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蜀州出京, 途徑黔州, 一路山路崎嶇,華硯等人花了近一月才走到林州境內。
一行人離京之前, 毓秀特別吩咐華硯這一趟出來要多聽多看,留心民生,所以他到達林州之後,沒有一早透露身份,也沒有去布政司同巡撫賀枚會麵, 隻找了一間中上的客棧落腳。
賀枚被毓秀從禮部調至林州巡撫一職, 上任不足一年,他為人十分謹慎低調, 在為政上並無大刀闊斧的改革,百姓對其風評便也無喜無悲。
華硯走訪了幾日,得到的反饋寥寥,跟隨他一路行來的心腹華千忍不住詬病賀枚的無所作為, “聽說賀大人在做巡撫之前一直是做京官, 因脾氣秉性與人不合,得罪了崔尚書, 鬧得上下不睦, 才被皇上調到林州任上。如今看來, 他不止做人不夠圓滑, 在外為官也無所建樹, 新官上任三把火, 他卻連一把火也沒燒起來, 隻求明哲保身,看來不過是個平庸之輩。”
華硯笑道,“賀大人在京官至一部侍郎,又怎麽會是平庸之輩,皇上既然肯以一州托付,就是信任他上任之後會有所作為。一官一任巡撫,與在京處處掣肘不同,權奪都在他一人身上。以往外官做到巡撫的,不官商勾結,魚肉百姓已是不易,賀大人初來乍到,還要花時間熟悉林州的大小事物,貿然行政策,求功績,隻會揠苗助長,得不償失。更何況朝廷的政令不下,他也無改革的契機,就算他看到一州行政的弊病,也隻能默默放在心裏罷了。”
他說的話,華千並不能全然明白,華硯也不再解釋,“收拾一下,明日一早我們就動身往樂平縣。”
華千這一邊才應聲,客棧的小二就來敲門,通報有貴客求見。
華硯猜到來人是誰,就親自迎出門。
門一開,站在門外的果然也不是仆役,而是一身素服的賀枚。
彼此一照麵,華硯與賀枚禁不住都是一笑。
賀枚叫跟來服侍的小廝等在外麵,華硯也屏退華千,請賀枚進房。
賀枚款款踱步進門,門一關,二人對麵行了揖禮,禮畢,賀枚便甩了衣衫下擺,跪地行伏禮。
華硯嚇了一跳,忙躬身去扶賀枚,“賀大人何以行如此大禮,若你是為了我在宮中的虛名,那是大大的不必。”
他話一說完,賀枚就直起身子笑道,“華大人誤會了,我跪的並不是你,而是你帶來的尚方寶劍,你這一趟來林州,身份不隻是監察禦史,更是皇上的欽差,欽差降臨,如皇上親臨,請華大人代皇上受我這一拜。”
華硯這才笑著點點頭,坦然受了賀枚叩拜,“原來賀大人跪的是皇上,華硯鬥膽替皇上領受了。”
賀枚叩拜畢,華硯親自扶他起身,一邊做了個請的手勢,二人分賓主落座,彼此相讓著飲了一杯茶。
華硯笑著問道,“我此行來林州,身份雖是皇上下旨禦賜,卻無人知曉我手裏握著尚方寶劍,賀大人卻是從何知曉?”
賀枚被問的一愣,半晌才對著華硯尷尬一笑。
華硯立解其意,二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
一杯茶飲盡,賀枚對華硯問道,“皇上此番派華大人前來,想必是為了林州的那個士子上京告禦狀的事,大人預備怎麽查樂平縣令,是否要我叫他來寧城問話?”
華硯笑道,“案子鬧到京城,賀大人必然已經一早就知曉了前因後果,我想聽聽你的意思。”
賀枚一臉凝重,“因我與崔大人的關係,我實在不便過多插手。案子本身沒什麽稀奇,明眼人不花什麽力氣就看得出是有人故意針對崔大人。”
華硯一皺眉頭,“賀大人可曾見過樂平知縣,他人品如何,是否真的如那告狀的士子所說,是個欺男霸女,魚肉鄉裏的贓官?”
賀枚搖頭道,“林州百縣,樂平縣的政績曆年來都名列前茅。林州的監察禦史原有十人,之前前往樂平縣的那位禦史大人向皇上奏表彈劾之前,也曾與我見過麵。想來,他是為了套我的話,才特地來見了我一麵。都察院直屬皇上統轄,我怎好多言,隻勸他三思而行,不要偏聽一麵之詞,萬萬要查清楚事情真相再做定論。其實那個時候他已打定了主意要彈劾崔勤,我說的話實在已經十分偏頗了。”
“大人實說你之前有心偏幫那個樂平知縣?”
