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我帶林佳跟著葉成兩口子迴了一趟老家,在葉成家住了兩天,期間我讓葉成代我請葉氏家族的長輩親戚在一起吃了一頓飯。
一起來吃飯的還有一個堂姐葉蓉,二十六歲,在鄉中心小學教書,她丈夫李成斌是鄉初中的一名老師,比她大一歲。
那天吃飯後李成斌和我聊起來,說起學校現在學生不僅難管,而且現在待遇極低,或許是喝了酒,他說現在嶽父嶽母對他也不太好,說他沒本事,還不如鎮上那些做小生意的。
葉蓉當時很尷尬,我不由問:“在學校教書,要想掙大錢自然不容易,但生活穩定,如果你們真有膽量想要改變現狀,可以到省城,到我那裏去試試。”
孫瓊華一聽我這樣說,自然知道我打算解決師資力量的想法,的確,這真是一個辦法,不過我擔心的是他們對穩定工作的眷戀,還擔心他們能不能適應現在孩子們的現狀。
孫瓊華對葉蓉說道:“葉蓉,我不敢保證說你和堂哥到省城能掙大錢,但我想葉林肯定不會虧待你們,隻要你們努力,收入肯定會很高的。”
葉蓉果然動了心,開始打聽我的學校情況,就在第三天我要走的時候,李成斌和葉蓉專門找到我,說先讓李成斌跟我到省城。
葉蓉遲疑了很久,還是紅著臉問李成斌到了省城,住處和工資如何解決,我很慎重地說道:“住可以住學校,工資分兩部分,一是基礎工資,包括職務和幹的工作多少,如果李哥跟我過去,基礎工資肯定應該在三仟左右;另外一部分是業績考核工資,少兩三仟,多就沒有上限了。不過唯一的問題是他的身份問題,雖然仍然屬於教師,但卻不是你們眼中的公辦正式教師。”
後來我按照這樣的方法,又從寧江招了幾名教師,不過從寧江過來的老師,我都進行了比較嚴格的考查,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年輕,而且有思想,教學方法比較合符我的要求。
正月初八之後,我就開始了招生宣傳,讓薑穎的傳媒公司進行大力宣傳,在區政務大廳附近設立專門的諮詢台,又深入附近小區,發資料、擺諮詢處。
餘健迴寧江的時候,我讓他去問問原宏圖公司的那位大廚楊師傅是否願意到我這邊來,如果他願意過來,我讓他負責學校的食堂。
楊師傅果然過來了,跟他一齊過來的還有幾個手下,一共四個人,我問他為什麽帶走這麽多人,他說現在的張霞不在公司吃飯,所以公司的食堂單純地做一些員工的飯也顯得不太重要。而且他覺得也不能體現他的能力,工資也少很多。
楊建蓉是給我打電話要過來的,這是我的學生,我自然沒有猶豫,而且我也需要這樣的管理人員,她在宏圖公司的鍛煉讓我覺得她完全可以獨當一麵。
差不多又投入了三百萬,學校的整體改造在二月底基本完成,在開學第一周,很多家長開始到我們學校考察。
因為一樓全部改造成學生的住宿,所以我在二樓一間教室接待考查的家長的諮詢。
生源並不是我原來計劃的以有不良學習習慣的孩子為主,很多家長確定了周末和每天下午放學期間學生進一步學習和輔導的時間與方式。
最後到學校來的學生並不多,托管中全天由學校管理的隻有十六人,中午有七十多人,下午到晚上的輔導有一百二十多人。
上午十點多,孫瓊華無不憂慮地來到我辦公室,“葉校長…..”
“嫂子,叫我名字就行了,我聽著別扭呢。”
“堂弟,大家都很失望呢。”
“為什麽?”其實我也沒想到招生的效果會大大低於我的預期,但大家的狀態卻很重要。
“今天有幾個人到財務室問情況,我算了一個帳,這一百多人中有百分之八十都是隻交了一個月的錢,也就是說,還是對我們不太信任,每個學生也就四五百元,合計不到七萬元,大家心裏也在算帳,這個月除了成本,工資,學校得虧著呢。”
我又收集了一些問題,半個小時之後,我讓所以職工到一個教室開會。
我平靜地看著大家,掃視一周,大家果然信心不足,特別是李成斌和寧江來的幾位教師,他們是辭職過來,更是緊張。
“大家覺得我們招生情況不樂觀對不對?”
