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眯起眼看著陶菁, 眼神冷冽, 不怒自威。
陶菁麵上卻浮現笑意,“人說君心難測, 莫非是下士三番兩次猜出皇上心中所想,才招來皇上的厭惡?”
毓秀冷哼道,“揣度君心,你已犯了大忌中的大忌。你自以為心思縝密,實則一葉障目, 夜郎自大。”
陶菁笑毓秀打腫臉充胖子, “這麽說來,是下士猜錯了?”
毓秀看也不看他, “何止猜錯了,你說的話簡直就是荒謬至極。之前你三番兩次口出狂言,朕隻當你恃才放曠,不與你計較。你若想靠這些劍走偏鋒的法子讓朕對你另眼相看, 我勸你盡早死了這條心。”
陶菁笑容不減, 長揖不拜,“既然這些劍走偏鋒的法子不管用, 那皇上何不為下士指明, 我該怎麽做才能得你另眼相看?”
“用心準備秋闈, 明年殿試入得了一甲, 朕自會對你另眼相看。”
陶菁一聲哀歎, “若當初皇上同我結下的契約是要西琳國泰民安, 君得臣心, 那下士的確該入朝為官,一生輔佐皇上,可惜可惜……”
毓秀不明所以,隻當他故弄玄虛,“你既然不是薑家的人,究竟是誰的人?”
陶菁笑道,“皇上怎麽知道我不是薑家的人?”
“朕問過程棉,他相信你的人品。”
“程大人相信下士,皇上相信程大人?”
“不錯。”
“卻不知程大人是如何評論下士?”
毓秀輕咳一聲,“他隻說憑你當朝頂撞君王的骨氣,絕不會做出為虎作倀的事。”
陶菁失聲笑道,“原來皇上早就認定薑相是虎。”
毓秀慍道,“不要顧左右而言他,你到底是誰的人?”
陶菁又往毓秀麵前走了兩步,搖著頭笑個不停,“我一早就向皇上表明心跡,是皇上自己不信。是我仰慕皇上,感念皇上救我出牢獄的大恩,才到皇上身邊伺候的。皇上若是一定問下士是誰的人,那下士也隻能迴答一句,我是皇上的人。”
毓秀被他笑的渾身不自在,就嗬斥一句,“你笑什麽?”
“皇上身在帝王家,從一出生就注定繼承皇位,我猜陛下也曾無憂無慮,無欲無求過。可經年累月,陛下終於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這件東西的重量壓的你透不過氣,所以不知從何時開始,陛下變得患得患失,敏感多疑,不再相信有誰會看到權利背後的你,更不敢相信有人會不求代價地喜歡你,每個人在你心裏都變成了一顆棋子,一場算計。”
毓秀笑容一滯,挑眉輕嗤,“朕身為一國之君,如果不算計別人,就會被人算計。人生本就是一場算計,別人在你的局裏,你也在別人的局裏。”
陶菁笑而不語,把手伸向毓秀頭頂,毓秀下意識地一躲,陶菁卻緊跟著又靠近她一步。
原來他隻是為她插正頭上的龍簪。
“下士鬥膽規勸皇上一句,得天下必先得人心,得人心卻不一定得天下,得了人心還想的天下,切忌婦人之仁。”
如此倨傲的態度,到底還是讓毓秀驚詫一瞬。
當初他在殿上當著文武眾臣頂撞她母上的時候,也是這麽目空一切。
毓秀沉默半晌,複又笑道,“朕一直都不喜歡婦人之仁這個說法,不知者不罪,隻望你下不為例。”
一晚間她才稍稍向他袒露本麵,就迫不及待地戴迴了溫柔麵具,陶菁多少有點失望。
