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溫度開始降低。


    一項新的事務提上了羅曼的任務日程。


    如何過冬?


    起源城的基建速度肯定不慢。


    羅曼帶來了更先進的燒磚技術。


    一個泥匠每天能製作近千個磚胚,是建設環節之一。


    另有運土和泥、陰曬烘幹、燃料供應、煤炭燒窯等,建設周期較長。


    平均來算,五十個勞動力每天建造一座基礎磚房。


    投入的勞動力越多,產量越大。


    因為每天都在砌牆,建築隊早就熟能生巧了,一個老人指揮兩個新人搬磚。


    這種建築的好處是堅固、耐用。


    今年暴雨洪澇,放在別的城鎮,那就是數十上百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但在起源城麵前,那隻是微風細雨——最多是沒鋪好屋瓦,出現一點漏水現象。


    可是房屋隻能做到最基礎的禦寒。


    今年的奴隸們沒有衣物,沒有被褥,就連家具也不齊全,木廠那邊都是優先提供床具的,鋪的都是麥秸和茅草。


    剛收獲的六千斤棉花隻能緊著軍隊用。


    紡織原料不夠,與其隻發給一部分人,不如所有人都不發。


    羅曼取消冬裝福利,肯定沒人鬧意見。


    但問題是,羅曼往年發放冬裝,就是為了讓他們在冬日勞作。


    今年……


    也得這樣!


    衣衫單薄就衣衫單薄吧。


    白天的時候,提高飲食標準,覺得冷了,就喝幾碗鹹肉湯,上麵飄著一層滿滿的油花,喝了能暖和身子。


    有足夠熱量,足夠脂肪,身體活絡開,在冬天幹活凍不死人。


    但也隻有在外麵幹活的人能喝這個。


    那些作坊裏的工人沒資格吃肥肉,隻能吃瘦肉了。


    所以,白天還好說,


    但到了晚上呢?


    夜晚溫度更低,外麵寒風凜冽,稍不留神就凍死一批體質差的人就太正常了。


    一旦受凍,白天的幹活效率肯定大減。


    羅曼不得不因此去了煤鐵鎮。


    蜂窩煤和鐵爐能幫助他們度過漫長且寒冷的冬夜。


    就和建設磚房一樣。


    這種難度不高的生產任務,投入的人力直接影響產出。


    羅曼這次往煤鐵鎮那邊帶去了五百個新人。


    另外安排一百人在煤礦的旁邊定居,他們的任務就是批量生產蜂窩煤。


    沒等半個月。


    成千上萬的蜂窩煤就從那邊運過來了。


    一並送來的還有大量的鐵爐子。


    鐵皮外殼,耐火材質的爐膽,下方通風口,爐篦和內圈支架是一體式的,能直接套在裏麵。


    鐵爐的製造難度很低,每個部件都能單獨製造,使用的時候組合起來就行了。


    每座磚房都能領到一件鐵爐,且配備一把火鉗,羅曼每天提供四個免費的蜂窩煤。


    這不是個小數字,


    現在起源城大概有九千多座磚房——不算軍營、軍隊大院、煤鐵鎮、鹽鎮、金礦鎮、草甸牧場等分流的居住地。


    不提九千個鐵爐,光是蜂窩煤,每天就要消耗三萬多個,大概十萬斤出頭的份量,二十輛馬車才能拉得動。


    有些早早成家落戶的,分配到磚房,僅有兩三個人,共用五個蜂窩煤。


    而那些沒分配到房子的,或者說今年剛來的奴隸,也住在磚房裏,平均一座磚房能塞了二十人,每個人僅有四平米的活動空間,睡也是睡草席大通鋪,互相擠在一起取暖,他們也是共用五個蜂窩煤。