大家點著頭,也不好說話,我笑道:“其實我認為我們還是挺不錯的,為什麽呢?如果真是一下子來了幾百個孩子,我們目前的師資和設備都得大幅度跟進,大家可以想想,我們的教育理念能跟上嗎?大家可能會忙不過來,而且可能會將學校的教育與其他學校同質化。
我在招生期間培訓過大家,我們和其他學校的差異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家長知道我們和別的學校有本質的不同,這得有方法、有技巧,有耐力有恆心,在坐的是學校的固定員工,大家每個人手上少的十來個孩子,多的二十個孩子,晚上師大的實習生還要過來協助,你們也得對他們進行指導,大家想想,這一百多個孩子要達到我們的期望,夠大家忙活的了。
這一個月是學校顯示水平的時候,也是大家顯示能力的時候,我們是新學校,我對大家一視同仁,大家都是學校精心挑選的教師,業績與工資肯定會掛鉤,但大家不用擔心,學校有足夠的資金發給大家工資,我用一年來虧都可以活下來,何況我們不至於會虧一年吧。”
接下來,我讓學校副校長何曉蓉安排了今天的工作細節。何曉蓉是一位三十多歲的老師,她原來在另外一家托管中心任教,因為那家托管中心負責人的老婆對她排擠,所以她受不了氣正好想別找單位,我也是在宣傳期間遇到她的,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何曉蓉的老公在省城一家商貿公司上班,小孩剛剛讀小學三年級,她是兩年前從外地辭職過來照顧孩子的,當時為了照顧孩子所以直接進了一家托管中心,既掙錢又照顧了小孩,可謂一舉兩得。
她的加入對我的工作作用很大,很多托管方麵的做法也讓我耳目一新,特別是招生方麵與生源所在學校老師之間的利益關係讓我覺得可笑。
當我和林佳說起這事的時候,她倒很平淡,“錢是決定行為的最重要力量,世間有幾個人能在錢麵前淡定,招生看似錢不多,可學生多啊,而且托管中心的還不得不經常與他們聯係,更不敢得罪。”
“佳佳,你認為我如果不借助這些力量,能招到學生嗎?”
“當然可以,不過會很困難的,除非學校已辦出名氣。”
我思量著林佳說的話,學校要出名,自然得有特別優秀的學生,所以很多有名的學校不惜重金去買優秀學生。
可托管如何才能出名,難道我們也去買學生,把學生的成績說是我們托管的成績?不僅學校老師不會這麽做,他們隻會認為是自已的能力,是學校的水平。
在我陷入思考的時候,林佳為我想了三個辦法,她現在的字寫得很不錯,特別是阿拉伯數字感覺如打印效果,她遞給我,麵帶微笑,“哥,看看我的想法。”
她寫的內容很簡單:1、成績對比出口碑;2、進入家長聯係的qq群或微信群做宣傳;3、樹立典型提收費水平。
前兩點我認為確實可行,但第三點的意思我還不太明白,我問,“第三點是什麽意思?”
“葉林哥,我們女孩子買衣服很看重品牌,大品牌的往往比同質量的一般衣服價格貴很多倍,關鍵是還不議價,偶爾搞活動打一點折購買者蜂擁而至,這是人的心理狀態。
我想私立學校的存在正說明了在子女教育上,家長們有同樣的選擇傾向,在宣傳的同時提高收費水平,不僅表示學校的價值,更讓家長認為學校之所以提價,是因為管理質量已達到較高水平的結果。”
林佳問:“葉林哥,你對學生的教育有特別的方法嗎?”
