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硯做了一個噩夢, 醒來時一身熱汗, 卻什麽也記不得了。
他坐在床上絞盡腦汁地迴想,好不容易有了一點頭緒, 房門外卻響起了華千叫早的聲音。
華硯輕輕歎了一口氣,下地把門開了,華千身後站著端水盆的店家,累的手都發酸。
華千見華硯麵有頹色,忙陪笑著說一句, “殿下平日起早慣了, 今日卻遲遲不起,讓我著實擔心了好一會。”
華硯輕咳一聲, 提醒華千不要在人前胡亂稱唿。
華千撓了撓頭,一邊伺候華硯洗漱換衣。
樓下早就備好了馬,華硯帶著人一路行到縣衙,衙役知道他是欽差, 都不敢阻攔, 卻也無人請他去後堂。
好在有人去通報了師爺,徐懷瑾迎出門來, 陪笑道, “崔大人在議事廳議事, 殿下請先隨我來。”
他明知華硯是什麽身份, 將人請進堂中之後就奉了上座, 熱茶伺候。
衙門裏的茶, 華硯倒不怎麽忌憚, 吹吹茶杯,當真喝了兩口。
徐懷瑾在一旁笑道,“殿下若有要緊事要見大人,下士這就去議事廳請大人前來。”
華硯上下打量徐懷瑾,心中暗自疑惑,這人一看就不是池中物,怎麽會委屈在一方小小的縣城做個師爺?
“不必麻煩,我們略坐一坐等候就是。”
徐懷瑾坦然一笑,退到一邊不說話了。
華硯腦子裏想著事,也不覺得無聊,不慌不忙慢飲了一杯茶。
徐懷瑾走來幫華硯添茶,笑著開口說一句,“殿下這幾日在縣中,也見了許多人,問了許多話,不知可有什麽要問下士?”
這倒奇了,他沒問,他倒要主動要答,顯然是一早就做好了準備的。
華硯滿心玩味,“先生想我問你什麽話?”
徐懷瑾被問得一愣,“下士怎敢隨意揣度殿下的心思,無論殿下問什麽,下士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華硯聽了這一句,免不了要細細打量徐懷瑾的神態顏色,“聽說崔大人身邊原有一個雜役名叫胡元,劉家那個小妾死了之後,胡元人就不見了。”
徐懷瑾麵不改色,點頭道,“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他答話的如此利落,倒讓華硯有點吃驚,之前他問劉老與白姑娘話時,他們都答話的十分隱晦,隻說胡元走失了,卻不曾認定他是被人滅了口,怎麽輪到了徐懷瑾,卻偏向胡元是“死不見屍”。
華硯放下茶杯,改換正色,“依先生看來,胡元人已死了?”
徐懷瑾笑道,“布局人既然恨的下手殺蕊沁,又怎麽會留一個活口胡元。可憐蕊沁隻是貪財,貪到最後,卻把自己的命也賠了進去。胡元比蕊沁腦子清楚,他既不見屍首,事情就微妙了。”
這話正是華硯所想,幕後布局的不管是誰,都是心狠手辣之人,絕不會留下活口給對手翻盤的可能。
“先生看來,之所以不見胡元的屍首,其中是有蹊蹺?”
徐懷瑾一皺眉頭,“幕後之人若是打定主意向崔大人頭上潑一盆髒水,除去蕊沁,再丟出胡元屍體便會事半功倍。有心人也可大肆傳說,崔大人做賊心虛,為免醜事敗露殺人滅口。”
華硯聽罷這一句,心裏難免活動心思,徐懷瑾說這一番話,無非是想暗示他一件事。
“先生的意思,是胡元有可能還活著?”
徐懷瑾點頭笑道,“的確有這個可能。胡元要是死了,屍首早就出現了,他的屍首既然還沒有出現,很有可能是他還沒有死。當初利用他做棋子的那些人未必不想殺他,至於為什麽沒有殺成,若不是他在刀口下勉強逃生,便是他一早就料到自己會被滅口,收拾錢財脫逃了。”
華硯皺眉道,“胡元失蹤後,可派人到他家中尋找,他家中財務可有短少?”
