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之時,因為一些國家戰備物資的製造工藝較為複雜,往往需要集中不同種類的匠人才能完成,如青銅器鑄造、車駕製作等,這就要求匠人聚居一起,所以才有了大麵積的百工之肆。
木工匠人集中的區域在邯鄲西北方,叫“百家裏”,這片坊區沿著穿邯鄲主城區而過的牛首水而建,畢竟是木工聚集之地,所以木坊修得很結實高大,除此之外就沒什麽值得一提的了。成年男女都在裏中做工,老人躲在城牆的陰影下,百無聊賴地曬著太陽,坊門外則有一大群光著腳丫的小孩,個個衣衫襤褸,拿著大人給做的木馬,在玩打仗遊戲。
熱鬧、肮髒、雜亂、無序,這就是百家裏的日常,但今天卻被不速之客打破了,小孩子們正在嬉鬧打完,裏門處卻突然開來一小隊都城衛兵,個個穿著甲胄,拄著長矛衝了進來。
雖然已經是八月中旬,但今日豔陽高照,在這種大熱天,穿戴甲胄一定汗流浹背,但這些衛士半聲怨言也無,他們驅散孩童們,將擋路的推車和行人趕開,清空了道路。隨即東邊的大街上來了一幾匹馬,護翼著一輛大車,車上有位衣著樸素的公子,見兵卒兇神惡煞,竟將那些懵懵懂懂的孩子推到了泥水裏,連忙喝止了他們。
“不得胡亂擾民!”
這正是新上任的邦右工尹長安君,他見這裏中道路狹窄,自己的駟馬大車雖然能開進去,但卻會占據整條道路,想著初來乍到,還是做出一種”親民“的姿態,明月索性下了車,邁步就往裏走去……
“肮髒醃臢之所,豈敢髒了長安君的玉趾!”
這下可把為明月引路的工師嚇壞了,這位工師名叫張老,是個四十餘歲的中年官吏,專門負責管理攻木之工,今日聽聞新上任的邦右工尹要來視察,便忙不迭地出來迎接,尋常上吏也就算了,可這一位卻是大名鼎鼎的長安君,他豈敢怠慢,更別說讓長安君踏進泥水裏了,張老勸阻不及,竟直接將自己的外裳脫下來,扔在泥水裏,想要為長安君墊腳。
明月哭笑不得:“張工師,你這是要我賠你一件新衣裳了。”他倒是對嶄新的鞋履沾染泥水糞便不太介意,前世下鄉的機會很多,明月最厭惡的,就是同行裏有那種衣冠楚楚的領導,下了車幾步都不願走,過條河還要年邁的老鄉背著,真不知是去幹嘛。
於是他便在張老和問詢趕來的工師們驚訝的目光中,趟過渾濁肮髒的泥水,徑自向裏麵走去,一邊走,還一邊四下打量這片歸自己監督管理的區域。說起來,明月對邯鄲還沒有臨淄熟悉,畢竟才呆了半個多月就匆匆離開了,迴來後也隻是走馬觀花,像這樣真真正正走進民眾中間,還未有過。
這裏的情形的確能讓人皺起眉來,外麵的肮髒狹窄且不提,古代城市的裏巷基本都這樣,到了裏麵,明月發現這裏果然是他想象中手工作坊的樣子。
沿著蜿蜒小路,他們行走在牛首水邊上,河邊低矮的屋舍擠在一起,明月發現這裏還有個小小的碼頭和水壩,並非用來行船,而是用作阻截從上遊山林放過來的漂木,這是取木最便捷的方式了,明月走到堤壩邊時,正好上遊有數十根木頭放了下來,裝在壩石上,發出轟隆巨響,濺起一陣白浪……
