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是一位知書達禮的女子。
按原著記載。
賈寶玉的詩書就是她入宮前親手傳授的。
且原著裏,她在省親時,還親自品點了寶黛等詩詞作品。
這些皆可證明,元妃是一秀外慧中的女子。
而她這樣的人,在宮中待了多年後,自然明曉,她自己被封為貴妃,皆是跟政治有關,是皇帝迫於太上皇的壓力和對賈家的試探才給她這麽一個榮譽,並不是單純的感情到一定程度了。
或者說,帝王的感情從一開始就跟政治掛了鉤。
否則的話,這個帝王就得是昏君了。
元春不知道是自己已沒有了政治價值,還是皇上尋到了別的政治性新歡,以致於,她現在已經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冷清孤寂的日子。
“是!”
偏偏這日,元妃卻收到了皇帝要來他這裏用膳的旨意。
元春垂眉淺笑地迴了一句,並因此吩咐人準備起來。
她自然是欣喜的,因為這裏麵意味著皇帝沒忘記她。
她還有價值。
而沒忘記她就等於沒忘記她賈家。
她的父母親人依舊可以富貴下去。
或許她和她的賈家還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元春內心處,不知不覺地陡生出這樣一絲野心出來,如平靜許久的湖麵,倏忽間被風一吹,蕩起漣漪來。
“令弟賈璉已中本科北直隸鄉試第三名舉人。”
這是承宣帝到元妃這裏後,對元春說的第一句話。
元春霎時間,就明白了此次皇帝來她這裏的緣由,開始不得不在腦海中搜刮起關於自己這位堂弟賈璉的所有記憶來,且起身表現出雀躍之色,向承宣帝行禮道:“皆托聖上洪福,方使家弟得躍龍門。”
如果可以在政治上帶來好處,承宣帝還是願意在與妃嬪相處時,表現出一個丈夫的溫情來。
承宣帝此時就握住了元春的手兒,溫柔地說道:“雖說你是太上皇讓朕加封的,但朕也並非不喜歡你,朕知你蕙質蘭心,明慧清雅,自有公門貴女的雍容大氣,所以你不必覺得朕隻是用你來搪塞東宮。”
元春不禁莞爾,她自然是對承宣帝的話半信半疑,但明麵上還是略作感動之色。
承宣帝接下來就對元春說起了賈璉的文章。
元春聽後自是歡喜,且也知道承宣帝是對賈璉感興趣,也就故意說不少賈璉自小懂事的好話來。
“娘娘口諭:聞知二爺中舉,特賜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香玉如意一個,為勉勵之賀。且祝二爺金榜題名。”
彼時,賈璉正坐在賈政下首吃茶,就有夏太監受元春所派來到賈府賞了賈璉賀禮。
接著,夏太監又笑著說:“娘娘還有口諭:言聖上已知二爺中舉,且在用膳時,對二爺文章不吝稱讚,奉聖諭告知二爺,望二爺切勿辜負聖意。”
“臣謹記。”
賈政賈璉迴後就先送了夏太監迴宮複旨,而在迴來後,賈政就背著手,挺著胸膛,對賈璉說:“如此看來,你大姐姐得蒙聖眷了。這都是你帶來的。”
賈璉迴道:“大姐姐給我們家帶來這麽大的富貴,做弟弟的原該迴報一些的。”
賈政點點頭,看著正坐在賈母身邊認真看戲的賈寶玉道:“寶玉也該這樣的。”
沒一會兒,賈璉這裏剛迴到席位上不久,又有一內宦來向賈璉報說:“奉我們北靜王令,持貼來請府內璉二爺,若有空請過府一敘。”
賈璉聽後便向賈母稟明,去了北靜王府。
賈寶玉對此頗感意外,因為一向北靜王請賈府人去王府聚會都是叫他去的,如今卻沒再叫他。
而賈寶玉又因北靜王本人頗有顏值,故對此早有龍陽之意趣。
所以,元春給賈璉送禮,他倒不羨慕,隻是北靜王忽然派人來,且隻請賈璉過去,讓他頗生忿怨。
賈寶玉不由得把桌子輕輕一拍,拉下了臉,心道:“素日隻覺北靜王當是一清淨毓秀之人,卻沒想到也是一祿蠹!哼!”