寒風一吹,毓秀打了個冷戰,陶菁就躬身拜道,“皇上出來的時間也不短了,未免著涼,還是早些迴宮歇息。”
毓秀點點頭,轉身慢慢往迴走。
陶菁望著月華下毓秀拉長的影子,笑著跟在她身後幾步的距離,不再上前。
走出半程,毓秀隻覺得越來越冷,才把披在身上的鬥篷緊了緊,後頭的侍衛就大喊一句,“有刺客。”
西琳皇宮守備嚴密,從來沒人敢在大內行刺,毓秀看到從天而降的幾個蒙麵人時,到底還是有些驚異。
隨行的侍衛都是一等一的高手,除了有三位圍住毓秀貼身保護,其他人都與刺客纏鬥在一起。
事出突然,陶菁還來不及奔到毓秀身邊,就有人拿刀劈他。
毓秀才想叫人解救陶菁,他就已經避開了刺客的殺手。
刺客出招狠戾,陶菁從頭到尾都沒有還手,迴避的身法卻十分巧妙。
毓秀一見到這情景,就忍不住皺起眉頭,守宮的侍衛聽到喊聲,也紛紛前來助陣,幾個刺客不敵眾手,在救兵趕來之前就匆匆逃竄了。
陶菁率先對毓秀拜道,“皇上受驚。”
侍衛們也紛紛叩首請罪,“屬下等辦事不利,請皇上恕罪。”
毓秀隻居高臨下地看著陶菁。
跪著的人聽不到毓秀叫平身,都以為她驚駭大怒,一個個不敢妄動,隻有陶菁抬頭看了一眼。
隻一眼,就再也收不迴目光。
兩人一高一下地對視,毓秀麵色陰冷,陶菁卻展露笑容。
這家夥果然不是凡人。
過了不知多久,毓秀才和順了語氣說了一句,“都起來吧。”
禦林軍如蒙大赦,陶菁也笑著起身。
毓秀快步迴永樂宮,遠遠就看到薑鬱披了一件外袍出了殿門。
薑鬱在睡夢中聽到殿外的叫喊聲,猛然驚醒,一摸身邊空空如也,心中驚慌不已,找人來問,卻隻聽說宮中有刺客行刺皇上。他衝出殿外時魂都沒了,看到毓秀時才恢複了一貫的冷靜。
毓秀迎上薑鬱,二人相攜迴到殿中。
薑鬱臉色慘白,落座之後才勉強擠出一個笑容,“剛才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朕睡不著,帶人出去走走,中途遇上了幾個不速之客。”
“皇上可有受驚?”
“我身邊有人保護,並無驚嚇,也無損傷,隻是不知那幾個刺客是怎麽突破皇宮的守備,來去大內如入無人之境。”
薑鬱聽毓秀的語氣中含著隱隱的怒氣,就知她對禁軍的失職極度不滿,“皇上息怒。”
毓秀也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太過外顯,隻好笑著說了句,“早知如此,我不該深夜出去散步,平白讓伯良擔心,好在有驚無險。”
當班的侍衛統領早已跪在殿外請罪,毓秀隻對陶菁說了句,“禁軍守備失職,再不懲罰,有失公允。傳朕的旨意,叫劉先在三日之內查清誰是幕後主使,否則革職查辦。”
陶菁領旨而去,薑鬱屏退眾人,親手為毓秀倒了一杯茶。
毓秀喝了半杯壓驚茶,接過薑鬱向她伸來的手。
薑鬱握著手又覺得不甘心,就起身走到毓秀麵前,把她抱起來坐到他身上,“這幾日京城裏接二連三的出事,皇上要放寬心。”
放寬心就放寬心,怎麽好好的說著話,又動起手腳來。
毓秀坐到薑鬱身上之前,還被他抱起來掄了半圈,驚唿衝到嘴邊硬壓成了一聲歎息,“伯良怎麽突然……”
薑鬱笑道,“皇上已經下定決心要削去禁軍幾位統領的職位?”
