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滱水以北的燕軍盡數撤離,趙軍在沒有任何阻截的情況下順利渡河,趙括依然有些沒搞清楚,己方到底是怎麽勝的?
底下的士卒是一無所知,唯上命是依,但有自己消息渠道的趙括,卻時不時能從鮮於校尉處得知一些延遲數日的消息:比如大將軍發兵攻高陽邑被燕軍所敗的傳言,比如趙軍前鋒一路敗退,眼看都要退到饒邑了……
但哪怕最不利的情形下,趙括依然相信,父親絕不會就這麽點本事,但這反轉來得太過突然迅捷,在他們尚未反應過來的情況下,本來形勢一片大好的燕軍卻突然選擇從滱水北岸占領的三座趙國城邑撤離。
等到九月初,趙軍已經收複新處縣,趙括奉命去從始至終沒有離開苦陘半步的中軍匯報軍務時,才得以接近整件事的全貌……
苦陘早已不是半個月前大軍雲集的景象了,除了僅剩的數千看守糧草的衛隊外,這裏的兵卒幾乎全部被派了出去,派往趙括根本不知道的方向,昔日大營如今竟有些空空如也,靜謐的清晨,連麻雀都敢明目張膽的落下。
不過與之相對的,便是從後方源源不斷向北開來的輜重糧草,它們在苦陘堆積成山,遠遠看著就讓人安心。
趙括並沒有因為自己是馬服君的兒子就得到特殊照顧,提前接見,他必須手持木牘,耐心地站在帳外,看著一個又一個來自各個部隊的將軍信使依次入內,又陸續帶著新命令離開,帥帳的帷幄之中,就是這場戰爭裏趙軍的中樞。
終於輪到他時,趙括恭恭敬敬地入內,發現父親正坐在帳中央,一邊看著手邊的地圖,一邊就著燈燭書寫命令,聽到腳步聲聲音,才抬了抬眼,見是趙括來匯報軍情,也沒有太多表情變化。
不過趙括看得出來,父親心情相當不錯,這場戰爭仿佛當真讓他煥發了青春,那看似嚴峻的神情中,甚至還透出幾分英氣。
但一切都是公事公辦的模樣,交付鮮於校尉的簡牘後,就算趙括心中滿是好奇,卻依然得稽拜而出,為後麵進來的信使騰出空間。
直到夜色朦朧時,趙括才又得到父親的傳喚,讓他陪著他一起在營中走走。
父子二人並肩而行,趙括看著趙奢親切地與陸上遇到的將吏士卒們打招唿,他幾乎能叫出親衛裏每個人的名字,看到有人在練習持矛格鬥,還上去指點兩下,看到兵卒們吃飽飯後在玩投石超距,還笑吟吟地旁觀,士卒們起哄讓馬服君露兩手,趙奢笑著搖頭,卻讓趙括代勞。
當他們走到大營邊緣的位置時,這裏已靠近郊野,此刻正值黃昏,空中滿是流螢,仿佛有了生命。
趙奢看出兒子有一肚子的話,便淡淡地說道:“有何不解,盡管問罷。”
“兒想知道父親此戰方略,為何燕軍先勝而退,莫非我軍這一切舉動,都是疑兵詐敗之計?”
趙奢微微一笑,此時此刻,仿佛恢複了父子在家中演練兵法的情形,他也不再隱瞞,講解起了事情原委……
原來,在滱水以南故布疑兵虛張聲勢,的確是趙奢的計謀,為的,就是讓燕將以為,他真正的目的是高陽邑。
趙奢讓人佯攻高陽,丟下了數百具屍體,接著又詐敗,引誘燕軍按捺不住發動追擊,但燕軍前鋒卻在饒城附近遭到了趙軍伏兵的阻擊,同樣損兵千餘。
這也就算了,這時候讓燕軍震驚的事情發生了:就在他們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南線時,北麵卻有一支趙軍奇兵突入到燕下都武陽附近……
“武陽周邊滿是關隘,更有易水長城為塞,守卒甚多,父親是如何遣兵過去的?”這一切都讓趙括有些目眩,這其中一環扣一環,又叫他聽得興奮不已,但這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他卻全然不知。
“燕趙邊塞,趙國有鴻上塞(倒馬關),燕國有荊阮關(紫荊關),相隔百裏,兩關之間是崇山峻嶺,然而就連當地人也知之甚少,易水的上遊,有一條叫做‘樂徐‘的鳥道,可以容小部徒步通過……”
至於趙奢為什麽知道?