“說偏幫也稱不上,他既然能把一縣的政績做的有聲有色,就算不是一個清官,也是一個能官,自然有他的可取之處。”
“賀大人見過崔勤本人?”
“見過是見過,也說過幾句話,卻不曾深交,他是舉人出身做的知縣,學問雖好,詩情雅興卻更高,據說年輕時也是一個才子,加上少年姻緣,一貫恩愛,喪妻後卻不曾續弦,隻在平日裏好結交個把紅顏知己,在風月上並非無瑕,至於是否曾強逼人婦,外界的傳言不一,還要靠華大人親自前往樂平縣一問究竟。”
華硯笑著點頭,“時候不早,大人出來也有些時辰,未免惹人耳目,還是請早些迴府。”
這一句雖是逐客令,賀枚卻並不覺得被冒犯,“華大人此一去要多多保重,自來林州之後,我在府中養了幾隻信鴿,大人不妨帶一隻上路,來日若有什麽要緊,就叫信鴿傳信給我,恐怕要比加急文書還跑得快些。”
華硯感念賀枚的好意,笑著應承下來,連聲道謝。
賀枚去後,華千迴到房中,一邊逗弄籠子裏的兩隻白鴿,一邊對華硯笑道,“賀大人可是怕殿下迴京之後對他的施政頗有微詞,在皇上麵前解說他的不是,才未雨綢繆,私下見大人求情?”
華硯搖頭嗤笑,也不答話,隻吩咐他快些收拾,準備明日上路。
華千出門之後,華硯就和衣上床,當晚翻來覆去,輾轉無眠。
這一路出門,他並無水土不服,因他是武家出身,連日奔波也並無疲態。之前那些天,他都睡得與在京中無異,隻有今晚心神不寧,莫名憂思。
要說有煩惱,他腦子也一片紛亂,想靜下心來想正事,卻越發的煩躁不安。
折騰半宿,華硯幹脆起身,坐在桌前給毓秀寫密折,提筆無下處,猶豫半晌,幹脆隻寫這一路上的見聞,報一個平安。
自幼年起被指派給毓秀做伴讀,他就從未同她分別過一月之久。未受賀枚大禮之前,他都刻意不去想毓秀,今晚與賀枚見麵之後,卻不知道為什麽,一人獨處之時,他心裏眼裏都是毓秀的影子,萬般愁緒湧上心頭,好不酸楚。
洋洋灑灑寫了一個時辰,華硯總算生出一些困意,便將奏折鎖到密匣中,複迴床上去睡。
一早華千來叫早,華硯還在房中熟睡,華千見桌上擺著密封的奏折,猜到華硯昨晚熬了夜,便吩咐店家準備飯菜,等了半個時辰才叫他起身。
一行人用了飯,啟程往樂平縣,即便快馬加鞭,一白日的時間也趕不及,入夜之後便就近在市鎮落腳,洗漱停當,準備歇息。
華硯這一邊才躺安穩,就聽到窗邊輕輕三聲叩響。
這是修羅堂與他一早定下的暗號。
華硯一行在明,修羅堂跟隨在暗,兩邊約定,除非不得已,不必見麵。
如今他們找上門,自然是有了要緊的事要同他商量。
華硯披衣下床,親自走到窗前開窗。
一身黑衣的修羅使跳窗進房,單膝跪地對華硯行禮,“打擾殿下安寢,是屬下的過錯,還請殿下原諒。”
淩音派來貼身保護華硯的是修羅堂的第二大高手元安。
華硯揮手做一個平身的手勢,“你來見我,自然是有事同我商量,速速說吧正事吧。“
元安拱手對華硯道,“屬下暗中隨行大人這些天,發覺似乎還有一隊人馬暗中監視大人的一舉一動,暗中跟隨我們至今。”
華硯想的是,怪不得他昨日心神不寧,原來是對危機早有預感。
“你的消息可確實?又或是捕風捉影的一個猜測?”
元安拜道,“屬下等查探了這些天,確認有高手暗中跟隨我們,至於他是敵是友,目的如何,還不能確定。”
“他們一行有多少人查清楚了嗎?”
“這一點屬下還沒有查清楚,唯一能確定的是他們並非單槍匹馬行事,且個個身手不凡。”
華硯沉默半晌,輕聲問道,“依你看來,那些人是什麽身份?”
元安想了想,斟酌迴話,“是否是皇上另派了一群人,在暗中保護大人。”
華硯輕輕搖頭,一邊皺起眉頭,元安猜的這一種情況顯然是最安全的情況,可能性卻極小,且不說毓秀除了修羅堂之外無人可派,就算她真的另派了人手,也不會不知會他就作為。
與之相比,更有可能的是,那一隊暗中監視他的人,是毓秀的政敵派來的。就他知道的來說,靈犀公主手裏有一隊暗衛,薑舒兩家也一定有可以指派做秘事的高手。至於這一次跟來的是誰的人,恐怕還要再試探才能得知。
想到這,華硯便對元安笑道,“除了這件事,你還有沒有其他事要同我說?”
