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雲天出班彈劾,太和殿上靜得出奇,不少人雙目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想要知道李雲天接下來會有何“驚人之言”。更新最快最穩定我會告訴你,更新最快的是眼.快麽?讀蕶蕶尐說網


    “陛下,詩經有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臣以為,臣等既然食陛下的俸祿,那麽自然就要替陛下分憂而不是泛泛其談,又或者嚴於律人、寬於待己,又或者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至陛下憂上加憂。”


    在眾臣的注視下,李雲天衝著洪熙帝一拱手,高聲道,“陛下,在臣看來,令陛下添憂,是為不忠不義,不能為陛下解憂,是為屍位素餐,有此兩而不自知者,是為沽名釣譽!”


    此言一出,大殿上眾人皆驚,李雲天不僅三言兩語就將李清正貶得一無是處,而且有理有據,從給洪熙帝添憂與解憂的角度入手,精辟幹練,難道洪熙帝給李清正俸祿就是為了讓他給自己來添堵的?


    誰也沒有想到李雲天竟然下手會如此之重,實在是出乎文武百官的預料。


    洪熙帝聞言不由得感到一陣舒爽,他的口才有限,辯論起來豈是李清正這個翰林學士的對手。


    可李雲天不一樣,與李清正一樣都出身科班,鬥起嘴來自然是手到擒來,與李清正打擂台自然不落下風。


    洪熙帝臉上的神色隨即緩和了許多,頗為讚許地看向了李雲天,試問滿朝文武中,有幾個人真正考慮過給天子解憂的?每個人都抱著各自不可告人的目的,李雲天剛才的那一番話無疑是扯掉了那些大臣的遮羞布。


    這意味著李雲天身為翰林院的庶吉士,不僅將得罪翰林院的那些翰林,恐怕朝中的不少文臣也會暗中嫉恨於他。


    如此看來還是先帝目光如炬,在如此眾多的近臣中選了李雲天來傳遺照,毫無疑問,李雲天不僅是一名忠臣,而且還是一名維護皇權的忠臣,不同於朝堂之上的那些隻知道為了各自的利益勾心鬥角的文臣。


    “陛下,李禦史所言乃強詞奪理,臣據理諫言,豈是沽名釣譽?”就在這時,臉上漲得通紅的李清正跪在殿門外,衝著洪熙帝高聲道,言語中充滿了諷刺,“難道要臣向李禦史一樣,對危害大明江山的隱患視若無睹?”


    對於一名文臣來,尤其是諫臣,沽名釣譽是最淩厲的打擊,將被視為人生中最大的恥辱。


    “李學士,下官請問,陛下給先帝守孝之時可有逾越之舉?倘若下官沒有記錯的話,去年先帝喪期完結後陛下依然以孝服臨朝,當時諸多大臣懇請陛下換吉服,可直至先帝靈柩移到陵墓陛下這才脫下孝服,為天下人盡孝做了表率。”


    李雲天知道李清正不服氣,微微側身向跪在殿門前的李清正一拱手,沉聲道,“既然陛下換上了吉服,那麽何來大孝之期選取侍女之?”


    “大孝者,非形式也,陛下殫精竭慮,振興大明,對於先帝來是最大的孝道,我等臣子同心合力輔佐陛下,給陛下分憂,是為最大的忠義。”


    停頓了一下後,李雲天神情嚴肅地著李清正,“李學士,你覺得先前之舉是否忠義?難道李學士認為陛下要像民間一樣去先帝陵墓守孝三年?方公之事又當如何?”


    麵對著李雲天的質問,李清正一時間語塞,臉上漲得愈加通紅,額頭上也不由得滲出了細的汗珠。


    洪熙帝向來盡孝,否則得話也不會在給永樂帝守孝二十七日後依舊著孝服臨朝。


    而內閣裏的閣員之一,文華殿大學士權謹,既不是洪熙帝的近臣,也不是各大部院的堂官,隻是光祿寺的署丞而已,就因為他是個有名的孝子,故而得以進入內閣。


    故而,用孝道來抨擊洪熙帝實在是不明智,要知道當時呂震與楊士奇等人爭論洪熙帝是否脫下孝服換上吉服時,李清正並沒有開口,無疑於默許洪熙帝換上吉服。


    洪熙帝乃天子,豈可像民間一樣在父母陵前守孝三年,那麽三年中大明的政務由誰來處理?毫無疑問,有這個心思的人其心可誅。


    如果洪熙帝不用像民間一樣守孝三年,那麽永樂帝的喪期過後,宮裏選一些侍女也就無可厚非了。


    至於李雲天口中的“方公”,自然指的是方孝孺。


    倘若洪熙帝真的守孝三年,那麽方孝孺等人的案子也就斷無平反的可能,因為等到三年後洪熙帝才能改變永樂帝的對方孝孺等人的判決,否則就是不孝。


    方孝孺是大明文臣的典範,也是李清正最為敬仰之人,豈敢洪熙帝給方孝孺等人平反錯了?


    可如果他承認了洪熙帝的做法是對的,那又有何大孝期間選取侍女的法?


