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在房縣遇刺,重傷不起的消息很快送到了公孫昭手上。
公孫昭拿著這個消息看了好半天,然後對坐在身邊的朱亮說道:“仲明,這個李翊重傷不起,房縣的事情就有些麻煩了。”
“這是誰派的刺客,時機抓的這麽差。當街行兇,這不是找死嗎?”朱亮慢悠悠地說道,“隻是如此一來,李翊天天躺在縣衙內,警衛森嚴,我們原來的計策就無法執行。令君,立即傳令下去,取消城內的刺殺計策,還是專心安排在城外的伏擊吧。”
“有消息說,老三好像要親自送李翊。如果我們連老三一起殺了,那就得不償失了。老邊的作用還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更是殺不得。”公孫昭手撫黑髯,稍稍皺眉,斟酌著說道。
朱亮擺擺手,他知道公孫昭說不殺公孫章,並不是因為兩人的兄弟關係,事實上他們幾兄弟間彼此的關係都不是很好,朱亮堅決地說道:“先解決首先問題。如果三公子和他同行,就一塊殺。這次幹不掉李翊,事情相當棘手,各方麵給我們的壓力實在太大。而且李翊跑迴來之後,肯定會瘋狂報複。這個白癡,誰知道他會幹出什麽事。”
他站起來,看著公孫昭,奇怪地問道:“這是哪一家派出去的刺客?怎麽做的那麽白癡?”
………………
襄平城郡守府衙的書房內,楊終和陽駿、柳永等人也在討論這個問題。
“李翊重傷不起,短時間內肯定趕不迴來。如果他長時間滯留在房縣,和公孫章,公孫晗反複磋商招撫事情,這中間就有可能產生變化。”陽駿說道,“公孫章和公孫晗都是才華橫溢之士,如果給他們看出了其中的訣竅,他們在仔細權衡利弊得失之後,支持李翊對付我們。形勢就不好了。”
“叛逆就是叛逆,他們從不以國家社稷為重。伯良的這種擔憂很有道理。”柳永憂心忡忡地說道,“公孫章和公孫晗的心思很大,說不定想割據一方稱王稱霸。從他們的這種觀點出發。他們當然希望朝廷越亂越好了。”
接著他望著楊終,一臉的鄙夷,說道:“公孫昭到底能做什麽事?說起來也是土生土長的遼東人,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楊終笑道:“不要急嘛,我們再等等。也許還有機會。”
“李翊在房縣被刺,許多事都要耽擱下來。”陽駿不滿地說道,“公孫昭那個死胖子從哪裏請來的一批笨蛋,連殺個人都殺不死。”
………………
李翊悄無聲息地迴到了襄平大營,一群謀士和高級將校聞訊趕到中軍大帳來看他。
“這批刺客身手不錯。”李翊輕輕打了一下韓當,笑道,“準頭足,說讓射胸就射胸,一點都不含糊。你花了多少錢請來的?”
韓當佯裝緊張地問道:“主公沒事吧。隻要射歪了一分,我可以扣掉他們一半費用的。”
賈詡笑道:“你錢都付了。還扣什麽扣?”
眾人笑了起來。
“今天大家都在這裏,就不要走了。”李翊高興地笑道,“誰願意請客吃飯,給我接風?”
張飛大聲叫道:“當然是義公了。”
“為什麽?”韓當不滿地叫起來,“最近我已經給你們騙了好幾餐了。”
張飛摸著李翊甲胄上的三個小洞,煞有介事地說道,“大家看看,三支箭全部射歪了,這分明請的就是水平不高,要價也不高的三流角色嘛。義公……你……”
韓當氣得衝上去就是一腳。大聲罵道:“張翼德,你竟敢說我居心叵測,我殺了你……”
大家正在笑鬧著,在轅門當值的程普匆匆走進來。朝趙雲說道:“子龍,有個東萊郡來的官吏說要求見主公。”
趙雲問道:“他說什麽事了?是不是來提人的?”
程普搖搖頭,說道:“沒有,他說有要事拜見主公。”
“德謀,他叫什麽?”李翊問道。
“太史慈。”程普說出了三個字。
李翊的眼睛閃過一道精光。
………………
太史慈很年輕,身材雖然不很高。隻有七尺七寸,也就是一米八都還要差那麽一點兒,但是卻很健碩,一看就是孔武有力的樣子。一張棱角分明顴骨高聳的大臉,一雙沉穩冷靜神采奕奕的眼睛,英武剛毅,豪爽粗曠,神態間略顯稚嫩。他在程普的引領下,大步走進軍中大帳。
趙雲迎上去,彼此寒暄一番之後,問道:“尊駕遠道而來,找我有何要事嗎?”
