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逆勢出擊(一)
蓋猛和熊平兩人接受了劉禪的命令之後,雖然心裏帶著一絲無奈,但還是立刻就上馬,向著騎兵隊集結的方向縱馬馳騁而去。
而於禁那邊,他所指揮的軍隊,本來就是一路上都在監視著五溪蠻的軍隊的動向,所以此時根本就是已經在後麵把軍隊停下來了。所以,於禁很快就得到了劉禪的命令。
但是應該說,於禁顯然對劉禪的這條追擊江東軍的命令,顯示出了猶疑。他有些猜不透世子為何要這樣做,難道是因為心裏麵對蓋猛他們戰敗的事情感覺很生氣,所以就硬逼著蓋猛和追擊率軍去追擊江東軍?
但是於禁轉念一想,世子劉禪的性情一向寬宏,不是個斤斤計較之人,加上他還是個性情異常堅忍的人,沙摩柯三番兩次地背信棄義他都能夠忍住,不可能連一場小敗都咽不下啊!
通過這一番的思索,完全可以看出來,於禁通過這些日子以來跟劉禪的相處,確實已經對劉禪的為人和性格是非常之了解。而且,他似乎在一些方麵也確實在不知不覺當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於是,於禁對劉禪的這道出擊的命令雖然還是執行了的,便下令全軍準備在五溪蠻的軍隊讓出道路的時候就開過去。但是於禁本人,則是脫離了部隊親自到前方來見劉禪。
劉禪見到於禁前來,而且於禁臉上的神色依然是顯得一貫的嚴肅,也就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劉禪的心裏先是有些疑惑,然後忽然就明白了於禁的來意。
劉禪讓於禁策馬上前說話,才問道:“於將軍是否是過來詢問,為何要在此時出兵追擊江東軍的事情呢?”
於禁一拱手,很是恭敬地說道:“末將唐突,確實就是這個意思。還請世子能夠為末將解釋疑惑。”
劉禪點點頭,然後便伸長了脖子看向遠處的沙摩柯那邊。
沙摩柯此時縱馬在軍隊裏麵馳騁,高聲吆喝著下達各種命令,軍隊的軍陣快速地向著兩麵移動,相信很快就可以給於禁的人馬讓出一條可以通過的通道來。
劉禪見到沙摩柯執行得還是不錯的,這才對於禁說道:“於將軍,其實本世子的用意很簡單。蓋猛和張苞的軍隊既然敗北,而導致他們如此之快,或者說戰敗得如此之狼狽的最為重要的原因,乃是在於沙摩柯和他的五溪蠻部隊。”
劉禪說到這裏,伸手揚起馬鞭指向了此時沸沸揚揚的五溪蠻的軍隊陣勢,眼神裏麵雖然是明澈的,但是以於禁活了這麽一大把年紀看來,裏麵的目光其實有些冰冷。
但是,於禁一向都對說話極其有分寸,很多話知道不該問的或者說出來的,他從來都是隻藏在自己的心裏的。這就是一個老頭的人生給曆練出來的克製能力。
於禁當然是同意劉禪的這個看法,就點點頭,很簡單地說道:“世子所言甚是。”
劉禪這才繼續說道:“如今沙摩柯和五溪蠻的軍隊,是不是隨同我們的援軍一同迴到了這個戰場了?”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嗎?於禁繼續點頭,但是這次已經沒有必要再多說廢話,點頭就是很明白的意思。
劉禪現在其實顯得有些故弄玄虛,可能也是想要借著跟於禁多說話,好這樣衝淡自己心裏對於沙摩柯甚至是對蓋猛等人的戰敗的懊惱吧。隻是,他身為一個尊貴的漢中王世子,如今又是荊州軍和江州軍兩支大軍的最高統帥,這些脆弱的情感的事情,肯定是無法跟別人輕易說出口來的。
劉禪接著說道:“正是由於敵軍已經知道了我們的過來,他們沒有理由不認為我們接下來最為重要的事情隻有兩件:一,收拾敗軍,救治傷患,重新整頓軍隊的士氣;二,那就是要如何跟沙摩柯去算賬了。”
於禁點點頭,非常之讚同的說道:“這樣做確實是符合當當前情況的做法,更是人之常情。若是末將是軍隊的統帥,當然是會這樣去做的。我們即使能夠再次原諒沙摩柯,但是也必然要逼迫他做出日後絕對不準再做出今日這樣的事情的保證。隻是,這樣做確實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唇舌的,到時候說不定沙摩柯就不幹了,也就更加耗費時間和氣力的事情了。”
劉禪的臉上忽然露出了一絲微笑,於禁所說的,正是他的心裏所想的。
劉禪笑道:“正是因為大家,不隻是你於將軍,其實就是本世子剛才也都是這樣想的。那麽也就是說,賀齊和雙桓他們沒有理由不跟我們想的是一樣。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在這件事情上麵,根本就沒有必要跟他們達成默契。蓋猛他們可以默契地放任賀齊的軍隊撤出戰場,但是我們卻不必要有這樣的默契。”
於禁眉頭一皺,問道:“世子,此話怎講?”