徐懷瑾一聲輕歎,“胡元是個老江湖,當初他來到樂平縣的時候孑然一身,這些年在衙門當差,搜刮了不少。他失蹤之後,衙役們在他甲方細細檢查,衣物擺設一樣不少,櫃中也藏著錢財。”
華硯失聲冷笑,“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他這般欲蓋彌彰,反倒讓人看不清他是死是活,是逃是走了。”
徐懷瑾點頭道,“正是這話。胡元是個聰明人,就算脫身也不會堵絕各方的路。外頭對他的失蹤眾說紛紜,不至於損傷了布局人的利益,也給崔勤留了虛虛一條出路。”
沉默間,門外響起了幾聲敲門聲。
崔勤彎著腰拜進門,口裏連連稱恕罪。
徐懷瑾見崔勤進門,便笑著對華硯行了個拜禮,關上門退出去。
崔勤拿著茶壺為華硯添滿茶,跪地行禮,“昨日在白家小樓未免惹人耳目,我才沒有向殿下行大禮,請殿下恕罪。”
華硯擺手道,“這隻不過是一件小事,崔大人不必介懷,快請起身。”
大約是崔勤身在官場的緣故,對上下等級看的自然重些,相比之下,徐懷瑾對他的態度反倒淡然了許多,謙恭有禮卻不卑不亢,似乎是一早就摸準了他的脾氣才行事。
崔勤在華硯下首落座,抬手摸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殿下今日來見下官,是否對下官的事心中已有一個定論,特別來知會我一聲。”
華硯笑道,“無謂定論,時至如今,一切都還隻是猜測。涉案中人,蕊沁死了,胡元走失了,劉家原本作為證據的名帖信件也都不見了,無憑無據,劉家告的本是一件無頭公案,刑部就算徹查下來,也定奪不了大人的罪名,可這樣一來,卻也不能完全洗脫大人的名聲,局外人心中總要存一點疑惑,若是大人秉持清者自清的道理,便不必糾結了。”
他說這話本是為了試探,若崔勤是個隻懂得明哲保身的官,得以脫身,至此也該心滿意足;若崔勤看重虛名虛榮,便會不依不饒向他追討劉家誣告的罪責。
這兩種情形都不是華硯期待的。
崔勤猶豫半晌,蹙眉道,“殿下也知,這件事事有蹊蹺,劉家告我不成,心中必存著怨憤。若是不能查出事情真相,給劉岩一個交代,恐怕他這一生都不會釋懷。下官權責有限,能查的事也十分有限,還請殿下迴稟皇上,令刑部追查胡元的下落,是死是活,給劉家一個定論。”
華硯點頭笑道,“難得崔大人不滿足於到此為止這個結果。崔大人既然也想徹查到底,我迴京之後也會據實稟報皇上,責令刑部將案子查個水落石出。”
崔勤點頭笑道,“有皇上在全國上下發布行文指令,貼布告示找尋胡元,兼有暗差明察暗訪,找到他的人指日可待。隻是為了這麽一樁小小的案子,如此勞民傷財,興師動眾,是否太小題大做了?”