老將軍大笑起來:“你以為當年老夫與樂毅因為沙丘之變牽連,逃亡燕國,是大搖大擺走的大道麽?國內選將時老夫就對太後、大王說過,燕國曾以我趙奢為上穀守,燕國之通穀要塞,奢習知之,此言非虛啊。”
就這樣,當那支僅有千人的趙軍突然出現在武陽附近,可把燕國人嚇壞了。
“原來如此。”趙括恍然大悟,但又覺得哪裏不對,國都有警的確會讓人驚懼,但也不至於導致前線全軍後撤吧?
“燕國製度與趙國不同,分上都下都,燕王春夏兩季在上都薊城,而秋冬兩季則在下都武陽,武陽距離趙燕邊境不過百裏,仗著有山川阻隔,更有荊阮關、易水長城為塞,所以燕國一直以為下都十分安全。如今燕王站在武陽宮內,卻看到城外有火光,豈能不怕?如今的燕王是燕昭王的庶子,一向色厲內荏,隻需要他一封命令,便能讓前線將士匆匆迴頭,後撤勤王。”
“燕王膽子也太小了罷。”趙括嗤笑道,他看出來了,父親這算得上是“圍魏救趙”的翻版,不過父親就這麽篤定,燕王不會調遣其他方向的兵卒追剿那支奇兵,而會讓榮蚠迴師?
“老夫久居燕國,深知燕國內部並非鐵板一塊。”
接著,趙奢便掰著指頭,為趙括算起了燕國軍隊裏的三個派係:樂氏為一派,燕國本土將領為一派,此外還有榮蚠這一派。
“這三方相互間掣肘,一方為將,其他兩方必然生嫉,相互間的敵視,比對敵國更甚。老夫在燕國多年,自有人脈喉舌,已提前讓人去武陽內散播謠言,說榮蚠聽聞趙軍攻下都及高陽,竟先救封地而不救武陽,其心可誅也……如此一來,燕國內部肯定會有人向燕王進讒言,讓榮蚠迴師。”
趙括還是不甘心,拿出了昔日在紫山父子論兵時的抬杠:“若榮蚠學匡章垂沙之戰時的抉擇,將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呢?”
“那此戰不論勝敗,他在燕國的仕途,便徹底完了。”
趙奢撫著胡須,為趙括講起了魏文侯和樂羊的故事。
“當年,魏文侯令樂羊將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返而論功,本來有些誌得意滿,不料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大驚失色,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將在外而君疑,現在榮蚠之才能比不上樂羊,燕王的賢明也不如魏文侯,對將領的猜忌卻更甚一籌。作為一個外來的宋人,榮蚠在二十年前還曾做過擅離軍隊,與魏王謀劃宋國複國一事,那件事雖然被燕昭王原諒,其他人卻一直記得。榮蚠深知自己的處境不妙,如今武陽城內,對他的誹謗何止三筐,若是執意不迴去做出救武陽的姿態,他在燕國就徹底完了。”
趙括是聽得目瞪口呆,這是父親依靠他對燕國君臣將相的熟悉才做出的謀劃,那千餘摸到武陽附近的趙軍,其實對燕下都構不成實際威脅,卻能逼迫燕軍前線後撤,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這就是名將奇謀麽?
同時他也對父親的印象煥然一新:原來父親不止是打仗內行,玩弄心計也如此嫻熟?
趙奢卻淡淡地說道:“在這一點上,老夫也是跟田單學的。”
趙括大奇:“父親不是與安平君不睦麽?”