以他們目前相處的姿勢,實在不適合一本正經地討論正事,毓秀心裏別扭,就掙紮了一下,想從他懷裏跳出來。
兩人推拉之間,薑鬱一聲悶哼,一隻手扶著腰哀哀地看著毓秀,“扯到腰上的傷了。”
毓秀哭笑不得,“身上有傷還不安靜坐著,扯到了怪誰。”
她嘴上雖然這麽說,卻還是小心翼翼地扶薑鬱走到床邊。
薑鬱等毓秀躺到身邊,就試探著把剛才的話又問了一遍。
毓秀明知躲避不過,隻好答了一句,“三日後禁軍還不能給出一個交代,朕也保不住劉先。這些日子已經陸陸續續有人上書彈劾禁軍的幾位統領,朕與兵部尚書商量過一次,她也提議借機整頓禁軍。”
薑鬱心裏一涼,若毓秀準南宮秋主持整頓禁軍,無異於給她自己埋下一個大大的隱患。
明哲弦退位之時留下的股肱之臣不多,禁軍還算存著五分忠君之心,若下令整頓,改換統領,薑壖與阮青梅必定會借機安插心腹。
毓秀見薑鬱半晌也不說話,就轉過身與他麵對麵,薑鬱這才露出笑容,伸手將毓秀抱在懷裏。
“伯良以為,朕是該換掉幾個禁軍的統領,還是先按兵不動,靜候時機?”
薑鬱猶豫半晌,終究還是說了句,“依臣看來,換掉禁軍統領也未必是壞事,劉先當差多年,雖無大錯,卻也並無顯功。刺客事出,禁軍治軍鬆散的隱患初顯頭角,皇上有心整頓,也是未雨綢繆。”
毓秀聽完這一句,身子僵的像一塊石頭,她花了好大的力氣才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靜如常,“哪裏是未雨綢繆,分明是亡羊補牢。”
薑鬱笑著吻了毓秀的額頭,“皇上還睡得著嗎?”
毓秀順勢從薑鬱懷裏掙出來,轉個身背對他,“睡不著也要睡,明日還有早朝。”
陶菁麵上卻浮現笑意,“人說君心難測, 莫非是下士三番兩次猜出皇上心中所想,才招來皇上的厭惡?”
毓秀冷哼道,“揣度君心,你已犯了大忌中的大忌。你自以為心思縝密,實則一葉障目, 夜郎自大。”
陶菁笑毓秀打腫臉充胖子, “這麽說來,是下士猜錯了?”
毓秀看也不看他, “何止猜錯了,你說的話簡直就是荒謬至極。之前你三番兩次口出狂言,朕隻當你恃才放曠,不與你計較。你若想靠這些劍走偏鋒的法子讓朕對你另眼相看, 我勸你盡早死了這條心。”
陶菁笑容不減, 長揖不拜,“既然這些劍走偏鋒的法子不管用, 那皇上何不為下士指明, 我該怎麽做才能得你另眼相看?”
“用心準備秋闈, 明年殿試入得了一甲, 朕自會對你另眼相看。”
陶菁一聲哀歎, “若當初皇上同我結下的契約是要西琳國泰民安, 君得臣心, 那下士的確該入朝為官,一生輔佐皇上,可惜可惜……”
毓秀不明所以,隻當他故弄玄虛,“你既然不是薑家的人,究竟是誰的人?”
陶菁笑道,“皇上怎麽知道我不是薑家的人?”
“朕問過程棉,他相信你的人品。”
“程大人相信下士,皇上相信程大人?”
“不錯。”
“卻不知程大人是如何評論下士?”
毓秀輕咳一聲,“他隻說憑你當朝頂撞君王的骨氣,絕不會做出為虎作倀的事。”
陶菁失聲笑道,“原來皇上早就認定薑相是虎。”
毓秀慍道,“不要顧左右而言他,你到底是誰的人?”
