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德元年正月二十四,京城發生了一件大事,有史以來第一次將屯兵製的弊端暴露在了大庭廣眾之下。更新最快最穩定
已經八十多歲的興州軍士範濟不遠千裏從興州趕來,敲響了大明門外的登聞鼓,向宣德帝奏言興州衛所兵員缺額嚴重,不少軍戶因為受到上官欺壓而舉家逃亡,長此以往大明軍力堪憂,希望宣德帝能予以整治。
範濟並不是普通的軍戶,他是元朝的進士,洪武時期曾任廣信府知府,可惜後來受到案子的牽連被剝奪了官職,發配到興州戍邊。
雖然宣德帝已經從李雲天那裏得知了衛所兵員缺額一事,但萬萬沒想到境況已經到了如此嚴峻的地步,竟然逼得一名八十多歲的老者跋山涉水前來京城進諫。
因此,宣德帝對範濟的奏言異常重視,隨即命吏部侍郎黃宗載、戶部侍郎郝鵬和刑部侍郎樊敬等十五名各大部院的堂官下到地方,清理各都督府下轄衛所的兵員數目。
為了實時掌握各都督府下轄軍戶的變動情況,宣德帝隨後又製定了“清軍例子二十四條”,將派遣各部堂官、禦史和六科給事中等言官清理天下行伍定為了常規。
與此同時,這件事情無形中也增加了宣德帝對李雲天新軍的期望。
二月初六,巡按山西的監察禦史張政上疏,雖然洪熙帝免除了百姓因為逃往而荒廢田地的逋稅,也就是欠交的租稅,但實際情形卻不容樂觀,山西那些逃往返家的百姓多複愁沮。
究其原因,當初這些百姓逃往的時候,地方衙門的官員擔心遭到上司的怪罪,故而大部分因為逃往而荒廢的田地沒有上報,戶部也就不得而知,也就無從免除所欠的稅收。[0715671執宰大明執宰大明] 07執宰大明
如今這些逃往的百姓歸來,地方衙門的官員依舊上門征收那些荒廢田地的稅收,這樣一來恐怕使得那些百姓因交不起稅收而再度逃亡。
在這件事上,宣德帝展現出了他的果決,當即諭令戶部尚書夏元吉:“大赦之後,何逋不除,豈可謂初未申聞,但要交納!此乃失信於民。”
於是,戶部遵從聖諭下文給各地衙門,悉予免除逋稅。
此時此刻,李雲天已經離開了京城,親自在北直隸的八府二州給武舉造勢,大張旗鼓地宣傳講武堂,將講武堂包裝成為了宣德帝的麾下的禦林軍,並且信誓旦旦地表示從講武堂畢業的學員將直接獲得隸屬軍閣的軍職。
由於李雲天是宣德帝眼前的紅人,又是都察院的禦史,因此北直隸八府二州的官員對他甚是客氣,這使得李雲天在北直隸的宣傳一帆風順,引發了不少讀書人對講武堂產生興趣。
而在宣德元年二月初一,宣德帝下令正式成立軍閣,軍閣衙門以原兵部衙門為辦事場所。
與此同時,宣德帝還下令成立農部,以補全六部之數,由於農部衙門是新建立的,故而位於大明門左側各部院衙門最遠端。
軍閣的七名閣員悉數到任,分別是:
原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忠國公周征。
原兵部尚書陳洽。
原兵部左侍郎秦牧。
原京畿都督府左副都督魯、義國公仲乾。
原浙江都司都指揮使、武定候呂大海。
原陝西都司都指揮使、勇清候孫毅。
原河南都司都指揮使、忠遠候彭玉。[0715671執宰大明執宰大明] 07執宰大明
其中,周征是軍閣首輔,陳洽是軍閣次輔,其餘五人是軍閣群輔。
農部尚書和左侍郎的人選也已經確認,原南京戶部尚書韓悠調任農部尚書,原工部右侍郎董澤海升遷為農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空缺。
為了精簡結構和強化責權,農部和工部率先進行了改革,都將不設右侍郎一職,右侍郎將成為了一種加銜。
不僅農部和工部,京城各大部院衙門自此也將逐漸取消同級左右職務中的右職,以左職為常設職務,右職則成為京官出差時的一種加銜。
例如,總督通常加銜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禦史,巡撫通常加銜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禦史。
