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天默默地注視著那些拿著遺詔忙活的重臣們,他的心裏很清楚,證明遺詔的真偽隻是第一步,下一步的焦將是遺詔的宣讀,這絕對將是一場白熱化的較量。看推薦去看書
如果擱在平常,皇帝駕崩後自然是太子登基,因為太子是國之儲君,無人對他的地位形成挑戰,故而繼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大明現在的情況非常特殊,永樂帝是通過靖難坐上的皇位,而漢王在靖難中功勳卓著,與那些手握兵權的靖難功勳關係密切,是除了太子之外的皇位有力爭奪者,故而才會發生眼前的這一幕。
如果漢王手裏拿著永樂帝讓其登位的“遺詔”出現在眾人的麵前,表示永樂帝在“遺詔”中廢除了朱高熾太子之位將皇位傳給了他,那麽他就將成為大明的正統,占據道義上的高度,進而臣服那些態度猶豫不決的中間派,進而執掌天下。
所以,魯仲乾等人肯定會想辦法阻撓李雲天帶來的這份遺詔的宣讀,給漢王的到來爭取時間。
“稟太子殿下,經過臣等的檢驗,詔書上的字出自楊榮楊大人之手,上麵的用印是皇上的禦寶。”終於,在殿內眾臣的焦急等待下,宗人府宗令走上前衝著朱高熾一拱手,沉聲道。
作為宗人府的宗令,他的態度就代表著皇族的態度,對於皇族來,誰來執掌大明的江山既是國事,同時也是家事,故而他此時的話最有份量。
“太子殿下,既然遺詔是真的,那麽就請殿下接詔。”宗人令的話音剛落,楊士奇就不適時宜地高聲道。
“請太子接詔!”殿內左側的文臣聞言,絕大多數都衝著朱高熾一拱手,異口同聲地道。
“慢著!”隨即,一個粗壙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魯仲乾麵無表情地望著朱高熾道,“太子殿下,這份遺詔的時間是上個月十八日,而今天已經是二十五日,相距近四十天,既然李禦史身負重任,又輕車簡從,為何今天才到京城?這裏麵是否有何不可告人之秘密。”
此言一出,大殿裏頓時嗡一聲騷動了起來,如果永樂帝是七月十八日駕崩於榆木川,那麽李雲天竟然現在才到京城,很顯然不合常理。
“太子殿下恕罪,微臣行至山西地界時見當地都司盤查過往行人甚嚴,是有阿魯台奸細潛入,微臣為了安全起見就去了太原,從太原又到了滄州,從滄州坐船沿運河北上,故而途中耽擱了時間。”
李雲天連忙以頭觸地,高聲向朱高熾解釋,巧妙地把山西都司大張旗鼓地盤查來往客人的事情給利用上來。
“威國公,山西都司是否在搜查阿魯台奸細?”雖然李雲天的委婉含蓄,但是主告辭豈會聽不懂他話裏的意思,是被山西都司和河北都司的人逼得不得不改變了路徑,繞了一個大圈,故而不動聲色地問向了魯仲乾。
“太子殿下,確有此事,當時山西都司接到密報有阿魯台的奸細潛入山西作亂,故而微臣讓其嚴加盤查。”
魯仲乾沒想到李雲天如此圓滑,竟然把責任推到了山西都司的身上,更沒有想到李雲天會舍近求遠,從運河北上進京,沉吟了一下後道,“李禦史如果表明身份,山西都司的人絕對會派兵護送他進京,可他卻去了太原,其中用意不得不耐人尋味!”
“威國公,下官身負皇上遺詔,如果稟告了山西都司,山西都司雖然會派兵護送,那麽無疑也將下官暴露給了阿魯台的那些奸細,一旦他們中途劫殺,下官性命事,遺詔要是丟失的話那麽下官萬死也難辭其疚!”
李雲天聞言心中頓時一聲冷哼,他又不是傻子,豈會自投羅網?對於魯仲乾的攻擊他早有準備,一本正經地迴答。
“太子殿下,這隻是李禦史的一麵之辭。”魯仲乾見李雲天迴答得滴水不漏,眉頭皺了皺後決定從其他方麵發難,冷冷地望著李雲天,“微臣懷疑李禦史矯詔!”
