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有現在的局麵,這一切都是因為攻略目標的小小修正,看似不起眼。但若事先就把所有的變化都算計到,並且做出相應的布置,那就不是一般的了不起了。
若有可能,臧霸寧願用出兵以來打下的所有地盤,來換取戲誌才的效力。爭鼎天下的一切基本條件他都具備,差就差在沒有這麽個明白人指點。
當然他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麵前這位病怏怏的年輕文士可是曹孟德心腹。後者對人才的重視和識人之明,遠遠超過了自己,就算人在麵前,挖角之事也是想都不用想的。能借重對方的才智,給那個目中無人的李翊小兒重重一擊,撈取足夠的實惠,就已經足夠了。
“不能分兵……”戲誌才臉色很不好,蒼白中泛著一絲青色,他的身體本來就很差,這盛夏三伏的,跟隨臧霸的大軍在山地行軍,更是讓他吃足了苦頭。能撐到現在,靠的都是遠超常人的毅力,以及對曹操大業的熱忱罷了。
“李翊本人文武全才,他身邊又有徐茂公、劉伯溫、郭奉孝等智計百出的謀士,以及張飛、常遇春等北疆猛將,現在的順利隻是假象,說不定,他們就等著臧將軍你分兵抄掠呢。一旦分兵,就有各個擊破的機會,如果我軍顯出了頹勢,那些牆頭草很可能又要兩麵下注,到時候,就麻煩了。”
“直取臨淄,是唯一的勝算所在!”戲誌才沉聲說道,“奉高城雖然兵力薄弱,但是城池堅固,易守難攻,而泰山泰山丁向陽頗有勇武,短時間內急切難以攻下。如果被他拖住了腳步,很可能就被趕迴來的李翊兩麵夾攻,將軍將陷入絕境。如今之計,當先取牟縣。到時候。如果李翊迴師泰山,將軍可向東攻入青州,亦或是沿沂水退迴琅琊國;若李翊不迴師,咱們再取奉高不遲。”
臧霸朝戲誌才施了一禮。非常感激的說道:“先生良言,臧霸受教。”
臧霸虛心求教的樣子,讓戲誌才很欣慰。此人離亂世之英主差得很遠,但若作為鎮守一方的大將,卻相當合格。此戰過後。無論成敗如何,主公麾下都能添上一員大將了。
想到這裏,戲誌才心中又暗自冷笑。也不知那李翊是怎麽想的,開出的招撫條件竟然那麽低,連人家原有的部隊和地盤都不肯承諾保全,倒像是讓臧宣高投降一樣。
臧霸此人,當年能為了父親獲罪而公然劫獄,可見也是個桀驁之人,對這種人,隻能先以高爵厚祿籠絡。而後緩緩圖之,削其權柄,豈能在一開始就把事情挑明了?與擅長權衡利弊的名士們接觸久了,這種橫蠻霸道的作風,還真是讓人不適應啊。
這樣也好,若非李翊條件開得太低,臧霸也未必敢孤注一擲,北疆軍善戰的赫赫威名,還是很有震懾力的。
不肯讓利於人,怎麽可能得人效命?政略的精髓。無非“妥協”二字罷了,看來那李翊雖有天授之才,但畢竟還是有缺失之處啊。想想也是,就算是天才。又豈能盡善盡美呢?
抬頭遠望,天地蒼茫,雲深霧重,一陣東風吹過,厚厚的鉛雲被吹得乍合即分,灑下了片片晶瑩來。
下雨了!
戲誌才不驚反喜。
以他的才能。當然不能唿風喚雨,但天文地理卻也是有所涉獵。他夜觀天象,早就預料到了近期有大雨,而且波及的範圍會很大。下大雨對行軍當然有影響,但對臧霸軍的影響,卻遠不如對正規軍那麽大。
山賊,最擅長的就是在複雜地形作戰和行軍,這場大雨一下,就算北疆軍在琅琊國獲勝,想迴援也不是短期能做得到的了。
“天助我也!”戲誌才仰天大笑,對臧霸說道,“將軍,速命大軍加速行進,爭取今夜就趕到梁父山,趕在下雨之前攻去牟縣!”