工師介紹說,現在正是伐木的好時候,因為春夏之時,正是樹木的生長旺季,如此時采伐,樹液外溢,不但減低了木材強度,給砍伐造成困難,而且容易發生樹裂。秋冬季則不然,樹木長了一年,質地飽滿,此時砍伐,樹液不會外流,樹幹也不易出現裂紋,是繼續加工的好材料。
“這就是孟子所說的‘斧斤以時入山林,則材木不可勝用也’。”明月如此想著。
中國的木工算得上是世間一絕,這時代不論是建築還是生活,都離不開木具,販賣木材獲利甚多,明月聽說,當年齊國田氏還隻是卿大夫時,就是靠販賣領地山林裏的木材發家並收買人心的……
愈往前,視野愈開闊,嘈雜的聲音也越響,露天的作坊裏是一群群赤著胳膊的青壯漢子,他們中分工明確,有的趕牛車運送從水邊泊來的大木材,將其堆疊得如同小山似的。有的坐在風幹的木材上,三三兩兩地合作,以斧斤、鋸子、刨子等物將木材初步加工,或除去樹皮,或將其砍成小段。
接著,這些木材又運往各色工坊,有專門烘焙木材使其柔化的,有精工細琢極盡機巧的,到處都是細微的鑿鋸聲,木塵在空氣中彌漫,明月也不由自主地咳嗽起來,他明白,在這裏做工的人,多半活不長……
心生感慨之餘,明月發現自己走的,不過是橫穿工坊的主幹道,旁邊還有無數的地方,他也不想走馬觀花,便在一條小徑旁停下了腳步,笑道:“進去看看。”
工師阻攔不及,隻能硬著頭皮在前引路。
他們就這麽左拐右拐,走進了一個小作坊裏,這裏不大,也就幾十步見方,牆是黃土坯砌就,已經很老了,斑駁得厲害,進的人多了,輕微震動就撲絲絲掉土粒。
牆頭下,則是一家正在幹活的匠人,為首的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佝僂著背,正在訓斥他的兒孫們,突然被一群人闖了進來,頓時大驚失色,見是工師張老,便陪著笑過來,低頭哈腰:“工師,老朽這記性不好,今日還未到交工的期限罷?還望工師再寬限幾日……”
等見到張老連連朝他搖頭,老者這才看到工師身後四處打量的年輕君子,得知這是位公子封君後,他連忙拉著兒孫徒弟們下拜稽首。
“長者不必多禮。”明月扶起了那老者,發現他下頜的胡須像風幹的苧麻一樣白,且日漸稀疏,手上滿是老繭,每一次唿吸,肺部都有一陣痰響,一問之下,果然是位老木匠。
“不知長者做何物?輪子?”明月看向院子裏,裏麵擺著一些圓形的木環,還沒來得及上輻,也沒有磨光,但已經有車輪的雛形了。
“正是輪!”那老木匠笑起來時滿口豁牙,本來還有些誠惶誠恐,但很快就被這讓人如沐春風的小公子感染,指著各類器具介紹起來。
牆頭下是一路排開的器具,斧頭鑿子墨鬥鋸子,這是木工作坊裏必備的工具。當然,也不能少了木工長凳,長凳正對著門口,這樣采光就得到了些許保障,老木匠和他的兒孫們每天都騎在長凳上做工,凳上留下了許多斧鑿刀痕,仿佛每個痕跡都積澱著一個故事。
輪氏老者還為他演示起了他們做工的情形,捋起袖子,在長凳上“哧溜哧溜”地舞著刨花,刨聲在空氣中迴響。偶爾捉起器具,眯起右眼瞄一眼,看是否刨平,有時頓一下,接著便是一陣蒼老的咳嗽。
等完工後,他便興致勃勃地介紹到:“公子請看,要判斷這車輪是否好,先得遠望,車輪的外圈,要彎曲勻稱,兩旁稍微向下斜。這輻也有講究,要像人的手臂般由粗到細。另外還要看輪子的高低,如果太高,人不容易登車,太低,馬拉車時,在平地上也會有如爬坡……”
