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李雲天在新安城的一家酒樓擺宴給李大牛一行人接風洗塵,參與酒宴者有數百人之多,整個酒樓都坐得滿滿當當,氣氛輕鬆歡快。
李雲天和沐晟等人在酒樓最豪華的包廂,邊喝酒邊饒有興致地聽著李大牛講述此次南下途中的見聞。
尤其令大家感興趣的是發生在蘇門答臘島上的一場戰爭,李大牛派兵協助舊港宣慰司擊敗了西侵的爪哇滿者伯夷王朝,一舉將其趕迴了爪哇島。
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李大牛在舊港宣慰司滯留了一個多月,進而影響到了船隊的歸期。
洪武三十年,爪哇滿者伯夷王朝滅掉了蘇門答臘島上的三佛齊王朝,當時旅居三佛齊的明人有一千多人,擁戴廣東南海人梁道明為新的三佛齊王。
梁道明領兵守衛三佛齊北方疆土,對抗滿者伯夷,在其後的十年間,由於大明的海禁日趨嚴厲,故而有幾萬軍民從廣東渡海投奔於他,使得梁道明立穩了腳跟。
永樂三年,永樂帝派梁道明的同鄉、都察院監察禦史譚勝受和千戶楊信帶敕書前往招安。
梁道明接受了永樂帝的招安,與其副手鄭伯可一同入朝貢方物,也就是本地的土特產,然後迴了廣東老家定居,留下副手施進卿統帥所屬軍民。
永樂五年,鄭和率領下西洋的船隊從非洲好望角迴航,經舊港時遭遇海盜陳祖義襲擊,施進卿協助鄭和大破陳祖義,將其押迴明朝京師南京受戮。
同年,施進卿派女婿往京向永樂帝朝貢,明成祖於是昭命施進卿為舊港宣慰使,以現今蘇門答臘的巨港為基地,建立了大明最南邊的一個宣慰司――舊港宣慰司。
至此,舊港宣慰司成為了大明南部最遠的一塊領土,也是大明唯一的一塊海外領土。。
永樂二十一年,施進卿卒,其子施濟孫繼位。
爪哇的滿者伯夷王朝並不甘心施濟孫擁有舊港,那個地方是進出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港口,一直想要將占為己有,隻不過懼於大明的聲威而不敢輕舉妄動。
由於鄭和已經數年沒有下過西洋,這使得滿者伯夷王朝的人膽子逐漸大了起來,於是開始騷擾舊港宣慰司。
舊港宣慰司的領地隻是三佛齊國北方的一部分領土,三佛齊國剩餘的領土已經全部被滿者伯夷王朝占據,麵對著人多勢眾的滿者伯夷王朝,舊港宣慰司的人非常吃力,在衝突中吃了不少虧。
在李大牛率領船隊抵達舊港前,滿者伯夷王朝已經侵占了舊港宣慰司南部的一塊土地,而舊港宣慰司由於人數上的劣勢無力將其趕走。
作為大明的將領,李大牛自然不會對滿者伯夷王朝的這種挑釁行徑置之不理,因此調集了護航的大明水師進行了反擊,一舉將滿者伯夷王朝的軍隊趕出了蘇門答臘島,使得舊港宣慰司的領土拓展到了蘇門答臘島的北端,與爪哇島的滿者伯夷王朝隔海相望。
舊港宣慰司是李大牛此次海外之行的一個重要目的地,按照李雲天的安排他在舊港城留下了兩千水師和數十名講武堂的官吏以增強舊港宣慰司的實力,準備逐漸將其打造成大明在海外的一個軍事基地。
李雲天在酒樓裏與眾人談笑風生時,乂安城裏的黎利麵無表情地望著手裏的一封信,臉色陰沉得可怕。
這封信是一封檢舉信,一名跟隨黎利在清化府舉兵的嫡係叛將向黎利檢舉,揭發阮焉和陳元私下裏正在四處聯絡叛軍將領,想要意圖不軌。
值得一提的是,這名嫡係叛將並不在乂安城,而是駐紮在與清化府明軍對峙的一個縣城裏,既然連他都知道阮焉和陳元圖謀不軌的事情,那麽表明此事已經非常嚴重。