賈璉知道原著裏北靜王與賈寶玉來往甚密,也是四王八公裏與賈府來往最密切的。
如今他剛一中舉,北靜王就突然請他過府一敘。
這讓賈璉更加好奇北靜王的用意。
賈璉一見到北靜王後,北靜王就笑著說:“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賈世兄真是作的好詞句,文字間頗有氣概,亦藏有無窮抱負,不愧榮國公之後!”
“王爺謬讚。”
賈璉迴了一句。
“小王也是才從梅翰林那裏知道這首詞,你昔日也著實低調呢。”
北靜王說著又道:“你的文章,我也看了,寫的也的確清正,頗有當年林探花之風骨,如今大康,內憂嚴重,正需要你這樣抱負不淺的人!何況,你我皆屬於四王八公之後裔,自當有護大康社稷之責。”
賈璉聽出了北靜王話裏的意思,也就迴道:“臣謹記王諭。”
“宋臣文彥博曾有一言,說帝王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你覺得此言如何?”
北靜王看向賈璉。
賈璉瞅了北靜王一眼,他知道北靜王是在試探自己的政治態度,想要什麽答案。
當然,賈璉也知道賈家這種家族的確保住大康不滅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賈家不是士族,士族在改朝換代後可以依舊通過科舉入仕,獲得權勢和利益。
賈家雖然也可以通過歸附新朝的方式,且繼續以普通士族地主的方式靠科舉入仕,但卻失去了開國勳臣所帶來的優勢,家族地位要降下許多檔次。
所以,作為賈家嫡子的賈璉自然不希望大周亡國,便迴道:“臣認為雖說帝王是與士大夫治天下,但帝王是與天下百姓共天下。故所治之策不一定利士大夫。自當以為萬世開太平為要。”
他這些日子通過探春整理出的邸報分析,已經猜到如今這位大康天子是個不安於國勢就這麽頹敗下去的人主。
而他也猜到這北靜王肯定是替皇帝來問他。
北靜王聽後笑了起來,道:“隻可惜陛下還未親政,你也還未真正成為賈家之主。”
接著,北靜王又說:“你若在家難以用功,不妨常到寒邸,小王雖不才,卻多蒙海內眾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垂青目的。是以寒邸高人傾聚,你可常來談談會會。”
賈璉躬身迴:“是!”
北靜王隨即賜宴於賈璉。
賈璉少不得感謝一番。
待領宴告辭後,天已大黑,好在王府燈火通明,賈璉來到垂花門時,依舊能看見府裏將謝的芙蓉花。
“二爺,請稍待,外麵已經下雨,風也開始吹起,王信去取車了。今晚還請爺不騎馬。”
興兒見賈璉出來,就說了一句。
賈璉點首,也就駐足在垂花門內看了一會兒芙蓉花,一時思緒迴到剛才北靜王欲讓他同和新天子一起革新除弊、使大康不至於因如今局勢亡國的事來。
但賈璉不得不承認的是,曆史上就沒有長存不滅的王朝。
而他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若是為挽救末世來臨而令大康進入工業革命時代,生產力大幅度提高後,會不會反而加速大康王朝的破滅。
賈璉隻想天下不亡,不因異族入侵而進入率獸食人的末世,且賈家不因末世而落得個家財散盡的下場,至於大康的命運,他就難以保證,隻能盡量不讓大康為異族滅,且出現白骨如山的局麵。
可也因想到興亡更迭難免,大康皇帝和北靜王這些人想大康永遠不滅幾乎不可能,賈璉不由得想起了一詞句,且見四周沒人,就念道:“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賈璉沒有明言王朝永遠不滅不可能,也就以朱顏繁花難留來代指。
“二爺!車來了。”
興兒這時候過來迴道。
賈璉點首,便出了垂花門,登車而去。
而這時候,一絕色女尼從廊簷下,朝垂花門嫋娜迎風而來。
這女尼正是妙玉。
妙玉也來到垂花門後站了一會兒,看著門外遠去的馬車,以及馬車上掛著的“榮國府”燈籠,出神念道:“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此人好見識!可惜此詞卻未聽得完全。”
按原著記載。
賈寶玉的詩書就是她入宮前親手傳授的。
且原著裏,她在省親時,還親自品點了寶黛等詩詞作品。
這些皆可證明,元妃是一秀外慧中的女子。
而她這樣的人,在宮中待了多年後,自然明曉,她自己被封為貴妃,皆是跟政治有關,是皇帝迫於太上皇的壓力和對賈家的試探才給她這麽一個榮譽,並不是單純的感情到一定程度了。
或者說,帝王的感情從一開始就跟政治掛了鉤。
否則的話,這個帝王就得是昏君了。
元春不知道是自己已沒有了政治價值,還是皇上尋到了別的政治性新歡,以致於,她現在已經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冷清孤寂的日子。
“是!”
