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武候,你既是翰林院的侍讀學士,又是我大明的鎮武候,文武兼備,試問當今朝堂之上可有出你其右者?”
宣德帝早就料到李雲天會推辭,於是笑著道,“在朕看來,太子的授業老師非你莫屬!”
“臣惶恐,定當竭盡全力將自己所學教授太子,不負皇上所托。”李雲天見宣德帝心意已決,因此不再推脫,跪在地上向宣德帝謝恩。
見此情形,立在一旁的宋大山和王振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雙目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早在去年張太後就催著宣德帝把朱祁鎮的啟蒙老師確定下來,使得朱祁鎮能盡早受教,不過此事一直被宣德帝拖著,如今看來宣德帝早已經給朱祁鎮找好了老師,同時也給朱祁鎮物色了一個值得信賴的肱骨之臣。
很顯然,李雲天如果成為了朱祁鎮的授業老師,那麽就是朱祁鎮最為體己的臣子,以後定會受到朱祁鎮的重用。
尤為重要的是,宣德帝非常欣賞李雲天在政務軍事上的才華以及在官場上的為人處世之道,他希望朱祁鎮能從李雲天那裏學習這些才能和經驗,將來能更好地治理大明。
而且,宣德帝對李雲天是無比信任,在他看來兩天能兩次不顧生死躲開漢王的圍追堵截給他和洪熙帝送遺詔,已經足以表明他對大明天子的忠心,否則隻要有一次投靠了漢王那麽大明的江山就要歸屬漢王。
更何況李雲天兩次在大明危難之際挺身而去,既有黑牛鎮一役的慘烈,也有孤身前去交趾平定叛亂的悲壯,這些事滿朝文武所無法比擬的。
故而,當朝中有大臣上疏提醒宣德帝要對掌管廣西和交趾軍政大權的李雲天加以提防,以免李雲天擁兵自重,尾大不掉時,宣德帝完全不予理會。
相對於朝中那些倚老賣老的文武大臣,宣德帝很顯然與任勞任怨的李雲天更為投緣,兩人之間不僅有君臣之誼,而且當年宣德帝從南京城趕來北京城的路上兩人還是共過患難的生死之交,這一滿朝文武無人能比。
“皇上,臣妾先行告退。”孫皇後知道李雲天此次來見宣德帝是有公務要商議,故而隨後向宣德帝告辭,領著朱祁鎮離開了禦花園,宋大山和王振躬身跟在後麵。
“皇上,經過今日臣的探查發現都察院裏的形勢不容樂觀,即便是顧大人和陳大人之間也出現了不合。”李雲天和宣德帝一邊子啊禦花園裏漫步,一邊沉聲匯報。
在這裏李雲天的法非常委婉,宣德帝豈會不知道內閣和六部在朝堂上的爭鬥,但作為大明的天子這正是他樂於看見的一幕,朝臣們鬥得越厲害那麽他這個天子就越容易掌控朝中的局勢。
自古以來,君權與臣權就一直處於微妙的角力狀態,曆朝曆代的皇帝最不願意看見的就是朝臣們一團和氣,雖這樣看起來好像朝政和睦,其實不利於皇帝對朝堂的掌控,因為朝臣們相互間如果沒有矛盾的話很容易抱成團來對抗皇權。
除非有像唐太宗、宋太祖或者洪武帝、永樂帝這樣有著乾綱獨斷的霸氣帝王,否則根本就無法威壓住滿朝的文武,即便是洪武帝這樣的千古一帝也為了鞏固君權而廢除了宰相一職。
宣德帝之所以在都察院整出了這麽大的動靜來,就是為了平衡內閣和六部的權勢,內閣的地位雖然在洪熙朝之後顯著提升,但依舊無法與根基深厚的六部並肩,故而才拿都察院開刀,借助內閣打壓六部。
隻不過現在看起來都察院的形勢已經失控,宣德帝低估了內閣與六部之間權力爭鬥的殘酷,因此不得不采取辦法進行補救,這個任務自然而然就落在了李雲天的頭上。
聽了李雲天的稟告後,宣德帝的眉頭頓時微微一蹙,立刻敏銳地意識到顧佐在都察院的舉動已經引發了都察院老派禦史的不滿,如果放任不管的話很可能會使得都察院爆發更為嚴重的衝突。
“鎮武候,你覺得該如何處置都察院的事情?”皺著眉頭沉思了一會兒,宣德帝不動聲色地問道。
在宣德帝看來,李雲天與其他朝臣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從來不給自己出難題,一旦遇到問題的話會拿出解決的辦法,不像朝中那些大臣遇到麻煩事就要自己拿主意,而無法提出有效的應對之策。
“皇上,如今都察院人心惶惶,無心政務,倘若放任不理勢必將引發朝局混亂。”李雲天沉吟了一下,神情凝重地迴答,他口中的朝局混亂自然指的是內閣和六部借著都察院一事相互攻訐、傾軋。
“朕覺得到該了結此事的時候!”宣德帝聞言了頭,隨口問道,“依你之見,如何來善後最為穩妥?”