尤其令黎利感到惱怒的是,那名嫡係叛將在信裏告訴他,現在叛軍中流傳著一個傳言,當年大明的定南將軍之所以能在交趾三戰三捷,先是夜襲了安梁縣城,接著在落葉坡伏擊了叛軍,然後奪迴了諒江府,是黎利與定南將軍暗中達成了協議,以換取定南將軍支持他擔任交趾的大土司。
否則,憑著當年的局勢,叛軍已然攻克了交趾全境,豈會落得如此的下場。
有兩件事情成為了這個傳言的絕佳佐證,一個是明軍在清化城成功撤退而負責圍困的叛軍將領黎戈沒有追擊,另外一個就是諒江城的七千叛軍麵對新安府和諒山府拚湊出來的萬餘明軍竟然棄城而逃。
兩件事情完全不符合常理,如果黎戈前去追擊撤退的清化城軍民,那麽必能殲滅其中的巨大部分,可是黎戈卻一反常態沒有這樣做,而諒江城的七千叛軍要是守城的話,新安府和諒山府的那些臨時拚湊起來的明軍根本就無法攻下諒江城。
在這兩件事情中,坐視清化城軍民撤退的黎戈無疑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倘若諒江城的叛軍當時擔心大明驍武軍乘坐海船從新安府登陸後進攻諒江城因此才撤離,這樣還情有可原,可黎戈眼睜睜地讓清化城軍民從容撤走,還嚴令部下不準追擊,這就令人無法理解了。
當叛軍在交趾占據優勢的時候,沒人會提明軍的清化大撤退和叛軍撤離諒江府的事情,可現在叛軍被明軍和占城**隊南北夾擊,成為了甕中之鱉,這就使得叛軍軍心浮動,矛盾重生。
自從被困在乂安城後,黎利的脾氣就變得越來越暴躁,故而沒人敢將市麵上的流言蜚語告訴他。
如果不是那名追隨黎利已久的嫡係叛將把這件事情向黎利匯報,黎利一直還蒙在鼓裏,對他來可謂雪上加霜。
阮焉和陳元可謂是黎利身邊最有才華的文臣武將,阮焉善謀而陳元善戰,在叛軍中頗有聲望,去年就是陳元率軍突襲了青雲城,切斷了占城王南撤的道路,進而將占城王堵在了卡塔城,最終死在了叛軍的刀下。
一旦阮焉和陳元暗中聯合起來的話,那麽對黎利來將是一件無比糟糕的事情,他很可能被兩人架空。
所謂空穴來風,軍中的那些流言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就出現,一定是有人暗中興風作浪。
聯想到市麵上流傳的一些內容是隻有黎利和阮焉知道的機密,尤其是李雲天給黎利交趾土司的許諾,知道的人除了李雲天、定南將軍和黎利外隻有阮焉,這使得黎利不由得懷疑阮焉。
黎利現在並不知道,當年在河鎮跟他談判的那個年輕人就是大明的定南將軍,一直以為李雲天是定南將軍派來跟他談判的心腹,無論如何都他都不會想到李雲天會孤身犯險來河鎮見他。
很顯然,如果是李雲天傳出去此事的話,那麽明軍肯定早已經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以此來打擊叛軍的士氣。
可自從明軍向叛軍發動進攻以來,從沒有向外界提及過李雲天與黎利之間的交易,好像李雲天也不願意讓人知道這件事情,因此黎利自然而然地就將李雲天和定南將軍的嫌疑給排除了,畢竟私下與敵軍議和是明軍的大忌。
在黎利看來,李雲天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才與他議和的,隻不過李雲天太過狡詐奸猾,竟然使用了緩兵之計,不僅利用一年的時間來積蓄力量還誘使他進攻占城國,以至於他淪落到如今的這步田地。