太史慈小聲說道:“在下特來求見李君侯。”
趙雲心裏一驚,麵上卻笑容依舊,朗聲說道:“兄長在房縣和叛軍商談招撫的事,尊駕難道不知道嗎?兄長估計還要一段時間才能迴來。如果尊駕一定要見他,隻有等兄長從房縣迴來了。”
太史慈神態莊重,輕聲說道:“李君侯已經渡過大遼水,從小路悄然而迴,趙將軍何必隱瞞。”
趙雲駭然心動,臉上笑得更加和善了,說道:“尊駕說笑話了。”
太史慈後退一步,再次躬身施禮,言詞懇切地說道:“在下的確有要是求見李君侯。李君侯從房縣返迴,一路上都是由北海隱士管寧管先生帶人護送。趙將軍如若不信,可以派人向李君侯求證。”
趙雲稍加沉吟,然後目視程普。
程普急忙退出大帳。
趙雲一邊請太史慈坐下,一邊笑問道:“這位北海隱士,我好像在哪裏聽說過?”
太史慈剛剛坐下,聞言又急忙站了起來,躬身施禮道:“趙將軍……”
太史慈伸手拉住他,笑道:“太史壯士無須客氣,坐著說,坐著說。我記得他在北海很有名氣,是嗎?”
“對,他是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的後裔,與平原華歆、北海邴原並稱‘一龍’,青州和冀州很有名氣。去年年初,黃巾之亂爆發,席卷我大漢七州二十八郡,北海也受了兵災,管先生與邴原先生及王烈先生等人一起來遼東避亂,一直到現在。”
這時李翊掀開帳簾,走了進來,他笑著說道:“那要謝謝溫方了,竟然請得這等高士送我迴來。”
隨即他朝太史慈拱拱手,說道:“剛才怠慢了子義,請多多諒解。”
太史慈驚訝地望著他,問道:“閣下如何得知在下的字?”
李翊笑道:“子義在京師做的好事,雖然知曉的人不多,卻瞞不過李某的耳目。”
“啊?”太史慈更是目瞪口呆,他當然知道李翊所說的他在京師的事跡指的是什麽。
原來,太史慈年輕時好學,頗有學問。在今年年初的時候,被人賞識,在東萊郡府中任奏曹史。
當時東萊郡守與青州刺史有矛盾,雙方鬧的不可開交,朝廷尚未理清是非曲直。
在這種情況下,誰先上章說明情況,誰就可能先入為主。
當時,青州刺史彈劾東萊郡守的表章已經送走,而東萊郡守的表章尚未送出。東萊郡守情急之中,尋求能夠完成送章使命之人,選中了二十歲的太史慈。
太史慈晝夜兼程趕到洛陽城,夜色越來越濃越來越黑,他的心情越來越焦急。
“那州刺史先把文書發走了,郡太守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讓我拚命追趕。咦,那送信的人怎麽還不來?”太史慈來到城東,四下觀察著。
一輛馬車迎麵馳來,駕車的正是那個州刺史的送信人。太史慈靈機一動:“何不如此這般!”
太史慈馬上搶步上前,打招唿道:“這位客官,您這麽行程匆匆,是想向朝裏送奏章嗎?”
那人並不認識太史慈,忙點頭道:“是!”
太史慈又關心地問道:“奏章在哪裏?”
那人揩了揩滿頭大汗,迴答道:“藏在車上啊!”
太史慈環顧四周,顯出一副神秘之色,說道:“客官,您有所不知啊,這遞奏章的事情非常麻煩!如此這般……”
隨後太史慈胡亂扯了一通,說的那州刺史的送信人暈暈乎乎的。那人打量一下太史慈,見他一副京官派頭,暗暗高興,心說:“本來到京師辦事。怕沒熟人引薦,耽誤了時間,這人準是宮裏的官人,準有門路,何不趁此良機給他一看!”
太史慈剛將奏章取到手中,“嗖”地一聲,從懷裏掏出小刀,飛速把它割壞。
那人忙大聲叫喊:“有人割壞我的奏章啦!”
暮色沉沉,四野無人,有誰聽得見這聲音?