“皇上,要想平息此事必須要讓各方都心悅誠服。”李雲天心中早有對策,有條不紊地迴答,“在臣看來,顧大人的行事手段太過偏激,手下又有人趁機為非作歹,因此唯有嚴懲那些趁機興風作浪之人才能化解目前的困局,既能敲山震虎,也能安撫民心。”
“興風作浪?”宣德帝聞言不由得停下腳步,有些意外地望著李雲天,他清楚李雲天的意思,由於顧佐在都察院勢頭太勁故而想要對其進行打壓,以平息都察院老派禦史的怒氣和怨言,順勢結束都察院的這場風波。可有些不明白李雲天口中的“興風作浪”是何意。
“皇上,臣收到消息,顧大人的手下在都察院裏好像有些張揚,具體的事宜臣正在查,等查明後再向皇上稟告。”
李雲天的興風作浪之人就是牛飛,憑經驗他覺得牛飛並非那種良善之輩,否則也不會把馬安往絕路上逼,隻不過他現在還沒有確鑿的證據,故而無法向宣德帝開口明。
“這件事就交給你辦了。”宣德帝聞言微微頷首,如果換做別人的話此時肯定就要落井下石,而李雲天從來也沒有在他麵前搬弄過其他人的是非,都是以翔實的證據來話,這一令他甚是欣慰。
“臣遵旨。”李雲天向宣德帝一拱手,沉聲應道。
“對了,這次出海能有多少稅銀?”宣德帝想到了一件事情,於是抬步,邊走邊看似隨意地問道,他口中的出海自然指的是李雲天在交趾組織的第二次海外貿易。
原本,宣德帝還真的沒把這海外貿易當迴事,畢竟按照士農工商的階層排名商人的社會地位處於社會最底層,是不勞而獲的卑賤職業,因此宣德帝自然不會接觸到商業上的事情。
宣德帝對商業方麵的見解,尤其是海外貿易主要來自大明官方所主導的朝貢體係,而大明為了彰顯天朝上國的風範同時也是體諒那些藩屬國進貢一次殊為不易,因此通常都會給與那些藩屬國十分優厚的商業條件,而且皇帝都會另外給予賞賜,這已經成為了朝廷的定製。
正是因為這樣,海外諸國這才不遠千裏,蜂擁前來大明朝貢,除了仰慕大明天威外,最主要的就是經濟利益的誘使,以至於出現了不少假的外國使節。
這些朝貢的海外使團消耗了大明國庫巨額財物,以至於大明不得不向海外朝貢諸國規定朝貢的期限,或三年一次,或五年一次,最長者甚至十年一次,並且對使團的人數也做出了限製。
因此在宣德帝的印象裏海外貿易是一個賠本的生意,當李雲天請求通過交趾雲屯市舶司與南洋諸國通商以籌集重建交趾的資金時,他並不認為李雲天能從中賺多少錢。
然而,實際結果令宣德帝大吃了一驚,去年李雲天讓人將上繳給宣德帝的第一次海外貿易的稅銀讓人送來了京城,錢物折合的話高達三百萬兩白銀,相當於大明戶部國庫一年的收入。
實話,宣德帝的內庫中並沒有多少銀子,當年平定漢王叛亂的時候內庫的銀子就已經被掏光了,李雲天送來的這三百萬兩錢物無疑充盈了宣德帝的內庫,使得囊中羞澀的宣德帝手中有了可以自由支使的銀兩,不至於再因為錢財上的事情與戶部的堂官在那裏討價還價一番。
別看宣德帝貴為天子,可如果戶部一口咬定了沒錢他也無可奈何,即便是永樂帝也因為北征蒙古的錢糧問題被時任戶部尚書的夏元吉撞,最後將夏元吉打入了詔獄,更別年輕的宣德帝了,在使用戶部錢糧的時候受到戶部的諸多掣肘。
三百萬兩確實是一筆巨額銀兩,但是對坐擁天下的宣德帝來根本就不夠用,畢竟大明需要花錢的地方多了。
故而宣德帝對第二次海外貿易頗為關注,想要知道這次能從中收取多少稅金。
“皇上,這次海外貿易的規模比上一次要大,據臣的估算所有貨物的價值應該在兩千萬兩左右。”李雲天沉吟了一下,給了宣德帝一個答案。