如果叛軍中的流言是阮焉散播出去的,那麽阮焉和陳元暗中勾結的事情很可能就是真的,兩人聯手的話即便是黎利也要陷入被動。
“來人,傳蔡將軍!”放下手裏的那封檢舉信後,黎利皺著眉頭沉思了良久,宏聲向門外的親兵喊道。
黎利口中的蔡將軍自然指的是蔡福,自從蔡福護送黎戈和黎利家眷從交州城明軍的包圍圈裏逃出來,他就已經獲得了黎利的信任,到了乂安城後更是盡心盡力地伺候著黎利和黎利家眷,現在已經成為了黎利的心腹。
此時此刻,與手下的那些叛軍將領們相比,黎利更相信蔡福這個“外人”,由於蔡福是大明的叛將,在叛軍中沒有什麽根基故而隻能依靠黎利,在黎利眼中與家仆無疑。
很顯然,事關黎利核心利益的時候,家仆遠比那些叛軍將領可靠,因此黎利才會第一時間想到蔡福,蔡福不僅對他忠心耿耿,而且在大明官場浮沉二三十年,見慣了官場的爭鬥,能給他出謀劃策。
“王爺,人有何能為王爺效勞的?”不久後,蔡福一臉諂媚地走進了屋子,躬身向黎利道。
“你看看這個。”黎利不動聲色地將那封檢舉信遞向了蔡福。
蔡福連忙接了過去,打開一看頓時微微一怔,雙目閃過一絲驚訝的神色,隨後匆忙看完信,將信恭敬地放在了蔡福麵前的桌上。
“蔡將軍,你對此事有何看法?”黎利目睹了蔡福,見蔡福隻是微微一錯愕,立刻意識到蔡福可能也知道此事,於是盯著他沉聲問道。
“王爺,人本是外人,本不應該介入到這種軍國大事中,不過既然王爺看得起人,那麽人也隻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蔡福聞言顯得很為難,見黎利注視著他於是猶豫了一下,好像下定了決心,向黎利一躬身,沉聲道,“如果人的言語有不妥之處,還望王爺恕罪!”
李雲天和沐晟等人在酒樓最豪華的包廂,邊喝酒邊饒有興致地聽著李大牛講述此次南下途中的見聞。
尤其令大家感興趣的是發生在蘇門答臘島上的一場戰爭,李大牛派兵協助舊港宣慰司擊敗了西侵的爪哇滿者伯夷王朝,一舉將其趕迴了爪哇島。
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李大牛在舊港宣慰司滯留了一個多月,進而影響到了船隊的歸期。
洪武三十年,爪哇滿者伯夷王朝滅掉了蘇門答臘島上的三佛齊王朝,當時旅居三佛齊的明人有一千多人,擁戴廣東南海人梁道明為新的三佛齊王。
梁道明領兵守衛三佛齊北方疆土,對抗滿者伯夷,在其後的十年間,由於大明的海禁日趨嚴厲,故而有幾萬軍民從廣東渡海投奔於他,使得梁道明立穩了腳跟。
永樂三年,永樂帝派梁道明的同鄉、都察院監察禦史譚勝受和千戶楊信帶敕書前往招安。
梁道明接受了永樂帝的招安,與其副手鄭伯可一同入朝貢方物,也就是本地的土特產,然後迴了廣東老家定居,留下副手施進卿統帥所屬軍民。
永樂五年,鄭和率領下西洋的船隊從非洲好望角迴航,經舊港時遭遇海盜陳祖義襲擊,施進卿協助鄭和大破陳祖義,將其押迴明朝京師南京受戮。
同年,施進卿派女婿往京向永樂帝朝貢,明成祖於是昭命施進卿為舊港宣慰使,以現今蘇門答臘的巨港為基地,建立了大明最南邊的一個宣慰司――舊港宣慰司。
至此,舊港宣慰司成為了大明南部最遠的一塊領土,也是大明唯一的一塊海外領土。。
永樂二十一年,施進卿卒,其子施濟孫繼位。