太史慈將頭一擺,一副滾刀肉的樣子,說道:“如果你不把文書給我,我也不會弄壞它。傳出去,你我都吃罪不起。我看,咱倆一塊逃吧。”
那人走投無路,隻得跟太史慈一同消失在洛陽城外。借夜色作掩護,太史慈出城後又偷偷甩下那人,繞道返迴城裏,送上隨身藏著的郡守的奏章。靠著太史慈的機智聰明,郡守終於打贏了這場官司。
太史慈因為此事出了名,人們都誇他有智算。但州刺史卻深深忌恨。太史慈擔心受州刺史迫害,逃到遼東避禍。
誰知道這前腳才剛到遼東,竟然馬上就被人認出來了。
難道是那青州刺史派人來抓自己了嗎?(未完待續。)
ps:又是五更,求大家的支持訂閱。另外,感謝書友綠米亞的打賞。
公孫昭拿著這個消息看了好半天,然後對坐在身邊的朱亮說道:“仲明,這個李翊重傷不起,房縣的事情就有些麻煩了。”
“這是誰派的刺客,時機抓的這麽差。當街行兇,這不是找死嗎?”朱亮慢悠悠地說道,“隻是如此一來,李翊天天躺在縣衙內,警衛森嚴,我們原來的計策就無法執行。令君,立即傳令下去,取消城內的刺殺計策,還是專心安排在城外的伏擊吧。”
“有消息說,老三好像要親自送李翊。如果我們連老三一起殺了,那就得不償失了。老邊的作用還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更是殺不得。”公孫昭手撫黑髯,稍稍皺眉,斟酌著說道。
朱亮擺擺手,他知道公孫昭說不殺公孫章,並不是因為兩人的兄弟關係,事實上他們幾兄弟間彼此的關係都不是很好,朱亮堅決地說道:“先解決首先問題。如果三公子和他同行,就一塊殺。這次幹不掉李翊,事情相當棘手,各方麵給我們的壓力實在太大。而且李翊跑迴來之後,肯定會瘋狂報複。這個白癡,誰知道他會幹出什麽事。”
他站起來,看著公孫昭,奇怪地問道:“這是哪一家派出去的刺客?怎麽做的那麽白癡?”
………………
襄平城郡守府衙的書房內,楊終和陽駿、柳永等人也在討論這個問題。
“李翊重傷不起,短時間內肯定趕不迴來。如果他長時間滯留在房縣,和公孫章,公孫晗反複磋商招撫事情,這中間就有可能產生變化。”陽駿說道,“公孫章和公孫晗都是才華橫溢之士,如果給他們看出了其中的訣竅,他們在仔細權衡利弊得失之後,支持李翊對付我們。形勢就不好了。”
“叛逆就是叛逆,他們從不以國家社稷為重。伯良的這種擔憂很有道理。”柳永憂心忡忡地說道,“公孫章和公孫晗的心思很大,說不定想割據一方稱王稱霸。從他們的這種觀點出發。他們當然希望朝廷越亂越好了。”
接著他望著楊終,一臉的鄙夷,說道:“公孫昭到底能做什麽事?說起來也是土生土長的遼東人,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楊終笑道:“不要急嘛,我們再等等。也許還有機會。”
“李翊在房縣被刺,許多事都要耽擱下來。”陽駿不滿地說道,“公孫昭那個死胖子從哪裏請來的一批笨蛋,連殺個人都殺不死。”
………………
李翊悄無聲息地迴到了襄平大營,一群謀士和高級將校聞訊趕到中軍大帳來看他。
“這批刺客身手不錯。”李翊輕輕打了一下韓當,笑道,“準頭足,說讓射胸就射胸,一點都不含糊。你花了多少錢請來的?”
韓當佯裝緊張地問道:“主公沒事吧。隻要射歪了一分,我可以扣掉他們一半費用的。”
賈詡笑道:“你錢都付了。還扣什麽扣?”
眾人笑了起來。
“今天大家都在這裏,就不要走了。”李翊高興地笑道,“誰願意請客吃飯,給我接風?”
張飛大聲叫道:“當然是義公了。”
“為什麽?”韓當不滿地叫起來,“最近我已經給你們騙了好幾餐了。”
張飛摸著李翊甲胄上的三個小洞,煞有介事地說道,“大家看看,三支箭全部射歪了,這分明請的就是水平不高,要價也不高的三流角色嘛。義公……你……”
韓當氣得衝上去就是一腳。大聲罵道:“張翼德,你竟敢說我居心叵測,我殺了你……”
大家正在笑鬧著,在轅門當值的程普匆匆走進來。朝趙雲說道:“子龍,有個東萊郡來的官吏說要求見主公。”
趙雲問道:“他說什麽事了?是不是來提人的?”
程普搖搖頭,說道:“沒有,他說有要事拜見主公。”
“德謀,他叫什麽?”李翊問道。
“太史慈。”程普說出了三個字。
李翊的眼睛閃過一道精光。
………………
太史慈很年輕,身材雖然不很高。隻有七尺七寸,也就是一米八都還要差那麽一點兒,但是卻很健碩,一看就是孔武有力的樣子。一張棱角分明顴骨高聳的大臉,一雙沉穩冷靜神采奕奕的眼睛,英武剛毅,豪爽粗曠,神態間略顯稚嫩。他在程普的引領下,大步走進軍中大帳。
趙雲迎上去,彼此寒暄一番之後,問道:“尊駕遠道而來,找我有何要事嗎?”