“兩千萬兩!”宣德帝聞言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這意味著內庫中將有五百萬兩的收入,已經超過了大明戶部一年的稅收。
“皇上,我大明銀礦稀缺,品相也不好,臣在交趾推行攤丁入畝後白銀將逐漸成為當地市麵上流通的主要貨幣,隨著交趾經濟的發展勢必需要大量白銀來維持市場的貨幣供求,屆時交趾的經濟將陷入困境。”
李雲天見宣德帝臉上流露出一絲喜色,於是不失時宜地道,“臣聽海外的印加帝國銀礦豐富,品相上乘,如果能加以開采並且製成成品運迴國內,將解決我大明白銀不足的隱患。”
“哦?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辦,倘若能夠辦成的話可為我大明立了一個大功。”宣德帝沒想到印加帝國竟然有著豐富的銀礦,因此想了想後笑著向李雲天道。
值得一提的是,講武堂軍戶農莊裏種植的花生和馬鈴薯等從印加帝國傳來的農產品現在已經成為了皇家貢品,下一步將在全國推廣種植。
故而宣德帝知道印加帝國是美洲的一大強國,要想在那裏順利開采銀礦並不容易,滿朝文武中恐怕也隻有李雲天有這個本事了。
“臣遵旨!”李雲天聞言也笑了起來,他並沒有推脫,向宣德帝一拱手後從容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好像對此事已經胸有成竹。
宣德帝早就料到李雲天會推辭,於是笑著道,“在朕看來,太子的授業老師非你莫屬!”
“臣惶恐,定當竭盡全力將自己所學教授太子,不負皇上所托。”李雲天見宣德帝心意已決,因此不再推脫,跪在地上向宣德帝謝恩。
見此情形,立在一旁的宋大山和王振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雙目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早在去年張太後就催著宣德帝把朱祁鎮的啟蒙老師確定下來,使得朱祁鎮能盡早受教,不過此事一直被宣德帝拖著,如今看來宣德帝早已經給朱祁鎮找好了老師,同時也給朱祁鎮物色了一個值得信賴的肱骨之臣。
很顯然,李雲天如果成為了朱祁鎮的授業老師,那麽就是朱祁鎮最為體己的臣子,以後定會受到朱祁鎮的重用。
尤為重要的是,宣德帝非常欣賞李雲天在政務軍事上的才華以及在官場上的為人處世之道,他希望朱祁鎮能從李雲天那裏學習這些才能和經驗,將來能更好地治理大明。
而且,宣德帝對李雲天是無比信任,在他看來兩天能兩次不顧生死躲開漢王的圍追堵截給他和洪熙帝送遺詔,已經足以表明他對大明天子的忠心,否則隻要有一次投靠了漢王那麽大明的江山就要歸屬漢王。
更何況李雲天兩次在大明危難之際挺身而去,既有黑牛鎮一役的慘烈,也有孤身前去交趾平定叛亂的悲壯,這些事滿朝文武所無法比擬的。
故而,當朝中有大臣上疏提醒宣德帝要對掌管廣西和交趾軍政大權的李雲天加以提防,以免李雲天擁兵自重,尾大不掉時,宣德帝完全不予理會。
相對於朝中那些倚老賣老的文武大臣,宣德帝很顯然與任勞任怨的李雲天更為投緣,兩人之間不僅有君臣之誼,而且當年宣德帝從南京城趕來北京城的路上兩人還是共過患難的生死之交,這一滿朝文武無人能比。
“皇上,臣妾先行告退。”孫皇後知道李雲天此次來見宣德帝是有公務要商議,故而隨後向宣德帝告辭,領著朱祁鎮離開了禦花園,宋大山和王振躬身跟在後麵。
