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兩淮鹽道的稅銀在我大明的稅收中舉足輕重,故而兩淮鹽道衙門裁撤不得,請皇上三思。”經過最初的驚愕後,禮部尚書胡瀅出班來到殿前,向宣德帝一拱手躬身勸道。
宣德帝的這個決定並沒有在以往的廷議中出現過,故而即便是身為吏部尚書的胡瀅也不知道宣德帝竟會撤掉兩淮鹽道衙門。
“胡大人稍安勿躁,兩淮的鹽務關乎我大明的國本,想必皇上已有應對之策。”胡瀅的話音剛落,內閣閣員楊溥就站了出來,先是向著宣德帝躬身行禮,隨後不動聲色地衝胡瀅道。
胡瀅聞言臉上頓時流露出詫異的神色,從楊溥淡定的神色中他隱隱約約地意識到楊溥事先應該已經知道此事,否則豈會如此得從容?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紛紛望向了內閣的楊士奇和楊榮等閣老,見他們皆是一臉的鎮定,而蹇義和胡瀅等六部尚書則麵露詫異的神色,私下裏頓時紛紛品過味兒來,看來這件事情宣德帝繞過了六部而與內閣閣老們進行了商議,由此可見宣德帝在兩淮鹽道貪墨案上對六部的不滿。
緊接著,現場的高官顯貴們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兩淮鹽道衙門裁撤後宣德帝組建的新的管理鹽務的衙門是否還歸戶部管轄?
跪在那裏的郭資臉色不由得變得難看起來,兩淮的鹽務可是天下最肥的油水,同時也是戶部稅收最重要的進項,倘若被內閣給奪走那後果可就嚴重了。
不過,由於宣德帝剛才用兩淮鹽道貪墨案壓著郭資,使得郭資現在根本就無法開口,隻能在那裏暗暗著急,希望胡瀅等六部的堂官出麵給他解圍。
雖然六部之間也非鐵板一塊,相互間存在著利益糾葛,但麵對內閣時是一損俱損,故而能同仇敵愾,一致對外。
大殿右側的勳貴和皇族饒有興致地望著眼前的一幕,誰都看出來內閣在兩淮鹽務上給六部下了絆子,而六部絕對不會輕易放棄兩淮的鹽務,這下雙方可有的鬥了。
李雲天一本正經地立在那裏,眼神平淡,他自然清楚宣德帝對兩淮鹽務的安排,因為對兩淮鹽務的處置他早就給宣德帝出了主意,而且被宣德帝所采納。
“兩淮鹽務對我大明至關重要,為了革除鹽務上的貪墨之風,朕決議改組執掌兩淮鹽務的衙門,成立兩淮鹽局專司鹽務。”宣德帝環視了一眼現場神情各異的眾臣,開口宏聲道,“兩淮鹽局歸內閣直轄,其人員任命由內閣擬定後交吏部入冊。”
郭資聞言心中不由得一聲哀歎,兩淮鹽務果然被內閣奪了去,如此一來戶部就將少了重要的進項來源,六部官員每年的炭敬和冰敬也將減少許多。
大殿上的眾臣雖然早已經料到了這個結果,可當宣德帝當眾宣布後還是引發了一陣騷動,很顯然六部這次在兩淮鹽務上敗給了內閣,使得內閣下麵有了直屬的衙門。
胡瀅的眼角抽動了一下,扭頭望向了立在大殿左側文官隊列前方的蹇義,想看看蹇義有沒有辦法來阻止宣德帝推行此事。
蹇義見狀無奈地向胡瀅搖了搖頭,他生性沉穩,性格溫和,本來就不是那種喜歡勾心鬥角之人,很少摻和內閣和六部之間的爭鬥,而且以前還時常與原戶部尚書夏元吉充當內閣與六部之間的和事老,故而自然不會摻和此事。
再者了,此次兩淮鹽道的貪墨案可謂是大明的驚天大案,既然戶部無法掌管好兩淮鹽務,那麽宣德帝自然要另選賢能了,要怪的話就隻能怪兩淮鹽道時運不濟遇上了李雲天。
況且,蹇義事先已經從宣德帝那裏得知了此事,他是六部堂官中唯一知道這件事情的人,豈會忤逆了宣德帝的聖意?
