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的晚上,李雲天率領著由兩萬驍武軍、兩萬女真兵和兩萬遼東明軍組成的六萬大軍輕車簡從,在夜幕的掩護下悄悄離開了開原城,秘密趕往清風穀設伏。


    為了不驚動銀州城的蒙古軍隊,李雲天特意走遠路繞過了銀州城,按照路程推算的話他們將在五天後抵達清風穀,而那個時候蒙古兵應該還在前來清風穀的路上,應該會在第六天或者第七天的時候趕到。


    因此,李雲天讓大軍僅僅帶了八天的軍糧,這意味著他準備在清風穀破釜沉舟與北元援兵背水一戰,不成功便成仁,屆時隻有打了勝仗明軍才能從北元援兵那裏奪取口糧,否則即便是不死也要麵臨被俘的命運,沒有軍糧的話士兵們根本無法逃走。


    顧禮裕隨著李雲天前往清風穀,開原城留守的最高武官成為了裴俊,忐忑不安地等待著清風穀的戰報,他已經準備好了後勤輜重,隻要捷報傳來就組織人手給李雲天運糧,同時接收俘虜。


    經過一番日夜兼程的急行軍後,李雲天按計劃在第五天中午趕到了清風穀,他一邊派出斥候打探北元援兵的消息,一邊讓大軍就地休整,開始著手準備伏擊的相關事宜。


    正如李雲天所預料的那樣,北元援兵此時距離清風穀還有兩天的路程,由於攜帶了一批給銀州城蒙古軍隊的輜重,再加上仆從軍產生了畏戰的情緒,因此北元援兵的行軍速度受到很大的影響。


    仆從軍的將領和士兵很多都是從伍多年的老兵,清楚阿岱汗此次讓他們增援銀州城是為了讓他們充任攻打開原城的炮灰,因此士氣低落,行進速度自然也快不到哪裏。


    就在抵達清風穀的當天下午,李雲天領著顧禮裕一幹明軍將領和女真諸部首領登上了清風穀東側高山的山頭,居高臨下觀察著清風穀的地形。


    清風穀是南北相向、夾在兩座蔓延起伏的大山中間的一條斜長通道,有四五裏長,山穀兩側的山坡雖然不是陡岩峭壁但卻有著不的坡度,蒙古兵想要突圍的話唯有用步卒強攻兩側的山頭,而明軍居高而守將給他們造成重大的殺傷。


    在李雲天看來,清風穀伏擊的關鍵是扼守住進出清風穀的南北兩個穀口,隻要將這兩個穀口堵住的話那麽就能形成關門打狗之勢,使得進入伏擊圈的蒙軍成為甕中之鱉。


    因此,李雲天把圍堵清風穀南穀口的重任交給了顧禮裕,讓顧禮裕率領五千驍武軍和五千蒙古諸部士兵負責切斷北元援兵的後路。


    清風穀北穀口則由李雲天親自率領一萬人馬鎮守,除了火槍營和長槍營的六千驍武軍外,剩下的四千人有一半是遼東明軍,另外一半是蒙古諸部的士兵。


    剩下的四萬人馬被李雲天安置在了清風穀兩側的山上,負責阻止山穀內北元援兵突圍,為此明軍已經開始大規模準備滾木和落石,屆時將使那些突圍的北元援兵受到重創。


    兩天後的下午,北元援兵抵達了清風穀,在最前麵開路的是五千蒙古騎兵,浩浩蕩蕩地進入了清風穀南端穀口,相互間談笑風生,對埋伏在兩側山頭上的明軍一無所知。


    五千蒙古步卒跟在蒙古騎兵的後方,由於兩萬仆從軍行進速度緩慢,故而拖拖拉拉地跟在最後麵,負責押送俘虜和運送輜重,士兵們一個個無精打采,氣氛顯得異常沉悶。


    為了加快仆從軍的行進速度,一些蒙古騎兵揮舞著手裏的馬鞭在隊列旁大聲催促著仆從軍快走,仆從軍的士兵稍有怠慢蒙古騎兵手裏的馬鞭就會重重地落下去,被打士兵對此隻能忍氣吞聲地承受,敢怒不敢言。


    統領這支北元援兵部隊的蒙古主將名叫察合,來自阿岱汗的科爾沁部,是阿岱汗的親戚,被一群蒙古將領簇擁著,騎著馬跟在蒙古騎兵的後麵。


    察合的心情很好,一路上與周圍的蒙古將領高聲談笑著,議論著如何與銀州城裏的蠻蘇、穆都瓜分開原城裏的明軍輜重,據傳明軍已經從朝鮮王國運送了不少物資到開原城,其中有不少從兩淮鹽道貪墨案中查抄的金銀珠寶和綾羅綢緞等貴重的財物。


    不僅阿合,海州城裏的蒙古將領都對開遠城裏有著大量明軍輜重的事情深信不疑,否則的話開原城的明軍豈能擔負起付給蠻蘇和穆都的迴贖明軍戰俘的資金?不少當時在場的蒙古兵都看見了被明軍運來的一箱箱的金銀珠寶和綾羅綢緞。


    因此海州城的蒙古將領們都爭著率軍增援銀州城,都想趁此機會大撈一筆,察合作為阿岱汗的心腹自然從蒙古將領中脫穎而出,攬得了這件美差。


    察合並不擔心攻打開原城的事情,在他看來蠻蘇和穆都上次被顧禮裕偷襲成功不過大意了而已,隻要這次嚴陣以待不給開原城明軍機會,那麽開原城手到擒來,他現在唯一關心的是如何與蠻蘇和穆都分戰利品。