“矯詔?”聽聞此言,現場的眾臣頓時麵麵相覷,顯得頗為驚訝,這可是抄家滅門的大罪。
“威國公,此乃何意?”朱高熾的眉頭微微一皺,麵無表情地看向了魯仲乾,魯仲乾看來是鐵了心要阻止他接詔。
“太子殿下,倘若皇上上個月十八日駕崩,肯定會派人迴來傳遺詔,如果中途要走四十天的話,那麽肯定隨行人員甚眾。”
魯仲乾已經清晰地感覺到朱高熾言語中透露出來的寒意,但他此時已經騎虎難下,唯有力撐到底,穩定了一下心神後道,“如今李禦史輕車簡從,也花費了這麽長時間,微臣認為他帶來的詔書是近日所寫,以李禦史的才華要想臨摹楊大人的筆跡應該不再話下,有矯詔之嫌。”
“威國公,下官已經得清清楚楚,下官是為了躲避阿魯台的奸細這才繞道太原,故而耽誤了行程。”魯仲乾話音剛落,不等投靠漢王的秦永祥等人附和,李雲天已經義正詞嚴地道,“如果威國公有證據的話,下官甘受任何懲處,否則的話請還下官一個清白!”
大殿裏的文武百官見李雲天硬扛上了魯仲乾,私下裏紛紛聲議論著這件事情,從目前的情形來看,要李雲天矯詔確實非常牽強。
“威國公,你可有證據證明李禦史矯詔?”楊士奇掃了一眼現場竊竊私語的眾臣,不動聲色地問向來魯仲乾,在他看來魯仲乾此舉完全就是無中生有,胡攪蠻纏。
“楊大人,本公隻是依照常理推斷而已。”魯仲乾瞅了一眼楊士奇,冷冷地道,“本公這也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著想。”
“威國公為國操勞,本官甚為敬佩。”楊士奇向魯仲乾拱了一下手,沉聲道,“本官覺得威國公多慮了,李禦史已經解釋,他之所以現在才趕到京城,是因為繞行太原,本官覺得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李禦史身負重任,不得不心行事。”
“太子殿下,如今既然已有遺詔,請太子殿下接詔。”這時,一直尚未出聲的兵部尚書陳洽走出了隊列,向朱高熾拱了一下手,高聲道。
“請太子接詔!”隨後,吏部尚書騫義、禮部尚書呂震、工部尚書李慶等六部堂官紛紛出列奏請。
“請太子接詔!”大殿左側的文官見狀,紛紛開口附議,聲勢為之一盛。
“太子殿下,微臣之所以李禦史矯詔,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感覺形勢有些不妙,魯仲乾皺了一下眉頭,衝著朱高熾一拱手,大著嗓門道,“微臣今天上朝前從河北都司得到消息,楊榮楊大人已經帶著遺詔到了城外,李禦史手裏的遺詔無疑就是假的!”
此言一出,殿內刹那間就安靜了下來,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楊榮和海壽率先迴京的事情。
“威國公如何知道楊大人手中有遺詔?”李雲天心中冷笑了一聲,終於圖窮匕首見,魯仲乾暴露出了他的真實目的,故而宏聲問道,“難道楊大人告訴過別人他手中握有遺詔?難道楊大人此番前來就不能是布置皇上的大喪事宜?”