元安搖頭答一句,“沒有了。”說完之後,他卻又猶豫著加了一句,“其實還有一件事,修羅堂在查驗探子身份的時候,似乎也暴露了行蹤,他們好像知道我們在暗中保護大人。”
華硯點頭笑道,“不礙事,就算你們不暴露,他們也一定猜到皇上會指派人在暗中保護我的安全。“
修羅堂隱秘行事這麽多年,薑舒兩家不可能沒知覺,就算他們不知修羅使的名號,也一定早就知道這群暗衛的存在。
元安見華硯凝眉思索,不敢打擾他思緒,就笑著不說話,隻低頭站在一邊。
華硯去貼身的包袱裏取了昨日寫的密折,對元安道,“這一封是我給皇上寫的折子,等我修改一些,便交給你,你派妥帖的人送迴京去。”
他一邊說,一邊拆了密折匣子,在末尾加了一段,寫完之後,又從頭到尾讀了昨日寫的種種,不禁歎一口氣,眼一花,手一抖,竟在末尾加了一句,“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寫完那個極字,華硯才意識到在奏折上寫這種詩句並不恰當,便小心拿筆劃掉了,吹幹字跡,小心把奏折放迴密匣,落鎖之後又加了一重棉布包裹。
元安接過密匣,放到懷裏,跳窗而去。
華硯走去關窗的時候看到窗外的圓月,苦笑一聲,自迴床上睡了。
一行人又趕了兩日路,第三日便到了樂平縣境內。
華硯照舊吩咐繞開縣府衙門,找一間客棧落腳。
之後的兩三日,他便帶人在縣城裏走訪商鋪茶樓。
樂平縣本就是個小縣城,街道小巷幹幹淨淨,商貿並不繁盛,隻在每月趕集的時候,田莊上的人便會上城。
恰巧華硯等人到樂平縣的第三日就是市集,市集上熱鬧非凡,似民生無憂,買賣中討價還價,民風也算純良。
華硯帶了兩個隨從,在集市上遊逛,將近晌午十分,華千才要提議去用飯,就有兩個人擠上前,衝散了三人。
華千被推了一把,又覺到有人在他腰間摸索,兩邊人錯開之後,他一摸腰際,裝零錢的荷包哪裏還有蹤影。
華千慌忙扯住那兩人,一邊高聲唿喚華硯。
華硯從頭到尾冷眼旁觀,把事情的經過看在眼裏,卻並未插手,隻麵無表情地站在一邊。
華千與另一名隨從死抓兩人,直嚷嚷著錢包被盜,要拉那兩個賊去見官。
那兩人似乎是農戶出身,身上有些力氣,一聽說要見官,慌忙掙脫,才要擠開人群落跑,就被華硯輕功攔截。
華硯本不想因為這一點小事斤斤計較,聽到華千說到見官時才動了心思,決定順水推舟,摸一摸崔勤的虛實。
幾個人扭到縣衙,華千從兩個賊手裏搜出荷包,一邊擊鼓喊冤。
值班的衙役聽到鼓聲迎出門,將一群人帶到公堂。
晌午時間告狀,得不得縣令召見全憑運氣,讓華硯驚異的是,崔勤竟在短短時間就坐上了公堂。
華硯初見崔勤其人,與他預想的大相徑庭。
這人不過三十五六歲年紀,卻絲毫沒有中年為官的臃腫油膩之態,一臉的精明幹練。
相由心生,如此雲淡的相貌,實在不像□□□□的惡霸。
可華硯深知知人知麵不知心的道理,有些人相貌周正,氣質非凡,待人接物圓滑融通,可這些都是為見人貼上的麵皮,本性如何,也要相處之後才慢慢顯了原形。
崔勤細細打量堂下五人,一眼就辨識出華硯並非池中物。
驚堂木下,衙役們要壓眾人跪在堂上,卻被崔勤出聲阻止,一雙眼直直盯著華硯,“公子頭戴儒巾,想來也是考過功名的,你不必跪了。”
華千被推跪在堂下,隻抬頭對崔知縣冷笑,心想這人不曾仗勢逼迫華硯,還算有些眼力。
