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官家的一道密旨,是專門給你的,你站著聽就可以了。”
密旨果然是密旨,趙承嗣猜的很多,而這邊竇偁似乎也看出來趙承嗣猜到了點什麽。
“朕不希望趙純臣卷入到任何爭鬥中去,你是朕提拔的武德使,一切聽命於朕。”
趙匡胤的密旨很簡單,其實也不算密旨,隻能算作口諭,皇帝說的話金口玉言,隨口說的一句話就是口諭。
不讓自己卷入到任何的爭鬥中,難道說的是趙普和趙光義之間的爭鬥不成嗎?
趙承嗣想不明白,還是老老實實的去遵旨。
“賢侄呀,看起來管家對你很看重,專門給你這道密旨,這是一般人享受不了的,老夫都有點羨慕你了。”
竇偁不知道趙匡胤為什麽給趙承嗣這麽一道旨意,但是可以看出來趙匡胤對他十分的看重,自己已經被任命為禮部郎中,隻不過還沒有明旨下發,所以趙匡胤讓自己捎帶這個旨意。
這道旨意沒有任何的文字說明,也查不出來,這像是說家常一樣。
“世叔客氣了,這是官家對我們臣子的愛護,我想世叔不會專門來傳達朝廷的旨意吧,有什麽事情就吩咐小侄一聲。”
竇偁如果是專門為了替趙匡胤傳旨而來,一來就應該先說聖旨的事情,而他先說了一番無關緊要的,和趙承嗣攀攀關係,最後才說出來皇帝的旨意,這說明這道旨意是順帶的。
“果然非常人,其實我是來請求幫助的,不瞞賢侄說,我被官家任命為禮部郎中,掌管主客一部,今天旨意就下來了,沒有到任,可是已經有一大堆問題已經出現了,一時間難以解決,所以想請賢侄幫忙。”
額,竇偁出任禮部郎中。
這可是一個實權位置,禮部有尚書一員,侍郎一員,還有郎中和員外郎四司各一人。郎中在禮部是高官了,比他之前的判官高了好幾個等級。
而且竇偁還掌握主客,這可是實權。
大宋的禮部有四個部門,禮部、祠部、主客、膳部。
祠部:官署名。東晉設祠部,以祠部尚書為主官,掌祭祀之事。
南北朝沿設,祠部尚書所轄,除祠部一曹外,亦兼轄他曹,如北齊祠部尚書凡轄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曹,內容頗雜。
隋改部名為禮部,轄四曹,即禮部、祠部、主客、膳部,餘各曹分歸兵部、工部。
從此祠部成為禮部所屬機構,明、清改稱祠祭司,祠部又為禮部司官的習稱。
主客:戰國時已有此官,秦及漢初稱典客,為九卿之一。
武帝時稱大鴻臚。
漢成帝尚書置客曹,主管外交及處理民族間的事務。
東漢光武分為南北主客二曹,晉分左右南北四主客,南朝單有主客,唐宋因之。明置主客郎中員外郎,為禮部的屬司,掌諸藩的朝貢,接待給事等事。
清末廢。漢時匈奴亦置此官!
膳部:掌祭器、牲豆、酒膳及藏冰等事。
《周禮·天官》塚宰之屬有膳夫、淩人二職。
晉有左右士曹,北齊改左士為膳部郎。
唐設膳部郎中、員外郎,屬禮部。明改膳部為精膳司。清末始廢。宋高承《事物紀原·三省綱轄·膳部》:“即周官膳夫也,晉有左右士曹,北齊曰膳部!
“那要恭喜世叔了,深得官家信任,禮部教化萬民,世叔則是為大宋的外部安定做貢獻,勞苦功高。”
趙承嗣一記小小的馬屁拍了過去,還沒有上任就被趙承嗣給誇獎了一番,竇偁也有點不要意思。
主客主管諸藩朝貢,接待事宜,不僅僅是針對其他國家,就連大宋境內的那些少數民族前來朝拜天子都是主客的職責。
也就是說以後竇偁就是外交大使兼接待大使,也十分的重要。
“賢侄莫要取消,這還沒有上任就有上任留下來的爛攤子,這不我來請你幫忙的,還是成象賢弟推薦的純臣你,我相信成象賢弟的眼光。”
竇偁一副我相信你師傅的樣子,這樣才來請你幫忙的。
“嗬嗬,什麽幫忙不幫忙,隻要世叔一句話,小侄必當照辦,世叔到底是什麽事情呢?”
