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大決戰(十八)
張昭見到鄧艾的人馬就在前麵等候著,他這次殺過來的目的那可不是來跟鄧艾玩的,他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把溧陽的包圍圈給解開了。
所以,張昭就一麵派人下去傳令全軍再次備戰,一方麵立刻找來了劉基。這兩個大人物一番商議之後,很快就有了相關的結論了:
他們這支人馬雖然過來的途中使得士卒們的身體有些疲憊了,但是戰鬥力還是存在的。加之,他們現在必須抓緊一分一秒,否則孫權方麵的軍隊後路被斷的消息,一旦在江東軍裏麵成為謠言的話,後果那絕對是致命的。
所以,張昭和劉基當即決定,即使不休整也應該立刻跟鄧艾的人馬開戰。即使他們這邊是不惜一切代價的,也必須要跟鄧艾死磕到底了。
應該說,張昭這個人其實還是有些奇怪的。他雖然一直在江東的百官裏麵,算是資格最老,官職也一向很大,但是在江東一旦出現重大的政治危機的時候,總是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投降派的首腦。
這其中的原因,可能跟張昭這個人的學識和修養,有著比較大的關係。
張昭這個人的學問可謂極高,當初的成名,確實也是靠著這個本錢起來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他也就備受天下儒林人士的推崇。
但是這其中必須要注意到一點,無論江東當時已經發展地有多麽繁榮的程度了,當時天下的中心,絕對不可能是在秣陵,也絕對不可能是在成都,而是無可爭議地在中原地區。
中原如今是掌控在曹魏的手裏的,集結了當時天下最多的儒士。所以,在張昭這樣的人看來,輔佐孫氏成就霸業未嚐不可,但是將來的天下正統必然是出自中原。
所以,一旦江東政權出現重大危機,張昭這個人的立場就會出現動搖,而偏向與曹魏的一邊。
如今在蜀漢軍突然大局殺入了江東境內,給孫氏政權造成的危機,甚至已經遠遠大於當年曹操南下荊州的時候了。但是問題是,張昭為什麽不選擇投降的立場,反而是堅決地親自出場率軍與蜀漢軍進行作戰呢?
也許這其中可能有張昭已經得知了張承戰死在鄧艾的手裏的消息的緣故,所以這個老頭才會急匆匆地殺了過來,而且還專門找上了鄧艾這邊,而不是孟溪那邊。
不過,這個因素隻怕不是最為重要的。
更加重要的是,張昭發現孟溪和鄧艾的兩支人馬,若是成功斷絕了孫權的軍隊的退路,那麽他的死局幾乎就是注定的,江東人到時候也死定了。
這裏的這個江東人“死定了”,並非說是一定要全部喪生,而是說江東人到時候幾乎就沒有半點討價還價的餘地。
所以,張昭心裏其實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的,那就是江東軍即使最終全部戰敗,江東的所有地盤都全部淪陷如了蜀漢軍的手裏的話,他們這邊手裏若是還有孫權在的話,就意味著他們那邊還是有一定的民眾號召力的。
到時候,他張昭再提出來投降蜀漢的話,也就有了更多的籌碼來跟蜀漢討價還價。到時候,他們那邊的利益即使還是會受損,但是這樣的損失應該不會太大吧。
君主時刻都在算計著臣下,而臣下們何嚐不會時刻也在算計這他們的君主呢?隻是這些都是內幕,不足為外人道也。
所以,從這裏來看,張昭如此積極地出兵來解救孫權似乎也都在情理之中了。
話說迴來,張昭隨之就向著戰場上麵投入了軍隊,雙方就又爆發了一場大戰。
這次的結果倒是很合了張昭的心意,鄧艾方麵也許是因為怕被城裏城外的兩支江東軍的人馬內外夾擊,雖然他早就已經有所防備了,但是戰到了最後,鄧艾依然是率軍撤退出了十五裏之外。這樣也就意味著,溧陽城的包圍已經被張昭的人馬解開了。
張昭當然非常高興,當即率領軍隊開拔上前,在城外立下大寨,又派出部分人馬進入城內。城內的縣令,見到包圍終於是被解開了,心裏自然是鬆了一口氣,當即立刻出城來拜見張昭和劉基二人。
但是即使溧陽城的包圍解開了,但是問題依然存在著,鄧艾的人馬的實力依然存在,必要要將之擊敗了才可以,否則對孫權的後方依然會構成威脅。
於是,張昭和劉基二人讓軍隊休整了一夜之後,在第二天一早就又主動向鄧艾那邊出擊。但是鄧艾這次居然一改往日的風格,居然是拒不出戰,生生當了一迴縮頭烏龜。當然,這個中的滋味,肯定是會不好的了。
張昭和劉基兩人確實想不到鄧艾會這麽幹。因為鄧艾這樣的做法,明顯並不高明。張昭那邊趕時間,鄧艾那邊又何嚐不是時間緊迫呢?