華硯笑道,“此事看似雖小,卻事關重大。不止牽扯了崔大人你,也牽扯了京中的尚書大人。除此以外,還有初元令,賤民籍這些棘手的事,皇上想借此作法,也順理成章。”
崔勤聽說“皇上借此作法”這一句,心中驚詫不已,他一早就知道皇上將華硯這等人物派到林州,不會單單隻為了洗刷他的名聲,他本以為朝廷是為了力保崔縉,卻不料皇上醉翁之意不在酒,還要借此解決初元令的事。
華硯見崔勤麵有驚詫之色,便點到為止,不再多說。
崔勤見華硯起身,忙上前拜道,“殿下奔波了這幾日,不如住到驛館來,下官為殿下安排。”
還不等華硯推辭,華千已搶先說了句,“殿下歸心似箭,一刻也不肯停留,大人不必麻煩了。”
華硯恨華千胡言亂語,就迴頭瞪他一眼,華千一臉狡黠,搶在華硯發怒的前一刻把頭低了。
華硯與崔勤寒暄幾句,帶著華千出了縣衙大門,迴客棧之後簡單休整,馬不停蹄地奔迴林州府。
到了林州布政司,華硯不必再隱藏身份,拿出禦史印鑒,麵見賀枚。
他原想把那兩隻信鴿拿來一同歸還,卻莫名的心緒不寧,想了想,還是作罷。
賀枚招待華硯一同用飯,得知他們昨晚落腳在城外農莊,禁不住歎道,“殿下若在城門亮明身份,未必進不得城來。”
華硯笑道,“他們昨日也紛紛說要進城,我想了想,還是覺得麻煩,幹脆在城外找了一處地方落腳。”
賀枚與華硯相讓著喝了一會茶,便單刀直入問一句,“殿下此一次親去樂平縣,見過崔勤本人,也問了相關的知情人,對劉家小妾的案子,可有什麽結論?”
華硯笑道,“賀大人想必與我是一樣的想法,對你我來說,自然希望朝廷的官都是好官,民都是好民。好官好民卻出了這一場衝突,自然是有壞官刁民在從中作祟。”
賀枚揮手屏退堂中伺候的下人,輕聲笑道,“殿下來樂平縣之前,心中就有了一個判斷,此一番查探罷,此前的判斷是否與事實相合?”
華硯喝了一口茶,垂目道,“大約是我見到崔勤本人的時候,就篤定了心中的想法,聽其言,觀其行,他的確不像是一個腦子糊塗,辦事逾矩之人。且不說強占民女,謀害人命,就算以權謀私,上下串通這種事,也不敢沾。”
賀枚了然一笑,“既然殿下已認定崔勤是清白的,為今之計,就是如何給劉家一個交代。”
華硯點頭道,“棘手的正是這事。劉岩在京中告禦狀,事情鬧得朝野皆知,都察院又將崔縉尚書以包庇的罪名牽連其中,要是沒有一個說法,恐怕難以服眾。我這一趟去樂平縣,雖問清楚了事,卻沒能取來半個人證物證,空口無憑,如何向皇上迴話?”
賀枚道,“事情的前因後果我也派人偷偷查過,且不說幕後指使的人,在崔勤與劉岩當中掀翻風浪的兩個人一個死了,一個不知所蹤,證物又失竊,原本清清楚楚的一樁事反倒變成了無憑無據兩家言,說不清道不明。其餘的人,都是不知全部內情的,就算抓起來嚴刑拷問,最後也隻會落得一個屈打成招的結果。”
華硯歎道,“即便如此,林州府也要以升堂審案,將各方口供記錄在案,用作刑部底案,給出一個結論。來日京中不管是複核也好,三司會審也好,不至於擔心劉家受人指使,臨案翻供。”
賀枚問道,“那個走失的下人,是不是要在林州廣布通緝令,把人找出來。”
華硯道,“單靠林州一省恐怕還不夠,通緝令一下,唯恐打草驚蛇,我迴京之後會稟報皇上,派人在十州暗訪。未免被對手捷足先登,請賀大人也不必興師動眾。”
賀枚一一點頭應了,二人又商議半晌,一同用了午膳,華硯就出了布政司,到驛館落腳。
華千見華硯一路上都沉默不語,安頓好之後就問一句,“殿下為何憂心?”
華硯一想到他這幾日上躥下跳,試探他的心思,忍不住就生出了逗弄他的想法,“你不是很能揣度我的意思嗎?不如你說說我為什麽事憂心?”
