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交趾事態緊急,故而李雲天隻在太平城待了一天,第二天一早就啟程前往宣化城,為了安全起見太平衛指揮使派遣五百名士兵沿途護送。.


    當天上午,幾名驍武軍的武官前去找賈雲川,商討買糧的事宜。


    就像賈雲川先前所的那樣,無論是宣化府的難民還是平叛交趾的大軍都需要糧食,而從內陸調運糧食需要不少時間,勞時費力,因此九州商會在太平府囤積的糧食無疑成為了驍武軍的首選。


    那幾名武官原本以為賈雲川會趁機獅子大開口,狠狠地敲驍武軍一筆竹杠,可出乎他們的意料,賈雲川竟然以比平常市價還要低的成本價將糧食賣給了驍武軍。


    對於這種反常的情形,那幾名武官一時間麵麵相覷,感到匪夷所思,直到與賈雲川簽訂了買賣文書後才相信這件事情是真的。


    不過,幾名武官並沒有感到慶幸和歡喜,而是帶人嚴格清查了糧倉裏的糧食,當發現所有的糧食都完好無損後,這才鬆了一口氣,以驍武軍的名義宴請了賈雲川,並將此事向上級匯報。


    單單這一項,驍武軍就省下了近三十萬兩銀子。


    值得一提的是,十萬大軍一年需要糧食的花銷要大於二十萬百姓口糧的花銷:一是軍隊的軍糧質量要高於百姓的口糧,二是軍隊的士兵都是男子,而百姓一家有老幼婦孺,飯量不及士兵。


    因此,十萬大軍一年軍糧的市價近五十萬兩銀子,而二十萬百姓一年口糧的市價不過二十多萬兩。


    由於太平府地處偏遠,賈雲川將這批糧食運到來的成本價大概就是二十多萬兩銀子,如果按照現在太平府的糧價至少也能賣到五十萬兩。


    如此一來,驍武軍等於節省了三十萬兩銀子,對於交趾的平叛大業來九州商會此舉無疑是雪中送炭。


    兩天後,李雲天一行抵達了太平府和宣化府的交界處的一個山口,意外地發現山口處的通道上黑壓壓擠滿了人,聲音嘈雜,混亂不堪。


    原來,山口處設了一道關卡,一大群穿著當地少數民族服飾的土兵拎著刀槍守在關卡東麵太平府地界的一方。


    尤為引人注意的是,在那些土兵身旁的一棵大樹上晃晃悠悠地吊著十幾名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男人,由於雙目緊閉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大樹底下是一群被繩子捆住、****著上半身的老幼婦孺,在冷風中凍得瑟瑟發抖,幾個孩在那裏嚇得哇哇直哭。


    關卡西麵的大路上聚滿了身穿各色服飾的百姓,看樣子是從交趾逃出準備到太平府躲避戰亂的難民,一個個拖兒帶女,或許是被那些吊在樹上的人和土兵手中武器所震懾,不敢闖過關卡,在關卡前苦苦哀求那些土兵放他們過去。


