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那些人,本官無意在揚州攪起什麽風浪,讓他們盡可放心。”李雲天知道鄭伯鑫的難處,這種人際關係是最難處理的,因此他笑著向鄭伯鑫一伸手,示意鄭伯鑫落座。
“複生,這件事就這麽算了?”鄭伯鑫聞言頓時吃了一驚,臉上浮現出驚訝的神色,不由得開口問道。
鄭伯鑫在揚州商界混了這麽久,自然也知道鹽商總會販運私鹽的事情,在他看來此次被漕運總督衙門查扣的私鹽數量巨大,李雲天如果處理不善的話後患無窮,這也是他不想摻和此事的原因。
很顯然,要是李雲天就這樣放過了這次私鹽案的話也就等於有把柄落在了別人的手上,以後保不準什麽時候就有人將其拿出來對他下絆子。
“有南京三法司和南京戶部的那些大人們坐鎮,妹夫還有什麽可怕的。”李雲天清楚鄭伯鑫的擔憂,在椅子上坐下後笑著安慰他。
“南京三法司的人也要參與這件案子?”鄭伯鑫這才落座,頗為驚訝地望著李雲天在他看來這件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
“這件案子如此之大,妹夫豈會一力承攬?”李雲天笑著了頭,意味深長地迴答。
“原來如此。”鄭伯鑫聞言頓時反應了過來,如有所思地了頭,原來李雲天要拉著南京三法司和南京戶部將此案給坐實了,這樣一來外人就難以再找什麽麻煩,否則南京三法司和南京戶部將首當其衝。
“不過,妹夫雖無此心,可畢竟是皇上欽命的巡鹽正使,如果屆時兩淮鹽道處事不嚴出了什麽紕漏,那麽可就別怪妹夫不講情麵了。”隨後,李雲天語峰一轉,不動聲色地道,提前埋下了一個鋪墊,將矛頭指向了兩淮鹽道。
“這是自然,總不能把你陷進這件事情裏去。”鄭伯鑫讚同地著頭,李雲天可沒有從兩淮鹽道裏撈取好處,憑什麽要跟兩淮鹽道的那些人同乘一條船,要是兩淮鹽道沒把事情處理好而使得案子越鬧越大,李雲天自然要下手進行處置了。
當鄭伯鑫向那些打探消息的人暗示了李雲天對私鹽一案的態度後,鹽商總會和兩淮鹽道的人頓時輕鬆了許多,隻要李雲天不下重手去查案,他們相信張盛和陳光宗等人能將此事擺平。
第二天傍晚,南京戶部和南京三法司的官員急匆匆地趕來了揚州,喊開了原本已經關閉的城門。
此次帶隊前來的是南京戶部左侍郎陳文仁,也就是陳光宗和陳耀祖的父親,南京戶部的堂官隻有兩個,一個是南京戶部尚書,另外一個就是南京戶部左侍郎。
南京三法司來的官員也都是堂官,分別是南京刑部左侍郎潘興民、南京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張韜和南京大理寺左少卿秦克。
與北京城的中央衙門,南京城的各大衙門都進行了精簡,除了各部院的主官外,堂官隻保留左職,沒有右職。
雖南京各大部院的權力比不上京城各大部院,但各部院堂官的地位卻一樣,南京部院堂官可以行使京城部院堂官的權利。
李雲天之所以讓南京三法司參與此事,就是為了形成三法司會審的局麵,如此一來也就將兩淮鹽道的案子給坐實了,而且有南京三法司在前麵的話他的壓力也會上許多。
隨著宣德帝擱置了洪熙帝遷都迴南京的各項事宜,朝中的文武百官已經清楚宣德帝不想再把京城前往南京,故而南京各部院逐漸受到冷落,其權勢大不如前。
單就兩淮鹽道一案上來,除了南京戶部外,南京三法司的並沒能從中撈上什麽油水,畢竟他們既不管鹽道的事務,手頭上又沒有什麽權利,兩淮鹽道的人吃飽了撐的要去巴結和打他們。