劉禪便給於禁分析道:“於將軍請想想,蓋猛和張苞兩人的軍隊當時乃是處於比較不利的境地,敵軍既然是在處於優勢的時候撤退的,也就是可以理解為勉強放過他們一馬。所以實際上,蓋猛他們的軍隊當時是沒有多少餘力去追擊的,那麽即使再不願意,也他們隻能夠以雙方之間‘達成了一種默契’來給自己找個台階下。”
於禁想不到世子居然會給他弄出這麽一番高論,直接就揭開了蓋猛他們的遮羞布,說的確實是入情入理,但是卻也顯示出一點都不給蓋猛和張苞二人留顏麵。
應該說,“默契”之說是一種很普遍的說法,甚至可以顯示出雙方將軍們之間的那種心照不宣的做法。而在旁人看來,無論結果如何,反倒是顯得雙方的將領都有些“高深莫測”,以至於很多將軍都並不排斥這樣的說法。
但是問題是,“默契”之說經過世子劉禪這樣一分析之後,赫然顯示出來的不是一種軍事將領們的絕代風華,反倒是成了掩飾他們的無能,不能夠被外人看出來而遭受鄙視的一種遮羞布了。
蓋猛和熊平兩人接受了劉禪的命令之後,雖然心裏帶著一絲無奈,但還是立刻就上馬,向著騎兵隊集結的方向縱馬馳騁而去。
而於禁那邊,他所指揮的軍隊,本來就是一路上都在監視著五溪蠻的軍隊的動向,所以此時根本就是已經在後麵把軍隊停下來了。所以,於禁很快就得到了劉禪的命令。
但是應該說,於禁顯然對劉禪的這條追擊江東軍的命令,顯示出了猶疑。他有些猜不透世子為何要這樣做,難道是因為心裏麵對蓋猛他們戰敗的事情感覺很生氣,所以就硬逼著蓋猛和追擊率軍去追擊江東軍?
但是於禁轉念一想,世子劉禪的性情一向寬宏,不是個斤斤計較之人,加上他還是個性情異常堅忍的人,沙摩柯三番兩次地背信棄義他都能夠忍住,不可能連一場小敗都咽不下啊!
通過這一番的思索,完全可以看出來,於禁通過這些日子以來跟劉禪的相處,確實已經對劉禪的為人和性格是非常之了解。而且,他似乎在一些方麵也確實在不知不覺當中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於是,於禁對劉禪的這道出擊的命令雖然還是執行了的,便下令全軍準備在五溪蠻的軍隊讓出道路的時候就開過去。但是於禁本人,則是脫離了部隊親自到前方來見劉禪。
劉禪見到於禁前來,而且於禁臉上的神色依然是顯得一貫的嚴肅,也就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劉禪的心裏先是有些疑惑,然後忽然就明白了於禁的來意。
劉禪讓於禁策馬上前說話,才問道:“於將軍是否是過來詢問,為何要在此時出兵追擊江東軍的事情呢?”