所以,這兩支人馬,其實都有著急迫的心思想要擊敗眼前的敵人。但是鄧艾的龜縮,確實是顯得有些莫名其妙,以至於張昭都有些氣急敗壞了起來,放聲大罵鄧艾簡直是不知所謂無賴,簡直就是膽小怕死之輩。
然後,張昭居然開始學習張飛的招數,派人出陣到了鄧艾的營門前一麵示威,一麵就是高聲叫罵,試圖要把鄧艾給激出來。
這世上很少有人會比鄧艾這個人有耐心,所以對於張昭的人的叫罵,他根本就一點都不往心裏去。
而且,鄧艾居然也學用了劉禪當時在當陽縣大戰周泰時候采用的方法,就叫他的手下拿著銅鑼也在營門前亂敲,看你人的叫聲大還是銅鑼的聲響大,真是聽不見心不煩。而且,敲銅鑼是輕鬆活,高聲買人可是比較耗費體力的,到最後誰頂得住也是不言自明的。
張昭見到這招無效,心裏更是生氣。好在他的身邊有個劉基在,好是一番勸之後,張昭終於沒有完全暴走。
然後,他們也逐漸明白過來,鄧艾之所以原因在這個時候充當縮頭烏龜,肯定是在等待著孟溪的人馬在拿下蕪湖城之後,趕過來這邊支援作戰。
張昭跟劉基兩人合計了一番之後,決定什麽都不顧了,即使是把手裏頭的八千人馬全部拚光了,也一定要將鄧艾的營寨夷平,將鄧艾的軍隊擊敗了。
於是,張昭隨即來到了陣前,親自指揮著軍隊對鄧艾的營寨不要命地發動了強攻。一時間,營寨前麵到處都是紛飛的箭雨。
鄧艾這次確實也是有些失算了。他的這個營寨在他前來包圍溧陽城的時候,就已經設置好了,在等待著張昭和劉基的人馬過來的時候,又重新進行了加固和增加了防禦能力。這樣的話,鄧艾預計張昭是不敢強行進攻的。但是他失算的是,張昭這次是真的在拚命,完全不去顧及軍隊的損失,而發動了大規模的強攻。
張昭的瘋狂舉動,打了鄧艾一個措手不及,寨門一度幾乎被江東軍的火箭燒毀和攻占。好在鄧艾即使組織了敢死隊出擊,在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之後,才把寨門給守住了。
張昭見到鄧艾的人馬就在前麵等候著,他這次殺過來的目的那可不是來跟鄧艾玩的,他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把溧陽的包圍圈給解開了。
所以,張昭就一麵派人下去傳令全軍再次備戰,一方麵立刻找來了劉基。這兩個大人物一番商議之後,很快就有了相關的結論了:
他們這支人馬雖然過來的途中使得士卒們的身體有些疲憊了,但是戰鬥力還是存在的。加之,他們現在必須抓緊一分一秒,否則孫權方麵的軍隊後路被斷的消息,一旦在江東軍裏麵成為謠言的話,後果那絕對是致命的。
所以,張昭和劉基當即決定,即使不休整也應該立刻跟鄧艾的人馬開戰。即使他們這邊是不惜一切代價的,也必須要跟鄧艾死磕到底了。
應該說,張昭這個人其實還是有些奇怪的。他雖然一直在江東的百官裏麵,算是資格最老,官職也一向很大,但是在江東一旦出現重大的政治危機的時候,總是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投降派的首腦。
這其中的原因,可能跟張昭這個人的學識和修養,有著比較大的關係。
張昭這個人的學問可謂極高,當初的成名,確實也是靠著這個本錢起來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他也就備受天下儒林人士的推崇。
但是這其中必須要注意到一點,無論江東當時已經發展地有多麽繁榮的程度了,當時天下的中心,絕對不可能是在秣陵,也絕對不可能是在成都,而是無可爭議地在中原地區。
中原如今是掌控在曹魏的手裏的,集結了當時天下最多的儒士。所以,在張昭這樣的人看來,輔佐孫氏成就霸業未嚐不可,但是將來的天下正統必然是出自中原。
所以,一旦江東政權出現重大危機,張昭這個人的立場就會出現動搖,而偏向與曹魏的一邊。
如今在蜀漢軍突然大局殺入了江東境內,給孫氏政權造成的危機,甚至已經遠遠大於當年曹操南下荊州的時候了。但是問題是,張昭為什麽不選擇投降的立場,反而是堅決地親自出場率軍與蜀漢軍進行作戰呢?