    蠻蘇是阿魯台的人,代表著韃靼阿蘇特部的利益,穆都是瓦剌土爾扈特部安樂王的次子,代表著瓦剌土爾扈特部的而利益,而察合來自韃靼的科爾沁部,自然代表科爾沁部的利益。


    由於三方實力相當這就使得誰都無法從中占到太大的便宜,因此戰利品的分配就需要三方坐下來協商,要想達到一個零三方都滿意的結果肯定會花費不少精力和時間。


    這也怪不得察合輕視開原城的明軍,蒙古軍隊在遼東與明軍的交戰中接連取得勝仗,如今連宣德帝的北征大軍都幾乎被阿魯台殺了一個片甲不留,遼東明軍更是躲在幾座城池裏麵固守不出。


    由此一來,驕蠻的情緒不由自主地就在蒙古將領中滋生,使得蒙古將領根本就沒把明軍放在眼裏。


    這讓察合犯了一個令其悔恨一生的錯誤,由於對明軍的輕視再加上自大的心理,他並沒有派遣先鋒部隊在前方開路,更是無視了清風穀這樣的兵家險地,根本就想不到龜縮在幾座城池裏的明軍會在這裏設伏。


    清風穀北端穀口一側的山坳裏,李雲天坐在一棵樹下的石頭上閉目養神,靜靜地等待著北元援兵進入明軍的伏擊圈。


    山坳裏黑壓壓聚滿了嚴陣以待的士兵,緊緊握著手裏的武器,一個個神情嚴肅,現場的氣氛顯得緊張壓抑。


    士兵們知道此戰的重要,因此隻要李雲天一聲令下他們就蜂擁而出,以最快的速度衝到穀口前列陣迎敵。


    為了避免發出響動驚擾了北元援兵,明軍馬匹的嘴上都套上了一個罩子防止馬匹嘶鳴,這使得山坳裏鴉雀無聲,靜得令人感到可怕。


    實話,李雲天並沒有想到北元援兵竟然沒有派出探查部隊查看清風穀的境況,畢竟遼東現在是戰場,什麽意外的情況都可能發生,由此看來蒙古軍隊的領兵將領太過狂妄自大了。


    “相公,蒙古騎兵已經距離穀口不足兩百米。”等待中,一身戎裝的雷婷快步走上前來,俯身在李雲天的耳旁道。


    李雲天聞言睜開雙目,起身懶洋洋地伸了一個懶腰後緩緩揚起了右手,埋伏在山坳裏的明軍士兵見狀紛紛精神一振,擺出了出擊的架勢。


    轟、轟……


    當清風穀裏的蒙古騎兵前鋒部隊行至距離穀口百米左右的時候,兩側的山頭上忽然落下來一些黑糊糊圓球狀的物體,沒等他們迴過神來那些黑色圓球落地後發生了一連串的爆炸,數百名騎兵和馬匹頃刻間就倒在了血泊中,現場碎肉紛飛,血花四濺,揚起了濃厚的硝煙喝灰塵。


    由於爆炸威力巨大,一些騎兵和馬匹甚至被炸得高高飛了起來,殘肢斷臂散落了一地,慘叫聲不絕於耳,情景異常恐怖。


    跟在後麵的蒙古騎兵的馬匹紛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驚嚇,使得蒙古騎兵的隊形隨之變得混亂。


    這些黑色圓球是經過改裝後的地雷,是李雲天送給北元援兵的一份見麵大禮,如果知道北元援兵的統兵將領不會派人探查清風穀境況的話,李雲天會讓人在穀中設置一道雷區。


    對李雲天來,他最大的殺手鐧就是這次從京師帶來的火器,除了火繩槍外還有地雷和炸藥,這屬於開原城明軍的最高機密,知道的人寥寥無幾。


    聽見山穀中傳來的沉悶爆炸聲後,李雲天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絲笑意,隨後用力向前揮下了舉著的右手。


    見此情形,埋伏在山坳裏的明軍立刻奔向了清風穀穀口,有條不紊地在穀口前的一片地勢平緩的空曠地列陣:


    五個由火槍兵和長槍兵組成的混合軍陣呈扇形將穀口牢牢地堵住,剩下的人馬分成兩個方陣在後方待命,一個方陣由遼東明軍組成,另外一個方陣由女真諸部士兵組成。


    就在明軍在穀口前列陣時,山穀中再度傳來了一連串的爆炸聲,一支蒙古騎兵部隊想要衝出穀口,結果被穀口兩側山頭落下來的黑色圓球炸得七零八落,死傷慘重,狼狽不堪地退了迴去。


    李雲天立在穀口外的一個山頭觀戰,麵無表情地望著前方清風穀裏亂成一團的蒙古騎兵,與先前相比臉上的神色輕鬆了許多。


    他最擔心的就是蒙古騎兵在火槍營立足未穩之際衝出穀口,如此一來穀口前的明軍根本無法阻擋蒙古騎兵的衝鋒。


    如今火槍營已經嚴陣以待,蒙古騎兵想要衝過這道由大明最犀利火器組成的防線無異難於登天,這意味著此次伏擊可謂已經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事情就是殲滅被包圍的北元援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醉酒(書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醉酒(書坊)並收藏執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