胡瀅的臉上不由得流露出失望的神色,又看向了六部其他的堂官,那些堂官也都微微搖頭,此時很顯然不適合為了兩淮鹽務的事情出頭。
“楊大人,兩淮鹽局的事情就交給你們內閣來籌辦了。”宣德帝等了一會兒,見六部並無官員出麵反對,因此望向了楊士奇,不動聲色地道。
“臣謹遵聖旨!”楊士奇聞言走出了隊列,衝著宣德帝一躬身,沉聲應道。
“諸位愛卿,經曆兩淮鹽道此案朕深感戶部職責過於繁雜,既掌大明的收納,也管大明的支取,使得兩淮鹽道監守自盜導致大量稅銀流失。”
宣德帝向楊士奇微微頷首,隨後語峰一轉,神情嚴肅地高聲道,“因此,朕決議把大明的收納與支出分開,設立大明稅局專司大明稅務,由內閣直轄,而戶部掌管支出事宜!”
轟的一聲,宣德帝的話音剛落大殿內就騷動了起來,無論文官還是勳貴和皇族都被這個消息給震驚了,相互間交頭接耳地低聲議論著。
本來,前些年農部成立後已經從戶部分走了不少權力,如今宣德帝又把稅收大權交給了內部直轄的大明稅局,這樣一來戶部的權勢豈不是要被消減了一半?
郭資的臉色刹那間就變得蒼白,額頭上滲出了細的汗珠,內閣擺明了要借著兩淮鹽道的案子拿戶部開刀,趁機將戶部的權力進行拆分。
倘若戶部失去稅收大權的話不僅要受到重創,內閣的實力也會隨之大增,屆時六部就在朝堂上失去了對內閣的壓製。
在郭資看來,宣德帝之所以會建立大明稅局肯定是受到了內閣的蠱惑,否則的話宣德帝好好地為何要動戶部?
“皇上,戶部在兩淮鹽務上雖有失察之責,但自隋唐戶部設立起就掌管天下的收納與支取,其運作早已形成定製,倘若將收納之權從戶部分離必將影響到各地衙門戶房的運轉,戶房是地方衙門六房之首,倘若有變地方事務定然不穩。”
胡瀅率先從震驚中迴過神來,連忙向宣德帝一躬身,高聲給戶部辯解,“皇上,依臣來看勿需大動幹戈,稅局與戶部都是大明的衙門,倘若稅局能在收納中做到吏治清明,那麽戶部自然也能做到!”
李雲天聞言嘴角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笑意,胡瀅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同樣作為大明的衙門,要是戶部的官員貪墨,那麽稅局的官員自然也一樣會貪墨。
“皇上,臣覺得胡大人言之有理,設立稅局事務繁雜,實非良策。”
“皇上,稅局猶如鏡花水月,無法清除貪墨之風。”
“皇上,稅收乃我大明國本,輕易動之不得,望皇上三思。”
……
隨即,大殿裏六部陣營的官員紛紛出班反對設立稅局,七嘴八舌地上奏,這使得現場的局勢變得有些混亂。
“肅靜!”宣德帝見狀眉頭微微一皺,伸手一拍龍椅上的扶手,高聲喝道,“吵吵嚷嚷得猶如街市上的菜販,成何體統!”
太和殿立刻沉寂了下來,眾臣紛紛躬著身子等待宣德帝的訓示,令場麵呈現出一種詭異的寂靜。
“胡大人,正是因為貪墨之風無法根除,故而朕才防患於未然分開收納與支取之權,如此一來雙方相互製約才能避免再度發生兩淮鹽道這樣的大案。”
沉吟了一下後,宣德帝伸手指著那兩個籮筐裏的賬冊,神情嚴肅地向胡瀅道,“前車之鑒,後事之師!”