宣德元年二月初八,北直隸舉行了新式武舉的首次考試,八府二州有兩萬餘名符合規定的考生參加了此次考試。
武舉考試分為兩大場,第一場文考,考文墨,第二場武考,考武藝。
出乎人們的預料,這次文考與往年曆屆截然不同,采用了一種嶄新的模式——分數製試卷。
試卷上分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默寫題和論述題四大部分,每道題都有一定的分值,總分為四百分,然後按照分數的高低排列名次。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節約考試的時間,而且考試的結果更是一目了然。
尤為重要的是,此舉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幹擾,考出了考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解放了考生的思維,不至於再死讀書。
李雲天將考試的時間定為了兩個時辰,也就是四個時,考完後將由當地的知州和知府組織人來批閱試卷。
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和默寫題有標準答案,非對即錯,因此批閱起來速度非常快。
對默寫題李雲天特意規定了相應的扣分標準,不至於出現一個錯誤就失掉全部的分數,頗為人性化。
至於論述題就比較麻煩,李雲天給出了一個大概的參考答案,隻要考生涉及到了參考答案中所提的要就能得分,盡最大可能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
為了避免批閱試卷中出現差錯,試卷批閱完後還要進行兩輪複查,以免出現紕漏,最大可能確保考生的真實成績。
與文考一樣,武舉的武考也采用了分數製,總共三百分,分為力量、箭術和矯健三項。
力量考核舉石鎖:不同重量的石鎖對應不同的分數,最高分數為100分。
箭術考核是步射:每個人射十箭,每一箭最高得分是10分,十箭後的成績即為射箭的成績,最高分數100分。
矯健考核是俯臥撐:不同的個數對應不同的分數,最高分數100分。
本來李雲天也想考騎射,不過考慮到絕大部分考生連馬都沒有騎過,故而也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按照李雲天定下的規則,每個州府錄取的參加複試的考生中,文考優秀者占三分之二,武考優秀者占三分之一,這樣一來就能得到不同類型的人才。
由於采用的是分數製試卷,所以考試結果很快就公布了出來,分文考榜和武考榜兩個榜單張貼在,按照分數由高到底排列考試者的成績,依次錄取兩個榜單名列前茅者。
如考生在兩榜中皆達到錄取資格,那麽按照其最高排名所在的榜單錄取。
兩個榜單在州府的考棚外張貼出來後,立刻被考生們圍得水泄不通,爭相查看著自己的成績。
獲得複試資格的考生無不歡欣鼓舞,意味著他們距離京師講武堂又近了一步。
沒有獲得複試資格的考試則垂頭喪氣,哀歎連連,好不容易的一次武舉恩科就這樣被浪費了機會。
考試結束後,前去各州府督考的講武堂將官將負責將那些考生帶至北京城和南京城,考生們將在北京城和南京城的貢院參加武舉複試的文考。
宣德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來自北直隸八府二州的兩千餘名考生在北京貢院進行了武舉複試的文考,題目與初試的樣式一樣。
與初試不同,複試的時候,軍閣和禮部都派員到現場督考,對講武堂采用百分製考卷感到非常驚訝,不得不這種形式的考卷有著諸多便利,檢驗了考生的綜合素質。
文考結束後的第二天,武考在京城的一處軍營舉行,兩千多人僅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就全部考試完畢。
文考和武考的結果出來後,李雲天是倍感欣慰,無論是文考還是武考都出現了不少高分者。