“先生妙計!”臧霸被其豪氣所感染,並未計較對方的語氣已經超出了客卿應有的範疇,當下催動全軍,滾滾東進,兵鋒直指梁父山!
………………
當夜,費國北疆軍大營。
“臧霸軍到哪裏了?”李翊問道。
臧霸在前世的曆史上,並不是什麽有名的人物。這人雖然有雄踞一方的實力,但始終沒有爭鼎天下的誌向,可以說是有自知之明,也可以說是胸無大誌。
要說他的基礎條件,可比劉備強太多了。本身就是豪強出身,在泰山郡頗具聲望,其後在對青徐黃巾的戰爭中,更是立下了不少功勞,順利得了官職,並且積累了相當的實力,進而在琅琊國站住了腳,獲得了相當大的一塊地盤。
不過因為沒有大誌,所以他始終沒進行過任何擴張。前世的徐州,在陶謙去世後連番易主,每次他也都像是看清大勢了一樣,從容易幟,但始終都是聽調不聽宣,出工不出力。
正因為知道這人的經曆,所以李翊沒怎麽將其放在心上,所以在出兵南下之前,給他去了一封信,要他歸順自己。李翊認為這應該是沒有什麽問題的,因為臧霸是一個聰明人,絕不會做出螳臂當車這樣的傻事來。
曆史上曹操打敗劉備、呂布,占據徐州後,臧霸就望風而降了。李翊不覺得自己的實力會比曹操差,對臧霸的威懾力也不應該比曹操低。
可事實證明,光是有先知的本領,對細節的了解不足,就會變成很致命的缺陷。李翊不知道曹操和臧霸的關係,遠非表麵上那麽簡單。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曹操的老爹攜全家避禍,去的正是琅琊國。而陶謙與曹操的敵對關係,卻是在二袁分別拉幫結夥之後就形成的。而琅琊國卻是徐州轄下,曹嵩好歹是當過太尉的人,這點關聯豈有看不出之理?
陶謙為人雖厚道,可對曹操的戰事一直不順利,他怎麽會一點抓人質的念頭都沒有?之所以沒行動,隻是因為有人保著曹嵩罷了。
李翊搞不清楚曹操和臧霸到底什麽時候結下的友誼,但曹操從遊學天下,到就任濟南相,走過的地方著實不少,與臧霸有接觸也並不奇怪。
濟南國與泰山郡,其實就是近鄰。
如果沒有曹操派戲誌才到琅琊國勸說臧霸,並為他出謀劃策,恐怕臧霸懾於李翊的威名,也就降了。但是,在曹操派人出手之後,事情卻是起了變化。
畢竟,現在曹操就在沛國,無論是距離琅琊國還是泰山郡都不是很遠,這就讓臧霸有了奧援,也讓他有了跟李翊作對的底氣,畢竟,他不是孤軍奮戰。
同時,也正是因為有了曹操跟臧霸的這層關係,戲誌才在泰山賊內部發揮的作用,可就不尋常了。他不是隻能提提建議,讓人參考的客卿;也不是遇事隻能苦諫,受不受采納,全憑別人心情的幕僚;而是可以替臧霸做主,決定泰山賊攻略方向的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
對手是臧霸還是戲誌才,絕對是不一樣的。
對付臧霸,王羽的防禦方向主要是北海。這裏的社會構成相對簡單,隻有屯田的民眾和青州的官吏,臧霸可以放手大搶,無所顧忌。
臧霸隻不過是一個有勇無謀之輩,對付起來非常容易。可是戲誌才就不同了,他可是曹操極為看重的謀士,更是曹操初期的首席軍師。曹操有他和沒有他的情況下,表現完全是兩樣。而在他去世之後,荀彧、荀攸和程昱這樣的人都不能取代他的位置,隻有郭嘉出山之後,才算是取代了他,由此可見他的謀略。