“皇上,經過今日臣的探查發現都察院裏的形勢不容樂觀,即便是顧大人和陳大人之間也出現了不合。”李雲天和宣德帝一邊子啊禦花園裏漫步,一邊沉聲匯報。
在這裏李雲天的法非常委婉,宣德帝豈會不知道內閣和六部在朝堂上的爭鬥,但作為大明的天子這正是他樂於看見的一幕,朝臣們鬥得越厲害那麽他這個天子就越容易掌控朝中的局勢。
自古以來,君權與臣權就一直處於微妙的角力狀態,曆朝曆代的皇帝最不願意看見的就是朝臣們一團和氣,雖這樣看起來好像朝政和睦,其實不利於皇帝對朝堂的掌控,因為朝臣們相互間如果沒有矛盾的話很容易抱成團來對抗皇權。
除非有像唐太宗、宋太祖或者洪武帝、永樂帝這樣有著乾綱獨斷的霸氣帝王,否則根本就無法威壓住滿朝的文武,即便是洪武帝這樣的千古一帝也為了鞏固君權而廢除了宰相一職。
宣德帝之所以在都察院整出了這麽大的動靜來,就是為了平衡內閣和六部的權勢,內閣的地位雖然在洪熙朝之後顯著提升,但依舊無法與根基深厚的六部並肩,故而才拿都察院開刀,借助內閣打壓六部。
隻不過現在看起來都察院的形勢已經失控,宣德帝低估了內閣與六部之間權力爭鬥的殘酷,因此不得不采取辦法進行補救,這個任務自然而然就落在了李雲天的頭上。
聽了李雲天的稟告後,宣德帝的眉頭頓時微微一蹙,立刻敏銳地意識到顧佐在都察院的舉動已經引發了都察院老派禦史的不滿,如果放任不管的話很可能會使得都察院爆發更為嚴重的衝突。
“鎮武候,你覺得該如何處置都察院的事情?”皺著眉頭沉思了一會兒,宣德帝不動聲色地問道。
在宣德帝看來,李雲天與其他朝臣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從來不給自己出難題,一旦遇到問題的話會拿出解決的辦法,不像朝中那些大臣遇到麻煩事就要自己拿主意,而無法提出有效的應對之策。
“皇上,如今都察院人心惶惶,無心政務,倘若放任不理勢必將引發朝局混亂。”李雲天沉吟了一下,神情凝重地迴答,他口中的朝局混亂自然指的是內閣和六部借著都察院一事相互攻訐、傾軋。
“朕覺得到該了結此事的時候!”宣德帝聞言了頭,隨口問道,“依你之見,如何來善後最為穩妥?”
“皇上,要想平息此事必須要讓各方都心悅誠服。”李雲天心中早有對策,有條不紊地迴答,“在臣看來,顧大人的行事手段太過偏激,手下又有人趁機為非作歹,因此唯有嚴懲那些趁機興風作浪之人才能化解目前的困局,既能敲山震虎,也能安撫民心。”
“興風作浪?”宣德帝聞言不由得停下腳步,有些意外地望著李雲天,他清楚李雲天的意思,由於顧佐在都察院勢頭太勁故而想要對其進行打壓,以平息都察院老派禦史的怒氣和怨言,順勢結束都察院的這場風波。可有些不明白李雲天口中的“興風作浪”是何意。
“皇上,臣收到消息,顧大人的手下在都察院裏好像有些張揚,具體的事宜臣正在查,等查明後再向皇上稟告。”
李雲天的興風作浪之人就是牛飛,憑經驗他覺得牛飛並非那種良善之輩,否則也不會把馬安往絕路上逼,隻不過他現在還沒有確鑿的證據,故而無法向宣德帝開口明。
“這件事就交給你辦了。”宣德帝聞言微微頷首,如果換做別人的話此時肯定就要落井下石,而李雲天從來也沒有在他麵前搬弄過其他人的是非,都是以翔實的證據來話,這一令他甚是欣慰。
“臣遵旨。”李雲天向宣德帝一拱手,沉聲應道。
“對了,這次出海能有多少稅銀?”宣德帝想到了一件事情,於是抬步,邊走邊看似隨意地問道,他口中的出海自然指的是李雲天在交趾組織的第二次海外貿易。
原本,宣德帝還真的沒把這海外貿易當迴事,畢竟按照士農工商的階層排名商人的社會地位處於社會最底層,是不勞而獲的卑賤職業,因此宣德帝自然不會接觸到商業上的事情。