鑒於考生的來源遠比預想中的要優秀,李雲天特意奏請了宣德帝,增加了北直隸一半的錄取名額,由原先的兩百人增至三百人。
與此同時,南直隸的錄取人數也從原來的一百人上調到了一百五十人。
獲得進入講武堂修學的人員名單很快就紅底黑字地張貼在了北京貢院外的告示欄上,那些被錄取者是欣喜若狂,未錄取者則神情沮喪。
那些距離錄取線僅僅一步之遙的考生無不捶胸頓足,萬分惋惜,他們隻差一就能進入講武堂,結果功虧一簣。
李雲天對那些未過複試的考生進行了安撫,告訴他們下一次再開武舉的時候,符合年齡限製的考生將免去初試,直接進入複試,給了那些考生們一個安慰。
至於下一次何時再開武舉李雲天也不清楚,因為這要看新軍的籌建進度,不過給了那些未過複試的考生一個希望,告訴他們三年以內必將有武舉的消息,使得那些考生心中不由得燃起了一個憧憬。
實話,絕大部分考生對新式武舉的考試內容和方式非常認同。
雖然新式武舉文考是以文舉考試的內容為基礎來出題,但它的考卷不僅樣式新穎,而且也內容廣泛靈活,考核了多個領域的知識,檢驗了其綜合才能。
不像文舉那樣,幾道題目就定了生死,而且考試結果還要受到評卷者喜好的左右。
北直隸錄取者名單公布後,那些被錄取的考生隨即就被教官們帶去了講武堂,安排他們在宿舍中住宿,開始進行訓練。
李雲天則馬不停蹄地乘船南下,去南京城督考南直隸的武舉複試。
值得一提的是,在錄取的這些北直隸的考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並不是來自北直隸。北直隸周邊的山東、河南和山西也有不少考生趕來參考,並且最終通過了複試。
對於南、北直隸以外的考生,李雲天並沒有做限製,隻要他們拿到了當地縣衙開出身份證明,那麽憑借路引即到距離他們最近的南、北直隸的州府報名考試。
畢竟,李雲天之所以要在南、北直隸先行招考,是因為時間和條件都不允許他在其他地方開考,否則等一切事務都安排妥當的話,考試至少也要等到明年。
因此,對於那些想要參加武舉考試博取一個功名和前程的考生,李雲天自然也不會拒絕。..
宣德元年正月二十四,京城發生了一件大事,有史以來第一次將屯兵製的弊端暴露在了大庭廣眾之下。更新最快最穩定
已經八十多歲的興州軍士範濟不遠千裏從興州趕來,敲響了大明門外的登聞鼓,向宣德帝奏言興州衛所兵員缺額嚴重,不少軍戶因為受到上官欺壓而舉家逃亡,長此以往大明軍力堪憂,希望宣德帝能予以整治。
範濟並不是普通的軍戶,他是元朝的進士,洪武時期曾任廣信府知府,可惜後來受到案子的牽連被剝奪了官職,發配到興州戍邊。
雖然宣德帝已經從李雲天那裏得知了衛所兵員缺額一事,但萬萬沒想到境況已經到了如此嚴峻的地步,竟然逼得一名八十多歲的老者跋山涉水前來京城進諫。
因此,宣德帝對範濟的奏言異常重視,隨即命吏部侍郎黃宗載、戶部侍郎郝鵬和刑部侍郎樊敬等十五名各大部院的堂官下到地方,清理各都督府下轄衛所的兵員數目。
為了實時掌握各都督府下轄軍戶的變動情況,宣德帝隨後又製定了“清軍例子二十四條”,將派遣各部堂官、禦史和六科給事中等言官清理天下行伍定為了常規。
與此同時,這件事情無形中也增加了宣德帝對李雲天新軍的期望。
二月初六,巡按山西的監察禦史張政上疏,雖然洪熙帝免除了百姓因為逃往而荒廢田地的逋稅,也就是欠交的租稅,但實際情形卻不容樂觀,山西那些逃往返家的百姓多複愁沮。
究其原因,當初這些百姓逃往的時候,地方衙門的官員擔心遭到上司的怪罪,故而大部分因為逃往而荒廢的田地沒有上報,戶部也就不得而知,也就無從免除所欠的稅收。[0715671執宰大明執宰大明] 07執宰大明
如今這些逃往的百姓歸來,地方衙門的官員依舊上門征收那些荒廢田地的稅收,這樣一來恐怕使得那些百姓因交不起稅收而再度逃亡。
在這件事上,宣德帝展現出了他的果決,當即諭令戶部尚書夏元吉:“大赦之後,何逋不除,豈可謂初未申聞,但要交納!此乃失信於民。”
於是,戶部遵從聖諭下文給各地衙門,悉予免除逋稅。