“不睦歸不睦,但你以為,我和田單是那種因為用兵之道不同,而將對方的東西擯棄不用的心胸狹隘之人麽?對付燕國啊,還是田單當年在即墨的離間之計最有用。燕國就是這樣,派係甚多,內鬥嚴重,若是君上賢明,便可大霸北方,若是君上不賢,就隻能困死一隅,成不了什麽大事……”
言語間,趙奢竟有一絲遺憾,也不知是為燕國,還是為他的對手榮蚠。
“榮蚠這會想必是進退兩難,他應知道,出現在武陽附近的趙軍並不能給下都構成威脅,卻不得不迴。要是迴去,前線見主將都跑了,沒有戰心必然大潰,所以他索性收縮兵線,往後方撤離,不過如此,也少不了事後因為沒功勞,丟了大將軍之職。這位老將軍啊,這輩子的征戰,算是到頭了……除非……”
“除非什麽?”趙括問道。
趙奢卻搖了搖頭,並沒有說下去。
……
這一夜趙括留在大營,為此事而難以入眠,即為父親的大將奇謀而讚歎,又有些可憐那上下掣肘的榮蚠,到了三更半夜,他才迷迷糊糊地入睡……
這一夜,他沒有再夢到鐵馬冰河,而是夢見了真正智將該有的模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直到被黑暗中震耳欲聾的號角聲鼓聲吵醒……
“發生了何事!”趙括一咕嚕翻起身來,第一時間摸到了自己的劍。
等他掀開毯子衝突營帳,號音已響徹清晨昏暗的天空,狂野而急促,仿佛在拚命催促。
大營的士卒聽到了這催促,趙括趕往父親大帳的途中,但見兵卒同他一樣,一臉迷茫地匆匆起身,人和馬在黎明前的寒氣裏跌跌撞撞,他們忙著係緊馬車,熄滅營火,拿起武器,開始集結。
這是作戰的集合號角。
等趙括找到父親時,卻見他正泰然自若地坐在大帳外,他的親衛正在為他披掛甲胄……
“父親,莫非是有敵來襲?”趙括匆匆問道。
趙奢麵色依然如古井無波:“若我所料不差,如今榮蚠進退兩難,他唯一的破局之策,便是用奇,假意全線後退,騙我進軍,大軍去攻城略地,我的大營必然空虛,若是能派一支奇兵突入進來,斬殺了我,或是燒了糧草,那這場仗,依然是燕軍占優。”
老將軍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二十年了,榮蚠,你果然還沒老!”
田單也好,樂毅也好,榮蚠也好,趙奢也好。
對他們這代從戰爭裏長大的老將而言,沒有誰是心甘情願老去,像老馬一樣死在櫪槽裏的,他們這些人,誰沒有屬於自己的驕傲,藏著一手屬於自己的大將奇謀?
“那該如何是好?”這句話趙括已經到了嘴邊,卻沒有問出來,從父親的鎮定裏,他已經明白,父親一定有應對之策!
他隻是推開了那或許是因為緊張,將甲胄束得有些緊的親衛,親自跪下,為父親扣上扣環和係帶。
甲胄冷冰冰的,佩劍微沉,外麵的號角依然刺耳,鼓點依然急促,卻不再使趙括慌亂,而是讓他血脈噴張。
他知道,他這二十年來,期待已久的一刻,終於到了。
他可以與父親一同踏上戰場,持劍站在他身前,父子二人一同迎敵!
ps:第二章在晚上,會比較晚
底下的士卒是一無所知,唯上命是依,但有自己消息渠道的趙括,卻時不時能從鮮於校尉處得知一些延遲數日的消息:比如大將軍發兵攻高陽邑被燕軍所敗的傳言,比如趙軍前鋒一路敗退,眼看都要退到饒邑了……
但哪怕最不利的情形下,趙括依然相信,父親絕不會就這麽點本事,但這反轉來得太過突然迅捷,在他們尚未反應過來的情況下,本來形勢一片大好的燕軍卻突然選擇從滱水北岸占領的三座趙國城邑撤離。
等到九月初,趙軍已經收複新處縣,趙括奉命去從始至終沒有離開苦陘半步的中軍匯報軍務時,才得以接近整件事的全貌……
苦陘早已不是半個月前大軍雲集的景象了,除了僅剩的數千看守糧草的衛隊外,這裏的兵卒幾乎全部被派了出去,派往趙括根本不知道的方向,昔日大營如今竟有些空空如也,靜謐的清晨,連麻雀都敢明目張膽的落下。
不過與之相對的,便是從後方源源不斷向北開來的輜重糧草,它們在苦陘堆積成山,遠遠看著就讓人安心。
趙括並沒有因為自己是馬服君的兒子就得到特殊照顧,提前接見,他必須手持木牘,耐心地站在帳外,看著一個又一個來自各個部隊的將軍信使依次入內,又陸續帶著新命令離開,帥帳的帷幄之中,就是這場戰爭裏趙軍的中樞。
終於輪到他時,趙括恭恭敬敬地入內,發現父親正坐在帳中央,一邊看著手邊的地圖,一邊就著燈燭書寫命令,聽到腳步聲聲音,才抬了抬眼,見是趙括來匯報軍情,也沒有太多表情變化。
不過趙括看得出來,父親心情相當不錯,這場戰爭仿佛當真讓他煥發了青春,那看似嚴峻的神情中,甚至還透出幾分英氣。
但一切都是公事公辦的模樣,交付鮮於校尉的簡牘後,就算趙括心中滿是好奇,卻依然得稽拜而出,為後麵進來的信使騰出空間。
直到夜色朦朧時,趙括才又得到父親的傳喚,讓他陪著他一起在營中走走。
父子二人並肩而行,趙括看著趙奢親切地與陸上遇到的將吏士卒們打招唿,他幾乎能叫出親衛裏每個人的名字,看到有人在練習持矛格鬥,還上去指點兩下,看到兵卒們吃飽飯後在玩投石超距,還笑吟吟地旁觀,士卒們起哄讓馬服君露兩手,趙奢笑著搖頭,卻讓趙括代勞。
當他們走到大營邊緣的位置時,這裏已靠近郊野,此刻正值黃昏,空中滿是流螢,仿佛有了生命。
趙奢看出兒子有一肚子的話,便淡淡地說道:“有何不解,盡管問罷。”
“兒想知道父親此戰方略,為何燕軍先勝而退,莫非我軍這一切舉動,都是疑兵詐敗之計?”
