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春雨綿綿,花重禁庭。
左順門內。
承宣帝正在開午朝。
前段時間還在詔獄裏的一些九卿重臣們,此時仿若沒事人一般,繼續持著象笏,在皇帝麵前奏事。
他們不得不承認,逼迫皇帝誅賈蓉的事失敗了。
太上皇明顯隻是讓皇帝饒了他們,但沒有讓皇帝殺了賈蓉的意思。
太上皇最終還是照顧了皇帝的麵子。
就像皇帝得照顧太上皇的麵子,沒有殺他們一樣。
但賈蓉這種將堂堂巡撫級別的文官先斬後奏的錦衣府武臣,依舊還是他們這些文臣心中的一顆刺。
如果賈蓉不死,甚至是以最慘的方式去死,那都意味著他們所秉持的“文貴武賤”原則還是沒有實現。
對於他們而言,這事沒完!
不過,他們能忍,也願意隱忍到將來,乃至換了皇帝後再報複賈蓉以及賈蓉背後的賈府。
現在的他們得先用最正當的方式把皇帝的內帑花掉。
因為皇帝有錢就意味著有兵,有兵就意味著有權,有權就意味著還會有更多的賈府一樣的貴族,會願意跟著皇帝一起和他們作對。
所以,他們必須把皇帝的內帑花掉。
何況,在他們看來,皇帝如今進入內帑裏的錢,本來就是他們的錢。
“啟奏陛下,兩京一十三省,各級官吏俸祿積欠已達一百三十餘萬兩,為使吏治不至於因此腐敗,臣請陛下撥內帑以實國庫,從而發足百官欠俸。”
吏部尚書黃克瓚先出來稟道。
“啟奏陛下,有司奏報,濟南、延安、淮安三處地方大饑,常州、荊州、長沙三處地方大水,合計賑災銀需三百六十萬兩,至今未賑,臣請陛下撥內帑銀賑濟,以免民亂加劇。”
戶部尚書李汝華奏道。
“啟奏陛下,據各地奏報,吳淞江、白茆河、新安江這些地方需重修河塘,需銀六百六十萬兩,
工部尚書周嘉謨跟著稟道。
“啟奏陛下,太仆寺欠養馬之民的虧空已積三百萬兩,還請陛下撥內帑,而撫養馬之民。”
太仆寺卿梁廷構也站出來稟道。
“啟奏陛下,九邊缺餉導致的虧空已達九百多萬兩,為避免士兵嘩變,還請陛下撥內帑補足虧空,以使邊鎮安寧。”
兵部尚書張鶴鳴這時候也跟著出來稟道。
而張鶴鳴奏後,其餘重臣都看向了他們,因為他們沒想到兵部會要這麽多。
要知道他們已經算是在實際虧空上往大裏要了,可沒想到兵部更狠,直接就要逼著陛下掏走其幾乎一半的內帑。
承宣帝臉色陰沉的可怕。
他一是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大康朝廷在財政的確糟糕的可怕,虧空已經這麽嚴重;二是沒想到這各官衙的堂官們如此可惡,就因為自己剛抄了晉商的家,內帑多了兩千多萬兩銀,結果這些家夥就比著這個數字要,明顯是要掏空自己私庫的意思。
但承宣帝又不能直接拒絕。
畢竟江山是他的。
他不能直接說,不管天下人的死活。
可以說,這些重臣們玩的是陽謀,就是以這種為彌補朝廷各種虧空的正當方式,逼著皇帝把自己的錢掏出來。
在他們看來,你皇帝就算殘暴不仁、刻薄寡恩,總不能昏聵到自己的江山都不管了吧。
但承宣帝又不想就這麽便宜了這些重臣借著補足朝廷虧空的名義拿走他所有的銀子。
要知道,承宣帝自己還在大內操練著新增的勇衛營呢。
這可是個很花錢的項目。
內庫要是沒錢,怎麽繼續操練新兵。
“各衙把自己衙門的虧空寫成題本,奏上來,到時候朕會根據題本和國庫、內帑存銀撥款彌補虧空,不得有誤!退朝!”穀瘷
承宣帝沒有直接答應,也沒有直接拒絕,而是讓這些堂官們先把情況報上來。
他這自然是在拖延。
午朝散後,承宣帝就將北靜王叫到了自己寢居之處,賈璉也被他叫了來,且說了此事,問:“卿等認為,朕當不當答應?”
“以臣看,陛下沒有拒絕的任何理由!畢竟他們的名目都很名正言順,無論是官俸、還是軍餉、或者賑災、修河堤等,皆是執政者不能推卻之事。”
北靜王道。
承宣帝道:“但即便是朕把所有的內帑都發出去了,還是該虧空的虧空,該漂沒的漂沒。”
“既如此,他們要陛下現在發銀補虧空是名正言順,那陛下到時候再查補虧空也是名正言順,漂沒的得讓他吐出來,即便查不出漂沒,若還虧空著,就當抄家以補虧空,而懲其為官不善。但是否這樣做,還需陛下自己下決心。”
賈璉道。
承宣帝沉思起來,突然道:“事情已經到這一步,豈有半途而廢的道理,既然抄了晉商還不夠,那就繼續抄下去!直到他們知道什麽銀子該拿什麽銀子不該拿為止!寧肯現在讓內廷除太上皇外的供應外,緊著點過,也不能讓他們借機有煽動軍民的機會!”