如此一來的話,南京三法司也就沒有涉及到兩淮鹽道的案子裏,這樣一來待李雲天對兩淮鹽道施以雷霆手段的時候自然不會被南京三法司阻礙。
正相反,為了表明自己的存在感,南京三法司的堂官們十有**會落井下石,刻意搞大兩淮鹽道的案子,屆時正好讓李雲天來收拾殘局。
值得一提的是,宣德帝雖然終止了遷都南京的各項事宜,但是卻並沒有明不遷都南京,畢竟洪熙帝駕崩前特意囑咐身邊的重臣要遷都迴南京,而且北京城的各部院衙門的印章也都有了改變,前麵加上了“行在”二字,意思是天子巡行所在之地。
例如,刑部的打印上本來是“大明刑部”,現在則變成成了“行在刑部”四個字,與南京的“南京刑部”相區分。
由於洪熙帝遷都南京的遺命,宣德帝不可能公然反對,因此便采用了這種形勢將京城留在了北京城。
直到正統帝即位後,大明的京城才真正確定了下來,正式定都北京,結束了宣德朝大明無京師的局麵。
可以,南京三法司介入此案就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幫兩淮鹽道在私鹽一案上掩飾,又能將其置於萬劫不複之地。
身為兩淮鹽道巡鹽正使,李雲天自然要盡地主之誼,在揚州城的一家酒樓設晚宴給陳文仁和潘興民、張韜、秦克接風洗塵,揚州知府陸興和兩淮鹽道轉運使張盛陪同。
雖被漕運衙門查扣的私鹽一事事關重大,但酒宴的氣氛卻非常輕鬆,李雲天並沒有與陳文仁等人談案情,而且天南地北地聊著天,在他的帶動下眾人觥籌交錯,談笑風生,一時間倒也將籠罩著揚州上空的慘雲愁霧衝淡了許多。
晚宴後,一身酒氣的李雲天被人攙扶進了停在酒樓門口的四輪馬車,坐在車廂裏後立刻倚在雷婷的肩頭唿唿大睡起來。
陳文仁等人在酒樓門口相送,等李雲天的馬車遠去後相互間寒暄了幾句就各自上了轎子離去,身為朝廷四品以上的大員眾人平日裏自然是乘轎,這是他們的一項特權,以彰顯其身份的不同,像李雲天這樣喜歡乘坐馬車的人可謂少之又少。
遠離了酒樓後,倚在雷婷肩頭酣睡的李雲天睜開了眼睛,坐直身子懶洋洋地伸了一個懶腰,臉上沒有絲毫的醉意,他從來都不會允許自己出現醉酒的情形,酒宴上不過是逢場作戲而已。
“相公,今晚估計揚州城裏可要熱鬧一番了。”雷婷笑盈盈地望著李雲天,陳文仁這次來了揚州城肯定要親自坐鎮指揮,明天就要查那些被扣的私鹽了,故而晚上肯定要進行一番安排布置。
“隨他們折騰去吧,他們越是覺得勝券在握,那麽給相公留的破綻也就越大。”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他就是要讓陳文仁等人輕敵,進而一舉將其打垮。
“相公,要不要將龍江船廠的驍武軍調來?”雷婷聞言莞爾一笑,隨後有些關切地問道。
一旦李雲天徹查兩淮鹽道的案子,那麽必定在揚州掀起驚濤駭浪,那些人為了自保難免會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因此李雲天的安全也就至關重要。
“有揚州衛的人在,他們奈何不了相公。”李雲天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他在揚州的安全事宜主要由揚州衛負責,另外還有李滿山帶來的錦衣衛以及講武堂揚州司務處的驍武軍人員,外人要想對他下手的話並不容易。
況且,他乃堂堂的朝廷命官,風頭正勁的鎮武侯,恐怕也沒幾個人敢打他的主意,豈能因為擔心安全問題而大張旗鼓地調動人手?這樣也容易打草驚蛇。
雷婷的嘴角蠕動了一下,好像想要些什麽但最終沒有出口,她知道李雲天的意圖,不過心裏依舊感到十分擔憂,萬一遇上那些亡命之徒的話後果可就糟糕了。
