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子不在家,兩個姑娘家的我也不放心她們進山。”鄭氏歎了口氣說道。她也想讓兩個女兒掙些零花錢,可山裏危險多,讓她們倆去吧,自個兒又得提心吊膽的,想了想還是算了。
“這樣吧,等明天讓她們倆跟著秀兒一起,人多,你也能安心,”李氏將洗好的碗筷用棉布擦拭幹淨,然後放到木架子上,接著說道,“女兒家長大了,多留些體己錢,咱們做娘的也能放些心。”
“哎,誰讓兒女都是來討債的。”鄭氏無奈了說了句。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過去,轉眼就要入冬了。
清晨,顧清宛穿戴好從屋裏走出來,站在院子裏,天空霧蒙蒙的,涼涼的風迎麵吹過來,她不由地緊了緊衣服,看著正在廚房做早飯的李氏道。
“娘,這早上好像越來越冷了。”
在廚房忙活的李氏看見小女兒緊衣的動作,眉頭蹙起,嗔怪了她一眼,“誰讓你穿這麽少就出來的,快迴屋加件衣服去,迴頭染上風寒了十天半月的都好不了,難受的還是你自個兒。”
顧清宛一蹦一跳的來到李氏的身邊,笑眯眯地道:“我還不是怕待會幹活,把娘做的新衣服弄髒了嘛,娘,要我幫忙嗎?”
李氏將木盆裏的菜洗幹淨,拿出來放到菜板上控控水,然後在圍裙上輕輕的擦了下手,瞅著已經站在自己身邊的小女兒,輕笑了下,朝她揮揮手道,“去,去,去,一邊玩去,娘這裏不用你幫忙,也不知道性子隨了誰,整天裏就會說好聽的話逗人開心。”
“當然是隨娘您嘍。”顧清宛伸出手摟住李氏的一條手臂,臉頰在她胳膊上柔柔的蹭了幾下,繼續用甜死人不償命的話語哄李氏高興,“我聽姥姥說,娘小的時候人長的漂亮,又會說話,清宛這點最像娘了。”
“小小年紀不害臊,你這是變著法子誇你自個兒來吧。”李氏伸手戳了戳顧清宛的額頭。
“嘿嘿……被娘發現了。”顧清宛朝李氏眨了眨大眼睛,俏皮的說道。
“你喲!”李氏哭笑不得的看著自家小女兒,“行了,出去玩吧,等會兒就能吃飯了。”
天色還沒有透亮,村子裏靜悄悄的,一輛馬車就從遠處的黃塵土路緩馳而來,在來到顧清宛家門口後,隨即停在門前。
濟民堂的夥計寶柱從馬車上跳下來,上前看著在秋風中蕭瑟的幾間茅草屋,心中不禁詫異,看著那兩兄妹的氣度不像是生活這麽貧困的人啊。
“嘭嘭嘭……有人在家嗎?我是濟民堂的夥計,被鄭掌櫃遣來拿貨的,有人嗎?”寶柱敲了幾下門,朝門裏大聲喊道。
廚房裏正在聊天的母女,聽到聲音,顧清宛連忙跑了出去,上前拉開門,看到門前站著寶柱和一個小廝,便笑著開口道:“是寶柱哥哥啊,快進吧!”
“哎,謝謝小妹妹,沒想到你還記得我的名字。”寶柱讓隨行的小廝把馬車拴在門前的一棵榆樹上,然後兩人跟著顧清宛進了院子。
“寶柱哥哥人這麽好,清宛怎麽會忘記。”顧清宛節操無下限的繼續賣萌著。
“是寶柱大哥呀,快屋裏做。”從屋裏出來的顧清璃看見寶柱,忙熱情的招唿兩人進屋去說話。
“清璃兄弟客氣了。”
當兩人看著雖然簡陋卻收拾的整潔幹淨的家時,暗自點了點頭。
“寶柱哥哥和這位小哥哥趕快喝點熱水吧,去去身上的寒氣!”顧清宛去廚房給兩人倒了兩碗熱茶,放在桌子上,推到兩人麵前,道。
“爹娘,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濟民堂的鄭掌櫃派來取貨的寶柱大哥,”顧清璃對著自個兒爹娘介紹完之後,轉頭看向寶柱,“寶柱大哥,這兩位是我的爹娘。”
“伯父,伯母好,你們叫我寶柱就行,以後就由我負責過來取貨。”寶柱輕笑著對顧元河夫婦倆說著。
顧元河和李氏的臉上堆滿了笑容,“好,那我們也不客氣了。”
“清璃兄弟,不知貨可準備好了。”寶柱與眾人閑聊了幾句,便進入正題,鄭掌櫃那邊還能他迴去複命呢。
“準備好了,你看是先吃飯,還是先裝貨?”顧清璃看著對麵的寶柱問道。
“吃飯就不用了,我們掌櫃還在藥鋪等著來,聽說這批貨很急用,我們裝上貨就得趕迴去了。”聽到貨都準備好了,寶柱連忙喝下那碗茶後,起身說道。
顧家眾人一聽鄭掌櫃正在等著呢,便也不在挽留寶柱兩人留下吃飯。
寶柱招唿著那小廝跟著顧元河父子倆去雜貨間搬貨,等把東西搬到院子裏,就用李氏準備好的秤過一下,將重量記號後一式兩份,把其中一份遞給顧清璃。
當初協議上說好的,每月一結賬,平時的賬目就先保存起來,到月底一起結算。
“寶柱哥哥,等一下!”