“陛下聖明!”
北靜王、賈璉迴道。
……
於是,沒多久,承宣帝就批準了所有的題本,將內帑剛增收的存銀幾乎又都撥了出去。
張鶴鳴最是興奮,將侯恂、王仁傳了來,說:“內帑已經撥了下來。”
侯恂、王仁聽後皆是歡喜。
張鶴鳴對王仁道:“你給各邊上下官員打好招唿,該漂沒的漂沒。”
“明白。”
王仁點頭道。
張鶴鳴對侯恂說:“禦史這邊,你去打招唿,不要沒事盯著軍餉不足數的事。”
“放心吧。”
侯恂道。
……
但誰知剛過了三個月,正是暑熱未盡、熱浪盤城時,賈蓉就滿頭汗水的進了宮,來到承宣帝麵前奏道:“陛下,錦衣府反貪司接到有商賈舉報,在真定府有一錢莊存有輸邊內帑庫銀,經查抄確係內帑撥給兵部而輸送去九邊的銀子!經審訊得知,這錢莊乃武選司主事王仁家奴所開。”
“竟敢漂沒朕撥給邊鎮將士的軍餉!可惡!”
承宣帝故作震驚地說後就問道:“人抓了沒有?”
“已經派人去抓了。”
賈蓉迴道。
“兵部上下官員也都先抓起來,這事應該不簡單。”
承宣帝吩咐道。
“遵旨!”
……
彼時,兵部衙門外。
王仁正被兩錦衣官校往外拖著。
而王仁則因此大喊道:“你們何故捉拿本官,你們是錦衣府那部分的。”
“廢什麽話!你自己的事發了,等到了錦衣府,你自然明白!”
一錦衣衛總旗官因此喝道。
而王仁也明白了過來,知道肯定是跟自己貪墨有關,而這些錦衣衛肯定是賈蓉的人,明顯是賈府沒有給自己王家麵子,便因此氣得大罵:“賈璉!你個混賬!虧我父親對你那麽好,你們賈府還這麽對我們,你們會後悔的!”
這時候,又有一隊錦衣衛跑了過來,帶頭的呂百戶喝令道:“奉旨,兵部上下官員皆先下昭獄!”
王仁聽了更加驚駭。
7017k
左順門內。
承宣帝正在開午朝。
前段時間還在詔獄裏的一些九卿重臣們,此時仿若沒事人一般,繼續持著象笏,在皇帝麵前奏事。
他們不得不承認,逼迫皇帝誅賈蓉的事失敗了。
太上皇明顯隻是讓皇帝饒了他們,但沒有讓皇帝殺了賈蓉的意思。
太上皇最終還是照顧了皇帝的麵子。
就像皇帝得照顧太上皇的麵子,沒有殺他們一樣。
但賈蓉這種將堂堂巡撫級別的文官先斬後奏的錦衣府武臣,依舊還是他們這些文臣心中的一顆刺。
如果賈蓉不死,甚至是以最慘的方式去死,那都意味著他們所秉持的“文貴武賤”原則還是沒有實現。
對於他們而言,這事沒完!
不過,他們能忍,也願意隱忍到將來,乃至換了皇帝後再報複賈蓉以及賈蓉背後的賈府。
現在的他們得先用最正當的方式把皇帝的內帑花掉。
因為皇帝有錢就意味著有兵,有兵就意味著有權,有權就意味著還會有更多的賈府一樣的貴族,會願意跟著皇帝一起和他們作對。
所以,他們必須把皇帝的內帑花掉。
何況,在他們看來,皇帝如今進入內帑裏的錢,本來就是他們的錢。
“啟奏陛下,兩京一十三省,各級官吏俸祿積欠已達一百三十餘萬兩,為使吏治不至於因此腐敗,臣請陛下撥內帑以實國庫,從而發足百官欠俸。”
吏部尚書黃克瓚先出來稟道。
“啟奏陛下,有司奏報,濟南、延安、淮安三處地方大饑,常州、荊州、長沙三處地方大水,合計賑災銀需三百六十萬兩,至今未賑,臣請陛下撥內帑銀賑濟,以免民亂加劇。”
戶部尚書李汝華奏道。
“啟奏陛下,據各地奏報,吳淞江、白茆河、新安江這些地方需重修河塘,需銀六百六十萬兩,
工部尚書周嘉謨跟著稟道。
“啟奏陛下,太仆寺欠養馬之民的虧空已積三百萬兩,還請陛下撥內帑,而撫養馬之民。”
太仆寺卿梁廷構也站出來稟道。
“啟奏陛下,九邊缺餉導致的虧空已達九百多萬兩,為避免士兵嘩變,還請陛下撥內帑補足虧空,以使邊鎮安寧。”
兵部尚書張鶴鳴這時候也跟著出來稟道。
而張鶴鳴奏後,其餘重臣都看向了他們,因為他們沒想到兵部會要這麽多。
要知道他們已經算是在實際虧空上往大裏要了,可沒想到兵部更狠,直接就要逼著陛下掏走其幾乎一半的內帑。
承宣帝臉色陰沉的可怕。