胡瀅聞言臉上流露出尷尬的神色,一時間難以辯解,萬一激怒了宣德帝的話保不準會對賬冊裏收受了兩淮鹽道和鹽商總會錢財的官吏下手,屆時六部的損失無疑將更大。
“稅局設立後,地方衙門戶房將隻負責征收農稅,商稅改由稅局收取。”
見胡瀅沉默不語,宣德帝望著大殿上的眾臣沉聲宣布,“另,太祖皇帝體恤民生,故而將商稅定為三十稅一,不過現在看來太祖皇帝的良苦用心無疑付諸東流,據朕所知江南不少商賈像鹽商一樣生活奢靡並且賄賂官府的官吏,故而朕決議提高商稅,並設立大明商局來管理天下商務。”
“鎮武侯精通商事,因此朕決意由其擔任商局司局一職,商局暫歸講武堂,待日後再定其歸屬。”著,宣德帝望向了李雲天,宏聲道。
大殿上的官員不由得麵麵相覷,宣德帝安排好稅局的相關事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是設立商局並增收商稅則令人倍感意外,從洪武帝開始大明的君王就輕視甚至打壓商業,故而有了三十稅一的稅收政策,誰也沒有想到宣德帝會一反常態地對商業重視起來,著實出乎人們的意料。
不得不,商局的歸屬還真的不好確定,按照大明士農工商的社會排名,商人處於社會的底層,士大夫們恥於與其為伍,故而無論是內閣還是六部都不想將與商人們打交道的商局納入麾下。
因此,這樣一來講武堂倒成為了商局的最好歸屬,畢竟大明的武官對商人不像文官那樣排斥,故而可以將其接納。
當然了,商局和稅局、兩淮鹽局一樣,都是李雲天給宣德帝出的主意,在李雲天看來商局在三者中是重中之重。
大明並沒有專門管理商業的機構,商局的出現無疑填補了這個空缺,李雲天可以通過商局來規範和引導大明的商業市場,同時也能對商人的利益進行保障,以推動大明商業走向繁榮,使得大明的商賈逐漸告別手工作坊生產向大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宣德帝的這個決定並沒有在以往的廷議中出現過,故而即便是身為吏部尚書的胡瀅也不知道宣德帝竟會撤掉兩淮鹽道衙門。
“胡大人稍安勿躁,兩淮的鹽務關乎我大明的國本,想必皇上已有應對之策。”胡瀅的話音剛落,內閣閣員楊溥就站了出來,先是向著宣德帝躬身行禮,隨後不動聲色地衝胡瀅道。
胡瀅聞言臉上頓時流露出詫異的神色,從楊溥淡定的神色中他隱隱約約地意識到楊溥事先應該已經知道此事,否則豈會如此得從容?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紛紛望向了內閣的楊士奇和楊榮等閣老,見他們皆是一臉的鎮定,而蹇義和胡瀅等六部尚書則麵露詫異的神色,私下裏頓時紛紛品過味兒來,看來這件事情宣德帝繞過了六部而與內閣閣老們進行了商議,由此可見宣德帝在兩淮鹽道貪墨案上對六部的不滿。
緊接著,現場的高官顯貴們意識到了一個問題,兩淮鹽道衙門裁撤後宣德帝組建的新的管理鹽務的衙門是否還歸戶部管轄?