華千道,“我猜殿下不是此一番愁眉不是因為皇上,也不是因為案子,卻是見過林州巡撫大人之後新添了幾分愁緒。”
華硯心中暗自驚歎,他自因為很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到底還是瞞不住朝夕相處的身邊人。
“不過是一點感慨。林州巡撫賀枚也好,樂平知縣崔勤也好,明裏暗裏已經把這樁案子的前因後果都查清楚,他們知道的不比我們少,之所以諱莫如深,不肯細細上報朝廷的緣故,大約都要落到不信任三個字上麵。”
華千懵懵懂懂應了一聲是,又覺得自己太敷衍了,就搖頭晃腦地問一句,“其實殿下說的,我並沒有聽明白。”
華硯被逗得忍不住笑,“其實也沒有什麽難懂的,事因都察院起,林州的大小官員自然也希望由都察院了,所以即便他們一早就看透的前因後果,也隻等著朝廷派人來親眼看一看,親口問一問,親耳聽一聽,再親筆寫一紙文書,還崔勤一個清白。”
華千兩條眉毛皺成了一條,“這原本也不是什麽新鮮事,殿下為何如此落寞?”
華硯歎道,“若存著這心機的隻是崔勤,也是人之常情,讓我略有失望的卻是賀枚。”
華千疑惑道,“彼時賀大人與殿下交談,言辭恭謹,看起來並不像是要刻意隱藏什麽,殿下是不是多心了?”
華硯搖頭笑道,“正是因為他言辭恭謹,我才覺得有些違和。他與我同是天子之臣,頭上頂著一個天,彼此間卻做不到全然信任,想來也是一件悲事。”
華千似笑非笑,“殿下這般庸人自擾,也是難得一見。不要說賀大人與殿下隻同為天子之臣,並無私交,就算你們是私交甚密的同僚,也未必全然交心。”
他一邊說,一邊笑,笑的華硯心裏發毛,忍不住就問一句,“你笑什麽?”
華千掩著嘴巴,輕聲笑道,“大約是殿下同淩音殿下相識之後,對人心更多了幾分奢求。”
華硯想也不想,就嗬斥華千一句胡說八道,華千也不敢再碰他的逆鱗,關上門退出去了。
華硯聞著房中的熏香,忍不住又百般思量。
莫非是出門在外,遠離京城的緣故,他的心境與從前大大不同,從前他能坦然接受的事,在此時都成了不可擺脫的夢魘,別離的感知越發強烈,讓人看不清來路,也不知歸途。
眼下他要寫的這一封奏章不比之前的請安密折,保全誰,彈劾誰,字句如何羅列,是言辭激進,還是有所保留,都要細細斟酌。來日朝上,毓秀少不得要拿他這一封折子明示。
除此以外,加上林州府審案結辯,才算掙到了五分勝算。
華硯花了一個下午,一字一句地斟酌,傍晚時分,才把折子謄抄寫好。鎖進密匣之後,他本想叫華千備水備飯,又忍不住心中萌動,便鋪一張紙,換了細筆,沾墨落筆,詩曰:
你若無心我便休,青山隻認白雲儔。
飛泉落韻怡然夏,飄葉成詩好個秋。
落花成土多真愛,飛葉隨風有至愁。
許是今生緣未了,還從夢裏記明眸。
意趣曾經慕十洲,雲箋封月遣誰郵?
緣如有夢情長在,你若無心我便休。
為誰消瘦為誰憂?二月桃花五月榴。
燕舞鶯歌翻寂寞,鳳衾鴛枕憶溫柔。
水因有性山難轉,你若無心我便休。
紅淚箋成何處與?天涯渺渺路悠悠。
清水寒潭落葉浮,忍將往事下眉頭。
縱然桂魄都圓缺,況複萍蹤不去留?