輪氏老者說道擅長的東西難免嘮叨,長安君也不生氣,隻是耐心聽著,直到工師張老連連咳嗽提醒他,輪氏老者才反應過來,眼前的年輕人,可不是自己的小學徒,而是一位王室公子!他連忙下拜道:“老朽……老朽多嘴了。”
“無妨,我倒覺得挺有趣。”明月頷首笑了笑,讓人留下一些錢帛作為賞賜感謝,然後就離開了這個院子。
從工師處明月得知,這類木匠基本上是以族為單位聚居,正所謂“工不族居,不足以給官。”他們世代繼承手藝和工匠身份,有專門的戶籍,不少人一生從不離開木作坊,走到邯鄲之外的地方去。他們按著官府的要求做工,在微微飄浮的木屑塵灰中,咳嗽著,閑暇時也可以用邊角料做點東西,托商賈邁出去,賺幾個小錢。
他們的造物,經過又一輪的深加工,變成輪子、車轅、矛杆、家具等。然後再裝備到軍隊裏,或走進千家萬戶……
到了傍晚時分,明月已經將這片木工作坊巡視完畢,除了專門做輪的匠人外,還參觀了輿、廬、匠、車、梓五種匠人的工作,分別是做車廂、車蓋,以及將各個部件組裝為車體,這木工作坊,基本都和製車、舟有關。
等晚上迴到居所後,恰巧他的哥哥廬陵君趙通來訪,正好在門口看到他滿腳泥濘,頭上還沾著木屑灰土的模樣,不由大吃一驚。
得知明月今天竟然親自去看木匠們幹活,廬陵君大搖其頭,不以為然地說道:“長安君,子夏曾經說過,工匠、農圃,皆為小道,雖有可取之處,但對於君子而言,關注這些事情,卻會耽誤正事,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普通儒生君子都不屑於與工匠同伍,何況吾等王室公子?”
看得出來,深受魯儒熏陶的廬陵君,對於那些整日忙忙碌碌的低賤工匠是很看不起的。
明月卻一邊讓侍從幫自己振衣彈冠,一邊笑道:“兄長,我可不這麽認為,你的看法,過時了!”
ps:今天就這章了
木工匠人集中的區域在邯鄲西北方,叫“百家裏”,這片坊區沿著穿邯鄲主城區而過的牛首水而建,畢竟是木工聚集之地,所以木坊修得很結實高大,除此之外就沒什麽值得一提的了。成年男女都在裏中做工,老人躲在城牆的陰影下,百無聊賴地曬著太陽,坊門外則有一大群光著腳丫的小孩,個個衣衫襤褸,拿著大人給做的木馬,在玩打仗遊戲。
熱鬧、肮髒、雜亂、無序,這就是百家裏的日常,但今天卻被不速之客打破了,小孩子們正在嬉鬧打完,裏門處卻突然開來一小隊都城衛兵,個個穿著甲胄,拄著長矛衝了進來。
雖然已經是八月中旬,但今日豔陽高照,在這種大熱天,穿戴甲胄一定汗流浹背,但這些衛士半聲怨言也無,他們驅散孩童們,將擋路的推車和行人趕開,清空了道路。隨即東邊的大街上來了一幾匹馬,護翼著一輛大車,車上有位衣著樸素的公子,見兵卒兇神惡煞,竟將那些懵懵懂懂的孩子推到了泥水裏,連忙喝止了他們。
“不得胡亂擾民!”
這正是新上任的邦右工尹長安君,他見這裏中道路狹窄,自己的駟馬大車雖然能開進去,但卻會占據整條道路,想著初來乍到,還是做出一種”親民“的姿態,明月索性下了車,邁步就往裏走去……
“肮髒醃臢之所,豈敢髒了長安君的玉趾!”