陳府,後院會客大廳。
陳光宗、張盛和楊慕恩向陳文仁匯報著當前的局勢,被扣留在淮安的那支戶部貨船的隨行押運人員此時已經悉數押來了揚州,被關押在了兩淮鹽道衙門的大牢裏。
根據那些人員的交代,自從他們被漕運衙門的人拿住後並未受到提審,甚至都沒人過問他們的事情,負責看押他們的漕運衙門的官吏甚至都沒有跟他們過一句話。
陳文仁當然清楚漕運衙門的人為何會這樣做,很顯然漕運總督、陽武侯薛祿不想介入這件事情,故而想方設法地撇清關係,畢竟這件案子牽連甚廣,觸碰到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如果不是逼不得已的話薛祿絕對不願意招惹這樣的麻煩。
“父親,孩兒已經查清楚了,那名肇事的檢校當晚行事完全就是醉酒衝動所致,是一起意外。”陳文仁最為關心的自然就是那些私鹽被查扣的緣由了,因此陳光宗匯報完了其他的事情後,沉聲稟告道,“可惜的是,那名漕幫的人自從漕運衙門扣了咱們的船後就舉家消失,不知道去了哪裏。”
“意外?”陳文仁的眉頭微微皺在了一起,他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許多年,見識了太多的爾虞我詐,自然不會輕易相信“意外”二字。
“父親,孩兒已經查了他的底細沒有發現任何的蹊蹺之處,而且這船貨一旦出事的話他也難逃幹係。”陳光宗知道陳文仁的擔憂之處,因此連忙解釋道,“當時在場的人也可以作證,那名檢校平常嗜賭,這次賭紅了眼仗著酒勁率先滋事,這才引發了後麵的事情。”
“一招不慎滿盤皆輸!”陳文仁聞言皺著眉頭陷入了沉思,隨後無奈地搖了搖頭,歎了一口氣道。
雖然陳文仁心中懷疑此次私鹽出事另有隱情,但依舊目前的情形來看十有**真的是一次意外,即便是他也沒有想到事情會毀在一個嗜賭的檢校手裏,而這種意外無疑是致命的。
“複生,這件事就這麽算了?”鄭伯鑫聞言頓時吃了一驚,臉上浮現出驚訝的神色,不由得開口問道。
鄭伯鑫在揚州商界混了這麽久,自然也知道鹽商總會販運私鹽的事情,在他看來此次被漕運總督衙門查扣的私鹽數量巨大,李雲天如果處理不善的話後患無窮,這也是他不想摻和此事的原因。
很顯然,要是李雲天就這樣放過了這次私鹽案的話也就等於有把柄落在了別人的手上,以後保不準什麽時候就有人將其拿出來對他下絆子。
“有南京三法司和南京戶部的那些大人們坐鎮,妹夫還有什麽可怕的。”李雲天清楚鄭伯鑫的擔憂,在椅子上坐下後笑著安慰他。
“南京三法司的人也要參與這件案子?”鄭伯鑫這才落座,頗為驚訝地望著李雲天在他看來這件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
“這件案子如此之大,妹夫豈會一力承攬?”李雲天笑著了頭,意味深長地迴答。
“原來如此。”鄭伯鑫聞言頓時反應了過來,如有所思地了頭,原來李雲天要拉著南京三法司和南京戶部將此案給坐實了,這樣一來外人就難以再找什麽麻煩,否則南京三法司和南京戶部將首當其衝。
“不過,妹夫雖無此心,可畢竟是皇上欽命的巡鹽正使,如果屆時兩淮鹽道處事不嚴出了什麽紕漏,那麽可就別怪妹夫不講情麵了。”隨後,李雲天語峰一轉,不動聲色地道,提前埋下了一個鋪墊,將矛頭指向了兩淮鹽道。
“這是自然,總不能把你陷進這件事情裏去。”鄭伯鑫讚同地著頭,李雲天可沒有從兩淮鹽道裏撈取好處,憑什麽要跟兩淮鹽道的那些人同乘一條船,要是兩淮鹽道沒把事情處理好而使得案子越鬧越大,李雲天自然要下手進行處置了。