孤枕偏生蝴蝶夢,吟鞋怕上鳳凰樓。
此情應是長相守,你若無心我便休。
當年毓秀對薑鬱情濃時,不知從哪裏看來了一首相思寄語,日日沉吟,扭斷愁腸。
華硯一直都覺得那詩中的字句太過小兒女情懷,即便感同身受,也著實油膩了些。
他也知道毓秀曾親筆謄抄過那幾句詩,工筆娟秀,卻從來也不敢真的送給薑鬱。
毓秀的糾結情思,他都看在眼裏。諷刺的是事到如今,他竟想不到別的句子來寄托思緒。過了這些年,他想對毓秀說的,不過是一句“你若無情我便休”。
他坐在床上絞盡腦汁地迴想,好不容易有了一點頭緒, 房門外卻響起了華千叫早的聲音。
華硯輕輕歎了一口氣,下地把門開了,華千身後站著端水盆的店家,累的手都發酸。
華千見華硯麵有頹色,忙陪笑著說一句, “殿下平日起早慣了, 今日卻遲遲不起,讓我著實擔心了好一會。”
華硯輕咳一聲, 提醒華千不要在人前胡亂稱唿。
華千撓了撓頭,一邊伺候華硯洗漱換衣。
樓下早就備好了馬,華硯帶著人一路行到縣衙,衙役知道他是欽差, 都不敢阻攔, 卻也無人請他去後堂。
好在有人去通報了師爺,徐懷瑾迎出門來, 陪笑道, “崔大人在議事廳議事, 殿下請先隨我來。”
他明知華硯是什麽身份, 將人請進堂中之後就奉了上座, 熱茶伺候。
衙門裏的茶, 華硯倒不怎麽忌憚, 吹吹茶杯,當真喝了兩口。
徐懷瑾在一旁笑道,“殿下若有要緊事要見大人,下士這就去議事廳請大人前來。”
華硯上下打量徐懷瑾,心中暗自疑惑,這人一看就不是池中物,怎麽會委屈在一方小小的縣城做個師爺?
“不必麻煩,我們略坐一坐等候就是。”
徐懷瑾坦然一笑,退到一邊不說話了。
華硯腦子裏想著事,也不覺得無聊,不慌不忙慢飲了一杯茶。
徐懷瑾走來幫華硯添茶,笑著開口說一句,“殿下這幾日在縣中,也見了許多人,問了許多話,不知可有什麽要問下士?”
這倒奇了,他沒問,他倒要主動要答,顯然是一早就做好了準備的。
華硯滿心玩味,“先生想我問你什麽話?”
徐懷瑾被問得一愣,“下士怎敢隨意揣度殿下的心思,無論殿下問什麽,下士都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華硯聽了這一句,免不了要細細打量徐懷瑾的神態顏色,“聽說崔大人身邊原有一個雜役名叫胡元,劉家那個小妾死了之後,胡元人就不見了。”
徐懷瑾麵不改色,點頭道,“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他答話的如此利落,倒讓華硯有點吃驚,之前他問劉老與白姑娘話時,他們都答話的十分隱晦,隻說胡元走失了,卻不曾認定他是被人滅了口,怎麽輪到了徐懷瑾,卻偏向胡元是“死不見屍”。
華硯放下茶杯,改換正色,“依先生看來,胡元人已死了?”
徐懷瑾笑道,“布局人既然恨的下手殺蕊沁,又怎麽會留一個活口胡元。可憐蕊沁隻是貪財,貪到最後,卻把自己的命也賠了進去。胡元比蕊沁腦子清楚,他既不見屍首,事情就微妙了。”
這話正是華硯所想,幕後布局的不管是誰,都是心狠手辣之人,絕不會留下活口給對手翻盤的可能。
“先生看來,之所以不見胡元的屍首,其中是有蹊蹺?”
徐懷瑾一皺眉頭,“幕後之人若是打定主意向崔大人頭上潑一盆髒水,除去蕊沁,再丟出胡元屍體便會事半功倍。有心人也可大肆傳說,崔大人做賊心虛,為免醜事敗露殺人滅口。”
華硯聽罷這一句,心裏難免活動心思,徐懷瑾說這一番話,無非是想暗示他一件事。
“先生的意思,是胡元有可能還活著?”
徐懷瑾點頭笑道,“的確有這個可能。胡元要是死了,屍首早就出現了,他的屍首既然還沒有出現,很有可能是他還沒有死。當初利用他做棋子的那些人未必不想殺他,至於為什麽沒有殺成,若不是他在刀口下勉強逃生,便是他一早就料到自己會被滅口,收拾錢財脫逃了。”
華硯皺眉道,“胡元失蹤後,可派人到他家中尋找,他家中財務可有短少?”
