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臣,你可知道你這是死罪,妄議國都這是誅九族的大罪。”
趙匡胤直勾勾的看著趙承嗣,似乎真的想要治罪一般。
一朝的國都都是在建國時候定好的,還沒有說在王朝上升期間更換國度的。
一般都是因為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才不得以更換國都的。
就像商朝中前期就就頻繁的更換都城,政局相當不穩,差一點滅國,知道遷到殷這個地方,才算穩定,開啟了青銅時代,因此商朝也稱為殷商。
現在大宋王朝國力蒸蒸日上,怎麽好更換國都呢?
趙承嗣這樣說完全可以定罪。
但是趙承嗣根據曆史上的一些記載,知道趙匡胤也有更換都城的打算,所以自己說了出來。
這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讓那些悲劇曆史重演。
汴京城確實航運便利,但是也無險可守,一旦被攻破,整個國家就滅亡了。
都城是一個朝代的象征,一旦被敵人占領,就相當於這個國家滅亡了,對士氣是一個打擊。
“臣知道,這是誅九族的大罪,但是臣效忠的是官家,是大宋,有些話不得不說,即使後果是自己難以承受的,可是依然要說。”
趙承嗣傲然戰著。
“臣下也知道我不說這些話,什麽是定都會沒有,但是如果說了,也許臣會就此離開這個花花世界,可是我依然會選擇將心裏話說出來,因為我問心無愧。”
其實趙承嗣心裏在犯嘀咕,剛才自己說出來那番話的時候,就後悔了。
天知道自己來到這個時代改變了多少東西,自己雖然是為了華夏民族打算,但是難保皇帝不會拿自己開刀。
剛才自己的剛剛從鬼門關走了出來,因為趙光義的事情。
現在自己嘴賤竟然說什麽都城的事情,這不是找死嗎,不過現在已經發展到這一步,也沒有退路了。
“官家,我雖然不學無術,可正因為如此,我才勤奮的讀史書,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終於有所得。”
趙承嗣開始裝逼了,有所得,能沒有所得嗎?
自己前世研究的可是曆史,讀史使人明智,自己讀的史書不是一般的多,明智早就明智了。
“就說這都城的事情吧,都城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就像汴京是我們大宋的都城一樣,提到大宋,就會想到汴京,所以都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國家,都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趙承嗣在趙匡胤嚴厲的眼神下趙承嗣還是說了出來。
“曆代都城不是占據土壤肥沃宜居之地,就是有這天險守衛,但是這些我們汴京都不具備,汴京雖然地處中原腹地,可是地力早就被耗費十之八九了,我們大宋所需基本上靠著航運,好在汴京的航運便利,但是百年之後航運就會成為一種負擔,那個時候國力疲憊,對我們大宋就是災難。”
趙承嗣心裏發笑,這在曆史上可是趙匡胤的原話,這話他能反駁嗎?
趙匡胤心裏深以為然,但是卻不露聲色。
“按照你所說,也許用不了百年朕的大宋就會……”
雖然自己心裏也有這樣的想法,可是他不睡說出來。
“官家,臣所得話可能是大逆不道,但是總的來說臣都是為了大宋好,臣絕對沒有任何私心,隻是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至於官家到底如何打算,那就不是臣應該考慮的了。”
趙承嗣就所說的就像是禦史聞風奏事,皇帝信不信,他們不管,他們的職責就是奏事。
采納與否那是皇帝的事情。
趙承嗣隻是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至於到底皇帝心裏怎麽想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好,就當時咱們君臣之間的私人談話吧,如果,朕說的是如果,如果大宋更換都城的話,那麽那裏是最合適的地方呢,放心你大膽的說一下。”
趙匡胤屏退了所有的人,所有的太監都被趙匡胤給趕到外邊了,並且任何人都不準偷聽,否則小命難保。
而趙承嗣此時也是騎虎難下,不說也沒有辦法了。
“官家,您是天子自然知道大秦帝國,這個西部邊陲的小國,經過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一躍成為大國,最後一統東方六國,顯赫一時,鹹陽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秦孝公從櫟養將都城遷到鹹陽,一方麵是為了擺脫舊貴族,另一方麵未嚐不是為了安全考慮,鹹陽據據崤函之固,多次成功的阻擋了東方六國的進攻。”
趙承嗣這就還是噴起來了,不過他說的都是有根據的,而且都是史書上記載的。
“官家試想一下,如果鹹陽一馬平川,還沒有等到千古一帝秦始皇出生,秦國就一定滅國了,雖然說國都在德不在險,但有的時候德行並不是萬能的。”
趙承嗣越說越興奮:“當然臣並不否認德行,可是在特殊的情況下,還是要靠武力解決一下問題,就拿咱們大宋來說,想要收複江南唐國,靠仁義行嗎,那要靠武力,再者說如果唐國金陵沒有長江天險,他們能堅持到現在嗎?”