爪哇的滿者伯夷王朝並不甘心施濟孫擁有舊港,那個地方是進出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港口,一直想要將占為己有,隻不過懼於大明的聲威而不敢輕舉妄動。
由於鄭和已經數年沒有下過西洋,這使得滿者伯夷王朝的人膽子逐漸大了起來,於是開始騷擾舊港宣慰司。
舊港宣慰司的領地隻是三佛齊國北方的一部分領土,三佛齊國剩餘的領土已經全部被滿者伯夷王朝占據,麵對著人多勢眾的滿者伯夷王朝,舊港宣慰司的人非常吃力,在衝突中吃了不少虧。
在李大牛率領船隊抵達舊港前,滿者伯夷王朝已經侵占了舊港宣慰司南部的一塊土地,而舊港宣慰司由於人數上的劣勢無力將其趕走。
作為大明的將領,李大牛自然不會對滿者伯夷王朝的這種挑釁行徑置之不理,因此調集了護航的大明水師進行了反擊,一舉將滿者伯夷王朝的軍隊趕出了蘇門答臘島,使得舊港宣慰司的領土拓展到了蘇門答臘島的北端,與爪哇島的滿者伯夷王朝隔海相望。
舊港宣慰司是李大牛此次海外之行的一個重要目的地,按照李雲天的安排他在舊港城留下了兩千水師和數十名講武堂的官吏以增強舊港宣慰司的實力,準備逐漸將其打造成大明在海外的一個軍事基地。
李雲天在酒樓裏與眾人談笑風生時,乂安城裏的黎利麵無表情地望著手裏的一封信,臉色陰沉得可怕。
這封信是一封檢舉信,一名跟隨黎利在清化府舉兵的嫡係叛將向黎利檢舉,揭發阮焉和陳元私下裏正在四處聯絡叛軍將領,想要意圖不軌。
值得一提的是,這名嫡係叛將並不在乂安城,而是駐紮在與清化府明軍對峙的一個縣城裏,既然連他都知道阮焉和陳元圖謀不軌的事情,那麽表明此事已經非常嚴重。
尤其令黎利感到惱怒的是,那名嫡係叛將在信裏告訴他,現在叛軍中流傳著一個傳言,當年大明的定南將軍之所以能在交趾三戰三捷,先是夜襲了安梁縣城,接著在落葉坡伏擊了叛軍,然後奪迴了諒江府,是黎利與定南將軍暗中達成了協議,以換取定南將軍支持他擔任交趾的大土司。
否則,憑著當年的局勢,叛軍已然攻克了交趾全境,豈會落得如此的下場。
有兩件事情成為了這個傳言的絕佳佐證,一個是明軍在清化城成功撤退而負責圍困的叛軍將領黎戈沒有追擊,另外一個就是諒江城的七千叛軍麵對新安府和諒山府拚湊出來的萬餘明軍竟然棄城而逃。
兩件事情完全不符合常理,如果黎戈前去追擊撤退的清化城軍民,那麽必能殲滅其中的巨大部分,可是黎戈卻一反常態沒有這樣做,而諒江城的七千叛軍要是守城的話,新安府和諒山府的那些臨時拚湊起來的明軍根本就無法攻下諒江城。
在這兩件事情中,坐視清化城軍民撤退的黎戈無疑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倘若諒江城的叛軍當時擔心大明驍武軍乘坐海船從新安府登陸後進攻諒江城因此才撤離,這樣還情有可原,可黎戈眼睜睜地讓清化城軍民從容撤走,還嚴令部下不準追擊,這就令人無法理解了。
當叛軍在交趾占據優勢的時候,沒人會提明軍的清化大撤退和叛軍撤離諒江府的事情,可現在叛軍被明軍和占城**隊南北夾擊,成為了甕中之鱉,這就使得叛軍軍心浮動,矛盾重生。
自從被困在乂安城後,黎利的脾氣就變得越來越暴躁,故而沒人敢將市麵上的流言蜚語告訴他。
如果不是那名追隨黎利已久的嫡係叛將把這件事情向黎利匯報,黎利一直還蒙在鼓裏,對他來可謂雪上加霜。
阮焉和陳元可謂是黎利身邊最有才華的文臣武將,阮焉善謀而陳元善戰,在叛軍中頗有聲望,去年就是陳元率軍突襲了青雲城,切斷了占城王南撤的道路,進而將占城王堵在了卡塔城,最終死在了叛軍的刀下。