華硯也多少鬆了一口氣,若崔勤不問青紅皂白執意叫他下跪,他豈不是要一早就暴露了欽差的身份。
崔勤安撫華硯,便再不看他一眼,再敲一聲驚堂木,開口問案。
華千與兩個賊各自訴說了案情,華千據實稟報,兩個賊卻一口咬定荷包原本就是他們的,幾個外地人見錢眼開,平白扯住他們要圖謀錢財。
崔勤聽罷,抬手叫衙役將證物荷包呈送到他麵前。
見過荷包之後,崔勤就變了臉色,看向華硯的目光也變的十分複雜。
華硯眼看著崔勤變了臉色,就猜到他開始懷疑他的身份。可即便崔勤忌諱他,申案時的態度卻依舊不卑不亢,“大膽毛賊,你們是哪裏人士,在樂平縣行竊多少時日,若不誠實招來,休怪我大刑伺候。”
兩個賊忽被嗬斥,嚇得屁滾尿流第叫冤枉,自稱臨縣來趕集的,連聲叫老爺饒命。
崔勤的幕賓看到荷包的時候也馬上就清楚了事情的原位,便在一旁悄聲提醒崔勤,“大人不如直言,讓這兩個毛賊死個明白。”
崔勤點了點頭,對下首兩賊嗬斥道,“若你們挑本地人下手,扭到公堂上來自有一番糾纏,可你們今番偷的這個錢包,用料做工都不是出自本地,而是上等的蜀繡蜀錦。與你們爭執的這幾位,穿著打扮雖低調,細看卻也看得出並非本地人士。這荷包的歸屬,一目了然。”
華千跪在地上聽著,在心裏說一句,“這個官還算腦子明白。”
崔勤一邊叫華千兩人起身,一邊又細細審問那兩個賊,不等用刑,兩個人就稀裏糊塗地招了。
崔勤便幹脆利索地斷道,“念你二人不是慣犯,從輕發落,各打二十大板,留存案底,移交原籍,如有再犯,定不輕饒。”
衙役們大概揣測了崔勤的意思,行刑打人的時候十分收斂,不曾下重手。兩個小賊被打的鬼哭狼嚎,刑罷卻也還能行走。
一樁案了,崔勤將文書交給書吏,將華硯三人請到內堂。
華硯麵上不動聲色,隻默默跟隨,到內堂之後,他便叫華千二人在門外等候,自己隻身一人同崔勤進房。
仆役將門一關,崔勤就跪地對華硯行大禮,“見欽差如見吾皇親臨,遙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華硯揮手對崔勤做出一個平身的手勢,“崔大人果然知道我的身份。”
崔勤起身對華硯行了個拜禮,“殿下代任林州監察禦史的旨意,屬下一早就收到了,才在堂上見到殿下的第一眼,屬下就看出殿下器宇不凡,卻遲遲不敢確認,直到我看到殿下家人的荷包。”
華硯笑道,“崔大人頭腦清楚,實在難得。我如今隻是一個小小的監察禦史,你我不必多禮,一同入座吧。”
崔勤哪裏肯與華硯一同入座,一邊躬身請華硯上座,一邊親自為他倒了一杯茶,“殿下這一趟來林州,可是為下官的事?”
華硯慢飲一口茶,輕笑道,“崔大人也知道你的事鬧得有嚴重?”
崔勤聽華硯話中有譴責之意,忙跪地叩道,“事情的前因後果,想必殿下也有耳聞,從頭到尾,屬下都十分的冤枉。若那個賤民在林州告狀,刑部立案也好,布政司上官們派人來問話審我也好,下官還有的辯解,誰是誰非很快就會水落石出。隻是那賤民一鬧就鬧到了京城,越過層層司法,直走到大理寺門前去告狀,皇上遠在京中,自然隻聽得到他的伸冤,看到他背上被釘板刺破的血,卻聽不到下官的委屈。”
華硯聞言,輕輕吹了吹茶杯,不叫崔勤起身,臉上也沒有笑容,隻輕聲歎道,“皇上派我來林州,就是要聽一聽崔大人的委屈。在我之前是否也有一位監察禦史來樂平縣查你的事?”