太史慈小聲說道:“在下特來求見李君侯。”
趙雲心裏一驚,麵上卻笑容依舊,朗聲說道:“兄長在房縣和叛軍商談招撫的事,尊駕難道不知道嗎?兄長估計還要一段時間才能迴來。如果尊駕一定要見他,隻有等兄長從房縣迴來了。”
太史慈神態莊重,輕聲說道:“李君侯已經渡過大遼水,從小路悄然而迴,趙將軍何必隱瞞。”
趙雲駭然心動,臉上笑得更加和善了,說道:“尊駕說笑話了。”
太史慈後退一步,再次躬身施禮,言詞懇切地說道:“在下的確有要是求見李君侯。李君侯從房縣返迴,一路上都是由北海隱士管寧管先生帶人護送。趙將軍如若不信,可以派人向李君侯求證。”
趙雲稍加沉吟,然後目視程普。
程普急忙退出大帳。
趙雲一邊請太史慈坐下,一邊笑問道:“這位北海隱士,我好像在哪裏聽說過?”
太史慈剛剛坐下,聞言又急忙站了起來,躬身施禮道:“趙將軍……”
太史慈伸手拉住他,笑道:“太史壯士無須客氣,坐著說,坐著說。我記得他在北海很有名氣,是嗎?”
“對,他是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的後裔,與平原華歆、北海邴原並稱‘一龍’,青州和冀州很有名氣。去年年初,黃巾之亂爆發,席卷我大漢七州二十八郡,北海也受了兵災,管先生與邴原先生及王烈先生等人一起來遼東避亂,一直到現在。”
這時李翊掀開帳簾,走了進來,他笑著說道:“那要謝謝溫方了,竟然請得這等高士送我迴來。”
隨即他朝太史慈拱拱手,說道:“剛才怠慢了子義,請多多諒解。”
太史慈驚訝地望著他,問道:“閣下如何得知在下的字?”
李翊笑道:“子義在京師做的好事,雖然知曉的人不多,卻瞞不過李某的耳目。”
“啊?”太史慈更是目瞪口呆,他當然知道李翊所說的他在京師的事跡指的是什麽。
原來,太史慈年輕時好學,頗有學問。在今年年初的時候,被人賞識,在東萊郡府中任奏曹史。
當時東萊郡守與青州刺史有矛盾,雙方鬧的不可開交,朝廷尚未理清是非曲直。
在這種情況下,誰先上章說明情況,誰就可能先入為主。
當時,青州刺史彈劾東萊郡守的表章已經送走,而東萊郡守的表章尚未送出。東萊郡守情急之中,尋求能夠完成送章使命之人,選中了二十歲的太史慈。
太史慈晝夜兼程趕到洛陽城,夜色越來越濃越來越黑,他的心情越來越焦急。
“那州刺史先把文書發走了,郡太守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讓我拚命追趕。咦,那送信的人怎麽還不來?”太史慈來到城東,四下觀察著。
一輛馬車迎麵馳來,駕車的正是那個州刺史的送信人。太史慈靈機一動:“何不如此這般!”
太史慈馬上搶步上前,打招唿道:“這位客官,您這麽行程匆匆,是想向朝裏送奏章嗎?”
那人並不認識太史慈,忙點頭道:“是!”
太史慈又關心地問道:“奏章在哪裏?”
那人揩了揩滿頭大汗,迴答道:“藏在車上啊!”
太史慈環顧四周,顯出一副神秘之色,說道:“客官,您有所不知啊,這遞奏章的事情非常麻煩!如此這般……”
隨後太史慈胡亂扯了一通,說的那州刺史的送信人暈暈乎乎的。那人打量一下太史慈,見他一副京官派頭,暗暗高興,心說:“本來到京師辦事。怕沒熟人引薦,耽誤了時間,這人準是宮裏的官人,準有門路,何不趁此良機給他一看!”
太史慈剛將奏章取到手中,“嗖”地一聲,從懷裏掏出小刀,飛速把它割壞。
那人忙大聲叫喊:“有人割壞我的奏章啦!”
暮色沉沉,四野無人,有誰聽得見這聲音?
太史慈將頭一擺,一副滾刀肉的樣子,說道:“如果你不把文書給我,我也不會弄壞它。傳出去,你我都吃罪不起。我看,咱倆一塊逃吧。”
那人走投無路,隻得跟太史慈一同消失在洛陽城外。借夜色作掩護,太史慈出城後又偷偷甩下那人,繞道返迴城裏,送上隨身藏著的郡守的奏章。靠著太史慈的機智聰明,郡守終於打贏了這場官司。
太史慈因為此事出了名,人們都誇他有智算。但州刺史卻深深忌恨。太史慈擔心受州刺史迫害,逃到遼東避禍。
誰知道這前腳才剛到遼東,竟然馬上就被人認出來了。
難道是那青州刺史派人來抓自己了嗎?(未完待續。)
ps:又是五更,求大家的支持訂閱。另外,感謝書友綠米亞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