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李嬤嬤越來越大膽了
紅樓:皇妃嫡女,我振興賈府 作者:名列八仙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宛妃看她歪頭思慮,一眼就看出來她在想什麽,接著道:“本宮也聽說賈禦侍今日在太後娘娘那裏論經論得久了些,膝蓋有所磨損,現在怎麽樣了?”
論經論得久了膝蓋磨損……
元春對這個理由很無語。
“多謝娘娘關心,剛上了藥膏,現在已經好多了。”
元春謝道。
宛妃微微側眼,看到了一旁放著的兩管紅玉膏,愣了一下道:“這紅玉膏用著效果很好,賈禦侍一天多用幾次,兩天應該就能好了。本宮本來也想著迴去了讓湘水送來,沒想到賈禦侍這裏已經有兩管了。”
好家夥,那豈不是她直接壟斷了這麽珍貴的藥膏?
元春笑了笑卻沒有解釋,隻道:“多謝娘娘掛心,這都是小傷,隻希望等過兩天高僧入宮的時候奴婢能幫上娘娘的忙。”
“這算什麽,你養好再說。”
宛妃又囑咐了幾句就要離開,元春喊抱琴讓她送宛妃到院門口。
出了屋子,宛妃走在前,她的婢女湘水則主動拉著抱琴小聲問:“琴兒,你們怎麽有那麽多紅玉膏呀,是從家裏帶的嗎?”
抱琴小小地得意,壓低了聲音道:“哪裏,是陛下賞賜了一支,北靜王也讓人送來了一支。”
湘水驚訝,“王爺怎麽會讓人送給賈禦侍。”
“那我就不知道啦,好像是在慈壽宮門口碰到我們小姐了吧。”
抱琴笑了笑,把兩人送到門口行了禮,快樂地迴去了。
出了遠門,湘水低聲把與抱琴的對話告訴了宛妃。
宛妃沉默地往前走了一會兒,然後忽地站住了腳,抿了抿唇:“迴去了把剛才那本經書的釋義找出來送到賈禦侍那裏去,再找些太後娘娘抄經慣用的紙和金墨送去。”
湘水怔了怔,點頭稱是。
沒一會兒,湘水就又送來了宛妃吩咐的東西,元春看著這些物品心中感慨,別看宛妃隻比她大了幾歲,可是行事為人卻這麽周到,真是難得。
不用侍候皇帝的兩天,元春就在屋中研究佛經。
宛妃派人送來的書很管用,她對著簡單的翻譯看了看就大概明白了其中意思。
“小姐膝蓋上的腫現在消了好多呢。”
抱琴看著元春的傷處嘖嘖稱奇,“怪不得阿黃把那藥膏誇得天上有地上無的,果然好用極了。”
“一支價值千金呢,怎麽不好用。”
元春心想,就這小小的一支對普通百姓來說可能是一輩子的花銷了,怪不得人人都想生到帝王家啊。
元春膝蓋的腫消下去一半,已經能自己支撐著站起來了,隻是行走的時候還有點困難。
宛妃送來的經紙被鋪在桌子上,元春讓抱琴磨墨,挽起袖子小心翼翼地開始抄寫經書。
這功夫看似平常,可給太後抄寫的經書上不能有一個錯別字,對仗整齊字體工整,錯一點就要從頭再來,這其實是個很磨人的活計。
元春寫了一個多時辰,也不過抄寫了四遍而已。
揉著酸痛的手指元春不禁在心中哀嚎,照這樣下去,五十遍要抄五十個小時!不吃不喝整整兩天的時間?
關鍵是後天高僧就入宮了呀!
“要不然,小姐求太後娘娘寬限兩天?”
抱琴一派天真。
元春敲敲她的腦袋瓜:“哪有給太後娘娘討價還價的,你是嫌你小姐脖子上長了個腦袋不是?”