王著推薦竇偁來找自己的,那說明這件事情,自己能夠擺平,不然王著不會推薦自己,什麽事情,趙承嗣還不知道。
“好世侄爽快我也就不遮遮掩掩了,明天有高麗過時辰前來遞交國書,這對我們大宋來說是一件好事,畢竟高麗主動來給大宋交好,官家也十分的重視,畢竟隋唐以來高麗對中原可是相當不友好。”
對於高麗宋朝人都不陌生,高麗也就是後世的朝鮮,前世的高句麗。
隋朝的時候隋煬帝三征高句麗,消耗了國力,而且導致了內部空虛,起義不斷。隋朝滅亡原因之一和三征高句麗消耗了隋朝的國力也有一定的關係。
隋朝攻打高句麗慘敗後,國內發生民變而滅亡。高句麗對於繼起的中國王朝唐朝仍然敵視。631年,高句麗開始在遼東建千裏長城以防止唐朝的進攻,並與突厥聯盟。。
唐朝初立,曾與高句麗互派使者通好。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李淵冊封高建武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句麗王。
當時朝鮮半島並存三個獨立國家,北部為高句麗,南部偏東為新羅,南部偏西為百濟。
其中新羅一直與唐廷保持朝貢關係。
貞觀十七年九月,新羅遣使入朝,述說百濟攻占其40餘城,並與高句麗圖謀斷絕其唐朝的通路。
唐太宗李世民派司農丞相裏玄獎出使高句麗,命其停止爭戰,遭高句麗莫離支泉蓋蘇文拒絕,唐太宗遂決定發兵東征高句麗。
經過戰爭,在總章元年九月十二日,高句麗僧信誠打開城門,唐軍衝進城中,俘男建,高句麗全部平定。
唐分其境為9都督府、42州、100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2萬鎮守其地。
後來唐太宗逝世,但是大唐沒有因為太宗病逝而停下腳步,高句麗經過了太宗的征伐,已經式微,終於於668年,被唐高宗所滅。
唐末到五代王建建立高麗,可是和中原王朝接觸不多,反而是和契丹結盟,此時高麗來朝見趙匡胤,對大宋來說是一件好事,那麽竇偁還有什麽煩心事嗎?
高麗來遞交國書,這是大宋國威遠布四方的最好證明,史官一定會大書特書。‘
身為未來的禮部郎中,而且是負責接待的竇偁,一定會青史留名,那裏還有什麽麻煩呢,趙承嗣想不通。
密旨果然是密旨,趙承嗣猜的很多,而這邊竇偁似乎也看出來趙承嗣猜到了點什麽。
“朕不希望趙純臣卷入到任何爭鬥中去,你是朕提拔的武德使,一切聽命於朕。”
趙匡胤的密旨很簡單,其實也不算密旨,隻能算作口諭,皇帝說的話金口玉言,隨口說的一句話就是口諭。
不讓自己卷入到任何的爭鬥中,難道說的是趙普和趙光義之間的爭鬥不成嗎?
趙承嗣想不明白,還是老老實實的去遵旨。
“賢侄呀,看起來管家對你很看重,專門給你這道密旨,這是一般人享受不了的,老夫都有點羨慕你了。”
竇偁不知道趙匡胤為什麽給趙承嗣這麽一道旨意,但是可以看出來趙匡胤對他十分的看重,自己已經被任命為禮部郎中,隻不過還沒有明旨下發,所以趙匡胤讓自己捎帶這個旨意。
這道旨意沒有任何的文字說明,也查不出來,這像是說家常一樣。
“世叔客氣了,這是官家對我們臣子的愛護,我想世叔不會專門來傳達朝廷的旨意吧,有什麽事情就吩咐小侄一聲。”
竇偁如果是專門為了替趙匡胤傳旨而來,一來就應該先說聖旨的事情,而他先說了一番無關緊要的,和趙承嗣攀攀關係,最後才說出來皇帝的旨意,這說明這道旨意是順帶的。
“果然非常人,其實我是來請求幫助的,不瞞賢侄說,我被官家任命為禮部郎中,掌管主客一部,今天旨意就下來了,沒有到任,可是已經有一大堆問題已經出現了,一時間難以解決,所以想請賢侄幫忙。”
額,竇偁出任禮部郎中。
這可是一個實權位置,禮部有尚書一員,侍郎一員,還有郎中和員外郎四司各一人。郎中在禮部是高官了,比他之前的判官高了好幾個等級。
而且竇偁還掌握主客,這可是實權。
大宋的禮部有四個部門,禮部、祠部、主客、膳部。
祠部:官署名。東晉設祠部,以祠部尚書為主官,掌祭祀之事。
南北朝沿設,祠部尚書所轄,除祠部一曹外,亦兼轄他曹,如北齊祠部尚書凡轄祠部、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曹,內容頗雜。
隋改部名為禮部,轄四曹,即禮部、祠部、主客、膳部,餘各曹分歸兵部、工部。
從此祠部成為禮部所屬機構,明、清改稱祠祭司,祠部又為禮部司官的習稱。
主客:戰國時已有此官,秦及漢初稱典客,為九卿之一。
武帝時稱大鴻臚。
漢成帝尚書置客曹,主管外交及處理民族間的事務。
東漢光武分為南北主客二曹,晉分左右南北四主客,南朝單有主客,唐宋因之。明置主客郎中員外郎,為禮部的屬司,掌諸藩的朝貢,接待給事等事。
清末廢。漢時匈奴亦置此官!
