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臣,你的膽子很大呀,跟官家提出來要建立軍校,而要廢除不殺士大夫這條,你可知道這是官家的一項國策,老夫不知道你是怎麽知道的,但是你膽子也太大了點。”
趙承嗣出了皇宮沒有多久就被王著給請了過去,王著也得到了消息。
不要看王著現在也已經退休了,可是消息也相當的靈通,這不皇宮中剛剛發生的事情,這邊王著就知道了。
“先生你的消息可真夠靈通的,看起來先生隱而不退,時刻關注著朝廷的動向,這才多少功夫,您就知道了,先生真乃神人也!”
趙承嗣這看似拍馬屁,但說的也確實是事實。
他和趙匡胤兩人說了那麽久,當時在場連一個太監都沒有。
自己剛出來不到一個時辰,王著就已經知道了。
不可能是趙匡胤告訴王著的,再說了當時隻是趙匡胤一時失言才說了出來,怎麽還會跟別人說。
王著居然也知道,那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王著本來就知道誓言這件事,
還有一種就是在皇宮之內有他的線人,這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過趙承嗣認為第一種可能性不大,畢竟史書上記載著,金兵攻破汴京才發現的那塊誓碑,其他官員怎麽知道呢?
那隻有第二種可能了,趙承嗣很相信自己的判斷。
“純臣是不是有疑惑,老夫是怎麽知道這件事的,實話對你說,一般情況下朝中的大臣在宮中都有眼線,老夫也不例外,而且老夫當初也參與了誓碑的製作,不過內容我們就爛在肚子裏,當初我們都發了毒誓,加上老夫也沒有說什麽,也不算違背誓言。”
趙承嗣終於明白,原來其中還有這麽曲折的事情。
當初趙匡胤和趙普等人商議怎麽讓大宋江山穩固如初,其中就有一條重用文臣。
當時趙匡胤初步擬定了三條誓言,雖然和現在太廟裏的誓言碑有點詫異,但也差不多了。
這可是一件大事,趙匡胤也不想外傳,死人是保守秘密最好的途徑。
但是這些人都是自己的臣子,趙匡胤是不會殺了他們,唯一的辦法讓他們發誓。
古人對誓言比較看重,發誓不僅僅是一句話,更多的是敬畏。
對鬼神的敬畏,不僅如此,還有他們都是有德行的臣子,基本上都是文人,聖人教誨,他們也不會違背。
不過那雕刻誓碑的匠人,卻沒有那麽幸運了,為了保守秘密,他們隻能去他們該去的地方,這樣再過幾年,等王著和趙普等人死去之後,除了皇帝就沒有人知道誓碑的內容了。
就連趙光義都不知道大宋有這麽一個誓碑,更不用說別人了。
以後除了大宋的皇帝,誰也不知道。
今天王著也沒說誓碑的內容,並不算違背誓言,而且趙承嗣也知道其中一條誓言,兩人說話也十分輕鬆。
“我也想到了,不過想不到先生消息這麽靈通,咱們不說討論的那件事,就說說官家想要辦軍校的那件事,先生以為如何?”
軍校是趙晨是提議的,當時隻是說要培養專門效忠於官家的將領,這些人也隻效忠於官家。
這樣不僅可以防止武將有異心,也能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趙承嗣隻是折磨一說,誰知道趙匡胤卻上心了,立刻讓趙承嗣下去呈上一個折子來,並且具體操辦這個所謂的軍校,可是先試用一段時間。
“純臣呀老夫真的不知道你腦袋裏裝的都是什麽,這個軍校什麽的,你到底怎麽想出來的,你覺得可以實行嗎?”
王著遠遠跟不上趙承嗣的步伐,畢竟趙承嗣的思想比他先進的多。
這個時代的人思想還比較狹隘,什麽東西都不輕易外傳。
就比如說你想要學藝吧,那都是拜師當學徒,慢慢的才能傳給你。
還有的是傳男不傳女這樣的規定,所以舉辦軍校,教授軍人,這樣的事情雖然不是驚世駭俗,可也沒有見過。
軍中的那些將領很多都是自學成才,或者家學淵源,舉辦軍校真的能夠培養出真的將領嗎?