“這……”魯仲乾沒有想到李雲天竟然會做出如此犀利的反擊,一時間有些語塞,永樂帝駕崩一事在朱高熾登基前是不會向外透露的,楊榮豈會告訴外人?私下透露皇上駕崩的消息那可是殺頭的大罪。
“太子殿下,既然楊大人已經近在咫尺,那麽微臣認為還是心行事為好,李禦史所帶詔書是真是假,楊大人來後自然一切就會明了。”見魯仲乾被李雲天問住,兵部右侍郎武通連忙出來打圓場。
“請太子殿下三思!”左軍都督府右都督馮長安、後軍都督府右都督龔魁和一些靖難勳貴衝著朱高熾一拱手,高聲道。
“請太子殿下三思。”頓時,立在右側超過一半的武官紛紛開口附和,與文官形成了抵角之勢。
“太子殿下,微臣也覺得此事應該慎重,萬一李禦史帶來的遺詔內容稍有差錯,後果不堪設想,既然楊大人即將抵達京城,不妨向楊大人求證。”
眼見雙方陷入了僵持,刑部左侍郎秦永祥忽然開口,正義凜然地向朱高熾道。
“請太子殿下慎重。”兵部右侍郎武通和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範彬自然表示讚同。
“請太子殿下慎重。”數十名文官隨後進行了附議,這使得左側文官這邊不由得產生了一陣的騷動,紛紛衝著那幾十名同僚怒目而視,認為他們是叛徒。
由於秦永祥等人的倒戈,殿內的氣氛一時間變得無比壓抑,自從永樂帝登基以來,文臣和勳貴還從沒有爆發如此激烈的衝突,也是第一次有文官旗幟鮮明地支持勳貴,現場的形勢頓時變得複雜起來。
望著眼前對峙的雙方,朱高煦眉關緊鎖,右手緊緊地握著座椅的把手,看來今天的事情有些難以善了。
“諸位大人,皇上遺詔在此,你們是想抗旨不遵嗎?”
李雲天知道現在到了緊要關頭,於是一使勁從地上站了起來,由於跪得時間太長他的雙腿酸麻,踉蹌了一下差沒摔在地上,轉過身環視了一眼殿內眾臣,一臉悲憤地道,“皇上可待你們不薄,你們如今做出此等誅心之事,百年之後有何顏麵再見皇上?”
雖然李雲天是衝著大殿中的文武百官的,但他所指的對象無疑是右側的那些勳貴,不少勳貴的臉上隨即流露出了慚愧的神色,永樂帝對那些勳貴關照有加,可謂恩重如山。
“太子殿下,國不可一日無君,微臣懇請太子殿下接詔!”完後,李雲天轉向了朱高熾,再次跪在了地上,以一種悲壯的語調宏聲喊道。
“請太子殿下接詔!”楊士奇聞言跟著跪了下去。
“請太子殿下接詔!”隨即,大殿左側的文官在各部院堂官的率領下紛紛跪了下去,隻剩下秦永祥、武通和範彬的那幾十名同黨孤零零地立在那裏,神情尷尬,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一
如果擱在平常,皇帝駕崩後自然是太子登基,因為太子是國之儲君,無人對他的地位形成挑戰,故而繼位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可是大明現在的情況非常特殊,永樂帝是通過靖難坐上的皇位,而漢王在靖難中功勳卓著,與那些手握兵權的靖難功勳關係密切,是除了太子之外的皇位有力爭奪者,故而才會發生眼前的這一幕。
如果漢王手裏拿著永樂帝讓其登位的“遺詔”出現在眾人的麵前,表示永樂帝在“遺詔”中廢除了朱高熾太子之位將皇位傳給了他,那麽他就將成為大明的正統,占據道義上的高度,進而臣服那些態度猶豫不決的中間派,進而執掌天下。
所以,魯仲乾等人肯定會想辦法阻撓李雲天帶來的這份遺詔的宣讀,給漢王的到來爭取時間。
“稟太子殿下,經過臣等的檢驗,詔書上的字出自楊榮楊大人之手,上麵的用印是皇上的禦寶。”終於,在殿內眾臣的焦急等待下,宗人府宗令走上前衝著朱高熾一拱手,沉聲道。
作為宗人府的宗令,他的態度就代表著皇族的態度,對於皇族來,誰來執掌大明的江山既是國事,同時也是家事,故而他此時的話最有份量。
“太子殿下,既然遺詔是真的,那麽就請殿下接詔。”宗人令的話音剛落,楊士奇就不適時宜地高聲道。
“請太子接詔!”殿內左側的文臣聞言,絕大多數都衝著朱高熾一拱手,異口同聲地道。
“慢著!”隨即,一個粗壙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魯仲乾麵無表情地望著朱高熾道,“太子殿下,這份遺詔的時間是上個月十八日,而今天已經是二十五日,相距近四十天,既然李禦史身負重任,又輕車簡從,為何今天才到京城?這裏麵是否有何不可告人之秘密。”