這下可把為明月引路的工師嚇壞了,這位工師名叫張老,是個四十餘歲的中年官吏,專門負責管理攻木之工,今日聽聞新上任的邦右工尹要來視察,便忙不迭地出來迎接,尋常上吏也就算了,可這一位卻是大名鼎鼎的長安君,他豈敢怠慢,更別說讓長安君踏進泥水裏了,張老勸阻不及,竟直接將自己的外裳脫下來,扔在泥水裏,想要為長安君墊腳。
明月哭笑不得:“張工師,你這是要我賠你一件新衣裳了。”他倒是對嶄新的鞋履沾染泥水糞便不太介意,前世下鄉的機會很多,明月最厭惡的,就是同行裏有那種衣冠楚楚的領導,下了車幾步都不願走,過條河還要年邁的老鄉背著,真不知是去幹嘛。
於是他便在張老和問詢趕來的工師們驚訝的目光中,趟過渾濁肮髒的泥水,徑自向裏麵走去,一邊走,還一邊四下打量這片歸自己監督管理的區域。說起來,明月對邯鄲還沒有臨淄熟悉,畢竟才呆了半個多月就匆匆離開了,迴來後也隻是走馬觀花,像這樣真真正正走進民眾中間,還未有過。
這裏的情形的確能讓人皺起眉來,外麵的肮髒狹窄且不提,古代城市的裏巷基本都這樣,到了裏麵,明月發現這裏果然是他想象中手工作坊的樣子。
沿著蜿蜒小路,他們行走在牛首水邊上,河邊低矮的屋舍擠在一起,明月發現這裏還有個小小的碼頭和水壩,並非用來行船,而是用作阻截從上遊山林放過來的漂木,這是取木最便捷的方式了,明月走到堤壩邊時,正好上遊有數十根木頭放了下來,裝在壩石上,發出轟隆巨響,濺起一陣白浪……
工師介紹說,現在正是伐木的好時候,因為春夏之時,正是樹木的生長旺季,如此時采伐,樹液外溢,不但減低了木材強度,給砍伐造成困難,而且容易發生樹裂。秋冬季則不然,樹木長了一年,質地飽滿,此時砍伐,樹液不會外流,樹幹也不易出現裂紋,是繼續加工的好材料。
“這就是孟子所說的‘斧斤以時入山林,則材木不可勝用也’。”明月如此想著。
中國的木工算得上是世間一絕,這時代不論是建築還是生活,都離不開木具,販賣木材獲利甚多,明月聽說,當年齊國田氏還隻是卿大夫時,就是靠販賣領地山林裏的木材發家並收買人心的……
愈往前,視野愈開闊,嘈雜的聲音也越響,露天的作坊裏是一群群赤著胳膊的青壯漢子,他們中分工明確,有的趕牛車運送從水邊泊來的大木材,將其堆疊得如同小山似的。有的坐在風幹的木材上,三三兩兩地合作,以斧斤、鋸子、刨子等物將木材初步加工,或除去樹皮,或將其砍成小段。
接著,這些木材又運往各色工坊,有專門烘焙木材使其柔化的,有精工細琢極盡機巧的,到處都是細微的鑿鋸聲,木塵在空氣中彌漫,明月也不由自主地咳嗽起來,他明白,在這裏做工的人,多半活不長……
心生感慨之餘,明月發現自己走的,不過是橫穿工坊的主幹道,旁邊還有無數的地方,他也不想走馬觀花,便在一條小徑旁停下了腳步,笑道:“進去看看。”
工師阻攔不及,隻能硬著頭皮在前引路。
他們就這麽左拐右拐,走進了一個小作坊裏,這裏不大,也就幾十步見方,牆是黃土坯砌就,已經很老了,斑駁得厲害,進的人多了,輕微震動就撲絲絲掉土粒。
牆頭下,則是一家正在幹活的匠人,為首的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佝僂著背,正在訓斥他的兒孫們,突然被一群人闖了進來,頓時大驚失色,見是工師張老,便陪著笑過來,低頭哈腰:“工師,老朽這記性不好,今日還未到交工的期限罷?還望工師再寬限幾日……”