《三國誌》中有記載,說是戲誌才是荀彧舉薦給曹操的,並由此推斷荀彧跟戲誌才的關係很好,李翊覺得這個說法有些靠不住。因為在荀彧到北疆之後,可沒有跟他提起過戲誌才這麽一號人物。
當然,這也不能說是荀彧跟戲誌才關係不好。畢竟這一個時空,荀彧和荀攸到北疆效力的時間很早,是公元184年的事情。而在另一個時空,荀彧投效曹操卻是在公元191年。中間有七年的時間差,也有可能是荀彧在這期間認識戲誌才的。
劉伯溫站出來,指著地圖說道:“據斥候飛鴿傳書,臧霸軍今天占領了無人防守的梁甫城,不過卻並沒有向奉高進兵。”
李翊點點頭,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說道:“看來,伯溫你們當初的推測是正確的。傳令黃忠、魏延和太史慈三將,做好迎戰的準備。”
原來,在李翊率領大軍南下,抵達洙水的時候,就有暗影組密探從琅琊國傳來消息,說是有一個很像是曹操新近任命的軍師戲誌才的人出現在開陽城。並且隨後就發現,臧霸率領泰山賊主力,趁著夜色離開了開陽城。
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李翊馬上召集了幾個謀士以及將領商議,推測臧霸此行的目的。幾個武將傾向於認為是臧霸想要前來伏擊北疆軍,地點應該在蒙山一帶。可幾個謀士卻並不這麽認為,他們認為以泰山賊的兵力和戰力,不具備跟北疆軍正麵對戰的實力,哪怕是偷襲也不行。所以,他們認為,臧霸此行,應該是想要仿效李翊當初對付黃巾軍的策略,偷襲泰山郡,截斷北疆軍的後路。(未完待續。)
若有可能,臧霸寧願用出兵以來打下的所有地盤,來換取戲誌才的效力。爭鼎天下的一切基本條件他都具備,差就差在沒有這麽個明白人指點。
當然他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麵前這位病怏怏的年輕文士可是曹孟德心腹。後者對人才的重視和識人之明,遠遠超過了自己,就算人在麵前,挖角之事也是想都不用想的。能借重對方的才智,給那個目中無人的李翊小兒重重一擊,撈取足夠的實惠,就已經足夠了。
“不能分兵……”戲誌才臉色很不好,蒼白中泛著一絲青色,他的身體本來就很差,這盛夏三伏的,跟隨臧霸的大軍在山地行軍,更是讓他吃足了苦頭。能撐到現在,靠的都是遠超常人的毅力,以及對曹操大業的熱忱罷了。
“李翊本人文武全才,他身邊又有徐茂公、劉伯溫、郭奉孝等智計百出的謀士,以及張飛、常遇春等北疆猛將,現在的順利隻是假象,說不定,他們就等著臧將軍你分兵抄掠呢。一旦分兵,就有各個擊破的機會,如果我軍顯出了頹勢,那些牆頭草很可能又要兩麵下注,到時候,就麻煩了。”
“直取臨淄,是唯一的勝算所在!”戲誌才沉聲說道,“奉高城雖然兵力薄弱,但是城池堅固,易守難攻,而泰山泰山丁向陽頗有勇武,短時間內急切難以攻下。如果被他拖住了腳步,很可能就被趕迴來的李翊兩麵夾攻,將軍將陷入絕境。如今之計,當先取牟縣。到時候。如果李翊迴師泰山,將軍可向東攻入青州,亦或是沿沂水退迴琅琊國;若李翊不迴師,咱們再取奉高不遲。”
