保更為令人感到唏噓的?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