偏偏這日,元妃卻收到了皇帝要來他這裏用膳的旨意。
元春垂眉淺笑地迴了一句,並因此吩咐人準備起來。
她自然是欣喜的,因為這裏麵意味著皇帝沒忘記她。
她還有價值。
而沒忘記她就等於沒忘記她賈家。
她的父母親人依舊可以富貴下去。
或許她和她的賈家還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元春內心處,不知不覺地陡生出這樣一絲野心出來,如平靜許久的湖麵,倏忽間被風一吹,蕩起漣漪來。
“令弟賈璉已中本科北直隸鄉試第三名舉人。”
這是承宣帝到元妃這裏後,對元春說的第一句話。
元春霎時間,就明白了此次皇帝來她這裏的緣由,開始不得不在腦海中搜刮起關於自己這位堂弟賈璉的所有記憶來,且起身表現出雀躍之色,向承宣帝行禮道:“皆托聖上洪福,方使家弟得躍龍門。”
如果可以在政治上帶來好處,承宣帝還是願意在與妃嬪相處時,表現出一個丈夫的溫情來。
承宣帝此時就握住了元春的手兒,溫柔地說道:“雖說你是太上皇讓朕加封的,但朕也並非不喜歡你,朕知你蕙質蘭心,明慧清雅,自有公門貴女的雍容大氣,所以你不必覺得朕隻是用你來搪塞東宮。”
元春不禁莞爾,她自然是對承宣帝的話半信半疑,但明麵上還是略作感動之色。
承宣帝接下來就對元春說起了賈璉的文章。
元春聽後自是歡喜,且也知道承宣帝是對賈璉感興趣,也就故意說不少賈璉自小懂事的好話來。
“娘娘口諭:聞知二爺中舉,特賜宮扇兩柄,紅麝香珠二串,鳳尾羅二端,芙蓉簟一領,香玉如意一個,為勉勵之賀。且祝二爺金榜題名。”
彼時,賈璉正坐在賈政下首吃茶,就有夏太監受元春所派來到賈府賞了賈璉賀禮。
接著,夏太監又笑著說:“娘娘還有口諭:言聖上已知二爺中舉,且在用膳時,對二爺文章不吝稱讚,奉聖諭告知二爺,望二爺切勿辜負聖意。”
“臣謹記。”
賈政賈璉迴後就先送了夏太監迴宮複旨,而在迴來後,賈政就背著手,挺著胸膛,對賈璉說:“如此看來,你大姐姐得蒙聖眷了。這都是你帶來的。”
賈璉迴道:“大姐姐給我們家帶來這麽大的富貴,做弟弟的原該迴報一些的。”
賈政點點頭,看著正坐在賈母身邊認真看戲的賈寶玉道:“寶玉也該這樣的。”
沒一會兒,賈璉這裏剛迴到席位上不久,又有一內宦來向賈璉報說:“奉我們北靜王令,持貼來請府內璉二爺,若有空請過府一敘。”
賈璉聽後便向賈母稟明,去了北靜王府。
賈寶玉對此頗感意外,因為一向北靜王請賈府人去王府聚會都是叫他去的,如今卻沒再叫他。
而賈寶玉又因北靜王本人頗有顏值,故對此早有龍陽之意趣。
所以,元春給賈璉送禮,他倒不羨慕,隻是北靜王忽然派人來,且隻請賈璉過去,讓他頗生忿怨。
賈寶玉不由得把桌子輕輕一拍,拉下了臉,心道:“素日隻覺北靜王當是一清淨毓秀之人,卻沒想到也是一祿蠹!哼!”
