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六年,五月初一,北京城德勝門外人頭攢動,彩旗招展,鑼鼓喧天。
依照宣德帝的諭令,太師張輔率領內閣和軍閣閣員在城外迎接交趾平叛大軍班師凱旋。
由於平叛大軍尚未到達,現場的官員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談笑著,議論著宣德帝這次會如何獎賞立下大功的李雲天。
李雲天不僅在交趾戰場力挽狂瀾,反敗為勝,一舉殲滅了交趾叛軍,而且還出人意料地使得占城兵不血刃地並入了大明的疆土,既有平叛之功也有開疆拓土之功,為大明立國來絕無僅有之事。
毫無疑問,李雲天這次肯定會被宣德帝加官進爵,隻是不知道是進封國公還是侯爵,為此京城的賭場還開了賭盤,賭李雲天這次是封侯還是封公,參與者甚眾。
內閣首輔楊士奇和忠國公周征的身邊聚滿了人,兩人一個是李雲天的恩師,另外一個是李雲天的嶽父,可謂是李雲天最親近之人,自然受到了眾人的恭維和吹捧。
值得一提的是,自明代起,凡是從京城出征或者班師之部隊,其出城和入城需要遵守朝廷的定製。
北京城北麵有兩座城門,一座城門是德勝門,另外一座是安定門,出征的部隊走德勝門,意喻“出兵得勝”,班師的部隊走安定門,意喻“天下安定”。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北方按照星宿屬玄武,而玄武主刀兵之事,故而軍隊自然要從北門進出。
“來了!”就在眾人談笑風生的時候,一個驚喜的聲音忽然從人群中響起,人們於是紛紛伸長了脖子望向隻見遠處的官道,隻見地平線上出現了一個黑。
隨著黑的臨近,人們看清楚了,是一麵迎風招展的大旗,如果大家沒有猜錯的話那就是驍武軍的軍旗。
起來,驍武軍的軍旗與大明衛所部隊的軍旗不同,上麵並不是繡著統兵將領的姓氏,而是繡著驍武軍各級部隊的編製。
在古代的軍隊中,各支部隊的軍旗以統兵將領的姓氏來進行區分,例如,統兵將領姓“李”的話,軍旗上就會繡有一個鬥大的“李”字。
然而玄武軍則不一樣,軍旗上不繡統兵將領的姓氏,而是繡著其屬的編製,例如“驍武軍白虎團”、“驍武軍青龍團”、“驍武軍朱雀團”和“驍武軍玄武團”。
這並不是李雲天想要刻意與眾不同,而是在刻意弱化統兵將領對所屬部隊的影響,明確告訴士兵們他們是驍武軍的人,而不是那些統兵將領的私兵。
而且,李雲天特別忌憚驍武軍未來成是“李家軍”,雖然聽起來這個名字聽起來比較拉風,但實際上這卻是找死的節奏。
有一句話得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明的軍隊自然屬於皇帝,皇帝豈能容忍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出現忠於他人的軍隊?
例如,南宋名將嶽飛,其麾下十數萬軍隊被人們稱為“嶽家軍”,驍勇善戰,使得金人哀歎“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表麵上看起來金人是在讚歎嶽家軍的戰鬥力,但是又何嚐不是在離間嶽飛與宋高宗之間的關係,使得宋高宗對嶽飛心生忌憚?