“那怎麽辦……”抱琴苦著臉。
元春深吸了口氣,連午飯也不吃了,一口氣又抄到了傍晚。
好在抄了幾遍後熟練了,不需要再頻繁地看原文就知道了後麵要寫什麽,時速提到了一個時辰四遍,比原來增長了一倍。
晚上宛妃又讓湘水來了一趟,道:“我們娘娘還說如果賈姐姐傷勢還沒好,抄經書的事情緩一緩也可以的,反正是娘娘主持法會,沒想到賈姐姐已經動起手了。”
“自然是等到做法事那天能呈上去更能為娘娘和陛下祈福,我哪裏敢怠慢,現在傷勢也差不多好了,不耽誤的。”
元春笑說。
“主要我們娘娘也想著賈姐姐還要以侍候陛下為主,聽說這兩天賈姐姐不在陛下很不順心呢。”
“哪裏是因為我在不在,娘娘太高看我了。”
元春微笑。
等湘水走了,馬上讓抱琴把阿黃喊了過來問禦前的情況。
阿黃哭喪著臉道:“今天陛下確實發了火,不過是批奏折的時候墨水黏稠了一些,陛下就出言訓斥了我。”
“我還以為訓斥的誰呢,原來是你個倒黴蛋呀。”
元春笑嘻嘻地問清楚了事情的始末。
阿黃說著,一攤手:“嬤嬤說硯台摔碎了,她已經求人送出宮去修複,陛下就說不用了,賞給她了,就換了新硯台來讓我上前磨墨……”
元春聽完對阿黃道:“陛下這不是訓斥你呢,是在訓斥李嬤嬤,你呀,不過是當了炮灰罷了。”
阿黃疑惑:“這話怎麽說?”
“你想想,若不是李嬤嬤自作主張為陛下換了硯台,你磨的墨怎麽會被陛下訓斥?”
元春搖頭,阿黃恍然,這個李嬤嬤確實越來越大膽了。
皇帝桌案上的那塊硯台是黃州產的,天下聞名,平時元春在臨敬殿李嬤嬤多少有點顧忌,沒想到現在竟然以失手摔壞了這樣的借口要走了那塊硯台。
皇帝現在要慣著她,又咽不下這口氣,隻好拿別的事情出氣了。
“嬤嬤要拿硯台有什麽用?她又不用寫字。”
阿黃想不明白。
元春問道:“她家裏是不是有什麽人正在上學念書?”
“嗯……倒是有個小孫子今年好像剛入了學堂。”
元春笑了笑,李嬤嬤為人虛榮好麵子,肯定是拿走了那塊硯台顯擺去了。
家裏有皇帝用過的硯台那是多榮耀的事啊,夠她和小孫子在學堂裏橫著走了。
送走了阿黃,抱琴又為元春上了一遍藥膏,元春慢慢抄寫著經書,心中已經有了一個主意。
又過了一天,元春腿上的腫已經完全消退,行走之間也沒有太大問題了,明天就是高僧入宮的日子,宮中眼看著熱鬧了起來。
元春讓人去迴稟了皇帝和宛妃,她明天就可以去宛妃那裏幫忙了。
誰知道皇帝先下了令,讓她早上先去臨敬殿報道,再去宛妃宮中領差事。
論經論得久了膝蓋磨損……
元春對這個理由很無語。
“多謝娘娘關心,剛上了藥膏,現在已經好多了。”
元春謝道。
宛妃微微側眼,看到了一旁放著的兩管紅玉膏,愣了一下道:“這紅玉膏用著效果很好,賈禦侍一天多用幾次,兩天應該就能好了。本宮本來也想著迴去了讓湘水送來,沒想到賈禦侍這裏已經有兩管了。”
好家夥,那豈不是她直接壟斷了這麽珍貴的藥膏?
元春笑了笑卻沒有解釋,隻道:“多謝娘娘掛心,這都是小傷,隻希望等過兩天高僧入宮的時候奴婢能幫上娘娘的忙。”
“這算什麽,你養好再說。”
宛妃又囑咐了幾句就要離開,元春喊抱琴讓她送宛妃到院門口。
出了屋子,宛妃走在前,她的婢女湘水則主動拉著抱琴小聲問:“琴兒,你們怎麽有那麽多紅玉膏呀,是從家裏帶的嗎?”