臧霸朝戲誌才施了一禮。非常感激的說道:“先生良言,臧霸受教。”
臧霸虛心求教的樣子,讓戲誌才很欣慰。此人離亂世之英主差得很遠,但若作為鎮守一方的大將,卻相當合格。此戰過後。無論成敗如何,主公麾下都能添上一員大將了。
想到這裏,戲誌才心中又暗自冷笑。也不知那李翊是怎麽想的,開出的招撫條件竟然那麽低,連人家原有的部隊和地盤都不肯承諾保全,倒像是讓臧宣高投降一樣。
臧霸此人,當年能為了父親獲罪而公然劫獄,可見也是個桀驁之人,對這種人,隻能先以高爵厚祿籠絡。而後緩緩圖之,削其權柄,豈能在一開始就把事情挑明了?與擅長權衡利弊的名士們接觸久了,這種橫蠻霸道的作風,還真是讓人不適應啊。
這樣也好,若非李翊條件開得太低,臧霸也未必敢孤注一擲,北疆軍善戰的赫赫威名,還是很有震懾力的。
不肯讓利於人,怎麽可能得人效命?政略的精髓。無非“妥協”二字罷了,看來那李翊雖有天授之才,但畢竟還是有缺失之處啊。想想也是,就算是天才。又豈能盡善盡美呢?
抬頭遠望,天地蒼茫,雲深霧重,一陣東風吹過,厚厚的鉛雲被吹得乍合即分,灑下了片片晶瑩來。
下雨了!
戲誌才不驚反喜。
以他的才能。當然不能唿風喚雨,但天文地理卻也是有所涉獵。他夜觀天象,早就預料到了近期有大雨,而且波及的範圍會很大。下大雨對行軍當然有影響,但對臧霸軍的影響,卻遠不如對正規軍那麽大。
山賊,最擅長的就是在複雜地形作戰和行軍,這場大雨一下,就算北疆軍在琅琊國獲勝,想迴援也不是短期能做得到的了。
“天助我也!”戲誌才仰天大笑,對臧霸說道,“將軍,速命大軍加速行進,爭取今夜就趕到梁父山,趕在下雨之前攻去牟縣!”
“先生妙計!”臧霸被其豪氣所感染,並未計較對方的語氣已經超出了客卿應有的範疇,當下催動全軍,滾滾東進,兵鋒直指梁父山!
………………
當夜,費國北疆軍大營。
“臧霸軍到哪裏了?”李翊問道。
臧霸在前世的曆史上,並不是什麽有名的人物。這人雖然有雄踞一方的實力,但始終沒有爭鼎天下的誌向,可以說是有自知之明,也可以說是胸無大誌。
要說他的基礎條件,可比劉備強太多了。本身就是豪強出身,在泰山郡頗具聲望,其後在對青徐黃巾的戰爭中,更是立下了不少功勞,順利得了官職,並且積累了相當的實力,進而在琅琊國站住了腳,獲得了相當大的一塊地盤。
不過因為沒有大誌,所以他始終沒進行過任何擴張。前世的徐州,在陶謙去世後連番易主,每次他也都像是看清大勢了一樣,從容易幟,但始終都是聽調不聽宣,出工不出力。
正因為知道這人的經曆,所以李翊沒怎麽將其放在心上,所以在出兵南下之前,給他去了一封信,要他歸順自己。李翊認為這應該是沒有什麽問題的,因為臧霸是一個聰明人,絕不會做出螳臂當車這樣的傻事來。
曆史上曹操打敗劉備、呂布,占據徐州後,臧霸就望風而降了。李翊不覺得自己的實力會比曹操差,對臧霸的威懾力也不應該比曹操低。
可事實證明,光是有先知的本領,對細節的了解不足,就會變成很致命的缺陷。李翊不知道曹操和臧霸的關係,遠非表麵上那麽簡單。最直接的證據就是,曹操的老爹攜全家避禍,去的正是琅琊國。而陶謙與曹操的敵對關係,卻是在二袁分別拉幫結夥之後就形成的。而琅琊國卻是徐州轄下,曹嵩好歹是當過太尉的人,這點關聯豈有看不出之理?