    因此李清正一時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進退維穀,不知如何是好。


    大殿內的文武百官見李清正麵紅耳赤地跪在那裏,私下裏聲議論著李雲天的話,李雲天剛才可謂是句句實言,沒有半絲恭維洪熙帝的意思,洪熙帝對永樂帝的孝道不言而喻。


    洪熙帝起伏不定的胸口逐漸平複了下來,冷冷地環視著大殿之上的眾臣,剛才被李清正諫言的時候,除了李雲天外,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給他話,這才使得他先前失態。


    “李學士,陛下登基,普天同慶,是我大明一等一的喜事,民間百姓遇到喜事尚會修整宅院以示喜慶,而陛下富有四海,不過是讓人簡單修葺了一下起居的宮殿而已,又有何值得驚訝之處?”


    李雲天並沒有放過李清正的打算,他決定逐條來駁斥李清正的諫言,不動聲色地望著他問道,“敢問李學士,家中大登科之時,可否用的是舊宅?我等是陛下的侍臣,陛下既然不應修整宮殿,我等又豈應該翻新舊宅?這不是僭越?”


    大登科指的是科舉時候的金榜題名,登科指的是娶親時候的洞房花燭,李清正進士出身,連孫子都有了,自然大登科都有。


    民間遇到喜事的時候誰會用舊宅?肯定會將其修葺一新,裝飾得無比喜慶,李清正自然也不會例外。


    聽到這裏,李清正的心中不由得咯噔了一下,臉上的神情更加難看,他光把視線對準了朝堂之上的洪熙帝,以諫言洪熙帝為榮,哪裏想到自己日常的作為,這就是李雲天所的嚴於律人,寬餘待己。


    “李學士,你是翰林學士,天子身邊的近臣,數日前陛下為何未能臨朝,想必你也清楚,宮中太醫來迴奔波,悉心為陛下診治。陛下為了大明嘔心瀝血,如果不是實在無法臨朝,豈會錯過朝會?”


    緊接著,李雲天換了一種略帶悲壯的口氣,盯著李清正道,“李學士,每當朝中眾臣患病,陛下都會降下恩旨,讓其迴家靜養,難道陛下身體有恙,就不能休養幾日?”


    李清正的已經麵無血色,伸手擦著額頭上的汗水,身為翰林學士,時常出入文淵閣,自然對宮內的動向一清二楚,前些天洪熙帝得了一場急病,整個太醫院都被驚動了,很是忙碌了一段時間。


    隻不過為了安撫朝堂百官,才沒有將其病情向外披露,隻是以身子有恙為由免朝,他以此來抨擊洪熙帝,著實顯得有些不厚道。


    “李學士,下官此言可有偏頗之處?”望著擦著冷汗的李清正,李雲天神情嚴肅地問道。


    大殿內的文武百官聞言,紛紛轉身看向了李清正,想看看他如何自辯。


    李清正抬頭看了看李雲天和大殿內的眾臣,又望了一眼端坐在龍椅上的洪熙帝,嘴角蠕動了一下,隨後以頭觸地長跪不起,臉上充滿了苦澀,李雲天言辭不僅犀利而且都是實話,他無法進行辯駁。


    “陛下,臣有錯,請陛下降罪。”見李清正放棄了抵抗,李雲天隨即衝著洪熙帝跪了下去,高聲道,“陛下日理萬機,常因處理公務而夜不能寐,是臣屍位素餐,未能給陛下解憂,才使得陛下如此勞累,實在是罪無可恕!”


    “臣請陛下降罪!”楊士奇率先反應了過來,隨即也跪了下去,高聲請罪。


    “臣請陛下降罪!”周征自然會幫著自己的女婿,緊跟著也跪在了地上。


    “臣請陛下降罪!”見此情形,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齊刷刷地跪了下去,口中高唿。


    “臣請陛下降罪!”片刻之後,殿門外傳來了山唿海嘯般的請罪聲,太和殿廣場上的數千名官員紛紛跪了下去。


    “我大明地緣遼闊,人口眾多,各位愛卿忠於職守,已然盡力,何罪之有?都起來吧。”


    望著黑壓壓跪在大殿裏的文武百官,洪熙帝頓時豁然開朗,無比舒暢,李雲天剛才的那一番辯言無形中就使得他的形象高大了起來,沉吟了一下後衝著眾臣虛空一抬手。


    “謝陛下。”聽聞此言,殿內眾臣異口同聲地謝恩,然後起身侍立。


    “來人,除去其烏紗,永不錄用!”洪熙帝的視線落在了跪在殿前的李清正身上,事到如今他心頭的出得差不多了,也沒有必殺李清正的心思,沉吟了一下,指著李清正沉聲道。


    “陛下,臣有本要奏。”洪熙帝話音剛落,李雲天就躬身道。


    “愛卿何事?”洪熙帝聞言望向了李雲天,態度和藹。


    “陛下,臣剛才對李學士之言隻是臣的猜測而已,李學士自先帝時起就直言進諫,為此不惜被先帝下了大牢,後來先帝認為其諫言是為大明的江山社稷,將其放出並委以翰林學士之職,故而可見其忠義可嘉。”


    李雲天躬著身子,有條不紊地向洪熙帝道,“為此,臣懇請陛下法外留情,免去李學士的失言之罪。雖然李學士與臣的觀念相左,但其進諫也是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朝堂之上少不得李學士這樣不畏生死的諫官,這樣才能時刻警醒臣等盡心辦事,防微杜漸。”


    “如何法外留情?”洪熙帝聞言微微頷首,李雲天的沒錯,李清正雖然冒犯了他,但其畢竟是諫官,一旦打壓的話,難免會使得諫官們進諫時畏首畏尾,他也會留下一個堵塞視聽的惡名。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執宰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醉酒(書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醉酒(書坊)並收藏執宰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