當鄭伯鑫向那些打探消息的人暗示了李雲天對私鹽一案的態度後,鹽商總會和兩淮鹽道的人頓時輕鬆了許多,隻要李雲天不下重手去查案,他們相信張盛和陳光宗等人能將此事擺平。
第二天傍晚,南京戶部和南京三法司的官員急匆匆地趕來了揚州,喊開了原本已經關閉的城門。
此次帶隊前來的是南京戶部左侍郎陳文仁,也就是陳光宗和陳耀祖的父親,南京戶部的堂官隻有兩個,一個是南京戶部尚書,另外一個就是南京戶部左侍郎。
南京三法司來的官員也都是堂官,分別是南京刑部左侍郎潘興民、南京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張韜和南京大理寺左少卿秦克。
與北京城的中央衙門,南京城的各大衙門都進行了精簡,除了各部院的主官外,堂官隻保留左職,沒有右職。
雖南京各大部院的權力比不上京城各大部院,但各部院堂官的地位卻一樣,南京部院堂官可以行使京城部院堂官的權利。
李雲天之所以讓南京三法司參與此事,就是為了形成三法司會審的局麵,如此一來也就將兩淮鹽道的案子給坐實了,而且有南京三法司在前麵的話他的壓力也會上許多。
隨著宣德帝擱置了洪熙帝遷都迴南京的各項事宜,朝中的文武百官已經清楚宣德帝不想再把京城前往南京,故而南京各部院逐漸受到冷落,其權勢大不如前。
單就兩淮鹽道一案上來,除了南京戶部外,南京三法司的並沒能從中撈上什麽油水,畢竟他們既不管鹽道的事務,手頭上又沒有什麽權利,兩淮鹽道的人吃飽了撐的要去巴結和打他們。
如此一來的話,南京三法司也就沒有涉及到兩淮鹽道的案子裏,這樣一來待李雲天對兩淮鹽道施以雷霆手段的時候自然不會被南京三法司阻礙。
正相反,為了表明自己的存在感,南京三法司的堂官們十有**會落井下石,刻意搞大兩淮鹽道的案子,屆時正好讓李雲天來收拾殘局。
值得一提的是,宣德帝雖然終止了遷都南京的各項事宜,但是卻並沒有明不遷都南京,畢竟洪熙帝駕崩前特意囑咐身邊的重臣要遷都迴南京,而且北京城的各部院衙門的印章也都有了改變,前麵加上了“行在”二字,意思是天子巡行所在之地。
例如,刑部的打印上本來是“大明刑部”,現在則變成成了“行在刑部”四個字,與南京的“南京刑部”相區分。
由於洪熙帝遷都南京的遺命,宣德帝不可能公然反對,因此便采用了這種形勢將京城留在了北京城。
直到正統帝即位後,大明的京城才真正確定了下來,正式定都北京,結束了宣德朝大明無京師的局麵。
可以,南京三法司介入此案就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幫兩淮鹽道在私鹽一案上掩飾,又能將其置於萬劫不複之地。
身為兩淮鹽道巡鹽正使,李雲天自然要盡地主之誼,在揚州城的一家酒樓設晚宴給陳文仁和潘興民、張韜、秦克接風洗塵,揚州知府陸興和兩淮鹽道轉運使張盛陪同。
雖被漕運衙門查扣的私鹽一事事關重大,但酒宴的氣氛卻非常輕鬆,李雲天並沒有與陳文仁等人談案情,而且天南地北地聊著天,在他的帶動下眾人觥籌交錯,談笑風生,一時間倒也將籠罩著揚州上空的慘雲愁霧衝淡了許多。
晚宴後,一身酒氣的李雲天被人攙扶進了停在酒樓門口的四輪馬車,坐在車廂裏後立刻倚在雷婷的肩頭唿唿大睡起來。
陳文仁等人在酒樓門口相送,等李雲天的馬車遠去後相互間寒暄了幾句就各自上了轎子離去,身為朝廷四品以上的大員眾人平日裏自然是乘轎,這是他們的一項特權,以彰顯其身份的不同,像李雲天這樣喜歡乘坐馬車的人可謂少之又少。