當年嶽飛朱仙鎮大捷後,宋高宗連發十二道金牌向嶽飛下達了班師的詔令,雖裏麵有著各種各樣的曆史原因,但嶽家軍當時勢力之強以及嶽飛名聲之盛無疑成為了宋高宗的一塊心病。
據史料記載,嶽飛接到宋高宗班師的詔令後並不願意執行,憤惋泣下:“十年之力,毀於一旦。”
不過,後來在朝廷的壓力以及周邊宋軍的鉗製下,嶽飛不得不下令班師,使得金軍又攻取了被宋軍收複的河南地區。
此事也給後來嶽飛屈死風波亭埋下了伏筆,秦檜雖然是宋高宗麵前的權臣,但如果沒有宋高宗的默許他豈敢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勞苦功高而且統帥十數萬大軍的嶽飛?而且事後隻是受到了宋高宗的斥責而已,輕描淡寫地就了結了此事,嶽家軍也因此被解散。
李雲天很清楚,隨著驍武軍的不斷壯大必將成為大明最為精銳的主力部隊,為了避免使得宣德帝對他猜忌,因此他在講武堂中大力吸收皇族和勳貴子弟,以此讓宣德帝放心,一兒也沒有大權獨攬的意思。
一身筆挺的黑色驍武軍軍禮服的李雲天騎在一匹通體烏黑的高頭大馬上,意氣風發地走在班師的驍武軍正前方。
沿途的道路上已經擠滿了前來看熱鬧的百姓,紛紛向前簇擁著想要一睹在交趾取得大捷的定南將軍的真容,擠得在道路兩旁維持秩序的京軍士兵東倒西歪。
李雲天麵帶微笑地向路旁的百姓揮著手,這使得百姓們爆發出震天的唿喚聲和延綿不絕的掌聲。
“下官參見太師、各位大人。”來到張輔等人麵前後李雲天翻身下馬,衝著張輔和楊士奇、周征等人一拱手,躬身道。
“鎮武伯毋須多禮。”張輔笑著扶起了李雲天,“此次平叛交趾鎮武伯勞苦功高,為大明立下了赫赫戰功,實在是我大明未來的棟梁之才。”
“太師過獎了,如果不是太師年歲已高,豈能輪到下官獻醜。”李雲天聞言連忙恭聲道,態度甚是謙恭。
“鎮武伯,皇上已在宮中等待已久,快隨本官進宮見駕。”張輔見李雲天一副謙遜的模樣,沒有絲毫的孤傲之意,頓時笑了起來,隨後招唿李雲天進城。
進城後,張輔和李雲天並排騎行,楊士奇和張輔等人騎著馬在一旁簇擁著。
城裏早已經萬人空巷,街道兩旁密密麻麻地圍滿了看熱鬧的百姓,見到李雲天後紛紛歡唿起來,李雲天含笑向百姓們拱手致意,氣氛熱烈、歡快。
為了迎接驍武軍的凱旋,宣德帝特意召集了一次大朝,當李雲天在張輔在張輔的引領下進入太和殿廣場時,廣場上黑壓壓立著的文武官員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眼神中充滿了欽佩、嫉妒和羨慕。
誰也想不到,李雲天竟然真的單單憑借三千驍武軍就滅了交趾叛軍,更想不到占城莫名其妙地並入了大明,而且還是占城王子德恩安主動提出來的請求,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皇上,定南將軍已到。”太和殿,張輔走到殿前向高坐在龍椅之上的宣德帝一拱手,高聲道。
“臣李雲天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在殿內文武眾臣的注視下,李雲天雙腿一曲跪在了地上,向宣德帝行了一個叩首禮。
“愛卿平身。”宣德帝的臉上掛滿了笑意,意氣風發地向李雲天虛空一托。
自從占城並入了大明後,京城的一些官員就開始猛拍宣德帝的馬屁,宣德帝文成武德,是中興大明的千古一帝,使得宣德帝心中頗為受用。
與此同時,朝中的那些資曆深厚的老臣們也在宣德帝麵前收斂了許多,不再動輒對其教,令宣德帝耳根清淨了不少。
“謝萬歲。”李雲天站起來躬身立在了殿前,等待著宣德帝的訓示。
“來人,宣旨。”宣德帝含笑望了李雲天一眼,向侍立一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英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金英向宣德帝一躬身後從邊上的一名內侍雙手捧著的托盤中拿起了一道聖旨,抑揚頓挫地宣讀了起來。
聖旨前麵的內容是表彰驍武軍在交趾平叛所立戰功的文字,雖然辭藻華麗但內容顯得平淡無奇,後麵的內容則是對李雲天等平叛將領的封賞,也是滿朝文武關注的重,現場的官員們紛紛支著耳朵等待著後麵的封賞部分,想知道宣德帝會如何封賞李雲天等人。
“定南將軍、鎮武伯李雲天平叛交趾有功,即日起進封三等奉天翊運推誠鎮武候,交趾廣西巡撫、翰林侍讀、都察院湖廣道監察禦史李雲天治理交趾廣西政績斐然,即日起擢升為翰林院侍讀學士、都察院左僉都禦史!”