    放開通風口,一個蜂窩煤全速燃燒,大概能燃燒一個小時。


    如果通風口用木塞塞住,僅留出一絲縫隙,就能大幅度減緩蜂窩煤燃燒的速度,將燃燒時間變成三四個小時。


    盡管如此,四個蜂窩煤提供的熱量也是有限的,讓二十個人取暖肯定是有些難了。


    但是在起源城,沒房子的奴隸就是這樣子的。


    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工作,不能偷懶,否則和戰俘享有同等待遇。


    如果表現好了,按照當前的建設速度,最晚的一批人要等到半年後就能拿到拿到戶口本,有屬於自己的房子。


    到了那時,他們也會自動脫離奴隸的身份。


    起源城是有居住規則的。


    而且居民部的管事會明確別人告訴這些規則。


    比如參軍能直接拿到兩座磚房,士兵在軍隊大院有一套房,起源城也會給其家人分配一套房。


    如果沒有家人也無所謂,畢竟在軍隊大院有保底的一套房,物質豐富、薪資極高。


    另外,如果錯過募兵,或者沒招募上。


    那新建成的磚房會優先供應給有家庭的。


    如果沒有家人,那就找個家人,去領結婚證,然後排隊。


    否則就隻能和別的單身狗共處一室了。


    這隻能算是很正常的、將奴隸轉化成居民的手段。


    人沒有上進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有上進心的人沒有家庭也挺可怕的。


    所謂落地生根,就是要在這片土地上形成羈絆,和這片土地不離不棄,同生共死。


    ……


    羅曼下達了指標,製造兩萬個鐵爐子。


    雖說工作量很大。但平攤到一千多人身上就不是個事了。


    那些鐵匠是生產的主力,羅曼培養了一年多的鐵匠學徒們如今都成材了,能夠熟練的運用各種工具進行金屬加工。


    雖說沒法單獨敲出一塊板甲出來。但有了鍛錘和軋機,大多數人也沒必要掌握手敲板甲的高等鍛造技巧。


    這些學成的鐵匠現在就可以帶新一批的鐵匠學徒了——也就是居民部挑選出來的這五百人。


    他們爆發的生產力不容小覷。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軋機碾壓出來的鐵皮爐子,本身就是板甲級別的材料。


    羅曼沒心思重新設計出一種新的鐵皮材料出來。


    軍用民用的界限很模糊,怎麽快捷怎麽來。


    這個冬天,煤鐵鎮的打鐵棚就沒幹別的事情。


    要麽是敲板甲,要麽是造鐵爐。


    兩者都開始大量普及。


    不止是家用,還有公用。


    如果在每個工坊裏多擺幾個爐子,爐子上放個盛水的瓦罐或者陶壺,蜂窩煤在底下燒啊燒的,提高室內溫度的同時還能燒水。


    工人們沒事就喝點熱水,溫暖身體。


    那勞動效率最起碼提高三成。


    羅曼用了半個月的時間,解決了過冬取暖的問題。


    他說的也很明白,鐵爐和蜂窩煤代替了冬裝福利,還要讓居民部的人宣傳如何使用,保持一定的通風,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宣傳後還中毒了就屬於自然淘汰,死了趕緊騰位置。


    嚴格來說,這一套的成本比冬裝高多了。


    況且,鐵爐本身就是一個爐灶。


    羅曼在設計磚房的時候,就沒考慮過讓他們在家裏做飯。


    但得承認,這種考量很不妥當,總有某些人因為各種緣故,需要在家做飯的,不然每次去大廚房都很不方便。


    鐵爐基本滿足了那些家庭對爐灶的所有需求。


    它很便攜,是絕佳工具。


    更重要的是,這就是白送給他們的。


    唯一缺點是燃料。


    但就算冬天過去後,蜂窩煤不再免費,他們也能從百貨商店那邊購買廉價的蜂窩煤,四分之一枚銅幣就能購買二十個蜂窩煤。


    相應的,那些拿到免費鐵爐的人,無論奴隸亦或者居民,都得在冬天幹活。


    為了應對明年的狀況,今年冬天要再開墾幾千畝地。


    不是普通的耕地,而是水田。


    沼澤如今是枯水期,也是個修建水利的好時候。


    草甸牧場的改造還沒完成。


    森林還在砍伐墾荒。


    所以,現在還不是休息的時候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讓你種田,你成帝國皇帝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是阿夢口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是阿夢口牙並收藏讓你種田,你成帝國皇帝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