此言一出,大殿裏頓時嗡一聲騷動了起來,如果永樂帝是七月十八日駕崩於榆木川,那麽李雲天竟然現在才到京城,很顯然不合常理。
“太子殿下恕罪,微臣行至山西地界時見當地都司盤查過往行人甚嚴,是有阿魯台奸細潛入,微臣為了安全起見就去了太原,從太原又到了滄州,從滄州坐船沿運河北上,故而途中耽擱了時間。”
李雲天連忙以頭觸地,高聲向朱高熾解釋,巧妙地把山西都司大張旗鼓地盤查來往客人的事情給利用上來。
“威國公,山西都司是否在搜查阿魯台奸細?”雖然李雲天的委婉含蓄,但是主告辭豈會聽不懂他話裏的意思,是被山西都司和河北都司的人逼得不得不改變了路徑,繞了一個大圈,故而不動聲色地問向了魯仲乾。
“太子殿下,確有此事,當時山西都司接到密報有阿魯台的奸細潛入山西作亂,故而微臣讓其嚴加盤查。”
魯仲乾沒想到李雲天如此圓滑,竟然把責任推到了山西都司的身上,更沒有想到李雲天會舍近求遠,從運河北上進京,沉吟了一下後道,“李禦史如果表明身份,山西都司的人絕對會派兵護送他進京,可他卻去了太原,其中用意不得不耐人尋味!”
“威國公,下官身負皇上遺詔,如果稟告了山西都司,山西都司雖然會派兵護送,那麽無疑也將下官暴露給了阿魯台的那些奸細,一旦他們中途劫殺,下官性命事,遺詔要是丟失的話那麽下官萬死也難辭其疚!”
李雲天聞言心中頓時一聲冷哼,他又不是傻子,豈會自投羅網?對於魯仲乾的攻擊他早有準備,一本正經地迴答。
“太子殿下,這隻是李禦史的一麵之辭。”魯仲乾見李雲天迴答得滴水不漏,眉頭皺了皺後決定從其他方麵發難,冷冷地望著李雲天,“微臣懷疑李禦史矯詔!”
“矯詔?”聽聞此言,現場的眾臣頓時麵麵相覷,顯得頗為驚訝,這可是抄家滅門的大罪。
“威國公,此乃何意?”朱高熾的眉頭微微一皺,麵無表情地看向了魯仲乾,魯仲乾看來是鐵了心要阻止他接詔。
“太子殿下,倘若皇上上個月十八日駕崩,肯定會派人迴來傳遺詔,如果中途要走四十天的話,那麽肯定隨行人員甚眾。”
魯仲乾已經清晰地感覺到朱高熾言語中透露出來的寒意,但他此時已經騎虎難下,唯有力撐到底,穩定了一下心神後道,“如今李禦史輕車簡從,也花費了這麽長時間,微臣認為他帶來的詔書是近日所寫,以李禦史的才華要想臨摹楊大人的筆跡應該不再話下,有矯詔之嫌。”
“威國公,下官已經得清清楚楚,下官是為了躲避阿魯台的奸細這才繞道太原,故而耽誤了行程。”魯仲乾話音剛落,不等投靠漢王的秦永祥等人附和,李雲天已經義正詞嚴地道,“如果威國公有證據的話,下官甘受任何懲處,否則的話請還下官一個清白!”
大殿裏的文武百官見李雲天硬扛上了魯仲乾,私下裏紛紛聲議論著這件事情,從目前的情形來看,要李雲天矯詔確實非常牽強。
“威國公,你可有證據證明李禦史矯詔?”楊士奇掃了一眼現場竊竊私語的眾臣,不動聲色地問向來魯仲乾,在他看來魯仲乾此舉完全就是無中生有,胡攪蠻纏。
“楊大人,本公隻是依照常理推斷而已。”魯仲乾瞅了一眼楊士奇,冷冷地道,“本公這也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著想。”
“威國公為國操勞,本官甚為敬佩。”楊士奇向魯仲乾拱了一下手,沉聲道,“本官覺得威國公多慮了,李禦史已經解釋,他之所以現在才趕到京城,是因為繞行太原,本官覺得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李禦史身負重任,不得不心行事。”
“太子殿下,如今既然已有遺詔,請太子殿下接詔。”這時,一直尚未出聲的兵部尚書陳洽走出了隊列,向朱高熾拱了一下手,高聲道。
“請太子接詔!”隨後,吏部尚書騫義、禮部尚書呂震、工部尚書李慶等六部堂官紛紛出列奏請。
“請太子接詔!”大殿左側的文官見狀,紛紛開口附議,聲勢為之一盛。
“太子殿下,微臣之所以李禦史矯詔,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感覺形勢有些不妙,魯仲乾皺了一下眉頭,衝著朱高熾一拱手,大著嗓門道,“微臣今天上朝前從河北都司得到消息,楊榮楊大人已經帶著遺詔到了城外,李禦史手裏的遺詔無疑就是假的!”