或者說哦即使能培養出來將領,誰又能夠保證,他們真的忠心於官家,這也是皇帝最忌諱的。
唐朝安史之亂到現在有這麽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武將掌權,很容易叛亂,自己當皇帝。
畢竟武將手中有人有錢,那就是一個獨立的王國,就是一個國家的。
唐朝的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大權在握,一個人攪動了大唐風雲,將盛唐拖垮,從此盛唐由盛轉衰。
唐朝末年那些武將更不用說了,割據一方,不聽朝廷的調度,成為實際的霸主。
最嚴重的是五代,皇帝輪流換,今天的將軍就有可能成為明天的皇帝。
趙匡胤也是從武將過度為皇帝的,對於武將趙匡胤本能的存有戒心。
所以大宋才杯酒釋兵權,這也導致了戰鬥力減弱,現在趙承嗣提出來要大量的培養將領,趙承嗣很心動。
畢竟趙匡胤是開國皇帝,深知道武力的重要性,打江山還是要靠軍隊,帶兵打仗還是要靠將領。
培養大宋的將領那是可行的,可是怎麽保證那些將領對皇帝,對大宋忠心,即使現在忠心,幾代之後誰有能保證他們不會背叛大宋背叛皇帝。
前車之鑒,趙匡胤當時對柴榮難道不是忠心耿耿,可是柴榮死後,趙匡胤不是扯旗造反成為了皇帝嗎?
王著這樣問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這也正是趙匡胤擔心的,讓趙承嗣上了奏章,其實就是先看看這個計劃的可行之處。
“先生放心,我既然敢提出來,那絕對有解決的辦法,等我做個計劃,到時候再給先生過目,到時還請先生指點一二。”
趙承嗣心中早有計較,不就是忠誠度嗎,好辦,有哦現成的範本,什麽範本?
黃埔軍校呀。
這座赫赫有名的軍校,在二十世紀培養了那個時代的絕大多數將領,他們叱吒風雲,整個二十世紀前半期都是他們天下。
黃埔的校長是那個蔣先生,裏麵出來的將領百分之九十九都對他是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也成為他爭霸的資本,這其中不無道理。
而且趙承嗣還打算用當時老共的手段,思想教育呀,那個時候都有效果,在這個時代更是不在話下。
趙承嗣出了皇宮沒有多久就被王著給請了過去,王著也得到了消息。
不要看王著現在也已經退休了,可是消息也相當的靈通,這不皇宮中剛剛發生的事情,這邊王著就知道了。
“先生你的消息可真夠靈通的,看起來先生隱而不退,時刻關注著朝廷的動向,這才多少功夫,您就知道了,先生真乃神人也!”
趙承嗣這看似拍馬屁,但說的也確實是事實。
他和趙匡胤兩人說了那麽久,當時在場連一個太監都沒有。
自己剛出來不到一個時辰,王著就已經知道了。
不可能是趙匡胤告訴王著的,再說了當時隻是趙匡胤一時失言才說了出來,怎麽還會跟別人說。
王著居然也知道,那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王著本來就知道誓言這件事,
還有一種就是在皇宮之內有他的線人,這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過趙承嗣認為第一種可能性不大,畢竟史書上記載著,金兵攻破汴京才發現的那塊誓碑,其他官員怎麽知道呢?
那隻有第二種可能了,趙承嗣很相信自己的判斷。
“純臣是不是有疑惑,老夫是怎麽知道這件事的,實話對你說,一般情況下朝中的大臣在宮中都有眼線,老夫也不例外,而且老夫當初也參與了誓碑的製作,不過內容我們就爛在肚子裏,當初我們都發了毒誓,加上老夫也沒有說什麽,也不算違背誓言。”
趙承嗣終於明白,原來其中還有這麽曲折的事情。
當初趙匡胤和趙普等人商議怎麽讓大宋江山穩固如初,其中就有一條重用文臣。
當時趙匡胤初步擬定了三條誓言,雖然和現在太廟裏的誓言碑有點詫異,但也差不多了。
這可是一件大事,趙匡胤也不想外傳,死人是保守秘密最好的途徑。
但是這些人都是自己的臣子,趙匡胤是不會殺了他們,唯一的辦法讓他們發誓。
古人對誓言比較看重,發誓不僅僅是一句話,更多的是敬畏。
對鬼神的敬畏,不僅如此,還有他們都是有德行的臣子,基本上都是文人,聖人教誨,他們也不會違背。
不過那雕刻誓碑的匠人,卻沒有那麽幸運了,為了保守秘密,他們隻能去他們該去的地方,這樣再過幾年,等王著和趙普等人死去之後,除了皇帝就沒有人知道誓碑的內容了。
就連趙光義都不知道大宋有這麽一個誓碑,更不用說別人了。
以後除了大宋的皇帝,誰也不知道。
今天王著也沒說誓碑的內容,並不算違背誓言,而且趙承嗣也知道其中一條誓言,兩人說話也十分輕鬆。
“我也想到了,不過想不到先生消息這麽靈通,咱們不說討論的那件事,就說說官家想要辦軍校的那件事,先生以為如何?”