賈璉知道原著裏北靜王與賈寶玉來往甚密,也是四王八公裏與賈府來往最密切的。
如今他剛一中舉,北靜王就突然請他過府一敘。
這讓賈璉更加好奇北靜王的用意。
賈璉一見到北靜王後,北靜王就笑著說:“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賈世兄真是作的好詞句,文字間頗有氣概,亦藏有無窮抱負,不愧榮國公之後!”
“王爺謬讚。”
賈璉迴了一句。
“小王也是才從梅翰林那裏知道這首詞,你昔日也著實低調呢。”
北靜王說著又道:“你的文章,我也看了,寫的也的確清正,頗有當年林探花之風骨,如今大康,內憂嚴重,正需要你這樣抱負不淺的人!何況,你我皆屬於四王八公之後裔,自當有護大康社稷之責。”
賈璉聽出了北靜王話裏的意思,也就迴道:“臣謹記王諭。”
“宋臣文彥博曾有一言,說帝王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你覺得此言如何?”
北靜王看向賈璉。
賈璉瞅了北靜王一眼,他知道北靜王是在試探自己的政治態度,想要什麽答案。
當然,賈璉也知道賈家這種家族的確保住大康不滅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賈家不是士族,士族在改朝換代後可以依舊通過科舉入仕,獲得權勢和利益。
賈家雖然也可以通過歸附新朝的方式,且繼續以普通士族地主的方式靠科舉入仕,但卻失去了開國勳臣所帶來的優勢,家族地位要降下許多檔次。
所以,作為賈家嫡子的賈璉自然不希望大周亡國,便迴道:“臣認為雖說帝王是與士大夫治天下,但帝王是與天下百姓共天下。故所治之策不一定利士大夫。自當以為萬世開太平為要。”
他這些日子通過探春整理出的邸報分析,已經猜到如今這位大康天子是個不安於國勢就這麽頹敗下去的人主。
而他也猜到這北靜王肯定是替皇帝來問他。
北靜王聽後笑了起來,道:“隻可惜陛下還未親政,你也還未真正成為賈家之主。”
接著,北靜王又說:“你若在家難以用功,不妨常到寒邸,小王雖不才,卻多蒙海內眾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垂青目的。是以寒邸高人傾聚,你可常來談談會會。”
賈璉躬身迴:“是!”
北靜王隨即賜宴於賈璉。
賈璉少不得感謝一番。
待領宴告辭後,天已大黑,好在王府燈火通明,賈璉來到垂花門時,依舊能看見府裏將謝的芙蓉花。
“二爺,請稍待,外麵已經下雨,風也開始吹起,王信去取車了。今晚還請爺不騎馬。”
興兒見賈璉出來,就說了一句。
賈璉點首,也就駐足在垂花門內看了一會兒芙蓉花,一時思緒迴到剛才北靜王欲讓他同和新天子一起革新除弊、使大康不至於因如今局勢亡國的事來。
但賈璉不得不承認的是,曆史上就沒有長存不滅的王朝。
而他也不知道自己將來若是為挽救末世來臨而令大康進入工業革命時代,生產力大幅度提高後,會不會反而加速大康王朝的破滅。
賈璉隻想天下不亡,不因異族入侵而進入率獸食人的末世,且賈家不因末世而落得個家財散盡的下場,至於大康的命運,他就難以保證,隻能盡量不讓大康為異族滅,且出現白骨如山的局麵。
可也因想到興亡更迭難免,大康皇帝和北靜王這些人想大康永遠不滅幾乎不可能,賈璉不由得想起了一詞句,且見四周沒人,就念道:“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賈璉沒有明言王朝永遠不滅不可能,也就以朱顏繁花難留來代指。
“二爺!車來了。”
興兒這時候過來迴道。
賈璉點首,便出了垂花門,登車而去。
而這時候,一絕色女尼從廊簷下,朝垂花門嫋娜迎風而來。
這女尼正是妙玉。
妙玉也來到垂花門後站了一會兒,看著門外遠去的馬車,以及馬車上掛著的“榮國府”燈籠,出神念道:“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此人好見識!可惜此詞卻未聽得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