於禁一拱手,很是恭敬地說道:“末將唐突,確實就是這個意思。還請世子能夠為末將解釋疑惑。”
劉禪點點頭,然後便伸長了脖子看向遠處的沙摩柯那邊。
沙摩柯此時縱馬在軍隊裏麵馳騁,高聲吆喝著下達各種命令,軍隊的軍陣快速地向著兩麵移動,相信很快就可以給於禁的人馬讓出一條可以通過的通道來。
劉禪見到沙摩柯執行得還是不錯的,這才對於禁說道:“於將軍,其實本世子的用意很簡單。蓋猛和張苞的軍隊既然敗北,而導致他們如此之快,或者說戰敗得如此之狼狽的最為重要的原因,乃是在於沙摩柯和他的五溪蠻部隊。”
劉禪說到這裏,伸手揚起馬鞭指向了此時沸沸揚揚的五溪蠻的軍隊陣勢,眼神裏麵雖然是明澈的,但是以於禁活了這麽一大把年紀看來,裏麵的目光其實有些冰冷。
但是,於禁一向都對說話極其有分寸,很多話知道不該問的或者說出來的,他從來都是隻藏在自己的心裏的。這就是一個老頭的人生給曆練出來的克製能力。
於禁當然是同意劉禪的這個看法,就點點頭,很簡單地說道:“世子所言甚是。”
劉禪這才繼續說道:“如今沙摩柯和五溪蠻的軍隊,是不是隨同我們的援軍一同迴到了這個戰場了?”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情嗎?於禁繼續點頭,但是這次已經沒有必要再多說廢話,點頭就是很明白的意思。
劉禪現在其實顯得有些故弄玄虛,可能也是想要借著跟於禁多說話,好這樣衝淡自己心裏對於沙摩柯甚至是對蓋猛等人的戰敗的懊惱吧。隻是,他身為一個尊貴的漢中王世子,如今又是荊州軍和江州軍兩支大軍的最高統帥,這些脆弱的情感的事情,肯定是無法跟別人輕易說出口來的。
劉禪接著說道:“正是由於敵軍已經知道了我們的過來,他們沒有理由不認為我們接下來最為重要的事情隻有兩件:一,收拾敗軍,救治傷患,重新整頓軍隊的士氣;二,那就是要如何跟沙摩柯去算賬了。”
於禁點點頭,非常之讚同的說道:“這樣做確實是符合當當前情況的做法,更是人之常情。若是末將是軍隊的統帥,當然是會這樣去做的。我們即使能夠再次原諒沙摩柯,但是也必然要逼迫他做出日後絕對不準再做出今日這樣的事情的保證。隻是,這樣做確實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唇舌的,到時候說不定沙摩柯就不幹了,也就更加耗費時間和氣力的事情了。”
劉禪的臉上忽然露出了一絲微笑,於禁所說的,正是他的心裏所想的。
劉禪笑道:“正是因為大家,不隻是你於將軍,其實就是本世子剛才也都是這樣想的。那麽也就是說,賀齊和雙桓他們沒有理由不跟我們想的是一樣。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在這件事情上麵,根本就沒有必要跟他們達成默契。蓋猛他們可以默契地放任賀齊的軍隊撤出戰場,但是我們卻不必要有這樣的默契。”
於禁眉頭一皺,問道:“世子,此話怎講?”
劉禪便給於禁分析道:“於將軍請想想,蓋猛和張苞兩人的軍隊當時乃是處於比較不利的境地,敵軍既然是在處於優勢的時候撤退的,也就是可以理解為勉強放過他們一馬。所以實際上,蓋猛他們的軍隊當時是沒有多少餘力去追擊的,那麽即使再不願意,也他們隻能夠以雙方之間‘達成了一種默契’來給自己找個台階下。”
於禁想不到世子居然會給他弄出這麽一番高論,直接就揭開了蓋猛他們的遮羞布,說的確實是入情入理,但是卻也顯示出一點都不給蓋猛和張苞二人留顏麵。
應該說,“默契”之說是一種很普遍的說法,甚至可以顯示出雙方將軍們之間的那種心照不宣的做法。而在旁人看來,無論結果如何,反倒是顯得雙方的將領都有些“高深莫測”,以至於很多將軍都並不排斥這樣的說法。
但是問題是,“默契”之說經過世子劉禪這樣一分析之後,赫然顯示出來的不是一種軍事將領們的絕代風華,反倒是成了掩飾他們的無能,不能夠被外人看出來而遭受鄙視的一種遮羞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