徐懷瑾一聲輕歎,“胡元是個老江湖,當初他來到樂平縣的時候孑然一身,這些年在衙門當差,搜刮了不少。他失蹤之後,衙役們在他甲方細細檢查,衣物擺設一樣不少,櫃中也藏著錢財。”
華硯失聲冷笑,“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他這般欲蓋彌彰,反倒讓人看不清他是死是活,是逃是走了。”
徐懷瑾點頭道,“正是這話。胡元是個聰明人,就算脫身也不會堵絕各方的路。外頭對他的失蹤眾說紛紜,不至於損傷了布局人的利益,也給崔勤留了虛虛一條出路。”
沉默間,門外響起了幾聲敲門聲。
崔勤彎著腰拜進門,口裏連連稱恕罪。
徐懷瑾見崔勤進門,便笑著對華硯行了個拜禮,關上門退出去。
崔勤拿著茶壺為華硯添滿茶,跪地行禮,“昨日在白家小樓未免惹人耳目,我才沒有向殿下行大禮,請殿下恕罪。”
華硯擺手道,“這隻不過是一件小事,崔大人不必介懷,快請起身。”
大約是崔勤身在官場的緣故,對上下等級看的自然重些,相比之下,徐懷瑾對他的態度反倒淡然了許多,謙恭有禮卻不卑不亢,似乎是一早就摸準了他的脾氣才行事。
崔勤在華硯下首落座,抬手摸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殿下今日來見下官,是否對下官的事心中已有一個定論,特別來知會我一聲。”
華硯笑道,“無謂定論,時至如今,一切都還隻是猜測。涉案中人,蕊沁死了,胡元走失了,劉家原本作為證據的名帖信件也都不見了,無憑無據,劉家告的本是一件無頭公案,刑部就算徹查下來,也定奪不了大人的罪名,可這樣一來,卻也不能完全洗脫大人的名聲,局外人心中總要存一點疑惑,若是大人秉持清者自清的道理,便不必糾結了。”
他說這話本是為了試探,若崔勤是個隻懂得明哲保身的官,得以脫身,至此也該心滿意足;若崔勤看重虛名虛榮,便會不依不饒向他追討劉家誣告的罪責。
這兩種情形都不是華硯期待的。
崔勤猶豫半晌,蹙眉道,“殿下也知,這件事事有蹊蹺,劉家告我不成,心中必存著怨憤。若是不能查出事情真相,給劉岩一個交代,恐怕他這一生都不會釋懷。下官權責有限,能查的事也十分有限,還請殿下迴稟皇上,令刑部追查胡元的下落,是死是活,給劉家一個定論。”
華硯點頭笑道,“難得崔大人不滿足於到此為止這個結果。崔大人既然也想徹查到底,我迴京之後也會據實稟報皇上,責令刑部將案子查個水落石出。”
崔勤點頭笑道,“有皇上在全國上下發布行文指令,貼布告示找尋胡元,兼有暗差明察暗訪,找到他的人指日可待。隻是為了這麽一樁小小的案子,如此勞民傷財,興師動眾,是否太小題大做了?”