一旦阮焉和陳元暗中聯合起來的話,那麽對黎利來將是一件無比糟糕的事情,他很可能被兩人架空。
所謂空穴來風,軍中的那些流言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就出現,一定是有人暗中興風作浪。
聯想到市麵上流傳的一些內容是隻有黎利和阮焉知道的機密,尤其是李雲天給黎利交趾土司的許諾,知道的人除了李雲天、定南將軍和黎利外隻有阮焉,這使得黎利不由得懷疑阮焉。
黎利現在並不知道,當年在河鎮跟他談判的那個年輕人就是大明的定南將軍,一直以為李雲天是定南將軍派來跟他談判的心腹,無論如何都他都不會想到李雲天會孤身犯險來河鎮見他。
很顯然,如果是李雲天傳出去此事的話,那麽明軍肯定早已經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以此來打擊叛軍的士氣。
可自從明軍向叛軍發動進攻以來,從沒有向外界提及過李雲天與黎利之間的交易,好像李雲天也不願意讓人知道這件事情,因此黎利自然而然地就將李雲天和定南將軍的嫌疑給排除了,畢竟私下與敵軍議和是明軍的大忌。
在黎利看來,李雲天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形下才與他議和的,隻不過李雲天太過狡詐奸猾,竟然使用了緩兵之計,不僅利用一年的時間來積蓄力量還誘使他進攻占城國,以至於他淪落到如今的這步田地。
如果叛軍中的流言是阮焉散播出去的,那麽阮焉和陳元暗中勾結的事情很可能就是真的,兩人聯手的話即便是黎利也要陷入被動。
“來人,傳蔡將軍!”放下手裏的那封檢舉信後,黎利皺著眉頭沉思了良久,宏聲向門外的親兵喊道。
黎利口中的蔡將軍自然指的是蔡福,自從蔡福護送黎戈和黎利家眷從交州城明軍的包圍圈裏逃出來,他就已經獲得了黎利的信任,到了乂安城後更是盡心盡力地伺候著黎利和黎利家眷,現在已經成為了黎利的心腹。
此時此刻,與手下的那些叛軍將領們相比,黎利更相信蔡福這個“外人”,由於蔡福是大明的叛將,在叛軍中沒有什麽根基故而隻能依靠黎利,在黎利眼中與家仆無疑。
很顯然,事關黎利核心利益的時候,家仆遠比那些叛軍將領可靠,因此黎利才會第一時間想到蔡福,蔡福不僅對他忠心耿耿,而且在大明官場浮沉二三十年,見慣了官場的爭鬥,能給他出謀劃策。
“王爺,人有何能為王爺效勞的?”不久後,蔡福一臉諂媚地走進了屋子,躬身向黎利道。
“你看看這個。”黎利不動聲色地將那封檢舉信遞向了蔡福。
蔡福連忙接了過去,打開一看頓時微微一怔,雙目閃過一絲驚訝的神色,隨後匆忙看完信,將信恭敬地放在了蔡福麵前的桌上。
“蔡將軍,你對此事有何看法?”黎利目睹了蔡福,見蔡福隻是微微一錯愕,立刻意識到蔡福可能也知道此事,於是盯著他沉聲問道。
“王爺,人本是外人,本不應該介入到這種軍國大事中,不過既然王爺看得起人,那麽人也隻有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蔡福聞言顯得很為難,見黎利注視著他於是猶豫了一下,好像下定了決心,向黎利一躬身,沉聲道,“如果人的言語有不妥之處,還望王爺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