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一愣,趙承嗣居然說這個方針不對,現在除了江南唐國,南方割據勢力已經基本上被掃除,這政策還不對嗎?


    這是自己秉承著後周世宗的意願,綜合幾位較為有戰略眼光的將領一起製定的,先西後東,先南後北,先易後難,這是大宋的國策,是自己的統一天下的理念,怎麽會說有缺陷呢。


    這邊王著也在桌子下麵也用力了踩了一下趙承嗣的腳,這話能是亂說的嗎,趙匡胤的心胸是比較寬廣,可是牽扯到原則性問題的話那就了不得了,這個收了這個弟子,可不能看著他胡鬧。


    “純臣不要胡說,這是國家大事,那容得你在這裏胡說,官家,年輕人不懂禮數,還請您不要見怪,純臣趕緊向官家道歉。”


    王著給趙承嗣一個你小子小心一點的眼神,但是趙承嗣絲毫不在意。


    “先生,我知道官家在這裏,但是說假話就是對官家的不忠,我有一些想法無論對錯都要對官家說,對的話,官家可以聽,不對的話官家的那是說明我的見識還不夠,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趙承嗣算是看出來了,在古代想要好好的生活,那就一定要有後台,自己沒有什麽後台,那自己就在皇帝的心中留下一個好印象,那麽以後誰要想對付自己的話,就會有所顧忌。


    北宋建立的時候周圍割據勢力盤踞,北方有已經建國的契丹,西南有大理,南方有武平南平、南唐和南漢,東南有吳越新生的大宋處在強敵環飼之下。


    趙匡胤當時當時製定的“先南後北先難後易”的戰略方針確實有點小問題,他也不是在剛開始的時候就製定了這樣的方針。


    最開始的時候趙匡胤是和周世宗一樣想著要先收複燕雲十六州,實現這一戰略,首先要將北漢拿下,於是他也開始了北伐,不過在太原城下受挫。


    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計劃也因此耽擱,而當時北方的情況是北漢危在旦夕,全依仗契丹的支持才苟延殘喘。


    契丹的內部當時也是矛盾重重,國力也是每況日下,這個時期是北伐的最好時期,隻要宋軍再接再厲相信會收複燕雲十六州的,雖然會付出來一定的代價。


    而當時南方各國都已經是腐朽不堪,在宋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統一南方之後,迴過頭來再北伐時,北漢依然孱弱。


    但契丹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契丹了,因為契丹經過耶律賢的治理,強大起來,契丹已經今非昔比。


    北宋再北伐,實力上已經處於劣勢,雖然滅了北漢,但始終無法與契丹抗衡,宋太宗的幾次北伐也都以失敗告終。


    由於錯失了北伐的最好時機,導致北宋在軍事上一直處於被動狀態,直至後來的檀淵之盟,北宋的統一大業也始終沒有完成。錯失良機,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當然這是站在了上帝的視角上來說的,其實當初製定的政確實對宋朝有利,也是最好的選擇,但是趙承嗣是後來來客,自然不會認為這是完美無缺的。


    “好一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你總是妙語連珠,朕都懷疑你這腦袋裏的到底是怎麽長的,懂得這麽多東西,就憑借這一句話就足以讓你可以青史留名了,剛才你說朕的方針有缺陷,你倒是說說,朕洗耳恭聽。”


    趙匡胤小酌一杯,似乎很有興趣。


    “官家,不要聽這小子瞎說,他那裏懂什麽國家大事。”王著小心的說道,然後看了一眼趙承嗣,“你可不要信口開河,有些話能說,有些話不能說。”


    王著朕的想掐死這個弟子,伴君如伴虎,有些話是不能亂說的。


    “沒事的,這裏又不是朝堂之下,就當是我們私下交流一下了,朕雖然不敢字比唐太宗但是朕自認為可以做到從善如流。”


    李世民從善如流,善於采納忠言,造就了大唐盛世,趙匡胤雖然時候自己的不比李世民,可是也會虛心納諫的。


    “純臣你說說吧,為什麽所那麽一番話,說得有理的話,朕可要獎賞你,如果你要是無理取鬧的話,那朕可要小小的懲罰你一下了。”


    皇帝善於納言,但是並不代表你可以胡亂的說,趙匡胤這句話就是說小子你可千萬不要胡說,趙承嗣也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官家,那小子就放肆一迴了,其實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國策並沒有太大的錯誤。”


    趙承嗣先拍了一記小小的馬屁,畢竟自己接下來要說的話可能會讓趙匡胤有點難堪呀,打人不打臉呀。


    “根據我所知,這是官家根據當時的局勢和大宋的實力做出來的決定,這不能說有錯,而且正如您所說的那樣,現在大宋根據這個方針已經快完成了統一!”