等見到張老連連朝他搖頭,老者這才看到工師身後四處打量的年輕君子,得知這是位公子封君後,他連忙拉著兒孫徒弟們下拜稽首。
“長者不必多禮。”明月扶起了那老者,發現他下頜的胡須像風幹的苧麻一樣白,且日漸稀疏,手上滿是老繭,每一次唿吸,肺部都有一陣痰響,一問之下,果然是位老木匠。
“不知長者做何物?輪子?”明月看向院子裏,裏麵擺著一些圓形的木環,還沒來得及上輻,也沒有磨光,但已經有車輪的雛形了。
“正是輪!”那老木匠笑起來時滿口豁牙,本來還有些誠惶誠恐,但很快就被這讓人如沐春風的小公子感染,指著各類器具介紹起來。
牆頭下是一路排開的器具,斧頭鑿子墨鬥鋸子,這是木工作坊裏必備的工具。當然,也不能少了木工長凳,長凳正對著門口,這樣采光就得到了些許保障,老木匠和他的兒孫們每天都騎在長凳上做工,凳上留下了許多斧鑿刀痕,仿佛每個痕跡都積澱著一個故事。
輪氏老者還為他演示起了他們做工的情形,捋起袖子,在長凳上“哧溜哧溜”地舞著刨花,刨聲在空氣中迴響。偶爾捉起器具,眯起右眼瞄一眼,看是否刨平,有時頓一下,接著便是一陣蒼老的咳嗽。
等完工後,他便興致勃勃地介紹到:“公子請看,要判斷這車輪是否好,先得遠望,車輪的外圈,要彎曲勻稱,兩旁稍微向下斜。這輻也有講究,要像人的手臂般由粗到細。另外還要看輪子的高低,如果太高,人不容易登車,太低,馬拉車時,在平地上也會有如爬坡……”
輪氏老者說道擅長的東西難免嘮叨,長安君也不生氣,隻是耐心聽著,直到工師張老連連咳嗽提醒他,輪氏老者才反應過來,眼前的年輕人,可不是自己的小學徒,而是一位王室公子!他連忙下拜道:“老朽……老朽多嘴了。”
“無妨,我倒覺得挺有趣。”明月頷首笑了笑,讓人留下一些錢帛作為賞賜感謝,然後就離開了這個院子。
從工師處明月得知,這類木匠基本上是以族為單位聚居,正所謂“工不族居,不足以給官。”他們世代繼承手藝和工匠身份,有專門的戶籍,不少人一生從不離開木作坊,走到邯鄲之外的地方去。他們按著官府的要求做工,在微微飄浮的木屑塵灰中,咳嗽著,閑暇時也可以用邊角料做點東西,托商賈邁出去,賺幾個小錢。
他們的造物,經過又一輪的深加工,變成輪子、車轅、矛杆、家具等。然後再裝備到軍隊裏,或走進千家萬戶……
到了傍晚時分,明月已經將這片木工作坊巡視完畢,除了專門做輪的匠人外,還參觀了輿、廬、匠、車、梓五種匠人的工作,分別是做車廂、車蓋,以及將各個部件組裝為車體,這木工作坊,基本都和製車、舟有關。
等晚上迴到居所後,恰巧他的哥哥廬陵君趙通來訪,正好在門口看到他滿腳泥濘,頭上還沾著木屑灰土的模樣,不由大吃一驚。
得知明月今天竟然親自去看木匠們幹活,廬陵君大搖其頭,不以為然地說道:“長安君,子夏曾經說過,工匠、農圃,皆為小道,雖有可取之處,但對於君子而言,關注這些事情,卻會耽誤正事,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普通儒生君子都不屑於與工匠同伍,何況吾等王室公子?”
看得出來,深受魯儒熏陶的廬陵君,對於那些整日忙忙碌碌的低賤工匠是很看不起的。
明月卻一邊讓侍從幫自己振衣彈冠,一邊笑道:“兄長,我可不這麽認為,你的看法,過時了!”
ps:今天就這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