金陵靠著長江天險,阻擋了大宋的進程,現在大宋想要收複唐國,首先就是要解決掉長江天險的事情。
金陵都城靠著這個天險,讓大宋望而卻步,這就是天險的重要性。
趙匡胤何嚐不明白這些,要是沒有常見的話,那麽唐國早就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如果唐國換成汴京的話,自己早就已經得手了,那裏還用等這麽長時間。
這小子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都城的天險也十分重要,這一點和自己的想法也確實一樣。
自己不僅僅為現在的大宋著想,也要為子孫後代著想,畢竟開國皇帝做些事情還是相對容易的。
自己遷都的想法早就有了,不過一直沒有實施,現在這個小子居然根據自己的隻言片語就推測出來自己有遷都的想法,不簡單。
“純臣,那你覺得如果大宋要遷都的話,那裏比較理想,不要有什麽顧忌,這是咱們君臣兩個之間的談話,這裏也沒有外人,朕相信你。”
趙匡胤拍著趙承嗣的肩膀,一副我很器重你小子。
趙匡胤直勾勾的看著趙承嗣,似乎真的想要治罪一般。
一朝的國都都是在建國時候定好的,還沒有說在王朝上升期間更換國度的。
一般都是因為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才不得以更換國都的。
就像商朝中前期就就頻繁的更換都城,政局相當不穩,差一點滅國,知道遷到殷這個地方,才算穩定,開啟了青銅時代,因此商朝也稱為殷商。
現在大宋王朝國力蒸蒸日上,怎麽好更換國都呢?
趙承嗣這樣說完全可以定罪。
但是趙承嗣根據曆史上的一些記載,知道趙匡胤也有更換都城的打算,所以自己說了出來。
這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讓那些悲劇曆史重演。
汴京城確實航運便利,但是也無險可守,一旦被攻破,整個國家就滅亡了。
都城是一個朝代的象征,一旦被敵人占領,就相當於這個國家滅亡了,對士氣是一個打擊。
“臣知道,這是誅九族的大罪,但是臣效忠的是官家,是大宋,有些話不得不說,即使後果是自己難以承受的,可是依然要說。”
趙承嗣傲然戰著。
“臣下也知道我不說這些話,什麽是定都會沒有,但是如果說了,也許臣會就此離開這個花花世界,可是我依然會選擇將心裏話說出來,因為我問心無愧。”
其實趙承嗣心裏在犯嘀咕,剛才自己說出來那番話的時候,就後悔了。
天知道自己來到這個時代改變了多少東西,自己雖然是為了華夏民族打算,但是難保皇帝不會拿自己開刀。
剛才自己的剛剛從鬼門關走了出來,因為趙光義的事情。
現在自己嘴賤竟然說什麽都城的事情,這不是找死嗎,不過現在已經發展到這一步,也沒有退路了。
“官家,我雖然不學無術,可正因為如此,我才勤奮的讀史書,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終於有所得。”
趙承嗣開始裝逼了,有所得,能沒有所得嗎?