宣德帝對商業方麵的見解,尤其是海外貿易主要來自大明官方所主導的朝貢體係,而大明為了彰顯天朝上國的風範同時也是體諒那些藩屬國進貢一次殊為不易,因此通常都會給與那些藩屬國十分優厚的商業條件,而且皇帝都會另外給予賞賜,這已經成為了朝廷的定製。
正是因為這樣,海外諸國這才不遠千裏,蜂擁前來大明朝貢,除了仰慕大明天威外,最主要的就是經濟利益的誘使,以至於出現了不少假的外國使節。
這些朝貢的海外使團消耗了大明國庫巨額財物,以至於大明不得不向海外朝貢諸國規定朝貢的期限,或三年一次,或五年一次,最長者甚至十年一次,並且對使團的人數也做出了限製。
因此在宣德帝的印象裏海外貿易是一個賠本的生意,當李雲天請求通過交趾雲屯市舶司與南洋諸國通商以籌集重建交趾的資金時,他並不認為李雲天能從中賺多少錢。
然而,實際結果令宣德帝大吃了一驚,去年李雲天讓人將上繳給宣德帝的第一次海外貿易的稅銀讓人送來了京城,錢物折合的話高達三百萬兩白銀,相當於大明戶部國庫一年的收入。
實話,宣德帝的內庫中並沒有多少銀子,當年平定漢王叛亂的時候內庫的銀子就已經被掏光了,李雲天送來的這三百萬兩錢物無疑充盈了宣德帝的內庫,使得囊中羞澀的宣德帝手中有了可以自由支使的銀兩,不至於再因為錢財上的事情與戶部的堂官在那裏討價還價一番。
別看宣德帝貴為天子,可如果戶部一口咬定了沒錢他也無可奈何,即便是永樂帝也因為北征蒙古的錢糧問題被時任戶部尚書的夏元吉撞,最後將夏元吉打入了詔獄,更別年輕的宣德帝了,在使用戶部錢糧的時候受到戶部的諸多掣肘。
三百萬兩確實是一筆巨額銀兩,但是對坐擁天下的宣德帝來根本就不夠用,畢竟大明需要花錢的地方多了。
故而宣德帝對第二次海外貿易頗為關注,想要知道這次能從中收取多少稅金。
“皇上,這次海外貿易的規模比上一次要大,據臣的估算所有貨物的價值應該在兩千萬兩左右。”李雲天沉吟了一下,給了宣德帝一個答案。
“兩千萬兩!”宣德帝聞言眼前不由得亮了一下,這意味著內庫中將有五百萬兩的收入,已經超過了大明戶部一年的稅收。
“皇上,我大明銀礦稀缺,品相也不好,臣在交趾推行攤丁入畝後白銀將逐漸成為當地市麵上流通的主要貨幣,隨著交趾經濟的發展勢必需要大量白銀來維持市場的貨幣供求,屆時交趾的經濟將陷入困境。”
李雲天見宣德帝臉上流露出一絲喜色,於是不失時宜地道,“臣聽海外的印加帝國銀礦豐富,品相上乘,如果能加以開采並且製成成品運迴國內,將解決我大明白銀不足的隱患。”
“哦?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去辦,倘若能夠辦成的話可為我大明立了一個大功。”宣德帝沒想到印加帝國竟然有著豐富的銀礦,因此想了想後笑著向李雲天道。
值得一提的是,講武堂軍戶農莊裏種植的花生和馬鈴薯等從印加帝國傳來的農產品現在已經成為了皇家貢品,下一步將在全國推廣種植。
故而宣德帝知道印加帝國是美洲的一大強國,要想在那裏順利開采銀礦並不容易,滿朝文武中恐怕也隻有李雲天有這個本事了。
“臣遵旨!”李雲天聞言也笑了起來,他並沒有推脫,向宣德帝一拱手後從容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好像對此事已經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