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妙!”
北靜王先讚歎了一句,道:“這些官員雖頗有才名,但不一定樂於變法,先讓他們到學堂討論討論變法,這樣就知道哪些願意變法,哪些不願意,願意的就可以立即重用起來。”
承宣帝心中暗歎賈璉與自己在很多方麵的想法相同,也就點頭道:“準!”
“如此以來,就同時增設兩個學堂:
一個是武備學堂,秦良玉、趙率教、曹文詔、馬祥麟、周遇吉這些人已開始征招入京入武備學堂任職;
一個是資政學堂,熊廷弼、畢自嚴暫時不宜離開遼東和天津,但王在晉、盧象升等進京,無疑就有了接下來對京官進行大換血的基礎。”
北靜王因此總結道。
承宣帝聽後嘴角微揚:“大風將起,隻等猛士能臣!”
光陰荏苒,倏忽之間,就到了承宣六年三月。
秦良玉、趙率教、曹文詔、周遇吉、馬祥麟等皆已抵京,受天子召見,入武備學堂,為天子訓練武臣。
盧象升、孫傳庭等也進入了資政學堂,留待重用。
而這意味著,變法的大幕開始漸漸拉開。
賈璉因為丁憂,除了承宣帝偶爾召他進宮詢問一些事務外,他倒也沒什麽事,隻依舊關注著府裏子弟教育與產業發展的事。
讓賈璉欣喜的是,他讓莊戶們試種的土豆已培育成功,效果不錯。
賈璉決定開始推廣。
……
但就在賈璉斥巨資推廣土豆時,禦史潘元意則在忠順王和一幹點江南士族利益的官員授意下,上疏彈劾賈璉。
“臣有本啟奏,狀元賈璉丁憂在家期間,不守法度,肆意妄為,強行兼並小民土地達上萬公頃,奪民脂民膏甚巨!臣請陛下予以嚴辦論死!而勿縱容此等非法之權貴外戚禍害百姓,壞我大康根基!”
這一天午朝上,潘元意就出朝班,把彈劾賈璉的奏章遞到了太監手裏。
太監忙結果奏疏往承宣帝這裏走來。
忠順王心裏暗笑起來,他素昔知道承宣帝最反感的就是權貴官僚兼並小民土地,進而使朝廷稅賦減少,也就這次專門提醒潘元意,不要尋別的罪彈劾賈璉,什麽不守仁道、離經叛道,都不能使皇帝對賈璉產生厭惡感,進而要懲治賈璉,且放棄依托賈璉變法搞新政的念想。
首輔方從哲則瞥了忠順王一眼,心中暗歎:“這個賈璉,武備學堂隻怕就是他慫恿陛下做的,當初勸他不要勸陛下變法,偏是不聽,如今遭到攻訐了吧,可自己還給他題過字,這一下子怕也得被牽連上了。”
次輔沈家屏也從內宦這裏知道了賈璉進宮後承宣帝就下旨設武備學堂的事,再加上平時對賈璉整頓賈府之事的了解,也同忠順王一樣,篤定賈璉是慫恿陛下變法、甚至是從嚴變法的主要人物,自然巴不得賈璉就被彈劾治罪。
沈家屏因此把眼色一遞,站在朝班後麵,屬於他門生故吏的幾名言官也站了出來。
“陛下,兼並小民田產,非同小事,不能不查!”
戶科都給事中張宣便先說道。
江西道禦史李世傑也跟著稟道:“陛下,賈璉身為外戚,又是本朝狀元,更是武勳之後,定然因此驕狂枉法,如今做下這等惡事,也不奇怪,臣也多聞其酷狠不仁,的確當嚴辦,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沒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振朝綱!”