陶謙為人雖厚道,可對曹操的戰事一直不順利,他怎麽會一點抓人質的念頭都沒有?之所以沒行動,隻是因為有人保著曹嵩罷了。
李翊搞不清楚曹操和臧霸到底什麽時候結下的友誼,但曹操從遊學天下,到就任濟南相,走過的地方著實不少,與臧霸有接觸也並不奇怪。
濟南國與泰山郡,其實就是近鄰。
如果沒有曹操派戲誌才到琅琊國勸說臧霸,並為他出謀劃策,恐怕臧霸懾於李翊的威名,也就降了。但是,在曹操派人出手之後,事情卻是起了變化。
畢竟,現在曹操就在沛國,無論是距離琅琊國還是泰山郡都不是很遠,這就讓臧霸有了奧援,也讓他有了跟李翊作對的底氣,畢竟,他不是孤軍奮戰。
同時,也正是因為有了曹操跟臧霸的這層關係,戲誌才在泰山賊內部發揮的作用,可就不尋常了。他不是隻能提提建議,讓人參考的客卿;也不是遇事隻能苦諫,受不受采納,全憑別人心情的幕僚;而是可以替臧霸做主,決定泰山賊攻略方向的舉足輕重的重要角色。
對手是臧霸還是戲誌才,絕對是不一樣的。
對付臧霸,王羽的防禦方向主要是北海。這裏的社會構成相對簡單,隻有屯田的民眾和青州的官吏,臧霸可以放手大搶,無所顧忌。
臧霸隻不過是一個有勇無謀之輩,對付起來非常容易。可是戲誌才就不同了,他可是曹操極為看重的謀士,更是曹操初期的首席軍師。曹操有他和沒有他的情況下,表現完全是兩樣。而在他去世之後,荀彧、荀攸和程昱這樣的人都不能取代他的位置,隻有郭嘉出山之後,才算是取代了他,由此可見他的謀略。
《三國誌》中有記載,說是戲誌才是荀彧舉薦給曹操的,並由此推斷荀彧跟戲誌才的關係很好,李翊覺得這個說法有些靠不住。因為在荀彧到北疆之後,可沒有跟他提起過戲誌才這麽一號人物。
當然,這也不能說是荀彧跟戲誌才關係不好。畢竟這一個時空,荀彧和荀攸到北疆效力的時間很早,是公元184年的事情。而在另一個時空,荀彧投效曹操卻是在公元191年。中間有七年的時間差,也有可能是荀彧在這期間認識戲誌才的。
劉伯溫站出來,指著地圖說道:“據斥候飛鴿傳書,臧霸軍今天占領了無人防守的梁甫城,不過卻並沒有向奉高進兵。”
李翊點點頭,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說道:“看來,伯溫你們當初的推測是正確的。傳令黃忠、魏延和太史慈三將,做好迎戰的準備。”
原來,在李翊率領大軍南下,抵達洙水的時候,就有暗影組密探從琅琊國傳來消息,說是有一個很像是曹操新近任命的軍師戲誌才的人出現在開陽城。並且隨後就發現,臧霸率領泰山賊主力,趁著夜色離開了開陽城。
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李翊馬上召集了幾個謀士以及將領商議,推測臧霸此行的目的。幾個武將傾向於認為是臧霸想要前來伏擊北疆軍,地點應該在蒙山一帶。可幾個謀士卻並不這麽認為,他們認為以泰山賊的兵力和戰力,不具備跟北疆軍正麵對戰的實力,哪怕是偷襲也不行。所以,他們認為,臧霸此行,應該是想要仿效李翊當初對付黃巾軍的策略,偷襲泰山郡,截斷北疆軍的後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