軍校是趙晨是提議的,當時隻是說要培養專門效忠於官家的將領,這些人也隻效忠於官家。
這樣不僅可以防止武將有異心,也能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趙承嗣隻是折磨一說,誰知道趙匡胤卻上心了,立刻讓趙承嗣下去呈上一個折子來,並且具體操辦這個所謂的軍校,可是先試用一段時間。
“純臣呀老夫真的不知道你腦袋裏裝的都是什麽,這個軍校什麽的,你到底怎麽想出來的,你覺得可以實行嗎?”
王著遠遠跟不上趙承嗣的步伐,畢竟趙承嗣的思想比他先進的多。
這個時代的人思想還比較狹隘,什麽東西都不輕易外傳。
就比如說你想要學藝吧,那都是拜師當學徒,慢慢的才能傳給你。
還有的是傳男不傳女這樣的規定,所以舉辦軍校,教授軍人,這樣的事情雖然不是驚世駭俗,可也沒有見過。
軍中的那些將領很多都是自學成才,或者家學淵源,舉辦軍校真的能夠培養出真的將領嗎?
或者說哦即使能培養出來將領,誰又能夠保證,他們真的忠心於官家,這也是皇帝最忌諱的。
唐朝安史之亂到現在有這麽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武將掌權,很容易叛亂,自己當皇帝。
畢竟武將手中有人有錢,那就是一個獨立的王國,就是一個國家的。
唐朝的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大權在握,一個人攪動了大唐風雲,將盛唐拖垮,從此盛唐由盛轉衰。
唐朝末年那些武將更不用說了,割據一方,不聽朝廷的調度,成為實際的霸主。
最嚴重的是五代,皇帝輪流換,今天的將軍就有可能成為明天的皇帝。
趙匡胤也是從武將過度為皇帝的,對於武將趙匡胤本能的存有戒心。
所以大宋才杯酒釋兵權,這也導致了戰鬥力減弱,現在趙承嗣提出來要大量的培養將領,趙承嗣很心動。
畢竟趙匡胤是開國皇帝,深知道武力的重要性,打江山還是要靠軍隊,帶兵打仗還是要靠將領。
培養大宋的將領那是可行的,可是怎麽保證那些將領對皇帝,對大宋忠心,即使現在忠心,幾代之後誰有能保證他們不會背叛大宋背叛皇帝。
前車之鑒,趙匡胤當時對柴榮難道不是忠心耿耿,可是柴榮死後,趙匡胤不是扯旗造反成為了皇帝嗎?
王著這樣問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這也正是趙匡胤擔心的,讓趙承嗣上了奏章,其實就是先看看這個計劃的可行之處。
“先生放心,我既然敢提出來,那絕對有解決的辦法,等我做個計劃,到時候再給先生過目,到時還請先生指點一二。”
趙承嗣心中早有計較,不就是忠誠度嗎,好辦,有哦現成的範本,什麽範本?
黃埔軍校呀。
這座赫赫有名的軍校,在二十世紀培養了那個時代的絕大多數將領,他們叱吒風雲,整個二十世紀前半期都是他們天下。
黃埔的校長是那個蔣先生,裏麵出來的將領百分之九十九都對他是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也成為他爭霸的資本,這其中不無道理。
而且趙承嗣還打算用當時老共的手段,思想教育呀,那個時候都有效果,在這個時代更是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