刑科右給事中來宗進也跟著稟道。
也是禦史徐光啟看見這一幕,都驚了,他沒想到這麽多科道言官,彈劾賈璉,甚至恨不得讓皇帝殺他。
但徐光啟自問這些日子親自與賈璉相處後,沒覺得這個國舅爺多麽驕橫,甚至待人接物也頗為知禮。
不過,徐光啟也擔心賈璉真的也參與兼並小民田產。
因為這的確是很多權貴官僚的通病。
沒有一個權貴豪族會忍住不去兼並土地。
承宣帝此時倒是不認為賈璉會去兼並小民田產。
他陰沉著臉。
他的確很反感權貴官僚兼並小民田產。
但明顯,承宣帝沒有那麽好被利用,他敏銳的從這麽多禦史言官的態度中,意識到這些人明著是針對賈璉,其實還是針對自己打算從嚴治國、變法革新的意圖。
不過,承宣帝也擔心賈璉真的沒有滿足於織坊產業帶來的厚利,而也貪心於把賺來的錢用來兼並土地,以致於被禦史言官抓到了把柄。
因為,承宣帝相信這些禦史言官,不會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彈劾賈璉,這背後肯定是掌握到了什麽,且有朝中大佬在背後使力。
自己這個皇帝即便想包庇賈璉,隻怕都不行。
北靜王也有此感受,他知道這些禦史言官恨不得讓賈璉死無葬身之地,並不是因為賈璉兼並小民田產的事多麽可惡。
畢竟兼並小民田產的權貴官僚多了。
甚至勾結土匪屠村滅郭進而兼並土地的都有。
也沒見許多禦史言官一起站出來要那權貴被嚴辦的。
北靜王知道自己這個時候必須站出來,先不說賈府織坊也有自己的股份,給自己王府帶來了極大的利益,很大的緩解了王府寅吃卯糧的財政困境,光是為了陛下接下來要從嚴整頓朝廷、變法革新的宏圖,自己也不能任由這些反動者,掐滅了朝廷變法革新的希望。
北靜王也就在這時候親自出來:“陛下,事涉皇親國戚,臣認為不可草率,應當詳查。且為了服眾,臣請陛下親查!”
徐光啟聽北靜王這麽說,也覺得這件事有必要祥查一下,便跟著附和道:“臣附議!此事需陛下親自詳查才能服眾。”
賈政早已因為看見這麽多禦史言官彈劾賈璉,而嚇得麵色蒼白,不知所措。
如今見北靜王為賈府說話,徐光啟也跟著說話,也跟著出來:“陛下,臣之賈府,乃草莽寒門,從來隻知恪守朝綱,睦鄰友好,真不敢奪他人半點產業;舍侄賈璉,丁憂在家,以隻以教育族中子弟、管理家事為重,從未見他驕橫啊,實在是冤枉,請陛下明鑒!”
“既如此,禦史潘愛卿引路,朕去親查,若屬實,自當懲治,不論其是否為皇親貴胄。”
承宣帝說道。
“陛下!”穀穇
這時候,潘元意喊了一聲,道:“為避免走漏消息,使人提前通知賈璉,讓其逃走,臣請先不要散朝!先傳賈璉上殿,著人看押,一起去東門城郊山嶺。”
“請陛下準允!”
“請陛下準允!”
……
多名禦史言官皆如此要求起來。
承宣帝、北靜王皆冷冷看著這些人。
賈政一時也不明白,為何這些禦史言官這麽不容自己侄子。
“準!”
承宣帝知道現在還不是翻臉的時候,也就先忍怒答應了下來。
半個時辰後,賈璉來到了大殿上。
接著,承宣帝就帶著一幹文武和賈璉,去了東門城郊山嶺。
一般而言,這種事,是不需要皇帝親自查問的,隻需派皇帝最信任的錦衣衛去就行。
但事涉賈璉,北靜王擔心錦衣衛裏的人都不可靠,也就建言皇帝親自去。
承宣帝也有此慮,所以才準允了北靜王的建言。
一到東門外的城郊山嶺,承宣帝就見這一帶,正有許多衣衫襤褸的百姓,在春寒料峭中,耕著山地。
“百姓們真是勤勉,這樣的山地有什麽收益,都還在認真耕作,哀民生之多艱!”
承宣帝看到這一幕後,不由得感歎了一句,接著就先讓一名龍禁尉將一正在遠處耕地的壯年男子叫了來,在這男子向自己見禮後,就問:“你耕作的地可是自己家的?”
“不是。”
這男子迴道。
承宣帝聽後神色開始變得不善,又問:“誰家的。”
“賈老爺家的。”
這男子迴道。
聽到這裏,禦史潘元意笑了起來。
“哪個賈老爺?”
承宣帝又問道。
“城裏榮國府。”
這男子迴道。
承宣帝聽後又問:“這周圍多少地是賈老爺的?”