終於,金英在宣讀完了聖旨的前麵的內容後,語峰一轉,尖著嗓子讀出了宣德帝對李雲天的封賞,“另,交趾叛亂初定,占城歸入不久,特令鎮武伯李雲天掛定南將軍銜,總督廣西、交趾軍政事宜,以鎮南疆。”
聽聞此言,現場的文武百官不由得起了一陣的騷動,在此之前總督從未出現,即便是巡撫也比較少見,而宣德帝竟然授予李雲天廣西、交趾總督一職,並且掛定南將軍銜,那意味著李雲天將在廣西和交趾有了統兵和調兵大權,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其權勢之大堪比明初的藩王。
李雲天早已經知曉了此事,因此神情從容地立在那裏,顯得波瀾不驚。
其實在得知這件事情時他也吃了一驚,沒有預料到宣德帝竟然如此器重他,竟然將廣西和交趾交由他來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雖李雲天被任命為廣西和交趾的總督,但他卻不用待在交趾和廣西,交趾和廣西的事務將由設立在交州城的總督府處理,總督府的官員自然由李雲天任命,負責日常事務的運作,除了大事向李雲天匯報外,其餘的事務自行處置。
正如聖旨中所的那樣,李雲天成為交趾和交趾總督是為了安撫當地的百姓,並確保他在交趾、廣西所實行的政策能順利執行。
在宣德帝看來除了李雲天外,無人能鎮守交趾,而交趾初定時局並不穩定,他可不想再出現黎利這樣的叛亂。
不得不,宣德帝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出了帝王虛懷若穀的魄力,他並沒有采納一些近臣的諫言對李雲天進行打壓,以免李雲天尾大不掉,而是選擇對李雲天信任有加,並加強了李雲天的權勢,力保大明南疆的穩定。
依照宣德帝的諭令,太師張輔率領內閣和軍閣閣員在城外迎接交趾平叛大軍班師凱旋。
由於平叛大軍尚未到達,現場的官員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談笑著,議論著宣德帝這次會如何獎賞立下大功的李雲天。
李雲天不僅在交趾戰場力挽狂瀾,反敗為勝,一舉殲滅了交趾叛軍,而且還出人意料地使得占城兵不血刃地並入了大明的疆土,既有平叛之功也有開疆拓土之功,為大明立國來絕無僅有之事。
毫無疑問,李雲天這次肯定會被宣德帝加官進爵,隻是不知道是進封國公還是侯爵,為此京城的賭場還開了賭盤,賭李雲天這次是封侯還是封公,參與者甚眾。
內閣首輔楊士奇和忠國公周征的身邊聚滿了人,兩人一個是李雲天的恩師,另外一個是李雲天的嶽父,可謂是李雲天最親近之人,自然受到了眾人的恭維和吹捧。
值得一提的是,自明代起,凡是從京城出征或者班師之部隊,其出城和入城需要遵守朝廷的定製。
北京城北麵有兩座城門,一座城門是德勝門,另外一座是安定門,出征的部隊走德勝門,意喻“出兵得勝”,班師的部隊走安定門,意喻“天下安定”。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北方按照星宿屬玄武,而玄武主刀兵之事,故而軍隊自然要從北門進出。
“來了!”就在眾人談笑風生的時候,一個驚喜的聲音忽然從人群中響起,人們於是紛紛伸長了脖子望向隻見遠處的官道,隻見地平線上出現了一個黑。
隨著黑的臨近,人們看清楚了,是一麵迎風招展的大旗,如果大家沒有猜錯的話那就是驍武軍的軍旗。
起來,驍武軍的軍旗與大明衛所部隊的軍旗不同,上麵並不是繡著統兵將領的姓氏,而是繡著驍武軍各級部隊的編製。
在古代的軍隊中,各支部隊的軍旗以統兵將領的姓氏來進行區分,例如,統兵將領姓“李”的話,軍旗上就會繡有一個鬥大的“李”字。
然而玄武軍則不一樣,軍旗上不繡統兵將領的姓氏,而是繡著其屬的編製,例如“驍武軍白虎團”、“驍武軍青龍團”、“驍武軍朱雀團”和“驍武軍玄武團”。
這並不是李雲天想要刻意與眾不同,而是在刻意弱化統兵將領對所屬部隊的影響,明確告訴士兵們他們是驍武軍的人,而不是那些統兵將領的私兵。
而且,李雲天特別忌憚驍武軍未來成是“李家軍”,雖然聽起來這個名字聽起來比較拉風,但實際上這卻是找死的節奏。
有一句話得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明的軍隊自然屬於皇帝,皇帝豈能容忍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出現忠於他人的軍隊?
