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來到桂林城後,李雲天就一直待在了府衙裏,有條不紊地處理著手頭交趾和廣西的公務,他這樣做一是為了使得黎利放心,二來也是為了整頓廣西的吏治。
作為百越之地,廣西山高林密、民族眾多,生活著大量當地的百姓,明廷統稱其為“番人”,故而從唐宋時起就難以管理,大明的官員更是誰都不想去這個荒蕪之地前去做官。
自從大明立國後,廣西地界就不太平,時常發生番人的暴亂,使得大明疲於清剿。
在李雲天看來那些番人之所以暴亂,雖然原因各種各樣,但是有一無法忽視,那就是大明對兩廣和雲貴這種曆來被人們視為尚未開化的蠻夷之地並沒有足夠的重視,進而導致了吏治散漫。
李雲天既然有幸成為了廣西的總兵和巡撫,自然不會對廣西紛繁複雜的事務視若無睹,因此首先拿廣西的吏治來開刀,隻有吏治清明了當地的局勢才會穩定,農業和經濟才能得以發展。
不過,李雲天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在廣西整頓吏治,而是采用了文火慢燉的方式,先拿梧州府開刀,以此來震懾其他州府的官吏。
很顯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李雲天要是想翻那些地方官員的舊賬,恐怕廣西各府縣的衙門都要停止運作,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又有幾個人能獨善其身保持清白?
李雲天這次來廣西並不是想要給那些地方官員算後賬,而是想要發展廣西的農業和經濟,緩解番人對官府的敵對情緒。
因此,懲罰那些地方官員並不是他的目的,隻是威懾那些官員的一種手段而已,如果他能徹底清查梧州府各個衙門的事務,那麽自然也能查清其他州府中的齷齪事,這對當地的官員將是一個巨大的震懾。
宣德三年七月初,李雲天派往梧州府的講武堂官員利用兩個多月的時間,終於查明了梧州府自知府以下眾多官員暗中貪腐的事實,
尤為令李雲天感到震驚的是,有些官員的可以用膽大包天來形容,竟然將主意打到了給驍武軍所籌集的錢糧上。
根據在梧州府各府縣的實地調查,為了給驍武軍籌集在交趾平叛時所需要的軍資,梧州府從民間一共收受了近十萬兩銀子的錢糧。
不過,這些錢糧在上繳時被層層克扣,最後到了李雲天手裏的時候隻有區區的五千多兩銀子的錢糧。
也就是,梧州府知府給廣西布政使司上報的籌集錢糧的數額隻有總額的二十分之一,其他的錢糧都進了大大官吏的口袋。
得知此事後,李雲天當著廣西三司主官的麵是大發雷霆,當即下令處死了十餘名貪墨嚴重者,數十名官員因此獲刑被流配到西北充軍,數百名官吏和相關人員受到了牽連,罷官的罷官,被判徒刑的被判徒刑。
這使得整個廣西官場為之震動,官員們對此是人心惶惶,誰也沒有想到李雲天竟然能將梧州府的事情查得如此清楚,更懼怕他雷厲風行的行事手段,將梧州府的官場可謂連根拔起。
然而,出乎那些官員意料的是,李雲天自從收拾了梧州府的那些官員後並沒有再進行下一步的舉動,而是向各州府下發了一道公文,以廣西被匪患所擾為由,夏糧和秋糧隻征收一半,不得增收新的田賦,並且免除廣西一年的丁稅
李雲天在公文中著重指出,對於以往欠繳的農戶實行“掛賬”,允許其在五年內將所拖欠的田賦補齊,各地衙門不等催逼。
而且,李雲天的這道減免田賦丁稅的公文不僅適用於官府,而且也適用於當地的地主們,讓他們不得向佃戶們收受今年的田租,佃戶們可以在五年內還上今年的田租。
此道公文一下,廣西各州府的官員們是一片嘩然,如此一來他們不僅今年的田賦隻能收取一半,而且還失去了丁稅,地方衙門裏的收入將隻有往年的三分之一。
雖各地州府的官員私下裏對李雲天的這道公文不滿,但是無人敢提出來,隻能自認倒黴,老老實實地想辦法來彌補因此而造成的損失,以維護各地衙門的正常運轉。
李雲天早就料到那些官員隻會暗地裏發牢騷,一來他的這道公文乃是與民休息之舉,符合大明的國策,同時也是他身為廣西巡撫的職責,二來梧州府那些官吏的下場曆曆在目,誰吃飽了撐得去招惹李雲天,萬一李雲天下令嚴查,恐怕他們就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再者了,各地府縣都有金庫,再加上各地的官員都想息事寧人,不想把事情鬧大了,因此暗中拿出一筆銀子來補貼衙門,這樣一來即使一年不收賦稅各地衙門也能運作下去,那些大大的官員們就權當是花錢消災了。
況且,廣西各府的知府也不會允許下屬們就此事鬧騰起來,因為他們已經從廣西的兩位布政使那裏得到了暗示,此事過後李雲天將對以前發生的事情既往不咎,否則……
李雲天並沒有那些反對這道公文的官員會有何下場,不過聽聞李雲天當時冷哼了一聲,將一旁的茶杯摔碎在了地上,這立刻使得大家噤若寒蟬,誰都不會忘了李雲天擁有著先斬後奏的大權。