趙奢微微一笑,此時此刻,仿佛恢複了父子在家中演練兵法的情形,他也不再隱瞞,講解起了事情原委……
原來,在滱水以南故布疑兵虛張聲勢,的確是趙奢的計謀,為的,就是讓燕將以為,他真正的目的是高陽邑。
趙奢讓人佯攻高陽,丟下了數百具屍體,接著又詐敗,引誘燕軍按捺不住發動追擊,但燕軍前鋒卻在饒城附近遭到了趙軍伏兵的阻擊,同樣損兵千餘。
這也就算了,這時候讓燕軍震驚的事情發生了:就在他們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南線時,北麵卻有一支趙軍奇兵突入到燕下都武陽附近……
“武陽周邊滿是關隘,更有易水長城為塞,守卒甚多,父親是如何遣兵過去的?”這一切都讓趙括有些目眩,這其中一環扣一環,又叫他聽得興奮不已,但這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他卻全然不知。
“燕趙邊塞,趙國有鴻上塞(倒馬關),燕國有荊阮關(紫荊關),相隔百裏,兩關之間是崇山峻嶺,然而就連當地人也知之甚少,易水的上遊,有一條叫做‘樂徐‘的鳥道,可以容小部徒步通過……”
至於趙奢為什麽知道?
老將軍大笑起來:“你以為當年老夫與樂毅因為沙丘之變牽連,逃亡燕國,是大搖大擺走的大道麽?國內選將時老夫就對太後、大王說過,燕國曾以我趙奢為上穀守,燕國之通穀要塞,奢習知之,此言非虛啊。”
就這樣,當那支僅有千人的趙軍突然出現在武陽附近,可把燕國人嚇壞了。
“原來如此。”趙括恍然大悟,但又覺得哪裏不對,國都有警的確會讓人驚懼,但也不至於導致前線全軍後撤吧?
“燕國製度與趙國不同,分上都下都,燕王春夏兩季在上都薊城,而秋冬兩季則在下都武陽,武陽距離趙燕邊境不過百裏,仗著有山川阻隔,更有荊阮關、易水長城為塞,所以燕國一直以為下都十分安全。如今燕王站在武陽宮內,卻看到城外有火光,豈能不怕?如今的燕王是燕昭王的庶子,一向色厲內荏,隻需要他一封命令,便能讓前線將士匆匆迴頭,後撤勤王。”
“燕王膽子也太小了罷。”趙括嗤笑道,他看出來了,父親這算得上是“圍魏救趙”的翻版,不過父親就這麽篤定,燕王不會調遣其他方向的兵卒追剿那支奇兵,而會讓榮蚠迴師?
“老夫久居燕國,深知燕國內部並非鐵板一塊。”
接著,趙奢便掰著指頭,為趙括算起了燕國軍隊裏的三個派係:樂氏為一派,燕國本土將領為一派,此外還有榮蚠這一派。
“這三方相互間掣肘,一方為將,其他兩方必然生嫉,相互間的敵視,比對敵國更甚。老夫在燕國多年,自有人脈喉舌,已提前讓人去武陽內散播謠言,說榮蚠聽聞趙軍攻下都及高陽,竟先救封地而不救武陽,其心可誅也……如此一來,燕國內部肯定會有人向燕王進讒言,讓榮蚠迴師。”
趙括還是不甘心,拿出了昔日在紫山父子論兵時的抬杠:“若榮蚠學匡章垂沙之戰時的抉擇,將在外而君命有所不受呢?”