陶菁又往毓秀麵前走了兩步,搖著頭笑個不停,“我一早就向皇上表明心跡,是皇上自己不信。是我仰慕皇上,感念皇上救我出牢獄的大恩,才到皇上身邊伺候的。皇上若是一定問下士是誰的人,那下士也隻能迴答一句,我是皇上的人。”
毓秀被他笑的渾身不自在,就嗬斥一句,“你笑什麽?”
“皇上身在帝王家,從一出生就注定繼承皇位,我猜陛下也曾無憂無慮,無欲無求過。可經年累月,陛下終於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這件東西的重量壓的你透不過氣,所以不知從何時開始,陛下變得患得患失,敏感多疑,不再相信有誰會看到權利背後的你,更不敢相信有人會不求代價地喜歡你,每個人在你心裏都變成了一顆棋子,一場算計。”
毓秀笑容一滯,挑眉輕嗤,“朕身為一國之君,如果不算計別人,就會被人算計。人生本就是一場算計,別人在你的局裏,你也在別人的局裏。”
陶菁笑而不語,把手伸向毓秀頭頂,毓秀下意識地一躲,陶菁卻緊跟著又靠近她一步。
原來他隻是為她插正頭上的龍簪。
“下士鬥膽規勸皇上一句,得天下必先得人心,得人心卻不一定得天下,得了人心還想的天下,切忌婦人之仁。”
如此倨傲的態度,到底還是讓毓秀驚詫一瞬。
當初他在殿上當著文武眾臣頂撞她母上的時候,也是這麽目空一切。
毓秀沉默半晌,複又笑道,“朕一直都不喜歡婦人之仁這個說法,不知者不罪,隻望你下不為例。”
一晚間她才稍稍向他袒露本麵,就迫不及待地戴迴了溫柔麵具,陶菁多少有點失望。
寒風一吹,毓秀打了個冷戰,陶菁就躬身拜道,“皇上出來的時間也不短了,未免著涼,還是早些迴宮歇息。”
毓秀點點頭,轉身慢慢往迴走。
陶菁望著月華下毓秀拉長的影子,笑著跟在她身後幾步的距離,不再上前。
走出半程,毓秀隻覺得越來越冷,才把披在身上的鬥篷緊了緊,後頭的侍衛就大喊一句,“有刺客。”
西琳皇宮守備嚴密,從來沒人敢在大內行刺,毓秀看到從天而降的幾個蒙麵人時,到底還是有些驚異。
隨行的侍衛都是一等一的高手,除了有三位圍住毓秀貼身保護,其他人都與刺客纏鬥在一起。
事出突然,陶菁還來不及奔到毓秀身邊,就有人拿刀劈他。
毓秀才想叫人解救陶菁,他就已經避開了刺客的殺手。
刺客出招狠戾,陶菁從頭到尾都沒有還手,迴避的身法卻十分巧妙。
毓秀一見到這情景,就忍不住皺起眉頭,守宮的侍衛聽到喊聲,也紛紛前來助陣,幾個刺客不敵眾手,在救兵趕來之前就匆匆逃竄了。
陶菁率先對毓秀拜道,“皇上受驚。”
侍衛們也紛紛叩首請罪,“屬下等辦事不利,請皇上恕罪。”
毓秀隻居高臨下地看著陶菁。
跪著的人聽不到毓秀叫平身,都以為她驚駭大怒,一個個不敢妄動,隻有陶菁抬頭看了一眼。
隻一眼,就再也收不迴目光。
兩人一高一下地對視,毓秀麵色陰冷,陶菁卻展露笑容。
這家夥果然不是凡人。
過了不知多久,毓秀才和順了語氣說了一句,“都起來吧。”
禦林軍如蒙大赦,陶菁也笑著起身。
毓秀快步迴永樂宮,遠遠就看到薑鬱披了一件外袍出了殿門。
薑鬱在睡夢中聽到殿外的叫喊聲,猛然驚醒,一摸身邊空空如也,心中驚慌不已,找人來問,卻隻聽說宮中有刺客行刺皇上。他衝出殿外時魂都沒了,看到毓秀時才恢複了一貫的冷靜。
毓秀迎上薑鬱,二人相攜迴到殿中。
薑鬱臉色慘白,落座之後才勉強擠出一個笑容,“剛才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朕睡不著,帶人出去走走,中途遇上了幾個不速之客。”
“皇上可有受驚?”