抱琴小小地得意,壓低了聲音道:“哪裏,是陛下賞賜了一支,北靜王也讓人送來了一支。”
湘水驚訝,“王爺怎麽會讓人送給賈禦侍。”
“那我就不知道啦,好像是在慈壽宮門口碰到我們小姐了吧。”
抱琴笑了笑,把兩人送到門口行了禮,快樂地迴去了。
出了遠門,湘水低聲把與抱琴的對話告訴了宛妃。
宛妃沉默地往前走了一會兒,然後忽地站住了腳,抿了抿唇:“迴去了把剛才那本經書的釋義找出來送到賈禦侍那裏去,再找些太後娘娘抄經慣用的紙和金墨送去。”
湘水怔了怔,點頭稱是。
沒一會兒,湘水就又送來了宛妃吩咐的東西,元春看著這些物品心中感慨,別看宛妃隻比她大了幾歲,可是行事為人卻這麽周到,真是難得。
不用侍候皇帝的兩天,元春就在屋中研究佛經。
宛妃派人送來的書很管用,她對著簡單的翻譯看了看就大概明白了其中意思。
“小姐膝蓋上的腫現在消了好多呢。”
抱琴看著元春的傷處嘖嘖稱奇,“怪不得阿黃把那藥膏誇得天上有地上無的,果然好用極了。”
“一支價值千金呢,怎麽不好用。”
元春心想,就這小小的一支對普通百姓來說可能是一輩子的花銷了,怪不得人人都想生到帝王家啊。
元春膝蓋的腫消下去一半,已經能自己支撐著站起來了,隻是行走的時候還有點困難。
宛妃送來的經紙被鋪在桌子上,元春讓抱琴磨墨,挽起袖子小心翼翼地開始抄寫經書。
這功夫看似平常,可給太後抄寫的經書上不能有一個錯別字,對仗整齊字體工整,錯一點就要從頭再來,這其實是個很磨人的活計。
元春寫了一個多時辰,也不過抄寫了四遍而已。
揉著酸痛的手指元春不禁在心中哀嚎,照這樣下去,五十遍要抄五十個小時!不吃不喝整整兩天的時間?
關鍵是後天高僧就入宮了呀!
“要不然,小姐求太後娘娘寬限兩天?”
抱琴一派天真。
元春敲敲她的腦袋瓜:“哪有給太後娘娘討價還價的,你是嫌你小姐脖子上長了個腦袋不是?”
“那怎麽辦……”抱琴苦著臉。
元春深吸了口氣,連午飯也不吃了,一口氣又抄到了傍晚。
好在抄了幾遍後熟練了,不需要再頻繁地看原文就知道了後麵要寫什麽,時速提到了一個時辰四遍,比原來增長了一倍。
晚上宛妃又讓湘水來了一趟,道:“我們娘娘還說如果賈姐姐傷勢還沒好,抄經書的事情緩一緩也可以的,反正是娘娘主持法會,沒想到賈姐姐已經動起手了。”
“自然是等到做法事那天能呈上去更能為娘娘和陛下祈福,我哪裏敢怠慢,現在傷勢也差不多好了,不耽誤的。”
元春笑說。
“主要我們娘娘也想著賈姐姐還要以侍候陛下為主,聽說這兩天賈姐姐不在陛下很不順心呢。”
“哪裏是因為我在不在,娘娘太高看我了。”
元春微笑。
等湘水走了,馬上讓抱琴把阿黃喊了過來問禦前的情況。
阿黃哭喪著臉道:“今天陛下確實發了火,不過是批奏折的時候墨水黏稠了一些,陛下就出言訓斥了我。”
“我還以為訓斥的誰呢,原來是你個倒黴蛋呀。”
元春笑嘻嘻地問清楚了事情的始末。
阿黃說著,一攤手:“嬤嬤說硯台摔碎了,她已經求人送出宮去修複,陛下就說不用了,賞給她了,就換了新硯台來讓我上前磨墨……”
元春聽完對阿黃道:“陛下這不是訓斥你呢,是在訓斥李嬤嬤,你呀,不過是當了炮灰罷了。”
阿黃疑惑:“這話怎麽說?”
“你想想,若不是李嬤嬤自作主張為陛下換了硯台,你磨的墨怎麽會被陛下訓斥?”
元春搖頭,阿黃恍然,這個李嬤嬤確實越來越大膽了。
皇帝桌案上的那塊硯台是黃州產的,天下聞名,平時元春在臨敬殿李嬤嬤多少有點顧忌,沒想到現在竟然以失手摔壞了這樣的借口要走了那塊硯台。
皇帝現在要慣著她,又咽不下這口氣,隻好拿別的事情出氣了。
“嬤嬤要拿硯台有什麽用?她又不用寫字。”
阿黃想不明白。
元春問道:“她家裏是不是有什麽人正在上學念書?”
“嗯……倒是有個小孫子今年好像剛入了學堂。”
元春笑了笑,李嬤嬤為人虛榮好麵子,肯定是拿走了那塊硯台顯擺去了。
家裏有皇帝用過的硯台那是多榮耀的事啊,夠她和小孫子在學堂裏橫著走了。
送走了阿黃,抱琴又為元春上了一遍藥膏,元春慢慢抄寫著經書,心中已經有了一個主意。
又過了一天,元春腿上的腫已經完全消退,行走之間也沒有太大問題了,明天就是高僧入宮的日子,宮中眼看著熱鬧了起來。
元春讓人去迴稟了皇帝和宛妃,她明天就可以去宛妃那裏幫忙了。
誰知道皇帝先下了令,讓她早上先去臨敬殿報道,再去宛妃宮中領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