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使者在漢城下榻的地方名為太平館,李雲天和趙德從宮中出來後就在朝鮮國大臣的簇擁下前去太平館歇息。


    按照規製,朝鮮王的兒子要先來太平館拜見明朝的使者,因此首陽大君李瑈、安平大君李瑢、臨瀛大君李璆、錦城大君李瑜、桂陽君李璔、義昌君李玒、密城君李琛、壽春君玹和翼峴君李璭先來拜見,隨後東西兩班的百官來拜見。


    由於禮儀的繁瑣,使得李雲天有些疲於應對,意興索然,但又不強打起精神見那些朝鮮國的高官顯貴。


    晚上,首陽大君代李瑈代朝鮮王設宴,宴請使團人員,宴會大堂裏設有使團正使和副使二席,麵南而向,而首陽大君的席位則東向,其餘陪坐之人坐在北側的座位上。


    值得一提的是,朝鮮王國的王子除了世子外稱為“大君”和“君”,“大君”是王後所生的子嗣,也就是嫡子,而“君”是妃嬪所生的子嗣,也就是庶子。


    李雲天在酒宴上見識了朝鮮國的兩班貴族的上層人物,例如左議政李稷、右議政黃喜、參讚崔閏德、參讚許稠、戶曹判書安純、禮曹判書申商、刑曹判書鄭津、吏曹參判成揜、戶曹參判崔士康、兵曹參判李蕆、刑曹參判鄭招、工曹參判趙賚等等,悉數到齊,無一落下。


    像大明的內閣一樣,朝鮮王朝也有一個輔佐朝鮮王的衙門——議政府,其主官為“領議政”,俗稱“領相”,相當於北宋時期的正宰相和明朝時期的內閣首輔。


    領議政之下為左右議政,俗稱“左相”和“右相”,與領議政同為正一品,再下為從一品左右讚成、正二品左右參讚,再下有正四品舍人、正五品檢詳、正八品司錄。


    議政府之下有六曹,仿照大明六部設立,即吏曹、戶曹、禮曹、兵曹、刑曹和工曹,其長官稱判書(正二品)相當於尚書,副職稱為參判(從二品)相當於侍郎。


    參判以下還有六曹參議(正三品堂上)、六曹參知(正三品堂上)、六曹正郎(正五品)、六曹佐郎(正六品)。


    除了六曹,朝鮮王國監察諫議機構為司憲府和司諫院,合稱兩司,長官為大司憲(從二品)和大司諫(正三品堂上)。


    司憲院下設有司憲府執義(從三品)、司憲府掌令(正四品)、司憲府持平(正五品)、司憲府監察(正六品)。


    司諫院下設司諫院司諫(從三品)、司諫院獻納(正五品)、司諫院正言(正六品)。


    此外還有承政院,下設都承旨、左右承旨、左右副承旨、同副承旨(均為正三品堂上),為朝鮮王起草旨意。


    宗親、忠勳衙門有宗親府、忠勳府、儀賓府、敦寧府(相當於駙馬),而國學則是成均館(相當於大明的國子監)。


    至於地方上,朝鮮王國道以下的為大都護府、牧、都護府、郡、縣。


    漢城府判尹為正二品,下設左右尹(從二品),四都(開城府、江華府、水原府、廣州府)長官稱留守,水原府和廣州府留守為正二品、開城府和江華府留守為從二品。


    漢城府判尹、左尹、右尹和四都留守屬東班京官職。


    東班外官職為從二品諸道觀察使、從二品府尹、正三品堂下大都護府使、正三品堂下牧使、從三品都護府使、從四品郡守、從五品都事、從五品判官、從五品縣令、從六品察訪、從六品縣監、從六品教授、從九品訓導、從九品審藥、從九品檢律、從九品驛丞、從九品渡丞,外派官職有道觀察黜陟使、都巡安使、按廉使。


    由於朝鮮王國與大明的官職不同,再加上參加宴會的兩班高官眾多,因此李雲天隻記住了李稷和申商等朝鮮國的重臣,暗中對他們進行留意,不動聲色地觀察著眾人。


    其中,右議政黃喜很快就進入了李雲天的視線,黃喜對趙德和他很是親近,而且與李稷和申商等人不同,眼神中透露出的是親切和敬畏。


    從楊雲貴的提供的朝鮮國情報來看,黃喜不僅與李稷是朝堂上的一對死敵,而且素來親近大明,曾經反對派遣金宗瑞去鹹鏡道攻打建州左衛的領地,在朝堂上有不的勢力。


    在李雲天看來,如果能拉攏黃喜的話,那麽以後朝鮮國內有什麽風吹草動他都能知曉,而且有黃喜來牽製李稷將會使得朝鮮國的政務不會順利實施。


    就像大明一樣,朝鮮國的朝堂之上自然不可避免存在黨爭,兩班貴族之間的爭鬥自高麗王朝起就異常激烈。


    而且與大明的黨政不爭,大明的諸個派係之間雖然鬥得很厲害,但通常不會痛下殺手,將對手趕盡殺絕,因此失敗的一方往往是貶官,最多是罷職,很少有丟了性命的人。


    但朝鮮國的黨爭就比較殘酷,失敗的一方不僅會被殺,其妻兒家眷等也會被貶為奴婢,流配邊遠之地。


    由於是大明的附庸國,所以朝鮮國的朝堂上自然就分為親大明派係和疏大明派係,其中李稷是疏大明派係的首領,而黃喜是親大明派係的首領。


    所謂的“親”和“疏”看似是對大明的不同態度,但實際上卻是兩派官吏的權力之爭,李稷一派想憑借著朝鮮王打擊黃喜一派,而黃喜一派則以大明為後盾來傾軋李稷一派。


    由於朝鮮國是大明地理位置重要的藩屬國,因此大明對朝鮮國異常重視,除了每隔一兩年就會派來使團進行交流,而且朝鮮國的重臣也能趁著使者到來給大明朝廷上奏章來稟告朝鮮國的政務。