例如,南宋名將嶽飛,其麾下十數萬軍隊被人們稱為“嶽家軍”,驍勇善戰,使得金人哀歎“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表麵上看起來金人是在讚歎嶽家軍的戰鬥力,但是又何嚐不是在離間嶽飛與宋高宗之間的關係,使得宋高宗對嶽飛心生忌憚?
當年嶽飛朱仙鎮大捷後,宋高宗連發十二道金牌向嶽飛下達了班師的詔令,雖裏麵有著各種各樣的曆史原因,但嶽家軍當時勢力之強以及嶽飛名聲之盛無疑成為了宋高宗的一塊心病。
據史料記載,嶽飛接到宋高宗班師的詔令後並不願意執行,憤惋泣下:“十年之力,毀於一旦。”
不過,後來在朝廷的壓力以及周邊宋軍的鉗製下,嶽飛不得不下令班師,使得金軍又攻取了被宋軍收複的河南地區。
此事也給後來嶽飛屈死風波亭埋下了伏筆,秦檜雖然是宋高宗麵前的權臣,但如果沒有宋高宗的默許他豈敢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勞苦功高而且統帥十數萬大軍的嶽飛?而且事後隻是受到了宋高宗的斥責而已,輕描淡寫地就了結了此事,嶽家軍也因此被解散。
李雲天很清楚,隨著驍武軍的不斷壯大必將成為大明最為精銳的主力部隊,為了避免使得宣德帝對他猜忌,因此他在講武堂中大力吸收皇族和勳貴子弟,以此讓宣德帝放心,一兒也沒有大權獨攬的意思。
一身筆挺的黑色驍武軍軍禮服的李雲天騎在一匹通體烏黑的高頭大馬上,意氣風發地走在班師的驍武軍正前方。
沿途的道路上已經擠滿了前來看熱鬧的百姓,紛紛向前簇擁著想要一睹在交趾取得大捷的定南將軍的真容,擠得在道路兩旁維持秩序的京軍士兵東倒西歪。
李雲天麵帶微笑地向路旁的百姓揮著手,這使得百姓們爆發出震天的唿喚聲和延綿不絕的掌聲。
“下官參見太師、各位大人。”來到張輔等人麵前後李雲天翻身下馬,衝著張輔和楊士奇、周征等人一拱手,躬身道。
“鎮武伯毋須多禮。”張輔笑著扶起了李雲天,“此次平叛交趾鎮武伯勞苦功高,為大明立下了赫赫戰功,實在是我大明未來的棟梁之才。”
“太師過獎了,如果不是太師年歲已高,豈能輪到下官獻醜。”李雲天聞言連忙恭聲道,態度甚是謙恭。
“鎮武伯,皇上已在宮中等待已久,快隨本官進宮見駕。”張輔見李雲天一副謙遜的模樣,沒有絲毫的孤傲之意,頓時笑了起來,隨後招唿李雲天進城。
進城後,張輔和李雲天並排騎行,楊士奇和張輔等人騎著馬在一旁簇擁著。
城裏早已經萬人空巷,街道兩旁密密麻麻地圍滿了看熱鬧的百姓,見到李雲天後紛紛歡唿起來,李雲天含笑向百姓們拱手致意,氣氛熱烈、歡快。
為了迎接驍武軍的凱旋,宣德帝特意召集了一次大朝,當李雲天在張輔在張輔的引領下進入太和殿廣場時,廣場上黑壓壓立著的文武官員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眼神中充滿了欽佩、嫉妒和羨慕。
誰也想不到,李雲天竟然真的單單憑借三千驍武軍就滅了交趾叛軍,更想不到占城莫名其妙地並入了大明,而且還是占城王子德恩安主動提出來的請求,簡直就是匪夷所思。
“皇上,定南將軍已到。”太和殿,張輔走到殿前向高坐在龍椅之上的宣德帝一拱手,高聲道。