此言一出,殿內刹那間就安靜了下來,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楊榮和海壽率先迴京的事情。
“威國公如何知道楊大人手中有遺詔?”李雲天心中冷笑了一聲,終於圖窮匕首見,魯仲乾暴露出了他的真實目的,故而宏聲問道,“難道楊大人告訴過別人他手中握有遺詔?難道楊大人此番前來就不能是布置皇上的大喪事宜?”
“這……”魯仲乾沒有想到李雲天竟然會做出如此犀利的反擊,一時間有些語塞,永樂帝駕崩一事在朱高熾登基前是不會向外透露的,楊榮豈會告訴外人?私下透露皇上駕崩的消息那可是殺頭的大罪。
“太子殿下,既然楊大人已經近在咫尺,那麽微臣認為還是心行事為好,李禦史所帶詔書是真是假,楊大人來後自然一切就會明了。”見魯仲乾被李雲天問住,兵部右侍郎武通連忙出來打圓場。
“請太子殿下三思!”左軍都督府右都督馮長安、後軍都督府右都督龔魁和一些靖難勳貴衝著朱高熾一拱手,高聲道。
“請太子殿下三思。”頓時,立在右側超過一半的武官紛紛開口附和,與文官形成了抵角之勢。
“太子殿下,微臣也覺得此事應該慎重,萬一李禦史帶來的遺詔內容稍有差錯,後果不堪設想,既然楊大人即將抵達京城,不妨向楊大人求證。”
眼見雙方陷入了僵持,刑部左侍郎秦永祥忽然開口,正義凜然地向朱高熾道。
“請太子殿下慎重。”兵部右侍郎武通和都察院左副都禦史範彬自然表示讚同。
“請太子殿下慎重。”數十名文官隨後進行了附議,這使得左側文官這邊不由得產生了一陣的騷動,紛紛衝著那幾十名同僚怒目而視,認為他們是叛徒。
由於秦永祥等人的倒戈,殿內的氣氛一時間變得無比壓抑,自從永樂帝登基以來,文臣和勳貴還從沒有爆發如此激烈的衝突,也是第一次有文官旗幟鮮明地支持勳貴,現場的形勢頓時變得複雜起來。
望著眼前對峙的雙方,朱高煦眉關緊鎖,右手緊緊地握著座椅的把手,看來今天的事情有些難以善了。
“諸位大人,皇上遺詔在此,你們是想抗旨不遵嗎?”
李雲天知道現在到了緊要關頭,於是一使勁從地上站了起來,由於跪得時間太長他的雙腿酸麻,踉蹌了一下差沒摔在地上,轉過身環視了一眼殿內眾臣,一臉悲憤地道,“皇上可待你們不薄,你們如今做出此等誅心之事,百年之後有何顏麵再見皇上?”
雖然李雲天是衝著大殿中的文武百官的,但他所指的對象無疑是右側的那些勳貴,不少勳貴的臉上隨即流露出了慚愧的神色,永樂帝對那些勳貴關照有加,可謂恩重如山。
“太子殿下,國不可一日無君,微臣懇請太子殿下接詔!”完後,李雲天轉向了朱高熾,再次跪在了地上,以一種悲壯的語調宏聲喊道。
“請太子殿下接詔!”楊士奇聞言跟著跪了下去。
“請太子殿下接詔!”隨即,大殿左側的文官在各部院堂官的率領下紛紛跪了下去,隻剩下秦永祥、武通和範彬的那幾十名同黨孤零零地立在那裏,神情尷尬,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