此時此刻,李雲天已經離開了京城,親自在北直隸的八府二州給武舉造勢,大張旗鼓地宣傳講武堂,將講武堂包裝成為了宣德帝的麾下的禦林軍,並且信誓旦旦地表示從講武堂畢業的學員將直接獲得隸屬軍閣的軍職。
由於李雲天是宣德帝眼前的紅人,又是都察院的禦史,因此北直隸八府二州的官員對他甚是客氣,這使得李雲天在北直隸的宣傳一帆風順,引發了不少讀書人對講武堂產生興趣。
而在宣德元年二月初一,宣德帝下令正式成立軍閣,軍閣衙門以原兵部衙門為辦事場所。
與此同時,宣德帝還下令成立農部,以補全六部之數,由於農部衙門是新建立的,故而位於大明門左側各部院衙門最遠端。
軍閣的七名閣員悉數到任,分別是:
原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忠國公周征。
原兵部尚書陳洽。
原兵部左侍郎秦牧。
原京畿都督府左副都督魯、義國公仲乾。
原浙江都司都指揮使、武定候呂大海。
原陝西都司都指揮使、勇清候孫毅。
原河南都司都指揮使、忠遠候彭玉。[0715671執宰大明執宰大明] 07執宰大明
其中,周征是軍閣首輔,陳洽是軍閣次輔,其餘五人是軍閣群輔。
農部尚書和左侍郎的人選也已經確認,原南京戶部尚書韓悠調任農部尚書,原工部右侍郎董澤海升遷為農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空缺。
為了精簡結構和強化責權,農部和工部率先進行了改革,都將不設右侍郎一職,右侍郎將成為了一種加銜。
不僅農部和工部,京城各大部院衙門自此也將逐漸取消同級左右職務中的右職,以左職為常設職務,右職則成為京官出差時的一種加銜。
例如,總督通常加銜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禦史,巡撫通常加銜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禦史。
宣德元年二月初八,北直隸舉行了新式武舉的首次考試,八府二州有兩萬餘名符合規定的考生參加了此次考試。
武舉考試分為兩大場,第一場文考,考文墨,第二場武考,考武藝。
出乎人們的預料,這次文考與往年曆屆截然不同,采用了一種嶄新的模式——分數製試卷。
試卷上分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默寫題和論述題四大部分,每道題都有一定的分值,總分為四百分,然後按照分數的高低排列名次。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節約考試的時間,而且考試的結果更是一目了然。
尤為重要的是,此舉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幹擾,考出了考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解放了考生的思維,不至於再死讀書。
李雲天將考試的時間定為了兩個時辰,也就是四個時,考完後將由當地的知州和知府組織人來批閱試卷。
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和默寫題有標準答案,非對即錯,因此批閱起來速度非常快。
對默寫題李雲天特意規定了相應的扣分標準,不至於出現一個錯誤就失掉全部的分數,頗為人性化。
至於論述題就比較麻煩,李雲天給出了一個大概的參考答案,隻要考生涉及到了參考答案中所提的要就能得分,盡最大可能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
為了避免批閱試卷中出現差錯,試卷批閱完後還要進行兩輪複查,以免出現紕漏,最大可能確保考生的真實成績。
與文考一樣,武舉的武考也采用了分數製,總共三百分,分為力量、箭術和矯健三項。
力量考核舉石鎖:不同重量的石鎖對應不同的分數,最高分數為100分。