故而,各個府的知府已經早早地放下話去,如果誰做出了什麽不明智的舉動,那麽不用李雲天動手首先就要麵對他們的怒火。
廣西的百姓們得知了李雲天這道減免田賦丁稅的公文後自然是歡欣鼓舞,看來今年他們能有好日子過了,對這位新來的巡撫好感倍增。
其中最為鬱悶的要數廣西的那些地主們,由於李雲天的這道公文他們今年將無租可收,但又無可奈何,畢竟李雲天隻是讓他們緩收田租而已,而且牽扯上了廣西的匪患。
尤為重要的是,李雲天這個巡撫與以往朝廷派下來的不同,雖是文官出身,但卻以戰功得以進封伯爵,在交趾戰場上三戰擊退了交趾叛軍,身上有著一般文官所沒有的殺氣,足以令人心悸。
遠的不,梧州府那十幾名被砍了腦袋的官員就是最好的例證,預示著這位年輕的定南將軍殺伐果決,招惹上了他可不是什麽明智之舉。
一年的田租對那些地主來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反正李雲天也在廣西待不長,等他走後再想辦法從那些佃戶手中加量收迴田租。
不過,也有那些平日裏飛揚跋扈慣了的地主們依舊我行我素,其結果自然無比被催,迅速被李雲天以“通匪”的罪名流配去了西北,並且充公了其財產。
在李雲天的軟硬兼施下,廣西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官場上的吏治也迅速好轉,大大的官員都希望李雲天這尊煞神能盡快離開,誰也不想過這種提心吊膽、戰戰兢兢的日子,天知道李雲天還會整出什麽幺蛾子來。
進入七月份後,李雲天接連得到了兩個好消息,一個好消息是交趾明軍所控製州府的夏糧獲得了大豐收,再加上李雲天從外地調來的糧食,百姓們的口糧一舉得以解決。
另外一個好消息是,交趾叛軍地盤內夏糧的收成則差強人意,這使得叛軍轄地內的糧荒開始加劇,畢竟黎利無法像李雲天那樣提供給當地農戶糧種、農具等幫助,糧食收成自然不如明軍轄區內的農戶。
尤為重要的一是,因為明軍和叛軍實際上仍處於交戰期,所以黎利不敢有懈怠,維持著近三十萬的兵力,再加上叛軍的在地方上的各級官吏,使得叛軍轄地內青壯年勞動力缺失,進而影響到了夏糧的收成。
與明軍轄地內免去了田賦丁稅的百姓不同,叛軍依靠轄地內農戶的田賦來養活,所以那些農戶的收成很大一部分都要上交給叛軍,這使得百姓們依然吃不飽飯。
由於明軍轄地內糧食的豐收,不少叛軍轄地內的百姓被生計所迫,攜兒帶女往明軍轄地逃荒,李雲天已經在與叛軍相鄰的州府設立了數個難民營來安置逃難的百姓。
與此同時,叛軍執掌了當地的政權後由於大部分的官員都沒有政務經驗,這使得叛軍轄地內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當地的形勢變得越來越緊張,一些大戶甚至與叛軍爆發了衝突。
麵對眼前的這個困局,黎利並沒有什麽好的辦法,唯有想方設法地撐下去,因為在沒有被宣德皇帝封為交趾的土司之前他必須要維持著三十萬大軍,一是自保二來也是向朝廷施加壓力。
不得不,李雲天在交趾明軍轄地內免除田賦丁稅的做法對叛軍有著非常大的殺傷力,使得叛軍轄地內的百姓人心浮動,誰不想過上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為了徹底打垮黎利,李雲天正在暗中破壞著黎利在交趾的根基,隻要他能抓住交趾的民心,那麽黎利將不足為懼。
雖然沒有了明刀明槍的廝殺,但李雲天卻向黎利發動了一場足以置其於死地的經濟戰,巧妙地利用大明的經濟優勢來摧毀黎利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一步步將其逼進絕路。
作為百越之地,廣西山高林密、民族眾多,生活著大量當地的百姓,明廷統稱其為“番人”,故而從唐宋時起就難以管理,大明的官員更是誰都不想去這個荒蕪之地前去做官。
自從大明立國後,廣西地界就不太平,時常發生番人的暴亂,使得大明疲於清剿。
在李雲天看來那些番人之所以暴亂,雖然原因各種各樣,但是有一無法忽視,那就是大明對兩廣和雲貴這種曆來被人們視為尚未開化的蠻夷之地並沒有足夠的重視,進而導致了吏治散漫。
李雲天既然有幸成為了廣西的總兵和巡撫,自然不會對廣西紛繁複雜的事務視若無睹,因此首先拿廣西的吏治來開刀,隻有吏治清明了當地的局勢才會穩定,農業和經濟才能得以發展。
不過,李雲天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在廣西整頓吏治,而是采用了文火慢燉的方式,先拿梧州府開刀,以此來震懾其他州府的官吏。
很顯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李雲天要是想翻那些地方官員的舊賬,恐怕廣西各府縣的衙門都要停止運作,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又有幾個人能獨善其身保持清白?