崔勤搖頭道,“之前的禦史大人即便真的來過樂平縣,下官也從未曾見過他麵。不知他見過誰,問過誰的話,隻是他從不曾問過我的話。不久之後聽聞他在朝上借樂平縣的事彈劾崔尚書,下官心中十分驚異,原本是簡簡單單的一樁事,卻從無人立下案卷,也未問過我這個當事人,下官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思來想去,不得不要懷疑,是否是有心人得知了小官與尚書大人的關係,借機陷害尚書大人。”
華硯暗道,才想他頭腦清楚,果然頭腦清楚。
“既然你急著要申辯,就將事情如何原原本本地對我說來,一個細節也不要遺漏。”
崔勤叩首應了一聲是,對華硯訴道,“那上京告禦狀的賤民名叫劉岩,是樂平縣的一個士子,下官原是他的父母官,一切的起因是他為了來年考進士而申請入籍。”
一行人離京之前, 毓秀特別吩咐華硯這一趟出來要多聽多看,留心民生,所以他到達林州之後,沒有一早透露身份,也沒有去布政司同巡撫賀枚會麵, 隻找了一間中上的客棧落腳。
賀枚被毓秀從禮部調至林州巡撫一職, 上任不足一年,他為人十分謹慎低調, 在為政上並無大刀闊斧的改革,百姓對其風評便也無喜無悲。
華硯走訪了幾日,得到的反饋寥寥,跟隨他一路行來的心腹華千忍不住詬病賀枚的無所作為, “聽說賀大人在做巡撫之前一直是做京官, 因脾氣秉性與人不合,得罪了崔尚書, 鬧得上下不睦, 才被皇上調到林州任上。如今看來, 他不止做人不夠圓滑, 在外為官也無所建樹, 新官上任三把火, 他卻連一把火也沒燒起來, 隻求明哲保身,看來不過是個平庸之輩。”
華硯笑道,“賀大人在京官至一部侍郎,又怎麽會是平庸之輩,皇上既然肯以一州托付,就是信任他上任之後會有所作為。一官一任巡撫,與在京處處掣肘不同,權奪都在他一人身上。以往外官做到巡撫的,不官商勾結,魚肉百姓已是不易,賀大人初來乍到,還要花時間熟悉林州的大小事物,貿然行政策,求功績,隻會揠苗助長,得不償失。更何況朝廷的政令不下,他也無改革的契機,就算他看到一州行政的弊病,也隻能默默放在心裏罷了。”
他說的話,華千並不能全然明白,華硯也不再解釋,“收拾一下,明日一早我們就動身往樂平縣。”
華千這一邊才應聲,客棧的小二就來敲門,通報有貴客求見。
華硯猜到來人是誰,就親自迎出門。
門一開,站在門外的果然也不是仆役,而是一身素服的賀枚。
彼此一照麵,華硯與賀枚禁不住都是一笑。
賀枚叫跟來服侍的小廝等在外麵,華硯也屏退華千,請賀枚進房。
賀枚款款踱步進門,門一關,二人對麵行了揖禮,禮畢,賀枚便甩了衣衫下擺,跪地行伏禮。
華硯嚇了一跳,忙躬身去扶賀枚,“賀大人何以行如此大禮,若你是為了我在宮中的虛名,那是大大的不必。”
他話一說完,賀枚就直起身子笑道,“華大人誤會了,我跪的並不是你,而是你帶來的尚方寶劍,你這一趟來林州,身份不隻是監察禦史,更是皇上的欽差,欽差降臨,如皇上親臨,請華大人代皇上受我這一拜。”
華硯這才笑著點點頭,坦然受了賀枚叩拜,“原來賀大人跪的是皇上,華硯鬥膽替皇上領受了。”
賀枚叩拜畢,華硯親自扶他起身,一邊做了個請的手勢,二人分賓主落座,彼此相讓著飲了一杯茶。
華硯笑著問道,“我此行來林州,身份雖是皇上下旨禦賜,卻無人知曉我手裏握著尚方寶劍,賀大人卻是從何知曉?”
賀枚被問的一愣,半晌才對著華硯尷尬一笑。
華硯立解其意,二人相視一笑,心照不宣。
一杯茶飲盡,賀枚對華硯問道,“皇上此番派華大人前來,想必是為了林州的那個士子上京告禦狀的事,大人預備怎麽查樂平縣令,是否要我叫他來寧城問話?”
華硯笑道,“案子鬧到京城,賀大人必然已經一早就知曉了前因後果,我想聽聽你的意思。”
賀枚一臉凝重,“因我與崔大人的關係,我實在不便過多插手。案子本身沒什麽稀奇,明眼人不花什麽力氣就看得出是有人故意針對崔大人。”
華硯一皺眉頭,“賀大人可曾見過樂平知縣,他人品如何,是否真的如那告狀的士子所說,是個欺男霸女,魚肉鄉裏的贓官?”
賀枚搖頭道,“林州百縣,樂平縣的政績曆年來都名列前茅。林州的監察禦史原有十人,之前前往樂平縣的那位禦史大人向皇上奏表彈劾之前,也曾與我見過麵。想來,他是為了套我的話,才特地來見了我一麵。都察院直屬皇上統轄,我怎好多言,隻勸他三思而行,不要偏聽一麵之詞,萬萬要查清楚事情真相再做定論。其實那個時候他已打定了主意要彈劾崔勤,我說的話實在已經十分偏頗了。”
“大人實說你之前有心偏幫那個樂平知縣?”