    不過,那些土兵絲毫不為所動,拎著刀槍麵無表情地瞪著那些難民。


    所謂土兵,指的是太平府當地土司衙門所轄的士兵,土司衙門所轄的百姓被稱為土民。


    而到土司衙門,就不得不提及在大明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施行的土司製度。


    土司製度起源於元朝,通過分封當地少數民族首領世襲官職,來管理少數民族地區的一種特殊的官製。


    需要明的是,土司的職位雖然可以世襲,但是襲官需要獲得朝廷的批準。


    依照《明史?土司序》記載,土司的承襲“須奉朝命,雖在萬裏外,皆赴闕受職”,以此來加強明廷對土司的管理,使得土司臣服於朝廷。


    土司隻有接受冊封成為朝廷命官後,那麽才正式取得了對土民統治的合法權。


    而且,每當改朝換代時,土司都要向新天子朝貢表以示投誠和歸順,以換取新天子的冊封,獲得新的印信。


    元朝的土司有宣慰使、宣撫使、安撫使三種武官職務。


    明朝沿襲了元朝的土司製度,並在土人中設立了文職和武職兩種官職。


    其中,武職由高到低為宣慰使、宣撫使、招討使、安撫使、長官使和蠻夷使等等,隸兵部武選清吏司,歸各地都司管轄。


    文職從高到底為土知府、土知州和土知縣等等,隸屬吏部驗封,各布政使司管轄。


    值得一提的是,隻有宣慰使、宣撫使和安撫使等武職獲得者能稱之為土司。


    而土知府、土知州和土知縣等文職獲得者不是土司,隻是朝廷任命的一種由土人擔任的世襲官員。


    為了加強統治和控製,明朝還在重要的土司轄地內設置衛所,駐紮重兵,采用衛所和土司相結合的軍事建製。


    明代的宣慰使司衙門,也就俗稱的土司衙門,設宣慰使一人,從三品;宣慰同知一人,正四品;宣慰副使一人,從四品;宣慰僉事一人,正五品。


    宣撫使司衙門也屬於土司衙門,設宣撫使一人,從四品,宣撫同知一人,正五品;宣撫副使一人,從五品;宣撫僉事一人,正六品。


    無論宣慰使司衙門還是宣撫使司衙門,都俗稱土司衙門,其中隻有宣慰使和宣撫使由朝廷任命,其餘的土官由宣慰使或者宣撫使自行任命。


    除了土司衙門的土官外,土司還在自己的轄境內任命地方土官,其職務有總理、家政、舍把、旗長、親將、總爺、洞長和寨長等職務。


    通常來,無論是土司衙門裏的土官,還是地方土官,一般由土司的家族成員擔任。


    宣撫使和宣慰使定期朝貢,按年交納定額賦稅,稱為差發,戰時聽供朝廷征調,依照朝廷下發的的征發令提供土兵參與作戰。


    原本,土司所領之兵隻有守土之責,無事則荷末而耕,有事則修矛以戰,軍無遠戍之勞,官無養兵之費。


    不過,隨著土司製度的日趨完備以及與朝廷關係的密切,從明朝開始,土司所轄的土兵就成為了朝廷的重要兵源。


    由於土司所處之地大多閉塞落後,故而土司的統治等級森嚴,其社會形式處於半奴隸社會半封建社會的境況,用嚴格的等級來確定權力和地位,尊卑之分鮮明。


    例如:施行土司製度的地區,土地按照等級分配,土司占有肥田沃土,舍巳頭人可分平地,土民隻能在山坡上開一塊“份地”。


    在住房上,土司“紡柱雕梁,磚瓦鱗砌”;舍已頭人“許豎梁柱,周以板壁”,土民則“叉木架屋,編竹為牆,皆不準蓋瓦,如有蓋瓦者,即‘治以潛越’治罪”。


    因此,外界對此調侃道:隻準家政騎馬,不許百姓蓋瓦。家政指的是土司任命的一種高級官員。


    土司出巡時儀衛威嚴盛大,土民見之皆夾道拜伏,否則以譴責誅殺勿論也。


    這意味著,土司在其轄區內有著無上權威,是握有生殺予奪的土皇帝,他們通常自稱為本爵,土民稱其為爵爺或者都爺。


    由於土司所處的社會是半奴隸半封建社會,用士大夫的話來講就是蠻荒未開化,故而土司通常對所轄的土民實行野蠻殘酷統治的重要手段,其刑法有斷首、宮刑、斷指、割耳、挖眼和杖責等。


    其實,在土司製度下,土司轄地內的土民與農奴無異,他們沒有任何土地,所種之地都屬於土司。


    除了為土司提供繁重的無償勞役和當土兵外,土民還要向土司繳納或進貢各種實物,而這種封建農奴性質的製度,就是土司製度的經濟基礎。


    朝廷對土司的繼承製度並沒明確限製,基本上按照父死子襲,子死孫襲,代代相傳。土司有子則長子襲,無子則弟或婿、妻以及侄輩都可襲。


    土司承襲的年齡各朝也有所規定,明朝規定為十八歲,而清代改為了十五歲。


    年幼不能承襲的土司,必須由本族土舍或母,能撫孤治事者護理。


    大明弘治十四年時,明孝宗還規定土司職官的子弟,凡要承襲土職者,必須入學。不入學者不準承襲。


    自此,各土司均辦學設館,請漢學儒師任教,並派子弟去外地學習。


    由於關卡對麵逃難的百姓太多,李雲天等人不由得停了下來,一名太平城的官員隨即將那些土兵的旗長喊過來問話。


    李雲天此時的身份是定南將軍的護衛,不動聲色地混雜在護衛們中間,當那名旗長向假定南將軍稟告了事情的經過後,李雲天才知道出了什麽事情。


    原來,太平府境內有一個歸太平府管轄的太平宣撫司衙門,也就是土司衙門。


    幾天前,太平土司衙門接到太平府知府的命令,要他們阻止從交趾來的難民進入太平府地界。


    太平府知府這樣做也是無奈,自從柳升戰敗後已經有不少逃難的難民湧進了太平府,不僅難以安置,而且還造成了不少治安問題,因此唯有讓太平土司衙門將他們堵在府界上。


    接到了太平知府的命令後,太平土司衙門就派來了那名旗長,率領著土兵在山口設卡,阻止難民進入,對那些不聽話的難民采取了武力手段,以儆效尤。


    李雲天的眉頭微微皺著,他很清楚將難民堵在這裏隻是權宜之計,隨著難民人數越來越多,難民的情緒也變得越來越激動,要是有人趁亂擅動那些難民鬧事的話,一場暴力衝突將不可避免。


    因此,李雲天呻吟了一下後,不動聲色地向立在他身旁的一名中尉聲耳語了幾句。


    中尉聞言了一下頭,過了一會兒走向了那名假定南將軍,俯身在他耳旁低語了一番。


    完後,假定南將軍微微頷首,向那名中尉揮了一下手,那名中尉就和李雲天等人走向了關卡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醉酒(書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醉酒(書坊)並收藏執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