“臣李雲天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在殿內文武眾臣的注視下,李雲天雙腿一曲跪在了地上,向宣德帝行了一個叩首禮。
“愛卿平身。”宣德帝的臉上掛滿了笑意,意氣風發地向李雲天虛空一托。
自從占城並入了大明後,京城的一些官員就開始猛拍宣德帝的馬屁,宣德帝文成武德,是中興大明的千古一帝,使得宣德帝心中頗為受用。
與此同時,朝中的那些資曆深厚的老臣們也在宣德帝麵前收斂了許多,不再動輒對其教,令宣德帝耳根清淨了不少。
“謝萬歲。”李雲天站起來躬身立在了殿前,等待著宣德帝的訓示。
“來人,宣旨。”宣德帝含笑望了李雲天一眼,向侍立一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英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金英向宣德帝一躬身後從邊上的一名內侍雙手捧著的托盤中拿起了一道聖旨,抑揚頓挫地宣讀了起來。
聖旨前麵的內容是表彰驍武軍在交趾平叛所立戰功的文字,雖然辭藻華麗但內容顯得平淡無奇,後麵的內容則是對李雲天等平叛將領的封賞,也是滿朝文武關注的重,現場的官員們紛紛支著耳朵等待著後麵的封賞部分,想知道宣德帝會如何封賞李雲天等人。
“定南將軍、鎮武伯李雲天平叛交趾有功,即日起進封三等奉天翊運推誠鎮武候,交趾廣西巡撫、翰林侍讀、都察院湖廣道監察禦史李雲天治理交趾廣西政績斐然,即日起擢升為翰林院侍讀學士、都察院左僉都禦史!”
終於,金英在宣讀完了聖旨的前麵的內容後,語峰一轉,尖著嗓子讀出了宣德帝對李雲天的封賞,“另,交趾叛亂初定,占城歸入不久,特令鎮武伯李雲天掛定南將軍銜,總督廣西、交趾軍政事宜,以鎮南疆。”
聽聞此言,現場的文武百官不由得起了一陣的騷動,在此之前總督從未出現,即便是巡撫也比較少見,而宣德帝竟然授予李雲天廣西、交趾總督一職,並且掛定南將軍銜,那意味著李雲天將在廣西和交趾有了統兵和調兵大權,是不折不扣的封疆大吏,其權勢之大堪比明初的藩王。
李雲天早已經知曉了此事,因此神情從容地立在那裏,顯得波瀾不驚。
其實在得知這件事情時他也吃了一驚,沒有預料到宣德帝竟然如此器重他,竟然將廣西和交趾交由他來治理。
值得一提的是,雖李雲天被任命為廣西和交趾的總督,但他卻不用待在交趾和廣西,交趾和廣西的事務將由設立在交州城的總督府處理,總督府的官員自然由李雲天任命,負責日常事務的運作,除了大事向李雲天匯報外,其餘的事務自行處置。
正如聖旨中所的那樣,李雲天成為交趾和交趾總督是為了安撫當地的百姓,並確保他在交趾、廣西所實行的政策能順利執行。
在宣德帝看來除了李雲天外,無人能鎮守交趾,而交趾初定時局並不穩定,他可不想再出現黎利這樣的叛亂。
不得不,宣德帝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出了帝王虛懷若穀的魄力,他並沒有采納一些近臣的諫言對李雲天進行打壓,以免李雲天尾大不掉,而是選擇對李雲天信任有加,並加強了李雲天的權勢,力保大明南疆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