“說偏幫也稱不上,他既然能把一縣的政績做的有聲有色,就算不是一個清官,也是一個能官,自然有他的可取之處。”
“賀大人見過崔勤本人?”
“見過是見過,也說過幾句話,卻不曾深交,他是舉人出身做的知縣,學問雖好,詩情雅興卻更高,據說年輕時也是一個才子,加上少年姻緣,一貫恩愛,喪妻後卻不曾續弦,隻在平日裏好結交個把紅顏知己,在風月上並非無瑕,至於是否曾強逼人婦,外界的傳言不一,還要靠華大人親自前往樂平縣一問究竟。”
華硯笑著點頭,“時候不早,大人出來也有些時辰,未免惹人耳目,還是請早些迴府。”
這一句雖是逐客令,賀枚卻並不覺得被冒犯,“華大人此一去要多多保重,自來林州之後,我在府中養了幾隻信鴿,大人不妨帶一隻上路,來日若有什麽要緊,就叫信鴿傳信給我,恐怕要比加急文書還跑得快些。”
華硯感念賀枚的好意,笑著應承下來,連聲道謝。
賀枚去後,華千迴到房中,一邊逗弄籠子裏的兩隻白鴿,一邊對華硯笑道,“賀大人可是怕殿下迴京之後對他的施政頗有微詞,在皇上麵前解說他的不是,才未雨綢繆,私下見大人求情?”
華硯搖頭嗤笑,也不答話,隻吩咐他快些收拾,準備明日上路。
華千出門之後,華硯就和衣上床,當晚翻來覆去,輾轉無眠。
這一路出門,他並無水土不服,因他是武家出身,連日奔波也並無疲態。之前那些天,他都睡得與在京中無異,隻有今晚心神不寧,莫名憂思。
要說有煩惱,他腦子也一片紛亂,想靜下心來想正事,卻越發的煩躁不安。
折騰半宿,華硯幹脆起身,坐在桌前給毓秀寫密折,提筆無下處,猶豫半晌,幹脆隻寫這一路上的見聞,報一個平安。
自幼年起被指派給毓秀做伴讀,他就從未同她分別過一月之久。未受賀枚大禮之前,他都刻意不去想毓秀,今晚與賀枚見麵之後,卻不知道為什麽,一人獨處之時,他心裏眼裏都是毓秀的影子,萬般愁緒湧上心頭,好不酸楚。
洋洋灑灑寫了一個時辰,華硯總算生出一些困意,便將奏折鎖到密匣中,複迴床上去睡。
一早華千來叫早,華硯還在房中熟睡,華千見桌上擺著密封的奏折,猜到華硯昨晚熬了夜,便吩咐店家準備飯菜,等了半個時辰才叫他起身。
一行人用了飯,啟程往樂平縣,即便快馬加鞭,一白日的時間也趕不及,入夜之後便就近在市鎮落腳,洗漱停當,準備歇息。
華硯這一邊才躺安穩,就聽到窗邊輕輕三聲叩響。
這是修羅堂與他一早定下的暗號。
華硯一行在明,修羅堂跟隨在暗,兩邊約定,除非不得已,不必見麵。
如今他們找上門,自然是有了要緊的事要同他商量。
華硯披衣下床,親自走到窗前開窗。
一身黑衣的修羅使跳窗進房,單膝跪地對華硯行禮,“打擾殿下安寢,是屬下的過錯,還請殿下原諒。”
淩音派來貼身保護華硯的是修羅堂的第二大高手元安。
華硯揮手做一個平身的手勢,“你來見我,自然是有事同我商量,速速說吧正事吧。“
元安拱手對華硯道,“屬下暗中隨行大人這些天,發覺似乎還有一隊人馬暗中監視大人的一舉一動,暗中跟隨我們至今。”
華硯想的是,怪不得他昨日心神不寧,原來是對危機早有預感。
“你的消息可確實?又或是捕風捉影的一個猜測?”
元安拜道,“屬下等查探了這些天,確認有高手暗中跟隨我們,至於他是敵是友,目的如何,還不能確定。”
“他們一行有多少人查清楚了嗎?”
“這一點屬下還沒有查清楚,唯一能確定的是他們並非單槍匹馬行事,且個個身手不凡。”
華硯沉默半晌,輕聲問道,“依你看來,那些人是什麽身份?”
元安想了想,斟酌迴話,“是否是皇上另派了一群人,在暗中保護大人。”
華硯輕輕搖頭,一邊皺起眉頭,元安猜的這一種情況顯然是最安全的情況,可能性卻極小,且不說毓秀除了修羅堂之外無人可派,就算她真的另派了人手,也不會不知會他就作為。
與之相比,更有可能的是,那一隊暗中監視他的人,是毓秀的政敵派來的。就他知道的來說,靈犀公主手裏有一隊暗衛,薑舒兩家也一定有可以指派做秘事的高手。至於這一次跟來的是誰的人,恐怕還要再試探才能得知。
想到這,華硯便對元安笑道,“除了這件事,你還有沒有其他事要同我說?”