這男子揮手把眼前這片山嶺舞了一下:“這一大片都是。”
“……”承宣帝。
“陛下,我們不妨再去問問山下的良田。”
北靜王這時候提議道。
“也是,這山地貧瘠多沙,兼並意義不大,即便要兼並小民田業,當多兼並良田才是。”
徐光啟也跟著說道。
承宣帝便讓龍禁尉把一在山腳下臨水肥田裏犁田的農民叫了來,問:“你耕的可是自家的田?”
這農民苦笑:“皇上說笑,草民哪會有這樣的好田。”
承宣帝聽後擰眉看了賈政賈璉一眼,問:“那這是誰家的?”
“聽莊頭說,是城裏忠順王府的,我們租佃了些在種。”
承宣帝聽後立刻轉頭看了忠順王一眼。
接著,承宣帝又問:“這裏有多少田是忠順王府的?”
這農民也用手把山腳下的良田舞了一下:“山腳下這一大片都是,直到那邊還是。”
“哪些是賈家榮國府的田?”
承宣帝又問。
這時候,劉姥姥因就是在這一帶有田地,而這被叫來的農民又是他女婿狗兒,也就因此跟了過來,且在聽承宣帝問哪些是賈家榮國府的的田後,答道:
“迴皇上,這裏沒有榮府的田,隻有山上那些多沙少土的山地才是賈家的!”
“哎喲,我們這一帶的莊家人都因這個背地裏笑話榮府呢,但也感激這些榮府老爺!”
“怎麽講?”
“因他們加價把我們手裏這些不成的山地收走,又讓我們在這些山地裏種土豆,還給我們工錢!一個月兩匹布呢!”
“這些山地,我們留著也沒什麽可種的,他買去正好讓我們有銀子度春荒,別的大戶都不願意買這些山地呢,隻想著我們那幾畝田。關鍵,還給我們工錢,讓我們幹活,我們這些莊家人因此都高興的很,正準備幹完這一個月,領完布匹,去集市上換些吃食呢,也省得今春繼續挨餓。”
這劉姥姥說道。
“看來,賈府沒有強行兼並小民田產,隻是溢價購買小民們不要的山地,這是在濟民,非奪民口食,損朝廷賦稅,陛下。”
徐光啟這時候頗為公正的說了一句,又道:“因為這些山地,按製,朝廷都不課稅的。”
北靜王先讚歎了一句,道:“這些官員雖頗有才名,但不一定樂於變法,先讓他們到學堂討論討論變法,這樣就知道哪些願意變法,哪些不願意,願意的就可以立即重用起來。”
承宣帝心中暗歎賈璉與自己在很多方麵的想法相同,也就點頭道:“準!”
“如此以來,就同時增設兩個學堂:
一個是武備學堂,秦良玉、趙率教、曹文詔、馬祥麟、周遇吉這些人已開始征招入京入武備學堂任職;
一個是資政學堂,熊廷弼、畢自嚴暫時不宜離開遼東和天津,但王在晉、盧象升等進京,無疑就有了接下來對京官進行大換血的基礎。”
北靜王因此總結道。
承宣帝聽後嘴角微揚:“大風將起,隻等猛士能臣!”
光陰荏苒,倏忽之間,就到了承宣六年三月。
秦良玉、趙率教、曹文詔、周遇吉、馬祥麟等皆已抵京,受天子召見,入武備學堂,為天子訓練武臣。
盧象升、孫傳庭等也進入了資政學堂,留待重用。
而這意味著,變法的大幕開始漸漸拉開。
賈璉因為丁憂,除了承宣帝偶爾召他進宮詢問一些事務外,他倒也沒什麽事,隻依舊關注著府裏子弟教育與產業發展的事。
讓賈璉欣喜的是,他讓莊戶們試種的土豆已培育成功,效果不錯。
賈璉決定開始推廣。
……
但就在賈璉斥巨資推廣土豆時,禦史潘元意則在忠順王和一幹點江南士族利益的官員授意下,上疏彈劾賈璉。
“臣有本啟奏,狀元賈璉丁憂在家期間,不守法度,肆意妄為,強行兼並小民土地達上萬公頃,奪民脂民膏甚巨!臣請陛下予以嚴辦論死!而勿縱容此等非法之權貴外戚禍害百姓,壞我大康根基!”