他一是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大康朝廷在財政的確糟糕的可怕,虧空已經這麽嚴重;二是沒想到這各官衙的堂官們如此可惡,就因為自己剛抄了晉商的家,內帑多了兩千多萬兩銀,結果這些家夥就比著這個數字要,明顯是要掏空自己私庫的意思。
但承宣帝又不能直接拒絕。
畢竟江山是他的。
他不能直接說,不管天下人的死活。
可以說,這些重臣們玩的是陽謀,就是以這種為彌補朝廷各種虧空的正當方式,逼著皇帝把自己的錢掏出來。
在他們看來,你皇帝就算殘暴不仁、刻薄寡恩,總不能昏聵到自己的江山都不管了吧。
但承宣帝又不想就這麽便宜了這些重臣借著補足朝廷虧空的名義拿走他所有的銀子。
要知道,承宣帝自己還在大內操練著新增的勇衛營呢。
這可是個很花錢的項目。
內庫要是沒錢,怎麽繼續操練新兵。
“各衙把自己衙門的虧空寫成題本,奏上來,到時候朕會根據題本和國庫、內帑存銀撥款彌補虧空,不得有誤!退朝!”穀瘷
承宣帝沒有直接答應,也沒有直接拒絕,而是讓這些堂官們先把情況報上來。
他這自然是在拖延。
午朝散後,承宣帝就將北靜王叫到了自己寢居之處,賈璉也被他叫了來,且說了此事,問:“卿等認為,朕當不當答應?”
“以臣看,陛下沒有拒絕的任何理由!畢竟他們的名目都很名正言順,無論是官俸、還是軍餉、或者賑災、修河堤等,皆是執政者不能推卻之事。”
北靜王道。
承宣帝道:“但即便是朕把所有的內帑都發出去了,還是該虧空的虧空,該漂沒的漂沒。”
“既如此,他們要陛下現在發銀補虧空是名正言順,那陛下到時候再查補虧空也是名正言順,漂沒的得讓他吐出來,即便查不出漂沒,若還虧空著,就當抄家以補虧空,而懲其為官不善。但是否這樣做,還需陛下自己下決心。”
賈璉道。
承宣帝沉思起來,突然道:“事情已經到這一步,豈有半途而廢的道理,既然抄了晉商還不夠,那就繼續抄下去!直到他們知道什麽銀子該拿什麽銀子不該拿為止!寧肯現在讓內廷除太上皇外的供應外,緊著點過,也不能讓他們借機有煽動軍民的機會!”
“陛下聖明!”
北靜王、賈璉迴道。
……
於是,沒多久,承宣帝就批準了所有的題本,將內帑剛增收的存銀幾乎又都撥了出去。
張鶴鳴最是興奮,將侯恂、王仁傳了來,說:“內帑已經撥了下來。”
侯恂、王仁聽後皆是歡喜。
張鶴鳴對王仁道:“你給各邊上下官員打好招唿,該漂沒的漂沒。”
“明白。”
王仁點頭道。
張鶴鳴對侯恂說:“禦史這邊,你去打招唿,不要沒事盯著軍餉不足數的事。”
“放心吧。”
侯恂道。
……
但誰知剛過了三個月,正是暑熱未盡、熱浪盤城時,賈蓉就滿頭汗水的進了宮,來到承宣帝麵前奏道:“陛下,錦衣府反貪司接到有商賈舉報,在真定府有一錢莊存有輸邊內帑庫銀,經查抄確係內帑撥給兵部而輸送去九邊的銀子!經審訊得知,這錢莊乃武選司主事王仁家奴所開。”
“竟敢漂沒朕撥給邊鎮將士的軍餉!可惡!”
承宣帝故作震驚地說後就問道:“人抓了沒有?”
“已經派人去抓了。”
賈蓉迴道。
“兵部上下官員也都先抓起來,這事應該不簡單。”
承宣帝吩咐道。
“遵旨!”
……
彼時,兵部衙門外。
王仁正被兩錦衣官校往外拖著。
而王仁則因此大喊道:“你們何故捉拿本官,你們是錦衣府那部分的。”
“廢什麽話!你自己的事發了,等到了錦衣府,你自然明白!”
一錦衣衛總旗官因此喝道。
而王仁也明白了過來,知道肯定是跟自己貪墨有關,而這些錦衣衛肯定是賈蓉的人,明顯是賈府沒有給自己王家麵子,便因此氣得大罵:“賈璉!你個混賬!虧我父親對你那麽好,你們賈府還這麽對我們,你們會後悔的!”
這時候,又有一隊錦衣衛跑了過來,帶頭的呂百戶喝令道:“奉旨,兵部上下官員皆先下昭獄!”
王仁聽了更加驚駭。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