箭術考核是步射:每個人射十箭,每一箭最高得分是10分,十箭後的成績即為射箭的成績,最高分數100分。
矯健考核是俯臥撐:不同的個數對應不同的分數,最高分數100分。
本來李雲天也想考騎射,不過考慮到絕大部分考生連馬都沒有騎過,故而也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按照李雲天定下的規則,每個州府錄取的參加複試的考生中,文考優秀者占三分之二,武考優秀者占三分之一,這樣一來就能得到不同類型的人才。
由於采用的是分數製試卷,所以考試結果很快就公布了出來,分文考榜和武考榜兩個榜單張貼在,按照分數由高到底排列考試者的成績,依次錄取兩個榜單名列前茅者。
如考生在兩榜中皆達到錄取資格,那麽按照其最高排名所在的榜單錄取。
兩個榜單在州府的考棚外張貼出來後,立刻被考生們圍得水泄不通,爭相查看著自己的成績。
獲得複試資格的考生無不歡欣鼓舞,意味著他們距離京師講武堂又近了一步。
沒有獲得複試資格的考試則垂頭喪氣,哀歎連連,好不容易的一次武舉恩科就這樣被浪費了機會。
考試結束後,前去各州府督考的講武堂將官將負責將那些考生帶至北京城和南京城,考生們將在北京城和南京城的貢院參加武舉複試的文考。
宣德元年二月二十三日,來自北直隸八府二州的兩千餘名考生在北京貢院進行了武舉複試的文考,題目與初試的樣式一樣。
與初試不同,複試的時候,軍閣和禮部都派員到現場督考,對講武堂采用百分製考卷感到非常驚訝,不得不這種形式的考卷有著諸多便利,檢驗了考生的綜合素質。
文考結束後的第二天,武考在京城的一處軍營舉行,兩千多人僅僅用了兩天的時間就全部考試完畢。
文考和武考的結果出來後,李雲天是倍感欣慰,無論是文考還是武考都出現了不少高分者。
鑒於考生的來源遠比預想中的要優秀,李雲天特意奏請了宣德帝,增加了北直隸一半的錄取名額,由原先的兩百人增至三百人。
與此同時,南直隸的錄取人數也從原來的一百人上調到了一百五十人。
獲得進入講武堂修學的人員名單很快就紅底黑字地張貼在了北京貢院外的告示欄上,那些被錄取者是欣喜若狂,未錄取者則神情沮喪。
那些距離錄取線僅僅一步之遙的考生無不捶胸頓足,萬分惋惜,他們隻差一就能進入講武堂,結果功虧一簣。
李雲天對那些未過複試的考生進行了安撫,告訴他們下一次再開武舉的時候,符合年齡限製的考生將免去初試,直接進入複試,給了那些考生們一個安慰。
至於下一次何時再開武舉李雲天也不清楚,因為這要看新軍的籌建進度,不過給了那些未過複試的考生一個希望,告訴他們三年以內必將有武舉的消息,使得那些考生心中不由得燃起了一個憧憬。
實話,絕大部分考生對新式武舉的考試內容和方式非常認同。
雖然新式武舉文考是以文舉考試的內容為基礎來出題,但它的考卷不僅樣式新穎,而且也內容廣泛靈活,考核了多個領域的知識,檢驗了其綜合才能。
不像文舉那樣,幾道題目就定了生死,而且考試結果還要受到評卷者喜好的左右。
北直隸錄取者名單公布後,那些被錄取的考生隨即就被教官們帶去了講武堂,安排他們在宿舍中住宿,開始進行訓練。
李雲天則馬不停蹄地乘船南下,去南京城督考南直隸的武舉複試。
值得一提的是,在錄取的這些北直隸的考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並不是來自北直隸。北直隸周邊的山東、河南和山西也有不少考生趕來參考,並且最終通過了複試。
對於南、北直隸以外的考生,李雲天並沒有做限製,隻要他們拿到了當地縣衙開出身份證明,那麽憑借路引即到距離他們最近的南、北直隸的州府報名考試。
畢竟,李雲天之所以要在南、北直隸先行招考,是因為時間和條件都不允許他在其他地方開考,否則等一切事務都安排妥當的話,考試至少也要等到明年。
因此,對於那些想要參加武舉考試博取一個功名和前程的考生,李雲天自然也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