自己前世研究的可是曆史,讀史使人明智,自己讀的史書不是一般的多,明智早就明智了。
“就說這都城的事情吧,都城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就像汴京是我們大宋的都城一樣,提到大宋,就會想到汴京,所以都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國家,都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趙承嗣在趙匡胤嚴厲的眼神下趙承嗣還是說了出來。
“曆代都城不是占據土壤肥沃宜居之地,就是有這天險守衛,但是這些我們汴京都不具備,汴京雖然地處中原腹地,可是地力早就被耗費十之八九了,我們大宋所需基本上靠著航運,好在汴京的航運便利,但是百年之後航運就會成為一種負擔,那個時候國力疲憊,對我們大宋就是災難。”
趙承嗣心裏發笑,這在曆史上可是趙匡胤的原話,這話他能反駁嗎?
趙匡胤心裏深以為然,但是卻不露聲色。
“按照你所說,也許用不了百年朕的大宋就會……”
雖然自己心裏也有這樣的想法,可是他不睡說出來。
“官家,臣所得話可能是大逆不道,但是總的來說臣都是為了大宋好,臣絕對沒有任何私心,隻是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至於官家到底如何打算,那就不是臣應該考慮的了。”
趙承嗣就所說的就像是禦史聞風奏事,皇帝信不信,他們不管,他們的職責就是奏事。
采納與否那是皇帝的事情。
趙承嗣隻是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至於到底皇帝心裏怎麽想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好,就當時咱們君臣之間的私人談話吧,如果,朕說的是如果,如果大宋更換都城的話,那麽那裏是最合適的地方呢,放心你大膽的說一下。”
趙匡胤屏退了所有的人,所有的太監都被趙匡胤給趕到外邊了,並且任何人都不準偷聽,否則小命難保。
而趙承嗣此時也是騎虎難下,不說也沒有辦法了。
“官家,您是天子自然知道大秦帝國,這個西部邊陲的小國,經過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一躍成為大國,最後一統東方六國,顯赫一時,鹹陽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秦孝公從櫟養將都城遷到鹹陽,一方麵是為了擺脫舊貴族,另一方麵未嚐不是為了安全考慮,鹹陽據據崤函之固,多次成功的阻擋了東方六國的進攻。”
趙承嗣這就還是噴起來了,不過他說的都是有根據的,而且都是史書上記載的。
“官家試想一下,如果鹹陽一馬平川,還沒有等到千古一帝秦始皇出生,秦國就一定滅國了,雖然說國都在德不在險,但有的時候德行並不是萬能的。”
趙承嗣越說越興奮:“當然臣並不否認德行,可是在特殊的情況下,還是要靠武力解決一下問題,就拿咱們大宋來說,想要收複江南唐國,靠仁義行嗎,那要靠武力,再者說如果唐國金陵沒有長江天險,他們能堅持到現在嗎?”
金陵靠著長江天險,阻擋了大宋的進程,現在大宋想要收複唐國,首先就是要解決掉長江天險的事情。
金陵都城靠著這個天險,讓大宋望而卻步,這就是天險的重要性。
趙匡胤何嚐不明白這些,要是沒有常見的話,那麽唐國早就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如果唐國換成汴京的話,自己早就已經得手了,那裏還用等這麽長時間。
這小子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都城的天險也十分重要,這一點和自己的想法也確實一樣。
自己不僅僅為現在的大宋著想,也要為子孫後代著想,畢竟開國皇帝做些事情還是相對容易的。
自己遷都的想法早就有了,不過一直沒有實施,現在這個小子居然根據自己的隻言片語就推測出來自己有遷都的想法,不簡單。
“純臣,那你覺得如果大宋要遷都的話,那裏比較理想,不要有什麽顧忌,這是咱們君臣兩個之間的談話,這裏也沒有外人,朕相信你。”
趙匡胤拍著趙承嗣的肩膀,一副我很器重你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