我點點頭,“佳佳,我自然有我的獨特手段,我打算花一周時間,與這一百個孩子一一見麵,我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心裏真實想法,然後與輔導老師再溝通,為每一個學生製定一個輔導方案,這種差異化教育,我相信其效果肯定會馬上見效的。”
林佳點頭,“你還得和家長聯係,指導家長的教育方法,校正家長的錯誤教育方式,這樣的話,讓家長也成為你的忠實學生,成為你的粉絲,學校不出名也難了。”
現在學校除了夥食團的四個人,總共隻有十二個固定員工,下午送完最後一位學生之後,我們照例開了今天的總結會,何曉蓉收集了數據,對幾個師範大學學生工作中有不妥問題說了之後,我提出了和林佳商量的方案。
“大家一定要收集到學生入學考試和上學期期末考試的真實成績,結合自已的觀察拿出輔導方案,利用與家長見麵的機會了解同班級中其他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輔導手段,校正家長的教育方法……”
一名叫田宇的女大學生為難地說道:“葉校,我負責的班雖然隻十個人,可有七個學生的家長都是孩子的爺爺婆婆或者姥爺姥姥,他們隻負責接送,其他什麽都不管。”
一起來吃飯的還有一個堂姐葉蓉,二十六歲,在鄉中心小學教書,她丈夫李成斌是鄉初中的一名老師,比她大一歲。
那天吃飯後李成斌和我聊起來,說起學校現在學生不僅難管,而且現在待遇極低,或許是喝了酒,他說現在嶽父嶽母對他也不太好,說他沒本事,還不如鎮上那些做小生意的。
葉蓉當時很尷尬,我不由問:“在學校教書,要想掙大錢自然不容易,但生活穩定,如果你們真有膽量想要改變現狀,可以到省城,到我那裏去試試。”
孫瓊華一聽我這樣說,自然知道我打算解決師資力量的想法,的確,這真是一個辦法,不過我擔心的是他們對穩定工作的眷戀,還擔心他們能不能適應現在孩子們的現狀。
孫瓊華對葉蓉說道:“葉蓉,我不敢保證說你和堂哥到省城能掙大錢,但我想葉林肯定不會虧待你們,隻要你們努力,收入肯定會很高的。”
葉蓉果然動了心,開始打聽我的學校情況,就在第三天我要走的時候,李成斌和葉蓉專門找到我,說先讓李成斌跟我到省城。
葉蓉遲疑了很久,還是紅著臉問李成斌到了省城,住處和工資如何解決,我很慎重地說道:“住可以住學校,工資分兩部分,一是基礎工資,包括職務和幹的工作多少,如果李哥跟我過去,基礎工資肯定應該在三仟左右;另外一部分是業績考核工資,少兩三仟,多就沒有上限了。不過唯一的問題是他的身份問題,雖然仍然屬於教師,但卻不是你們眼中的公辦正式教師。”
後來我按照這樣的方法,又從寧江招了幾名教師,不過從寧江過來的老師,我都進行了比較嚴格的考查,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年輕,而且有思想,教學方法比較合符我的要求。
正月初八之後,我就開始了招生宣傳,讓薑穎的傳媒公司進行大力宣傳,在區政務大廳附近設立專門的諮詢台,又深入附近小區,發資料、擺諮詢處。
餘健迴寧江的時候,我讓他去問問原宏圖公司的那位大廚楊師傅是否願意到我這邊來,如果他願意過來,我讓他負責學校的食堂。
楊師傅果然過來了,跟他一齊過來的還有幾個手下,一共四個人,我問他為什麽帶走這麽多人,他說現在的張霞不在公司吃飯,所以公司的食堂單純地做一些員工的飯也顯得不太重要。而且他覺得也不能體現他的能力,工資也少很多。
楊建蓉是給我打電話要過來的,這是我的學生,我自然沒有猶豫,而且我也需要這樣的管理人員,她在宏圖公司的鍛煉讓我覺得她完全可以獨當一麵。
差不多又投入了三百萬,學校的整體改造在二月底基本完成,在開學第一周,很多家長開始到我們學校考察。
因為一樓全部改造成學生的住宿,所以我在二樓一間教室接待考查的家長的諮詢。
生源並不是我原來計劃的以有不良學習習慣的孩子為主,很多家長確定了周末和每天下午放學期間學生進一步學習和輔導的時間與方式。
最後到學校來的學生並不多,托管中全天由學校管理的隻有十六人,中午有七十多人,下午到晚上的輔導有一百二十多人。
上午十點多,孫瓊華無不憂慮地來到我辦公室,“葉校長…..”
“嫂子,叫我名字就行了,我聽著別扭呢。”
“堂弟,大家都很失望呢。”
“為什麽?”其實我也沒想到招生的效果會大大低於我的預期,但大家的狀態卻很重要。
“今天有幾個人到財務室問情況,我算了一個帳,這一百多人中有百分之八十都是隻交了一個月的錢,也就是說,還是對我們不太信任,每個學生也就四五百元,合計不到七萬元,大家心裏也在算帳,這個月除了成本,工資,學校得虧著呢。”
我又收集了一些問題,半個小時之後,我讓所以職工到一個教室開會。
我平靜地看著大家,掃視一周,大家果然信心不足,特別是李成斌和寧江來的幾位教師,他們是辭職過來,更是緊張。
“大家覺得我們招生情況不樂觀對不對?”