華硯笑道,“此事看似雖小,卻事關重大。不止牽扯了崔大人你,也牽扯了京中的尚書大人。除此以外,還有初元令,賤民籍這些棘手的事,皇上想借此作法,也順理成章。”
崔勤聽說“皇上借此作法”這一句,心中驚詫不已,他一早就知道皇上將華硯這等人物派到林州,不會單單隻為了洗刷他的名聲,他本以為朝廷是為了力保崔縉,卻不料皇上醉翁之意不在酒,還要借此解決初元令的事。
華硯見崔勤麵有驚詫之色,便點到為止,不再多說。
崔勤見華硯起身,忙上前拜道,“殿下奔波了這幾日,不如住到驛館來,下官為殿下安排。”
還不等華硯推辭,華千已搶先說了句,“殿下歸心似箭,一刻也不肯停留,大人不必麻煩了。”
華硯恨華千胡言亂語,就迴頭瞪他一眼,華千一臉狡黠,搶在華硯發怒的前一刻把頭低了。
華硯與崔勤寒暄幾句,帶著華千出了縣衙大門,迴客棧之後簡單休整,馬不停蹄地奔迴林州府。
到了林州布政司,華硯不必再隱藏身份,拿出禦史印鑒,麵見賀枚。
他原想把那兩隻信鴿拿來一同歸還,卻莫名的心緒不寧,想了想,還是作罷。
賀枚招待華硯一同用飯,得知他們昨晚落腳在城外農莊,禁不住歎道,“殿下若在城門亮明身份,未必進不得城來。”
華硯笑道,“他們昨日也紛紛說要進城,我想了想,還是覺得麻煩,幹脆在城外找了一處地方落腳。”
賀枚與華硯相讓著喝了一會茶,便單刀直入問一句,“殿下此一次親去樂平縣,見過崔勤本人,也問了相關的知情人,對劉家小妾的案子,可有什麽結論?”
華硯笑道,“賀大人想必與我是一樣的想法,對你我來說,自然希望朝廷的官都是好官,民都是好民。好官好民卻出了這一場衝突,自然是有壞官刁民在從中作祟。”
賀枚揮手屏退堂中伺候的下人,輕聲笑道,“殿下來樂平縣之前,心中就有了一個判斷,此一番查探罷,此前的判斷是否與事實相合?”
華硯喝了一口茶,垂目道,“大約是我見到崔勤本人的時候,就篤定了心中的想法,聽其言,觀其行,他的確不像是一個腦子糊塗,辦事逾矩之人。且不說強占民女,謀害人命,就算以權謀私,上下串通這種事,也不敢沾。”
賀枚了然一笑,“既然殿下已認定崔勤是清白的,為今之計,就是如何給劉家一個交代。”
華硯點頭道,“棘手的正是這事。劉岩在京中告禦狀,事情鬧得朝野皆知,都察院又將崔縉尚書以包庇的罪名牽連其中,要是沒有一個說法,恐怕難以服眾。我這一趟去樂平縣,雖問清楚了事,卻沒能取來半個人證物證,空口無憑,如何向皇上迴話?”
賀枚道,“事情的前因後果我也派人偷偷查過,且不說幕後指使的人,在崔勤與劉岩當中掀翻風浪的兩個人一個死了,一個不知所蹤,證物又失竊,原本清清楚楚的一樁事反倒變成了無憑無據兩家言,說不清道不明。其餘的人,都是不知全部內情的,就算抓起來嚴刑拷問,最後也隻會落得一個屈打成招的結果。”
華硯歎道,“即便如此,林州府也要以升堂審案,將各方口供記錄在案,用作刑部底案,給出一個結論。來日京中不管是複核也好,三司會審也好,不至於擔心劉家受人指使,臨案翻供。”
賀枚問道,“那個走失的下人,是不是要在林州廣布通緝令,把人找出來。”
華硯道,“單靠林州一省恐怕還不夠,通緝令一下,唯恐打草驚蛇,我迴京之後會稟報皇上,派人在十州暗訪。未免被對手捷足先登,請賀大人也不必興師動眾。”
賀枚一一點頭應了,二人又商議半晌,一同用了午膳,華硯就出了布政司,到驛館落腳。
華千見華硯一路上都沉默不語,安頓好之後就問一句,“殿下為何憂心?”
華硯一想到他這幾日上躥下跳,試探他的心思,忍不住就生出了逗弄他的想法,“你不是很能揣度我的意思嗎?不如你說說我為什麽事憂心?”