等幾人將貨全都裝上馬車後,寶柱便和顧清宛一家人道別,正準備駕著馬車往迴趕時,聽到了顧清宛的喊聲。
顧清宛抱著三個小壇子,氣喘籲籲的跑到馬車麵前,“唿,還好趕上了,”說著將手裏的小壇子遞給寶柱道。
“寶柱哥哥,這裏麵是我們自己家做的小菜,你帶過去給掌櫃伯伯償償,我裝了三壇,你給掌櫃伯伯送一壇就成,剩下的兩壇是給你和這位哥哥的,大早上的還勞煩你們跑一趟。”
“小妹妹這麽客氣啊!”寶柱也不推辭,接過三個壇子,指著問,“裏麵裝的什麽東西?要怎麽燒著吃?”
“這裏麵裝的是泡菜,就是用白菜醃製而成的,拿出來直接就可以吃,也可以摻著肉抄了吃。”
“我先替我們掌櫃的謝謝小妹妹了,”隨後望著眾人道,“那我們就迴去了。”
隨著一聲清脆的甩鞭聲在這靜悄悄的顧家村響起,馬車複又緩緩的原路返迴。
迴到屋子裏,顧清秀拉著顧清宛的手問道,“小妹,咋樣了?”
顧清秀今年十三歲,也算是大姑娘了,家裏來了外男,所以李氏讓她待在屋子裏,不許她出去,免得傳出去一些影響閨譽的話,由於顧清宛年紀尚小,才沒有被限製。
“這樣吧,等明天讓她們倆跟著秀兒一起,人多,你也能安心,”李氏將洗好的碗筷用棉布擦拭幹淨,然後放到木架子上,接著說道,“女兒家長大了,多留些體己錢,咱們做娘的也能放些心。”
“哎,誰讓兒女都是來討債的。”鄭氏無奈了說了句。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過去,轉眼就要入冬了。
清晨,顧清宛穿戴好從屋裏走出來,站在院子裏,天空霧蒙蒙的,涼涼的風迎麵吹過來,她不由地緊了緊衣服,看著正在廚房做早飯的李氏道。
“娘,這早上好像越來越冷了。”
在廚房忙活的李氏看見小女兒緊衣的動作,眉頭蹙起,嗔怪了她一眼,“誰讓你穿這麽少就出來的,快迴屋加件衣服去,迴頭染上風寒了十天半月的都好不了,難受的還是你自個兒。”
顧清宛一蹦一跳的來到李氏的身邊,笑眯眯地道:“我還不是怕待會幹活,把娘做的新衣服弄髒了嘛,娘,要我幫忙嗎?”
李氏將木盆裏的菜洗幹淨,拿出來放到菜板上控控水,然後在圍裙上輕輕的擦了下手,瞅著已經站在自己身邊的小女兒,輕笑了下,朝她揮揮手道,“去,去,去,一邊玩去,娘這裏不用你幫忙,也不知道性子隨了誰,整天裏就會說好聽的話逗人開心。”
“當然是隨娘您嘍。”顧清宛伸出手摟住李氏的一條手臂,臉頰在她胳膊上柔柔的蹭了幾下,繼續用甜死人不償命的話語哄李氏高興,“我聽姥姥說,娘小的時候人長的漂亮,又會說話,清宛這點最像娘了。”
“小小年紀不害臊,你這是變著法子誇你自個兒來吧。”李氏伸手戳了戳顧清宛的額頭。
“嘿嘿……被娘發現了。”顧清宛朝李氏眨了眨大眼睛,俏皮的說道。
“你喲!”李氏哭笑不得的看著自家小女兒,“行了,出去玩吧,等會兒就能吃飯了。”
天色還沒有透亮,村子裏靜悄悄的,一輛馬車就從遠處的黃塵土路緩馳而來,在來到顧清宛家門口後,隨即停在門前。
濟民堂的夥計寶柱從馬車上跳下來,上前看著在秋風中蕭瑟的幾間茅草屋,心中不禁詫異,看著那兩兄妹的氣度不像是生活這麽貧困的人啊。
“嘭嘭嘭……有人在家嗎?我是濟民堂的夥計,被鄭掌櫃遣來拿貨的,有人嗎?”寶柱敲了幾下門,朝門裏大聲喊道。
廚房裏正在聊天的母女,聽到聲音,顧清宛連忙跑了出去,上前拉開門,看到門前站著寶柱和一個小廝,便笑著開口道:“是寶柱哥哥啊,快進吧!”