元安搖頭答一句,“沒有了。”說完之後,他卻又猶豫著加了一句,“其實還有一件事,修羅堂在查驗探子身份的時候,似乎也暴露了行蹤,他們好像知道我們在暗中保護大人。”
華硯點頭笑道,“不礙事,就算你們不暴露,他們也一定猜到皇上會指派人在暗中保護我的安全。“
修羅堂隱秘行事這麽多年,薑舒兩家不可能沒知覺,就算他們不知修羅使的名號,也一定早就知道這群暗衛的存在。
元安見華硯凝眉思索,不敢打擾他思緒,就笑著不說話,隻低頭站在一邊。
華硯去貼身的包袱裏取了昨日寫的密折,對元安道,“這一封是我給皇上寫的折子,等我修改一些,便交給你,你派妥帖的人送迴京去。”
他一邊說,一邊拆了密折匣子,在末尾加了一段,寫完之後,又從頭到尾讀了昨日寫的種種,不禁歎一口氣,眼一花,手一抖,竟在末尾加了一句,“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寫完那個極字,華硯才意識到在奏折上寫這種詩句並不恰當,便小心拿筆劃掉了,吹幹字跡,小心把奏折放迴密匣,落鎖之後又加了一重棉布包裹。
元安接過密匣,放到懷裏,跳窗而去。
華硯走去關窗的時候看到窗外的圓月,苦笑一聲,自迴床上睡了。
一行人又趕了兩日路,第三日便到了樂平縣境內。
華硯照舊吩咐繞開縣府衙門,找一間客棧落腳。
之後的兩三日,他便帶人在縣城裏走訪商鋪茶樓。
樂平縣本就是個小縣城,街道小巷幹幹淨淨,商貿並不繁盛,隻在每月趕集的時候,田莊上的人便會上城。
恰巧華硯等人到樂平縣的第三日就是市集,市集上熱鬧非凡,似民生無憂,買賣中討價還價,民風也算純良。
華硯帶了兩個隨從,在集市上遊逛,將近晌午十分,華千才要提議去用飯,就有兩個人擠上前,衝散了三人。
華千被推了一把,又覺到有人在他腰間摸索,兩邊人錯開之後,他一摸腰際,裝零錢的荷包哪裏還有蹤影。
華千慌忙扯住那兩人,一邊高聲唿喚華硯。
華硯從頭到尾冷眼旁觀,把事情的經過看在眼裏,卻並未插手,隻麵無表情地站在一邊。
華千與另一名隨從死抓兩人,直嚷嚷著錢包被盜,要拉那兩個賊去見官。
那兩人似乎是農戶出身,身上有些力氣,一聽說要見官,慌忙掙脫,才要擠開人群落跑,就被華硯輕功攔截。
華硯本不想因為這一點小事斤斤計較,聽到華千說到見官時才動了心思,決定順水推舟,摸一摸崔勤的虛實。
幾個人扭到縣衙,華千從兩個賊手裏搜出荷包,一邊擊鼓喊冤。
值班的衙役聽到鼓聲迎出門,將一群人帶到公堂。
晌午時間告狀,得不得縣令召見全憑運氣,讓華硯驚異的是,崔勤竟在短短時間就坐上了公堂。
華硯初見崔勤其人,與他預想的大相徑庭。
這人不過三十五六歲年紀,卻絲毫沒有中年為官的臃腫油膩之態,一臉的精明幹練。
相由心生,如此雲淡的相貌,實在不像□□□□的惡霸。
可華硯深知知人知麵不知心的道理,有些人相貌周正,氣質非凡,待人接物圓滑融通,可這些都是為見人貼上的麵皮,本性如何,也要相處之後才慢慢顯了原形。
崔勤細細打量堂下五人,一眼就辨識出華硯並非池中物。
驚堂木下,衙役們要壓眾人跪在堂上,卻被崔勤出聲阻止,一雙眼直直盯著華硯,“公子頭戴儒巾,想來也是考過功名的,你不必跪了。”
華千被推跪在堂下,隻抬頭對崔知縣冷笑,心想這人不曾仗勢逼迫華硯,還算有些眼力。
華硯也多少鬆了一口氣,若崔勤不問青紅皂白執意叫他下跪,他豈不是要一早就暴露了欽差的身份。
崔勤安撫華硯,便再不看他一眼,再敲一聲驚堂木,開口問案。
華千與兩個賊各自訴說了案情,華千據實稟報,兩個賊卻一口咬定荷包原本就是他們的,幾個外地人見錢眼開,平白扯住他們要圖謀錢財。
崔勤聽罷,抬手叫衙役將證物荷包呈送到他麵前。
見過荷包之後,崔勤就變了臉色,看向華硯的目光也變的十分複雜。