“我身邊有人保護,並無驚嚇,也無損傷,隻是不知那幾個刺客是怎麽突破皇宮的守備,來去大內如入無人之境。”
薑鬱聽毓秀的語氣中含著隱隱的怒氣,就知她對禁軍的失職極度不滿,“皇上息怒。”
毓秀也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太過外顯,隻好笑著說了句,“早知如此,我不該深夜出去散步,平白讓伯良擔心,好在有驚無險。”
當班的侍衛統領早已跪在殿外請罪,毓秀隻對陶菁說了句,“禁軍守備失職,再不懲罰,有失公允。傳朕的旨意,叫劉先在三日之內查清誰是幕後主使,否則革職查辦。”
陶菁領旨而去,薑鬱屏退眾人,親手為毓秀倒了一杯茶。
毓秀喝了半杯壓驚茶,接過薑鬱向她伸來的手。
薑鬱握著手又覺得不甘心,就起身走到毓秀麵前,把她抱起來坐到他身上,“這幾日京城裏接二連三的出事,皇上要放寬心。”
放寬心就放寬心,怎麽好好的說著話,又動起手腳來。
毓秀坐到薑鬱身上之前,還被他抱起來掄了半圈,驚唿衝到嘴邊硬壓成了一聲歎息,“伯良怎麽突然……”
薑鬱笑道,“皇上已經下定決心要削去禁軍幾位統領的職位?”
以他們目前相處的姿勢,實在不適合一本正經地討論正事,毓秀心裏別扭,就掙紮了一下,想從他懷裏跳出來。
兩人推拉之間,薑鬱一聲悶哼,一隻手扶著腰哀哀地看著毓秀,“扯到腰上的傷了。”
毓秀哭笑不得,“身上有傷還不安靜坐著,扯到了怪誰。”
她嘴上雖然這麽說,卻還是小心翼翼地扶薑鬱走到床邊。
薑鬱等毓秀躺到身邊,就試探著把剛才的話又問了一遍。
毓秀明知躲避不過,隻好答了一句,“三日後禁軍還不能給出一個交代,朕也保不住劉先。這些日子已經陸陸續續有人上書彈劾禁軍的幾位統領,朕與兵部尚書商量過一次,她也提議借機整頓禁軍。”
薑鬱心裏一涼,若毓秀準南宮秋主持整頓禁軍,無異於給她自己埋下一個大大的隱患。
明哲弦退位之時留下的股肱之臣不多,禁軍還算存著五分忠君之心,若下令整頓,改換統領,薑壖與阮青梅必定會借機安插心腹。
毓秀見薑鬱半晌也不說話,就轉過身與他麵對麵,薑鬱這才露出笑容,伸手將毓秀抱在懷裏。
“伯良以為,朕是該換掉幾個禁軍的統領,還是先按兵不動,靜候時機?”
薑鬱猶豫半晌,終究還是說了句,“依臣看來,換掉禁軍統領也未必是壞事,劉先當差多年,雖無大錯,卻也並無顯功。刺客事出,禁軍治軍鬆散的隱患初顯頭角,皇上有心整頓,也是未雨綢繆。”
毓秀聽完這一句,身子僵的像一塊石頭,她花了好大的力氣才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靜如常,“哪裏是未雨綢繆,分明是亡羊補牢。”
薑鬱笑著吻了毓秀的額頭,“皇上還睡得著嗎?”
毓秀順勢從薑鬱懷裏掙出來,轉個身背對他,“睡不著也要睡,明日還有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