遠離了酒樓後,倚在雷婷肩頭酣睡的李雲天睜開了眼睛,坐直身子懶洋洋地伸了一個懶腰,臉上沒有絲毫的醉意,他從來都不會允許自己出現醉酒的情形,酒宴上不過是逢場作戲而已。
“相公,今晚估計揚州城裏可要熱鬧一番了。”雷婷笑盈盈地望著李雲天,陳文仁這次來了揚州城肯定要親自坐鎮指揮,明天就要查那些被扣的私鹽了,故而晚上肯定要進行一番安排布置。
“隨他們折騰去吧,他們越是覺得勝券在握,那麽給相公留的破綻也就越大。”李雲天聞言微微一笑,他就是要讓陳文仁等人輕敵,進而一舉將其打垮。
“相公,要不要將龍江船廠的驍武軍調來?”雷婷聞言莞爾一笑,隨後有些關切地問道。
一旦李雲天徹查兩淮鹽道的案子,那麽必定在揚州掀起驚濤駭浪,那些人為了自保難免會做出一些瘋狂的事情,因此李雲天的安全也就至關重要。
“有揚州衛的人在,他們奈何不了相公。”李雲天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他在揚州的安全事宜主要由揚州衛負責,另外還有李滿山帶來的錦衣衛以及講武堂揚州司務處的驍武軍人員,外人要想對他下手的話並不容易。
況且,他乃堂堂的朝廷命官,風頭正勁的鎮武侯,恐怕也沒幾個人敢打他的主意,豈能因為擔心安全問題而大張旗鼓地調動人手?這樣也容易打草驚蛇。
雷婷的嘴角蠕動了一下,好像想要些什麽但最終沒有出口,她知道李雲天的意圖,不過心裏依舊感到十分擔憂,萬一遇上那些亡命之徒的話後果可就糟糕了。
陳府,後院會客大廳。
陳光宗、張盛和楊慕恩向陳文仁匯報著當前的局勢,被扣留在淮安的那支戶部貨船的隨行押運人員此時已經悉數押來了揚州,被關押在了兩淮鹽道衙門的大牢裏。
根據那些人員的交代,自從他們被漕運衙門的人拿住後並未受到提審,甚至都沒人過問他們的事情,負責看押他們的漕運衙門的官吏甚至都沒有跟他們過一句話。
陳文仁當然清楚漕運衙門的人為何會這樣做,很顯然漕運總督、陽武侯薛祿不想介入這件事情,故而想方設法地撇清關係,畢竟這件案子牽連甚廣,觸碰到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如果不是逼不得已的話薛祿絕對不願意招惹這樣的麻煩。
“父親,孩兒已經查清楚了,那名肇事的檢校當晚行事完全就是醉酒衝動所致,是一起意外。”陳文仁最為關心的自然就是那些私鹽被查扣的緣由了,因此陳光宗匯報完了其他的事情後,沉聲稟告道,“可惜的是,那名漕幫的人自從漕運衙門扣了咱們的船後就舉家消失,不知道去了哪裏。”
“意外?”陳文仁的眉頭微微皺在了一起,他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許多年,見識了太多的爾虞我詐,自然不會輕易相信“意外”二字。
“父親,孩兒已經查了他的底細沒有發現任何的蹊蹺之處,而且這船貨一旦出事的話他也難逃幹係。”陳光宗知道陳文仁的擔憂之處,因此連忙解釋道,“當時在場的人也可以作證,那名檢校平常嗜賭,這次賭紅了眼仗著酒勁率先滋事,這才引發了後麵的事情。”
“一招不慎滿盤皆輸!”陳文仁聞言皺著眉頭陷入了沉思,隨後無奈地搖了搖頭,歎了一口氣道。
雖然陳文仁心中懷疑此次私鹽出事另有隱情,但依舊目前的情形來看十有**真的是一次意外,即便是他也沒有想到事情會毀在一個嗜賭的檢校手裏,而這種意外無疑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