這一天午朝上,潘元意就出朝班,把彈劾賈璉的奏章遞到了太監手裏。
太監忙結果奏疏往承宣帝這裏走來。
忠順王心裏暗笑起來,他素昔知道承宣帝最反感的就是權貴官僚兼並小民土地,進而使朝廷稅賦減少,也就這次專門提醒潘元意,不要尋別的罪彈劾賈璉,什麽不守仁道、離經叛道,都不能使皇帝對賈璉產生厭惡感,進而要懲治賈璉,且放棄依托賈璉變法搞新政的念想。
首輔方從哲則瞥了忠順王一眼,心中暗歎:“這個賈璉,武備學堂隻怕就是他慫恿陛下做的,當初勸他不要勸陛下變法,偏是不聽,如今遭到攻訐了吧,可自己還給他題過字,這一下子怕也得被牽連上了。”
次輔沈家屏也從內宦這裏知道了賈璉進宮後承宣帝就下旨設武備學堂的事,再加上平時對賈璉整頓賈府之事的了解,也同忠順王一樣,篤定賈璉是慫恿陛下變法、甚至是從嚴變法的主要人物,自然巴不得賈璉就被彈劾治罪。
沈家屏因此把眼色一遞,站在朝班後麵,屬於他門生故吏的幾名言官也站了出來。
“陛下,兼並小民田產,非同小事,不能不查!”
戶科都給事中張宣便先說道。
江西道禦史李世傑也跟著稟道:“陛下,賈璉身為外戚,又是本朝狀元,更是武勳之後,定然因此驕狂枉法,如今做下這等惡事,也不奇怪,臣也多聞其酷狠不仁,的確當嚴辦,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沒錯,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振朝綱!”
刑科右給事中來宗進也跟著稟道。
也是禦史徐光啟看見這一幕,都驚了,他沒想到這麽多科道言官,彈劾賈璉,甚至恨不得讓皇帝殺他。
但徐光啟自問這些日子親自與賈璉相處後,沒覺得這個國舅爺多麽驕橫,甚至待人接物也頗為知禮。
不過,徐光啟也擔心賈璉真的也參與兼並小民田產。
因為這的確是很多權貴官僚的通病。
沒有一個權貴豪族會忍住不去兼並土地。
承宣帝此時倒是不認為賈璉會去兼並小民田產。
他陰沉著臉。
他的確很反感權貴官僚兼並小民田產。
但明顯,承宣帝沒有那麽好被利用,他敏銳的從這麽多禦史言官的態度中,意識到這些人明著是針對賈璉,其實還是針對自己打算從嚴治國、變法革新的意圖。
不過,承宣帝也擔心賈璉真的沒有滿足於織坊產業帶來的厚利,而也貪心於把賺來的錢用來兼並土地,以致於被禦史言官抓到了把柄。
因為,承宣帝相信這些禦史言官,不會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彈劾賈璉,這背後肯定是掌握到了什麽,且有朝中大佬在背後使力。
自己這個皇帝即便想包庇賈璉,隻怕都不行。
北靜王也有此感受,他知道這些禦史言官恨不得讓賈璉死無葬身之地,並不是因為賈璉兼並小民田產的事多麽可惡。
畢竟兼並小民田產的權貴官僚多了。
甚至勾結土匪屠村滅郭進而兼並土地的都有。
也沒見許多禦史言官一起站出來要那權貴被嚴辦的。
北靜王知道自己這個時候必須站出來,先不說賈府織坊也有自己的股份,給自己王府帶來了極大的利益,很大的緩解了王府寅吃卯糧的財政困境,光是為了陛下接下來要從嚴整頓朝廷、變法革新的宏圖,自己也不能任由這些反動者,掐滅了朝廷變法革新的希望。
北靜王也就在這時候親自出來:“陛下,事涉皇親國戚,臣認為不可草率,應當詳查。且為了服眾,臣請陛下親查!”
徐光啟聽北靜王這麽說,也覺得這件事有必要祥查一下,便跟著附和道:“臣附議!此事需陛下親自詳查才能服眾。”
賈政早已因為看見這麽多禦史言官彈劾賈璉,而嚇得麵色蒼白,不知所措。
如今見北靜王為賈府說話,徐光啟也跟著說話,也跟著出來:“陛下,臣之賈府,乃草莽寒門,從來隻知恪守朝綱,睦鄰友好,真不敢奪他人半點產業;舍侄賈璉,丁憂在家,以隻以教育族中子弟、管理家事為重,從未見他驕橫啊,實在是冤枉,請陛下明鑒!”