    趙匡胤和王著都點點頭,大宋立國的似乎周圍割據實力不斷,但是現在隻剩下南唐和吳越,大理也是大宋的附屬國,這方針是正確的。


    他們知道趙承嗣要說的不是這一些,後麵才是他們要說的重點,果然趙承嗣接著說重點了。


    “我們大宋或者說我們中原王朝最大的敵人是契丹族,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契丹族這個強悍的民族,中原的威脅一直存在,從唐朝中後期開始就沒有斷過,一直到了後來契丹被金國所滅,才算解決。


    說契丹是中原王朝最大的敵人,這句話是正確的,趙承嗣不是無的放矢,相信也不會有人反對。


    “契丹對我們威脅自從晉國的時候就存在,石敬瑭為了當上皇帝自然自願成為兒皇帝,這還不算,還將燕雲十六州送給契丹,從此我們中原王朝北方門戶大開。”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幽雲十六州”,“燕雲”一名最早見於《宋史·地理誌》,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


    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燕雲十六州的重要性之於南方猶如嶺北行省之於北方,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地緣戰略價值巨大,元朝稱之為腹裏。


    公元936年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晉國,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


    天福三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


    後來雄才大略的後周世宗柴榮決心收複燕雲十六州,完成中原王朝多年沒有實現的夙願,完成真正的一統。


    顯得六年柴榮親自率軍攻打契丹,采用水陸並進的方式,一個多月內收複瀛、莫、寧(三州,以及益津關、瓦橋關、淤口關三關。


    勢如炮竹,童年五月,欲攻取幽州時,因病重班師,六月十九日,卒於汴京,他開創的大好局麵也隨之喪失。


    從此燕雲十六州一直在契丹的掌握之中,北方王朝的屏障完全掌握在契丹手中,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地方使得宋朝一直遭受契丹的威脅。


    趙匡胤代周自立之後忙著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隻是防備契丹,並沒有主動進攻契丹,反而將契丹放到了最後,也就有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國策。


    “其實官家在即位之初的話,不考慮其他的話,乘勝追擊,對契丹發起來進攻,雖然不能說將契丹大敗,也能進燕雲十六州給收複,大宋的局麵和今日完全不一樣。”


    趙承嗣以前和自己的導師研究過這東西,如果當時趙匡胤能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話,那麽大宋的國運一定會改變。


    “官家,先生,你們不要著急,我先說說我的理由,然後再細說一下先南後北的國策。”趙承嗣見到趙匡胤有話說,立刻拋出來自己的原因了。


    宋軍當時極有可能收複燕雲十六州,其實有很大原因的。


    燕雲本漢人之地,很多漢將守城,當地居民也多數是漢人,像張藏英在燕雲做刺史的漢將帶領上萬軍民迴歸中原,可知多少漢人漢將正等著中原大軍呢。


    這個時候收迴容易,時間越拖越長,原來的漢將老死,漢人胡化,遼國消化了燕雲地區,民心這個有利因素就沒有了


    加上開國之初軍隊都是能征善戰,將領戰鬥經驗豐富,身經百戰,這個時候的戰鬥力比之後麵的不知道要強上多少倍。


    而且趙匡胤登基基本上沒有兵禍,軍隊戰鬥力完全保存下來了,想想後周柴榮對契丹是百戰百勝,一方麵是將領的原因,另一方麵是軍隊戰鬥力。


    “而且此時契丹內亂,耶律璟的皇位來路不正,大多數貴族都持反對態度,並且耶律璟大肆屠殺貴族,契丹內部十分的不穩,此時才是最好的時機。”


    時不可失,失不再來!


    這些都是出現在宋朝幾年,現在耶律璟被殺,耶律賢即位,幾年的時間已經穩定了契丹局勢,國力開始恢複,即使此時宋軍再對付契丹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了,這一切都和宋朝的統一國策有關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第一公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天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天楓並收藏大宋第一公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