李雲天這次來廣西並不是想要給那些地方官員算後賬,而是想要發展廣西的農業和經濟,緩解番人對官府的敵對情緒。
因此,懲罰那些地方官員並不是他的目的,隻是威懾那些官員的一種手段而已,如果他能徹底清查梧州府各個衙門的事務,那麽自然也能查清其他州府中的齷齪事,這對當地的官員將是一個巨大的震懾。
宣德三年七月初,李雲天派往梧州府的講武堂官員利用兩個多月的時間,終於查明了梧州府自知府以下眾多官員暗中貪腐的事實,
尤為令李雲天感到震驚的是,有些官員的可以用膽大包天來形容,竟然將主意打到了給驍武軍所籌集的錢糧上。
根據在梧州府各府縣的實地調查,為了給驍武軍籌集在交趾平叛時所需要的軍資,梧州府從民間一共收受了近十萬兩銀子的錢糧。
不過,這些錢糧在上繳時被層層克扣,最後到了李雲天手裏的時候隻有區區的五千多兩銀子的錢糧。
也就是,梧州府知府給廣西布政使司上報的籌集錢糧的數額隻有總額的二十分之一,其他的錢糧都進了大大官吏的口袋。
得知此事後,李雲天當著廣西三司主官的麵是大發雷霆,當即下令處死了十餘名貪墨嚴重者,數十名官員因此獲刑被流配到西北充軍,數百名官吏和相關人員受到了牽連,罷官的罷官,被判徒刑的被判徒刑。
這使得整個廣西官場為之震動,官員們對此是人心惶惶,誰也沒有想到李雲天竟然能將梧州府的事情查得如此清楚,更懼怕他雷厲風行的行事手段,將梧州府的官場可謂連根拔起。
然而,出乎那些官員意料的是,李雲天自從收拾了梧州府的那些官員後並沒有再進行下一步的舉動,而是向各州府下發了一道公文,以廣西被匪患所擾為由,夏糧和秋糧隻征收一半,不得增收新的田賦,並且免除廣西一年的丁稅
李雲天在公文中著重指出,對於以往欠繳的農戶實行“掛賬”,允許其在五年內將所拖欠的田賦補齊,各地衙門不等催逼。
而且,李雲天的這道減免田賦丁稅的公文不僅適用於官府,而且也適用於當地的地主們,讓他們不得向佃戶們收受今年的田租,佃戶們可以在五年內還上今年的田租。
此道公文一下,廣西各州府的官員們是一片嘩然,如此一來他們不僅今年的田賦隻能收取一半,而且還失去了丁稅,地方衙門裏的收入將隻有往年的三分之一。
雖各地州府的官員私下裏對李雲天的這道公文不滿,但是無人敢提出來,隻能自認倒黴,老老實實地想辦法來彌補因此而造成的損失,以維護各地衙門的正常運轉。
李雲天早就料到那些官員隻會暗地裏發牢騷,一來他的這道公文乃是與民休息之舉,符合大明的國策,同時也是他身為廣西巡撫的職責,二來梧州府那些官吏的下場曆曆在目,誰吃飽了撐得去招惹李雲天,萬一李雲天下令嚴查,恐怕他們就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再者了,各地府縣都有金庫,再加上各地的官員都想息事寧人,不想把事情鬧大了,因此暗中拿出一筆銀子來補貼衙門,這樣一來即使一年不收賦稅各地衙門也能運作下去,那些大大的官員們就權當是花錢消災了。
況且,廣西各府的知府也不會允許下屬們就此事鬧騰起來,因為他們已經從廣西的兩位布政使那裏得到了暗示,此事過後李雲天將對以前發生的事情既往不咎,否則……
李雲天並沒有那些反對這道公文的官員會有何下場,不過聽聞李雲天當時冷哼了一聲,將一旁的茶杯摔碎在了地上,這立刻使得大家噤若寒蟬,誰都不會忘了李雲天擁有著先斬後奏的大權。
故而,各個府的知府已經早早地放下話去,如果誰做出了什麽不明智的舉動,那麽不用李雲天動手首先就要麵對他們的怒火。
廣西的百姓們得知了李雲天這道減免田賦丁稅的公文後自然是歡欣鼓舞,看來今年他們能有好日子過了,對這位新來的巡撫好感倍增。