華千道,“我猜殿下不是此一番愁眉不是因為皇上,也不是因為案子,卻是見過林州巡撫大人之後新添了幾分愁緒。”
華硯心中暗自驚歎,他自因為很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到底還是瞞不住朝夕相處的身邊人。
“不過是一點感慨。林州巡撫賀枚也好,樂平知縣崔勤也好,明裏暗裏已經把這樁案子的前因後果都查清楚,他們知道的不比我們少,之所以諱莫如深,不肯細細上報朝廷的緣故,大約都要落到不信任三個字上麵。”
華千懵懵懂懂應了一聲是,又覺得自己太敷衍了,就搖頭晃腦地問一句,“其實殿下說的,我並沒有聽明白。”
華硯被逗得忍不住笑,“其實也沒有什麽難懂的,事因都察院起,林州的大小官員自然也希望由都察院了,所以即便他們一早就看透的前因後果,也隻等著朝廷派人來親眼看一看,親口問一問,親耳聽一聽,再親筆寫一紙文書,還崔勤一個清白。”
華千兩條眉毛皺成了一條,“這原本也不是什麽新鮮事,殿下為何如此落寞?”
華硯歎道,“若存著這心機的隻是崔勤,也是人之常情,讓我略有失望的卻是賀枚。”
華千疑惑道,“彼時賀大人與殿下交談,言辭恭謹,看起來並不像是要刻意隱藏什麽,殿下是不是多心了?”
華硯搖頭笑道,“正是因為他言辭恭謹,我才覺得有些違和。他與我同是天子之臣,頭上頂著一個天,彼此間卻做不到全然信任,想來也是一件悲事。”
華千似笑非笑,“殿下這般庸人自擾,也是難得一見。不要說賀大人與殿下隻同為天子之臣,並無私交,就算你們是私交甚密的同僚,也未必全然交心。”
他一邊說,一邊笑,笑的華硯心裏發毛,忍不住就問一句,“你笑什麽?”
華千掩著嘴巴,輕聲笑道,“大約是殿下同淩音殿下相識之後,對人心更多了幾分奢求。”
華硯想也不想,就嗬斥華千一句胡說八道,華千也不敢再碰他的逆鱗,關上門退出去了。
華硯聞著房中的熏香,忍不住又百般思量。
莫非是出門在外,遠離京城的緣故,他的心境與從前大大不同,從前他能坦然接受的事,在此時都成了不可擺脫的夢魘,別離的感知越發強烈,讓人看不清來路,也不知歸途。
眼下他要寫的這一封奏章不比之前的請安密折,保全誰,彈劾誰,字句如何羅列,是言辭激進,還是有所保留,都要細細斟酌。來日朝上,毓秀少不得要拿他這一封折子明示。
除此以外,加上林州府審案結辯,才算掙到了五分勝算。
華硯花了一個下午,一字一句地斟酌,傍晚時分,才把折子謄抄寫好。鎖進密匣之後,他本想叫華千備水備飯,又忍不住心中萌動,便鋪一張紙,換了細筆,沾墨落筆,詩曰:
你若無心我便休,青山隻認白雲儔。
飛泉落韻怡然夏,飄葉成詩好個秋。
落花成土多真愛,飛葉隨風有至愁。
許是今生緣未了,還從夢裏記明眸。
意趣曾經慕十洲,雲箋封月遣誰郵?
緣如有夢情長在,你若無心我便休。
為誰消瘦為誰憂?二月桃花五月榴。
燕舞鶯歌翻寂寞,鳳衾鴛枕憶溫柔。
水因有性山難轉,你若無心我便休。
紅淚箋成何處與?天涯渺渺路悠悠。
清水寒潭落葉浮,忍將往事下眉頭。
縱然桂魄都圓缺,況複萍蹤不去留?
孤枕偏生蝴蝶夢,吟鞋怕上鳳凰樓。
此情應是長相守,你若無心我便休。
當年毓秀對薑鬱情濃時,不知從哪裏看來了一首相思寄語,日日沉吟,扭斷愁腸。
華硯一直都覺得那詩中的字句太過小兒女情懷,即便感同身受,也著實油膩了些。
他也知道毓秀曾親筆謄抄過那幾句詩,工筆娟秀,卻從來也不敢真的送給薑鬱。
毓秀的糾結情思,他都看在眼裏。諷刺的是事到如今,他竟想不到別的句子來寄托思緒。過了這些年,他想對毓秀說的,不過是一句“你若無情我便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