跪在那裏的郭資臉色不由得變得難看起來,兩淮的鹽務可是天下最肥的油水,同時也是戶部稅收最重要的進項,倘若被內閣給奪走那後果可就嚴重了。
不過,由於宣德帝剛才用兩淮鹽道貪墨案壓著郭資,使得郭資現在根本就無法開口,隻能在那裏暗暗著急,希望胡瀅等六部的堂官出麵給他解圍。
雖然六部之間也非鐵板一塊,相互間存在著利益糾葛,但麵對內閣時是一損俱損,故而能同仇敵愾,一致對外。
大殿右側的勳貴和皇族饒有興致地望著眼前的一幕,誰都看出來內閣在兩淮鹽務上給六部下了絆子,而六部絕對不會輕易放棄兩淮的鹽務,這下雙方可有的鬥了。
李雲天一本正經地立在那裏,眼神平淡,他自然清楚宣德帝對兩淮鹽務的安排,因為對兩淮鹽務的處置他早就給宣德帝出了主意,而且被宣德帝所采納。
“兩淮鹽務對我大明至關重要,為了革除鹽務上的貪墨之風,朕決議改組執掌兩淮鹽務的衙門,成立兩淮鹽局專司鹽務。”宣德帝環視了一眼現場神情各異的眾臣,開口宏聲道,“兩淮鹽局歸內閣直轄,其人員任命由內閣擬定後交吏部入冊。”
郭資聞言心中不由得一聲哀歎,兩淮鹽務果然被內閣奪了去,如此一來戶部就將少了重要的進項來源,六部官員每年的炭敬和冰敬也將減少許多。
大殿上的眾臣雖然早已經料到了這個結果,可當宣德帝當眾宣布後還是引發了一陣騷動,很顯然六部這次在兩淮鹽務上敗給了內閣,使得內閣下麵有了直屬的衙門。
胡瀅的眼角抽動了一下,扭頭望向了立在大殿左側文官隊列前方的蹇義,想看看蹇義有沒有辦法來阻止宣德帝推行此事。
蹇義見狀無奈地向胡瀅搖了搖頭,他生性沉穩,性格溫和,本來就不是那種喜歡勾心鬥角之人,很少摻和內閣和六部之間的爭鬥,而且以前還時常與原戶部尚書夏元吉充當內閣與六部之間的和事老,故而自然不會摻和此事。
再者了,此次兩淮鹽道的貪墨案可謂是大明的驚天大案,既然戶部無法掌管好兩淮鹽務,那麽宣德帝自然要另選賢能了,要怪的話就隻能怪兩淮鹽道時運不濟遇上了李雲天。
況且,蹇義事先已經從宣德帝那裏得知了此事,他是六部堂官中唯一知道這件事情的人,豈會忤逆了宣德帝的聖意?
胡瀅的臉上不由得流露出失望的神色,又看向了六部其他的堂官,那些堂官也都微微搖頭,此時很顯然不適合為了兩淮鹽務的事情出頭。
“楊大人,兩淮鹽局的事情就交給你們內閣來籌辦了。”宣德帝等了一會兒,見六部並無官員出麵反對,因此望向了楊士奇,不動聲色地道。
“臣謹遵聖旨!”楊士奇聞言走出了隊列,衝著宣德帝一躬身,沉聲應道。
“諸位愛卿,經曆兩淮鹽道此案朕深感戶部職責過於繁雜,既掌大明的收納,也管大明的支取,使得兩淮鹽道監守自盜導致大量稅銀流失。”
宣德帝向楊士奇微微頷首,隨後語峰一轉,神情嚴肅地高聲道,“因此,朕決議把大明的收納與支出分開,設立大明稅局專司大明稅務,由內閣直轄,而戶部掌管支出事宜!”
轟的一聲,宣德帝的話音剛落大殿內就騷動了起來,無論文官還是勳貴和皇族都被這個消息給震驚了,相互間交頭接耳地低聲議論著。
本來,前些年農部成立後已經從戶部分走了不少權力,如今宣德帝又把稅收大權交給了內部直轄的大明稅局,這樣一來戶部的權勢豈不是要被消減了一半?
郭資的臉色刹那間就變得蒼白,額頭上滲出了細的汗珠,內閣擺明了要借著兩淮鹽道的案子拿戶部開刀,趁機將戶部的權力進行拆分。
倘若戶部失去稅收大權的話不僅要受到重創,內閣的實力也會隨之大增,屆時六部就在朝堂上失去了對內閣的壓製。
在郭資看來,宣德帝之所以會建立大明稅局肯定是受到了內閣的蠱惑,否則的話宣德帝好好地為何要動戶部?