其中最為鬱悶的要數廣西的那些地主們,由於李雲天的這道公文他們今年將無租可收,但又無可奈何,畢竟李雲天隻是讓他們緩收田租而已,而且牽扯上了廣西的匪患。
尤為重要的是,李雲天這個巡撫與以往朝廷派下來的不同,雖是文官出身,但卻以戰功得以進封伯爵,在交趾戰場上三戰擊退了交趾叛軍,身上有著一般文官所沒有的殺氣,足以令人心悸。
遠的不,梧州府那十幾名被砍了腦袋的官員就是最好的例證,預示著這位年輕的定南將軍殺伐果決,招惹上了他可不是什麽明智之舉。
一年的田租對那些地主來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反正李雲天也在廣西待不長,等他走後再想辦法從那些佃戶手中加量收迴田租。
不過,也有那些平日裏飛揚跋扈慣了的地主們依舊我行我素,其結果自然無比被催,迅速被李雲天以“通匪”的罪名流配去了西北,並且充公了其財產。
在李雲天的軟硬兼施下,廣西的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官場上的吏治也迅速好轉,大大的官員都希望李雲天這尊煞神能盡快離開,誰也不想過這種提心吊膽、戰戰兢兢的日子,天知道李雲天還會整出什麽幺蛾子來。
進入七月份後,李雲天接連得到了兩個好消息,一個好消息是交趾明軍所控製州府的夏糧獲得了大豐收,再加上李雲天從外地調來的糧食,百姓們的口糧一舉得以解決。
另外一個好消息是,交趾叛軍地盤內夏糧的收成則差強人意,這使得叛軍轄地內的糧荒開始加劇,畢竟黎利無法像李雲天那樣提供給當地農戶糧種、農具等幫助,糧食收成自然不如明軍轄區內的農戶。
尤為重要的一是,因為明軍和叛軍實際上仍處於交戰期,所以黎利不敢有懈怠,維持著近三十萬的兵力,再加上叛軍的在地方上的各級官吏,使得叛軍轄地內青壯年勞動力缺失,進而影響到了夏糧的收成。
與明軍轄地內免去了田賦丁稅的百姓不同,叛軍依靠轄地內農戶的田賦來養活,所以那些農戶的收成很大一部分都要上交給叛軍,這使得百姓們依然吃不飽飯。
由於明軍轄地內糧食的豐收,不少叛軍轄地內的百姓被生計所迫,攜兒帶女往明軍轄地逃荒,李雲天已經在與叛軍相鄰的州府設立了數個難民營來安置逃難的百姓。
與此同時,叛軍執掌了當地的政權後由於大部分的官員都沒有政務經驗,這使得叛軍轄地內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當地的形勢變得越來越緊張,一些大戶甚至與叛軍爆發了衝突。
麵對眼前的這個困局,黎利並沒有什麽好的辦法,唯有想方設法地撐下去,因為在沒有被宣德皇帝封為交趾的土司之前他必須要維持著三十萬大軍,一是自保二來也是向朝廷施加壓力。
不得不,李雲天在交趾明軍轄地內免除田賦丁稅的做法對叛軍有著非常大的殺傷力,使得叛軍轄地內的百姓人心浮動,誰不想過上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為了徹底打垮黎利,李雲天正在暗中破壞著黎利在交趾的根基,隻要他能抓住交趾的民心,那麽黎利將不足為懼。
雖然沒有了明刀明槍的廝殺,但李雲天卻向黎利發動了一場足以置其於死地的經濟戰,巧妙地利用大明的經濟優勢來摧毀黎利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一步步將其逼進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