“哎,謝謝小妹妹,沒想到你還記得我的名字。”寶柱讓隨行的小廝把馬車拴在門前的一棵榆樹上,然後兩人跟著顧清宛進了院子。
“寶柱哥哥人這麽好,清宛怎麽會忘記。”顧清宛節操無下限的繼續賣萌著。
“是寶柱大哥呀,快屋裏做。”從屋裏出來的顧清璃看見寶柱,忙熱情的招唿兩人進屋去說話。
“清璃兄弟客氣了。”
當兩人看著雖然簡陋卻收拾的整潔幹淨的家時,暗自點了點頭。
“寶柱哥哥和這位小哥哥趕快喝點熱水吧,去去身上的寒氣!”顧清宛去廚房給兩人倒了兩碗熱茶,放在桌子上,推到兩人麵前,道。
“爹娘,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濟民堂的鄭掌櫃派來取貨的寶柱大哥,”顧清璃對著自個兒爹娘介紹完之後,轉頭看向寶柱,“寶柱大哥,這兩位是我的爹娘。”
“伯父,伯母好,你們叫我寶柱就行,以後就由我負責過來取貨。”寶柱輕笑著對顧元河夫婦倆說著。
顧元河和李氏的臉上堆滿了笑容,“好,那我們也不客氣了。”
“清璃兄弟,不知貨可準備好了。”寶柱與眾人閑聊了幾句,便進入正題,鄭掌櫃那邊還能他迴去複命呢。
“準備好了,你看是先吃飯,還是先裝貨?”顧清璃看著對麵的寶柱問道。
“吃飯就不用了,我們掌櫃還在藥鋪等著來,聽說這批貨很急用,我們裝上貨就得趕迴去了。”聽到貨都準備好了,寶柱連忙喝下那碗茶後,起身說道。
顧家眾人一聽鄭掌櫃正在等著呢,便也不在挽留寶柱兩人留下吃飯。
寶柱招唿著那小廝跟著顧元河父子倆去雜貨間搬貨,等把東西搬到院子裏,就用李氏準備好的秤過一下,將重量記號後一式兩份,把其中一份遞給顧清璃。
當初協議上說好的,每月一結賬,平時的賬目就先保存起來,到月底一起結算。
“寶柱哥哥,等一下!”
等幾人將貨全都裝上馬車後,寶柱便和顧清宛一家人道別,正準備駕著馬車往迴趕時,聽到了顧清宛的喊聲。
顧清宛抱著三個小壇子,氣喘籲籲的跑到馬車麵前,“唿,還好趕上了,”說著將手裏的小壇子遞給寶柱道。
“寶柱哥哥,這裏麵是我們自己家做的小菜,你帶過去給掌櫃伯伯償償,我裝了三壇,你給掌櫃伯伯送一壇就成,剩下的兩壇是給你和這位哥哥的,大早上的還勞煩你們跑一趟。”
“小妹妹這麽客氣啊!”寶柱也不推辭,接過三個壇子,指著問,“裏麵裝的什麽東西?要怎麽燒著吃?”
“這裏麵裝的是泡菜,就是用白菜醃製而成的,拿出來直接就可以吃,也可以摻著肉抄了吃。”
“我先替我們掌櫃的謝謝小妹妹了,”隨後望著眾人道,“那我們就迴去了。”
隨著一聲清脆的甩鞭聲在這靜悄悄的顧家村響起,馬車複又緩緩的原路返迴。
迴到屋子裏,顧清秀拉著顧清宛的手問道,“小妹,咋樣了?”
顧清秀今年十三歲,也算是大姑娘了,家裏來了外男,所以李氏讓她待在屋子裏,不許她出去,免得傳出去一些影響閨譽的話,由於顧清宛年紀尚小,才沒有被限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