膳部:掌祭器、牲豆、酒膳及藏冰等事。
《周禮·天官》塚宰之屬有膳夫、淩人二職。
晉有左右士曹,北齊改左士為膳部郎。
唐設膳部郎中、員外郎,屬禮部。明改膳部為精膳司。清末始廢。宋高承《事物紀原·三省綱轄·膳部》:“即周官膳夫也,晉有左右士曹,北齊曰膳部!
“那要恭喜世叔了,深得官家信任,禮部教化萬民,世叔則是為大宋的外部安定做貢獻,勞苦功高。”
趙承嗣一記小小的馬屁拍了過去,還沒有上任就被趙承嗣給誇獎了一番,竇偁也有點不要意思。
主客主管諸藩朝貢,接待事宜,不僅僅是針對其他國家,就連大宋境內的那些少數民族前來朝拜天子都是主客的職責。
也就是說以後竇偁就是外交大使兼接待大使,也十分的重要。
“賢侄莫要取消,這還沒有上任就有上任留下來的爛攤子,這不我來請你幫忙的,還是成象賢弟推薦的純臣你,我相信成象賢弟的眼光。”
竇偁一副我相信你師傅的樣子,這樣才來請你幫忙的。
“嗬嗬,什麽幫忙不幫忙,隻要世叔一句話,小侄必當照辦,世叔到底是什麽事情呢?”
王著推薦竇偁來找自己的,那說明這件事情,自己能夠擺平,不然王著不會推薦自己,什麽事情,趙承嗣還不知道。
“好世侄爽快我也就不遮遮掩掩了,明天有高麗過時辰前來遞交國書,這對我們大宋來說是一件好事,畢竟高麗主動來給大宋交好,官家也十分的重視,畢竟隋唐以來高麗對中原可是相當不友好。”
對於高麗宋朝人都不陌生,高麗也就是後世的朝鮮,前世的高句麗。
隋朝的時候隋煬帝三征高句麗,消耗了國力,而且導致了內部空虛,起義不斷。隋朝滅亡原因之一和三征高句麗消耗了隋朝的國力也有一定的關係。
隋朝攻打高句麗慘敗後,國內發生民變而滅亡。高句麗對於繼起的中國王朝唐朝仍然敵視。631年,高句麗開始在遼東建千裏長城以防止唐朝的進攻,並與突厥聯盟。。
唐朝初立,曾與高句麗互派使者通好。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李淵冊封高建武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句麗王。
當時朝鮮半島並存三個獨立國家,北部為高句麗,南部偏東為新羅,南部偏西為百濟。
其中新羅一直與唐廷保持朝貢關係。
貞觀十七年九月,新羅遣使入朝,述說百濟攻占其40餘城,並與高句麗圖謀斷絕其唐朝的通路。
唐太宗李世民派司農丞相裏玄獎出使高句麗,命其停止爭戰,遭高句麗莫離支泉蓋蘇文拒絕,唐太宗遂決定發兵東征高句麗。
經過戰爭,在總章元年九月十二日,高句麗僧信誠打開城門,唐軍衝進城中,俘男建,高句麗全部平定。
唐分其境為9都督府、42州、100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2萬鎮守其地。
後來唐太宗逝世,但是大唐沒有因為太宗病逝而停下腳步,高句麗經過了太宗的征伐,已經式微,終於於668年,被唐高宗所滅。
唐末到五代王建建立高麗,可是和中原王朝接觸不多,反而是和契丹結盟,此時高麗來朝見趙匡胤,對大宋來說是一件好事,那麽竇偁還有什麽煩心事嗎?
高麗來遞交國書,這是大宋國威遠布四方的最好證明,史官一定會大書特書。‘
身為未來的禮部郎中,而且是負責接待的竇偁,一定會青史留名,那裏還有什麽麻煩呢,趙承嗣想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