“既如此,禦史潘愛卿引路,朕去親查,若屬實,自當懲治,不論其是否為皇親貴胄。”
承宣帝說道。
“陛下!”穀穇
這時候,潘元意喊了一聲,道:“為避免走漏消息,使人提前通知賈璉,讓其逃走,臣請先不要散朝!先傳賈璉上殿,著人看押,一起去東門城郊山嶺。”
“請陛下準允!”
“請陛下準允!”
……
多名禦史言官皆如此要求起來。
承宣帝、北靜王皆冷冷看著這些人。
賈政一時也不明白,為何這些禦史言官這麽不容自己侄子。
“準!”
承宣帝知道現在還不是翻臉的時候,也就先忍怒答應了下來。
半個時辰後,賈璉來到了大殿上。
接著,承宣帝就帶著一幹文武和賈璉,去了東門城郊山嶺。
一般而言,這種事,是不需要皇帝親自查問的,隻需派皇帝最信任的錦衣衛去就行。
但事涉賈璉,北靜王擔心錦衣衛裏的人都不可靠,也就建言皇帝親自去。
承宣帝也有此慮,所以才準允了北靜王的建言。
一到東門外的城郊山嶺,承宣帝就見這一帶,正有許多衣衫襤褸的百姓,在春寒料峭中,耕著山地。
“百姓們真是勤勉,這樣的山地有什麽收益,都還在認真耕作,哀民生之多艱!”
承宣帝看到這一幕後,不由得感歎了一句,接著就先讓一名龍禁尉將一正在遠處耕地的壯年男子叫了來,在這男子向自己見禮後,就問:“你耕作的地可是自己家的?”
“不是。”
這男子迴道。
承宣帝聽後神色開始變得不善,又問:“誰家的。”
“賈老爺家的。”
這男子迴道。
聽到這裏,禦史潘元意笑了起來。
“哪個賈老爺?”
承宣帝又問道。
“城裏榮國府。”
這男子迴道。
承宣帝聽後又問:“這周圍多少地是賈老爺的?”
這男子揮手把眼前這片山嶺舞了一下:“這一大片都是。”
“……”承宣帝。
“陛下,我們不妨再去問問山下的良田。”
北靜王這時候提議道。
“也是,這山地貧瘠多沙,兼並意義不大,即便要兼並小民田業,當多兼並良田才是。”
徐光啟也跟著說道。
承宣帝便讓龍禁尉把一在山腳下臨水肥田裏犁田的農民叫了來,問:“你耕的可是自家的田?”
這農民苦笑:“皇上說笑,草民哪會有這樣的好田。”
承宣帝聽後擰眉看了賈政賈璉一眼,問:“那這是誰家的?”
“聽莊頭說,是城裏忠順王府的,我們租佃了些在種。”
承宣帝聽後立刻轉頭看了忠順王一眼。
接著,承宣帝又問:“這裏有多少田是忠順王府的?”
這農民也用手把山腳下的良田舞了一下:“山腳下這一大片都是,直到那邊還是。”
“哪些是賈家榮國府的田?”
承宣帝又問。
這時候,劉姥姥因就是在這一帶有田地,而這被叫來的農民又是他女婿狗兒,也就因此跟了過來,且在聽承宣帝問哪些是賈家榮國府的的田後,答道:
“迴皇上,這裏沒有榮府的田,隻有山上那些多沙少土的山地才是賈家的!”
“哎喲,我們這一帶的莊家人都因這個背地裏笑話榮府呢,但也感激這些榮府老爺!”
“怎麽講?”
“因他們加價把我們手裏這些不成的山地收走,又讓我們在這些山地裏種土豆,還給我們工錢!一個月兩匹布呢!”
“這些山地,我們留著也沒什麽可種的,他買去正好讓我們有銀子度春荒,別的大戶都不願意買這些山地呢,隻想著我們那幾畝田。關鍵,還給我們工錢,讓我們幹活,我們這些莊家人因此都高興的很,正準備幹完這一個月,領完布匹,去集市上換些吃食呢,也省得今春繼續挨餓。”
這劉姥姥說道。
“看來,賈府沒有強行兼並小民田產,隻是溢價購買小民們不要的山地,這是在濟民,非奪民口食,損朝廷賦稅,陛下。”
徐光啟這時候頗為公正的說了一句,又道:“因為這些山地,按製,朝廷都不課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