華硯眼看著崔勤變了臉色,就猜到他開始懷疑他的身份。可即便崔勤忌諱他,申案時的態度卻依舊不卑不亢,“大膽毛賊,你們是哪裏人士,在樂平縣行竊多少時日,若不誠實招來,休怪我大刑伺候。”
兩個賊忽被嗬斥,嚇得屁滾尿流第叫冤枉,自稱臨縣來趕集的,連聲叫老爺饒命。
崔勤的幕賓看到荷包的時候也馬上就清楚了事情的原位,便在一旁悄聲提醒崔勤,“大人不如直言,讓這兩個毛賊死個明白。”
崔勤點了點頭,對下首兩賊嗬斥道,“若你們挑本地人下手,扭到公堂上來自有一番糾纏,可你們今番偷的這個錢包,用料做工都不是出自本地,而是上等的蜀繡蜀錦。與你們爭執的這幾位,穿著打扮雖低調,細看卻也看得出並非本地人士。這荷包的歸屬,一目了然。”
華千跪在地上聽著,在心裏說一句,“這個官還算腦子明白。”
崔勤一邊叫華千兩人起身,一邊又細細審問那兩個賊,不等用刑,兩個人就稀裏糊塗地招了。
崔勤便幹脆利索地斷道,“念你二人不是慣犯,從輕發落,各打二十大板,留存案底,移交原籍,如有再犯,定不輕饒。”
衙役們大概揣測了崔勤的意思,行刑打人的時候十分收斂,不曾下重手。兩個小賊被打的鬼哭狼嚎,刑罷卻也還能行走。
一樁案了,崔勤將文書交給書吏,將華硯三人請到內堂。
華硯麵上不動聲色,隻默默跟隨,到內堂之後,他便叫華千二人在門外等候,自己隻身一人同崔勤進房。
仆役將門一關,崔勤就跪地對華硯行大禮,“見欽差如見吾皇親臨,遙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華硯揮手對崔勤做出一個平身的手勢,“崔大人果然知道我的身份。”
崔勤起身對華硯行了個拜禮,“殿下代任林州監察禦史的旨意,屬下一早就收到了,才在堂上見到殿下的第一眼,屬下就看出殿下器宇不凡,卻遲遲不敢確認,直到我看到殿下家人的荷包。”
華硯笑道,“崔大人頭腦清楚,實在難得。我如今隻是一個小小的監察禦史,你我不必多禮,一同入座吧。”
崔勤哪裏肯與華硯一同入座,一邊躬身請華硯上座,一邊親自為他倒了一杯茶,“殿下這一趟來林州,可是為下官的事?”
華硯慢飲一口茶,輕笑道,“崔大人也知道你的事鬧得有嚴重?”
崔勤聽華硯話中有譴責之意,忙跪地叩道,“事情的前因後果,想必殿下也有耳聞,從頭到尾,屬下都十分的冤枉。若那個賤民在林州告狀,刑部立案也好,布政司上官們派人來問話審我也好,下官還有的辯解,誰是誰非很快就會水落石出。隻是那賤民一鬧就鬧到了京城,越過層層司法,直走到大理寺門前去告狀,皇上遠在京中,自然隻聽得到他的伸冤,看到他背上被釘板刺破的血,卻聽不到下官的委屈。”
華硯聞言,輕輕吹了吹茶杯,不叫崔勤起身,臉上也沒有笑容,隻輕聲歎道,“皇上派我來林州,就是要聽一聽崔大人的委屈。在我之前是否也有一位監察禦史來樂平縣查你的事?”
崔勤搖頭道,“之前的禦史大人即便真的來過樂平縣,下官也從未曾見過他麵。不知他見過誰,問過誰的話,隻是他從不曾問過我的話。不久之後聽聞他在朝上借樂平縣的事彈劾崔尚書,下官心中十分驚異,原本是簡簡單單的一樁事,卻從無人立下案卷,也未問過我這個當事人,下官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思來想去,不得不要懷疑,是否是有心人得知了小官與尚書大人的關係,借機陷害尚書大人。”
華硯暗道,才想他頭腦清楚,果然頭腦清楚。
“既然你急著要申辯,就將事情如何原原本本地對我說來,一個細節也不要遺漏。”
崔勤叩首應了一聲是,對華硯訴道,“那上京告禦狀的賤民名叫劉岩,是樂平縣的一個士子,下官原是他的父母官,一切的起因是他為了來年考進士而申請入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