“那此戰不論勝敗,他在燕國的仕途,便徹底完了。”
趙奢撫著胡須,為趙括講起了魏文侯和樂羊的故事。
“當年,魏文侯令樂羊將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返而論功,本來有些誌得意滿,不料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大驚失色,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將在外而君疑,現在榮蚠之才能比不上樂羊,燕王的賢明也不如魏文侯,對將領的猜忌卻更甚一籌。作為一個外來的宋人,榮蚠在二十年前還曾做過擅離軍隊,與魏王謀劃宋國複國一事,那件事雖然被燕昭王原諒,其他人卻一直記得。榮蚠深知自己的處境不妙,如今武陽城內,對他的誹謗何止三筐,若是執意不迴去做出救武陽的姿態,他在燕國就徹底完了。”
趙括是聽得目瞪口呆,這是父親依靠他對燕國君臣將相的熟悉才做出的謀劃,那千餘摸到武陽附近的趙軍,其實對燕下都構不成實際威脅,卻能逼迫燕軍前線後撤,真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啊!
這就是名將奇謀麽?
同時他也對父親的印象煥然一新:原來父親不止是打仗內行,玩弄心計也如此嫻熟?
趙奢卻淡淡地說道:“在這一點上,老夫也是跟田單學的。”
趙括大奇:“父親不是與安平君不睦麽?”
“不睦歸不睦,但你以為,我和田單是那種因為用兵之道不同,而將對方的東西擯棄不用的心胸狹隘之人麽?對付燕國啊,還是田單當年在即墨的離間之計最有用。燕國就是這樣,派係甚多,內鬥嚴重,若是君上賢明,便可大霸北方,若是君上不賢,就隻能困死一隅,成不了什麽大事……”
言語間,趙奢竟有一絲遺憾,也不知是為燕國,還是為他的對手榮蚠。
“榮蚠這會想必是進退兩難,他應知道,出現在武陽附近的趙軍並不能給下都構成威脅,卻不得不迴。要是迴去,前線見主將都跑了,沒有戰心必然大潰,所以他索性收縮兵線,往後方撤離,不過如此,也少不了事後因為沒功勞,丟了大將軍之職。這位老將軍啊,這輩子的征戰,算是到頭了……除非……”
“除非什麽?”趙括問道。
趙奢卻搖了搖頭,並沒有說下去。
……
這一夜趙括留在大營,為此事而難以入眠,即為父親的大將奇謀而讚歎,又有些可憐那上下掣肘的榮蚠,到了三更半夜,他才迷迷糊糊地入睡……
這一夜,他沒有再夢到鐵馬冰河,而是夢見了真正智將該有的模樣: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直到被黑暗中震耳欲聾的號角聲鼓聲吵醒……
“發生了何事!”趙括一咕嚕翻起身來,第一時間摸到了自己的劍。
等他掀開毯子衝突營帳,號音已響徹清晨昏暗的天空,狂野而急促,仿佛在拚命催促。
大營的士卒聽到了這催促,趙括趕往父親大帳的途中,但見兵卒同他一樣,一臉迷茫地匆匆起身,人和馬在黎明前的寒氣裏跌跌撞撞,他們忙著係緊馬車,熄滅營火,拿起武器,開始集結。
這是作戰的集合號角。
等趙括找到父親時,卻見他正泰然自若地坐在大帳外,他的親衛正在為他披掛甲胄……
“父親,莫非是有敵來襲?”趙括匆匆問道。
趙奢麵色依然如古井無波:“若我所料不差,如今榮蚠進退兩難,他唯一的破局之策,便是用奇,假意全線後退,騙我進軍,大軍去攻城略地,我的大營必然空虛,若是能派一支奇兵突入進來,斬殺了我,或是燒了糧草,那這場仗,依然是燕軍占優。”
老將軍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二十年了,榮蚠,你果然還沒老!”
田單也好,樂毅也好,榮蚠也好,趙奢也好。
對他們這代從戰爭裏長大的老將而言,沒有誰是心甘情願老去,像老馬一樣死在櫪槽裏的,他們這些人,誰沒有屬於自己的驕傲,藏著一手屬於自己的大將奇謀?
“那該如何是好?”這句話趙括已經到了嘴邊,卻沒有問出來,從父親的鎮定裏,他已經明白,父親一定有應對之策!
他隻是推開了那或許是因為緊張,將甲胄束得有些緊的親衛,親自跪下,為父親扣上扣環和係帶。
甲胄冷冰冰的,佩劍微沉,外麵的號角依然刺耳,鼓點依然急促,卻不再使趙括慌亂,而是讓他血脈噴張。
他知道,他這二十年來,期待已久的一刻,終於到了。
他可以與父親一同踏上戰場,持劍站在他身前,父子二人一同迎敵!
ps:第二章在晚上,會比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