    故而,朝鮮王雖然不喜歡黃喜一派但也無可奈何,黃喜一派與大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所以他隻能安撫不能強行壓製。


    縱觀朝鮮王國的曆史,朝鮮王大多數時候反而受到臣子們的壓製,尤其是那些親近大明的權臣往往左右了朝鮮的政局,乃至引發改朝換代,使得多位朝鮮王不是被廢黜就是被逼自殺。


    對李雲天來,黃喜自然是他第一個拉攏的朝鮮國重臣,以前都是黃喜想法設法巴結大明的使臣,這一次他要給黃喜施以皇恩送給其好處,使得黃喜能更加盡心盡力地給大明辦事。


    值得一提的是,出席此次酒宴的還有另外一位大明的使臣,戶部山東清吏司正六品的主事陳銘。


    陳銘所在的使團是六月底抵達的到漢城,他是使團的副使,正使是來自內廷禦用監從四品左少監魏義


    魏義和陳銘此次前來朝鮮國身上有著兩項任務,一項是征收朝鮮國的別貢,另外一項是前來朝鮮國采買軍糧,給遼東明軍籌集軍資。


    經過這些年宣德帝的刻意扶持,內廷已經逐漸崛起,已經開始與內廷和六部爭權,雖然還沒有爆發重大衝突,但雙方之間的關係已經劍拔弩張,各地的鎮守太監與當地官員更是齷齪不斷。


    因此,身為內臣的魏義自然不會前來湊熱鬧,給趙德和李雲天來接風洗塵。


    由於陳銘在戶部官職微而李雲天常年在外公幹,所以陳銘並沒有見過李雲天,在酒宴上與趙德非常親近,對李雲天的態度則顯得非常冷淡。


    李雲天對此自然不以為意,他現在的身份是前軍都督府的一名千戶,屬於武官,陳銘自然不會對他有多熱情。


    不過,雖然陳銘對李雲天態度冷淡但卻要受製於李雲天,因為李雲天此次前來的使命是軍閣派來監督遼東後勤事務的官員,專門負責大明在朝鮮國與遼東戰事有關的事宜,而陳銘到朝鮮國的重要任務就是采買軍資。


    因此,抵達漢城的第二天上午,李雲天在太平館召來了陳銘和朝鮮國戶曹判書安純,詢問軍糧采買事宜。


    陳銘此次前來朝鮮國帶來了三十五萬兩白銀,專門用來在朝鮮國購買遼東明軍所需要的軍資,根據陳銘所提供的賬本那三十五萬兩白銀已經消耗殆盡,故而李雲天要找朝鮮國戶曹判書安純查賬。


    安純提供的賬冊內容跟陳銘的賬本一致,沒有絲毫的破綻,三十五萬兩白銀確實花得一幹二淨。


    雖然兩人的賬冊做得十分漂亮,但李雲天很快就從中發現了破綻,他在仁川港的時候已經了解到了朝鮮國的糧價和物價,很顯然賬本上交易的貨物價格基本上是市價的兩三倍,有的甚至是五六倍。


    這也就是,陳銘這次所帶來的三十五萬兩銀子至少有三分之二流進了個人腰包,剩下的才用來購買糧食等物資。


    “陳主事,據本官所知朝鮮國的糧價好像沒這麽高吧?”翻閱了一邊賬冊後,李雲天不動聲色地望著陳銘,他本可以對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這並不符合官場上的規矩,所謂見者有份他豈能置之不理?


    “劉千戶,朝鮮國各地糧價不同,而且本官此次購買的都是最好的糧食,糧價自然要高一些了。”


    陳銘早有準備,有條不紊地迴答,在他看來李雲天此舉無疑是想從中分一杯羹而已,有便宜不占的話那豈不是傻子?武官們撈油水的機會本來就低,李雲天肯定要趁著這次機會大撈一筆了。


    陳銘已經給趙德和李雲天準備了好處,所謂雨露均沾,既然李雲天和趙德也介入到了這次糧食采買的事宜,那麽當然不能讓兩人空手而歸了,這裏麵的默契大家可謂心照不宣。


    “原來如此。”果然,正如陳銘所料想的那樣,李雲天並沒有追究下去的意思,合上手中的賬冊後望著他道,“遼東戰局事關我大明北方安危,陳大人,這些物資年底前能否運抵定遼東都司?”


    “劉千戶放心,現在各項物資已經在趕往遼東都司的路上。”陳銘聞言微微一笑,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看來李雲天已經默認了那些差價。


    李雲天見狀嘴角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冷笑,現在大戰在即他不宜徹查此次軍資采購中的貓膩,不過陳銘等人連軍費也敢鯨吞,也不怕因此耽誤了遼東的戰局,事後必嚴加懲戒,以儆效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醉酒(書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醉酒(書坊)並收藏執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