也許這其中可能有張昭已經得知了張承戰死在鄧艾的手裏的消息的緣故,所以這個老頭才會急匆匆地殺了過來,而且還專門找上了鄧艾這邊,而不是孟溪那邊。
不過,這個因素隻怕不是最為重要的。
更加重要的是,張昭發現孟溪和鄧艾的兩支人馬,若是成功斷絕了孫權的軍隊的退路,那麽他的死局幾乎就是注定的,江東人到時候也死定了。
這裏的這個江東人“死定了”,並非說是一定要全部喪生,而是說江東人到時候幾乎就沒有半點討價還價的餘地。
所以,張昭心裏其實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的,那就是江東軍即使最終全部戰敗,江東的所有地盤都全部淪陷如了蜀漢軍的手裏的話,他們這邊手裏若是還有孫權在的話,就意味著他們那邊還是有一定的民眾號召力的。
到時候,他張昭再提出來投降蜀漢的話,也就有了更多的籌碼來跟蜀漢討價還價。到時候,他們那邊的利益即使還是會受損,但是這樣的損失應該不會太大吧。
君主時刻都在算計著臣下,而臣下們何嚐不會時刻也在算計這他們的君主呢?隻是這些都是內幕,不足為外人道也。
所以,從這裏來看,張昭如此積極地出兵來解救孫權似乎也都在情理之中了。
話說迴來,張昭隨之就向著戰場上麵投入了軍隊,雙方就又爆發了一場大戰。
這次的結果倒是很合了張昭的心意,鄧艾方麵也許是因為怕被城裏城外的兩支江東軍的人馬內外夾擊,雖然他早就已經有所防備了,但是戰到了最後,鄧艾依然是率軍撤退出了十五裏之外。這樣也就意味著,溧陽城的包圍已經被張昭的人馬解開了。
張昭當然非常高興,當即率領軍隊開拔上前,在城外立下大寨,又派出部分人馬進入城內。城內的縣令,見到包圍終於是被解開了,心裏自然是鬆了一口氣,當即立刻出城來拜見張昭和劉基二人。
但是即使溧陽城的包圍解開了,但是問題依然存在著,鄧艾的人馬的實力依然存在,必要要將之擊敗了才可以,否則對孫權的後方依然會構成威脅。
於是,張昭和劉基二人讓軍隊休整了一夜之後,在第二天一早就又主動向鄧艾那邊出擊。但是鄧艾這次居然一改往日的風格,居然是拒不出戰,生生當了一迴縮頭烏龜。當然,這個中的滋味,肯定是會不好的了。
張昭和劉基兩人確實想不到鄧艾會這麽幹。因為鄧艾這樣的做法,明顯並不高明。張昭那邊趕時間,鄧艾那邊又何嚐不是時間緊迫呢?
所以,這兩支人馬,其實都有著急迫的心思想要擊敗眼前的敵人。但是鄧艾的龜縮,確實是顯得有些莫名其妙,以至於張昭都有些氣急敗壞了起來,放聲大罵鄧艾簡直是不知所謂無賴,簡直就是膽小怕死之輩。
然後,張昭居然開始學習張飛的招數,派人出陣到了鄧艾的營門前一麵示威,一麵就是高聲叫罵,試圖要把鄧艾給激出來。
這世上很少有人會比鄧艾這個人有耐心,所以對於張昭的人的叫罵,他根本就一點都不往心裏去。
而且,鄧艾居然也學用了劉禪當時在當陽縣大戰周泰時候采用的方法,就叫他的手下拿著銅鑼也在營門前亂敲,看你人的叫聲大還是銅鑼的聲響大,真是聽不見心不煩。而且,敲銅鑼是輕鬆活,高聲買人可是比較耗費體力的,到最後誰頂得住也是不言自明的。
張昭見到這招無效,心裏更是生氣。好在他的身邊有個劉基在,好是一番勸之後,張昭終於沒有完全暴走。
然後,他們也逐漸明白過來,鄧艾之所以原因在這個時候充當縮頭烏龜,肯定是在等待著孟溪的人馬在拿下蕪湖城之後,趕過來這邊支援作戰。
張昭跟劉基兩人合計了一番之後,決定什麽都不顧了,即使是把手裏頭的八千人馬全部拚光了,也一定要將鄧艾的營寨夷平,將鄧艾的軍隊擊敗了。
於是,張昭隨即來到了陣前,親自指揮著軍隊對鄧艾的營寨不要命地發動了強攻。一時間,營寨前麵到處都是紛飛的箭雨。
鄧艾這次確實也是有些失算了。他的這個營寨在他前來包圍溧陽城的時候,就已經設置好了,在等待著張昭和劉基的人馬過來的時候,又重新進行了加固和增加了防禦能力。這樣的話,鄧艾預計張昭是不敢強行進攻的。但是他失算的是,張昭這次是真的在拚命,完全不去顧及軍隊的損失,而發動了大規模的強攻。
張昭的瘋狂舉動,打了鄧艾一個措手不及,寨門一度幾乎被江東軍的火箭燒毀和攻占。好在鄧艾即使組織了敢死隊出擊,在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之後,才把寨門給守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