大家點著頭,也不好說話,我笑道:“其實我認為我們還是挺不錯的,為什麽呢?如果真是一下子來了幾百個孩子,我們目前的師資和設備都得大幅度跟進,大家可以想想,我們的教育理念能跟上嗎?大家可能會忙不過來,而且可能會將學校的教育與其他學校同質化。
我在招生期間培訓過大家,我們和其他學校的差異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家長知道我們和別的學校有本質的不同,這得有方法、有技巧,有耐力有恆心,在坐的是學校的固定員工,大家每個人手上少的十來個孩子,多的二十個孩子,晚上師大的實習生還要過來協助,你們也得對他們進行指導,大家想想,這一百多個孩子要達到我們的期望,夠大家忙活的了。
這一個月是學校顯示水平的時候,也是大家顯示能力的時候,我們是新學校,我對大家一視同仁,大家都是學校精心挑選的教師,業績與工資肯定會掛鉤,但大家不用擔心,學校有足夠的資金發給大家工資,我用一年來虧都可以活下來,何況我們不至於會虧一年吧。”
接下來,我讓學校副校長何曉蓉安排了今天的工作細節。何曉蓉是一位三十多歲的老師,她原來在另外一家托管中心任教,因為那家托管中心負責人的老婆對她排擠,所以她受不了氣正好想別找單位,我也是在宣傳期間遇到她的,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何曉蓉的老公在省城一家商貿公司上班,小孩剛剛讀小學三年級,她是兩年前從外地辭職過來照顧孩子的,當時為了照顧孩子所以直接進了一家托管中心,既掙錢又照顧了小孩,可謂一舉兩得。
她的加入對我的工作作用很大,很多托管方麵的做法也讓我耳目一新,特別是招生方麵與生源所在學校老師之間的利益關係讓我覺得可笑。
當我和林佳說起這事的時候,她倒很平淡,“錢是決定行為的最重要力量,世間有幾個人能在錢麵前淡定,招生看似錢不多,可學生多啊,而且托管中心的還不得不經常與他們聯係,更不敢得罪。”
“佳佳,你認為我如果不借助這些力量,能招到學生嗎?”
“當然可以,不過會很困難的,除非學校已辦出名氣。”
我思量著林佳說的話,學校要出名,自然得有特別優秀的學生,所以很多有名的學校不惜重金去買優秀學生。
可托管如何才能出名,難道我們也去買學生,把學生的成績說是我們托管的成績?不僅學校老師不會這麽做,他們隻會認為是自已的能力,是學校的水平。
在我陷入思考的時候,林佳為我想了三個辦法,她現在的字寫得很不錯,特別是阿拉伯數字感覺如打印效果,她遞給我,麵帶微笑,“哥,看看我的想法。”
她寫的內容很簡單:1、成績對比出口碑;2、進入家長聯係的qq群或微信群做宣傳;3、樹立典型提收費水平。
前兩點我認為確實可行,但第三點的意思我還不太明白,我問,“第三點是什麽意思?”
“葉林哥,我們女孩子買衣服很看重品牌,大品牌的往往比同質量的一般衣服價格貴很多倍,關鍵是還不議價,偶爾搞活動打一點折購買者蜂擁而至,這是人的心理狀態。
我想私立學校的存在正說明了在子女教育上,家長們有同樣的選擇傾向,在宣傳的同時提高收費水平,不僅表示學校的價值,更讓家長認為學校之所以提價,是因為管理質量已達到較高水平的結果。”
林佳問:“葉林哥,你對學生的教育有特別的方法嗎?”
我點點頭,“佳佳,我自然有我的獨特手段,我打算花一周時間,與這一百個孩子一一見麵,我可以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心裏真實想法,然後與輔導老師再溝通,為每一個學生製定一個輔導方案,這種差異化教育,我相信其效果肯定會馬上見效的。”
林佳點頭,“你還得和家長聯係,指導家長的教育方法,校正家長的錯誤教育方式,這樣的話,讓家長也成為你的忠實學生,成為你的粉絲,學校不出名也難了。”
現在學校除了夥食團的四個人,總共隻有十二個固定員工,下午送完最後一位學生之後,我們照例開了今天的總結會,何曉蓉收集了數據,對幾個師範大學學生工作中有不妥問題說了之後,我提出了和林佳商量的方案。
“大家一定要收集到學生入學考試和上學期期末考試的真實成績,結合自已的觀察拿出輔導方案,利用與家長見麵的機會了解同班級中其他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輔導手段,校正家長的教育方法……”
一名叫田宇的女大學生為難地說道:“葉校,我負責的班雖然隻十個人,可有七個學生的家長都是孩子的爺爺婆婆或者姥爺姥姥,他們隻負責接送,其他什麽都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