“皇上,戶部在兩淮鹽務上雖有失察之責,但自隋唐戶部設立起就掌管天下的收納與支取,其運作早已形成定製,倘若將收納之權從戶部分離必將影響到各地衙門戶房的運轉,戶房是地方衙門六房之首,倘若有變地方事務定然不穩。”
胡瀅率先從震驚中迴過神來,連忙向宣德帝一躬身,高聲給戶部辯解,“皇上,依臣來看勿需大動幹戈,稅局與戶部都是大明的衙門,倘若稅局能在收納中做到吏治清明,那麽戶部自然也能做到!”
李雲天聞言嘴角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笑意,胡瀅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同樣作為大明的衙門,要是戶部的官員貪墨,那麽稅局的官員自然也一樣會貪墨。
“皇上,臣覺得胡大人言之有理,設立稅局事務繁雜,實非良策。”
“皇上,稅局猶如鏡花水月,無法清除貪墨之風。”
“皇上,稅收乃我大明國本,輕易動之不得,望皇上三思。”
……
隨即,大殿裏六部陣營的官員紛紛出班反對設立稅局,七嘴八舌地上奏,這使得現場的局勢變得有些混亂。
“肅靜!”宣德帝見狀眉頭微微一皺,伸手一拍龍椅上的扶手,高聲喝道,“吵吵嚷嚷得猶如街市上的菜販,成何體統!”
太和殿立刻沉寂了下來,眾臣紛紛躬著身子等待宣德帝的訓示,令場麵呈現出一種詭異的寂靜。
“胡大人,正是因為貪墨之風無法根除,故而朕才防患於未然分開收納與支取之權,如此一來雙方相互製約才能避免再度發生兩淮鹽道這樣的大案。”
沉吟了一下後,宣德帝伸手指著那兩個籮筐裏的賬冊,神情嚴肅地向胡瀅道,“前車之鑒,後事之師!”
胡瀅聞言臉上流露出尷尬的神色,一時間難以辯解,萬一激怒了宣德帝的話保不準會對賬冊裏收受了兩淮鹽道和鹽商總會錢財的官吏下手,屆時六部的損失無疑將更大。
“稅局設立後,地方衙門戶房將隻負責征收農稅,商稅改由稅局收取。”
見胡瀅沉默不語,宣德帝望著大殿上的眾臣沉聲宣布,“另,太祖皇帝體恤民生,故而將商稅定為三十稅一,不過現在看來太祖皇帝的良苦用心無疑付諸東流,據朕所知江南不少商賈像鹽商一樣生活奢靡並且賄賂官府的官吏,故而朕決議提高商稅,並設立大明商局來管理天下商務。”
“鎮武侯精通商事,因此朕決意由其擔任商局司局一職,商局暫歸講武堂,待日後再定其歸屬。”著,宣德帝望向了李雲天,宏聲道。
大殿上的官員不由得麵麵相覷,宣德帝安排好稅局的相關事宜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是設立商局並增收商稅則令人倍感意外,從洪武帝開始大明的君王就輕視甚至打壓商業,故而有了三十稅一的稅收政策,誰也沒有想到宣德帝會一反常態地對商業重視起來,著實出乎人們的意料。
不得不,商局的歸屬還真的不好確定,按照大明士農工商的社會排名,商人處於社會的底層,士大夫們恥於與其為伍,故而無論是內閣還是六部都不想將與商人們打交道的商局納入麾下。
因此,這樣一來講武堂倒成為了商局的最好歸屬,畢竟大明的武官對商人不像文官那樣排斥,故而可以將其接納。
當然了,商局和稅局、兩淮鹽局一樣,都是李雲天給宣德帝出的主意,在李雲天看來商局在三者中是重中之重。
大明並沒有專門管理商業的機構,商局的出現無疑填補了這個空缺,李雲天可以通過商局來規範和引導大明的商業市場,同時也能對商人的利益進行保障,以推動大明商業走向繁榮,使得大明的商賈逐漸告別手工作坊生產向大產業化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