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處世之中,身處一個大的環境,當然會遇到許多困難,想實現自己的夢想,也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相信自己,依靠自己。隻要你有理想,有信心,堅信你自己的理想,相信你自己決不比別人差,就邁向了成功的第一步。”張建說。
“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相信自己、這樣才會從中找到感覺,感覺好了,才會有行動的**,行動多了,才會有經驗,經驗豐富了,才會出業績,有了業績就會更加自信,從而找到更好的感覺,更積極的行動。相信自己的意誌和決心,會使你更快的走進成功。人生都是在走自己的路,怎麽走是要靠自己選擇。而堅持、勇敢、坦然麵對就成為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相信自己的努力和信心成功將是你永遠的朋友。”邵毅說。
“現在,懷才不遇這種心態好像也成了很多人的一種通病,他們普遍的症狀就是牢騷滿腹,不僅喜歡批評他人,而且會顯出一副抑鬱不得誌的樣子,這種人看著就來氣,還是沒有那個能力,真要有早已被人發現。”張建說。
“在這類人中有的確是懷才不遇,由於客觀環境無法與之適應,虎落平陽被犬欺,龍困淺灘遭蝦戲,這一點並不奇怪,因為生活所迫,他們又不能不委屈自己,所以生活得十分痛苦。”邵毅說。
可是現實中有才的人都是如此,不是的,盡管有時出現千裏馬無緣遇伯樂,如果真正是一匹千裏馬,一次錯遇伯樂,應該還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人之所以出現一種不好的結局,大部分是因為自己造成的。有些人確實有才,但他們常自視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學曆比較低的人,如今的社會確實複雜。並不是有才氣就能成就大器。那些認為自己是懷才不遇者,其實多半是些庸才,沒有什麽真正做成的事,否則,別人又怎麽會對他視而不見。他們本身不會認識到這一點,卻到處發牢騷,到處訴苦。最後的結果是懷才不遇之感越強的人,就會把自己孤立在一個越來越小的圈子裏。以至無法與其他人的圈子相交。每個人都怕惹麻煩而不敢跟這種人打交道,人人視之為怪物,敬而遠之。一個人如果給眾人的不良印象已成定局,那除非遇到貴人大力提拔,否則將永無出頭之日,最終的結果就是有的辭職,有的外調,有的總是個小職員,有的則一輩子在懷才不遇的痛苦中掙紮。
“其實不管自己的才幹如何,碰上才幹無法施展的時候。千萬要記住,就算有懷才不遇的感覺,但是也不能表現出來。因為這樣隻會讓人把你給看扁了。”張建說。
“聰明的人當然不會這麽做,試著做做以下的事情,也許會大有好處。”邵毅說。
第一件事就是先評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高估了,因為自己評估自己不客觀,所以要找朋友和同事來評估,如果別人的評估比自我評估還低,那就要虛心接受。第二件事就是要檢討為何自己的能力無法施展,是一時無恰當的機會。還是大環境的限製,還是人為的阻礙。如果是機會問題,那隻好繼續等待。如果是大環境的緣故,那隻好辭職,如果是人為因素,那麽可誠懇溝通,並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處,如果是,就要想辦法疏通。第三件事就是考慮拿出其他專長,有時懷才不遇是因為選錯了專長,假如有第二專長,那麽可以要求上麵給機會試試看,試著轉型一下說不定也就因此打開了一條生路。第四件事就是營造更和諧的人際關係,每個人都應該注意千萬不要成為別人躲避的對象,反而更應該以你的才幹協助其他的同事,但要記住,幫助別人切不可居功,否則會嚇跑了同事。此外,謙虛客氣,廣結善緣,這將帶來意想不到的助力,第五件事就是繼續強化自己才幹,當時機成熟時,才幹就會帶來耀眼的光芒。
“自己是命運的主人,主宰自己的心靈,隻有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心態,心態塑造著自己的未來,這是一條普遍的規律。能夠把紮根於人的心靈中的思想和態度轉化成有形的現實,不管這種思想和態度是什麽,能很快地把貧窮的思想變成現實,也同樣能很快地把富裕的思想變成現實。”張建說。
“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充分地相信自己,才是成功的關鍵,相信自己可以在麵對困難與挑戰的時候,將自己最大的潛能釋放出來,相信自己可以在理解和興趣的引導下堅定不移地走向成功。”邵毅說。
每個人的一生當中,每個年齡段都會有自己的夢想。從小時候想象自己像鳥兒一樣的飛翔,像解放軍一樣成為英雄,或者做一個人人誇獎的好少年,學習差的學生也有夢想考第一名的時候。長大了一點後,就會被生活的壓力和環境的變遷以及身邊人群的變化所影響。漸漸地會發現自己不是你自己了,在為家庭而活,為他人而勞動,甚至也不知道為什麽而活著。有時候會感動很迷茫,更多的時候會感到自己無所事事,更可能會悲觀、失望。悲觀、失望隻會消磨人的鬥誌和勇氣,隻會讓平凡的人變得更平庸,隻會讓懦弱的人變成隨波逐流地生活的玩偶。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喪失信心,信心是一個人學習、就業、成功、立身、做人,都必不可缺少的支柱。一個人沒有了信心,就像鳥兒沒有了方向。所以,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人都要相信自己。
人都是有弱點的,當然也免不了有這樣那樣的弱點,最大的弱點,每個人心裏都明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是一句人們耳熟能詳的諺語,其中的道理也為絕大多數人所接受。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是說給別人聽的。但輪到自己時候,人們還是更喜歡喝不苦之藥,還是壓抑不住地喜歡阿諛奉承。盡管有時候也知道,對方這樣奉承的時候。很可能不是真的,無非是忽悠,一個不留神,就被人忽悠了去,栽了跟頭,也未必可知。可是沒有禍事臨頭,誰也不覺悟。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哪兒會有完美無暇的人,這一切隻不過是人們的想象而已。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有,人是要追求美,但絕對不是完美。也根本不會存在那麽完美的人。完美隻是人理想中存在的而已。不能把小說中的完美人物拿到現實生活中,也不要乞求童話中的王子能出現,這一切隻是幻想,是不可能成為現實的,可以追求美,但不要追求完美,否則隻會害了自己。
人生在奮鬥的過程當中,奮鬥的過程用一句簡單的話就是追求美。一方麵是追求外在的美,社會上有公論的,什麽東西是真善美。去追求它,這是一個外在的美。另外一個就是自己,自己把自己弄美了,通過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且希望能夠有一個成績,一個業績出現。很多人遇到困難後就特別容易灰心,因為在人生中。有許多的問題都需要說老實話,自身的問題、人際的問題、社會環境的問題。還有一些很具體的問題,這時一定要追求美。但是一定不要追求完美。意思就是說不要放棄,不追求美就放棄了,不能放棄,生活當中遇到了很多假惡醜,但是要堅信,真善美一定能夠找到。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追求美,但是不要追求完美,因為人最後垮下來的原因往往都是因為世界不完美,因為覺得世界不完美就要反世界、反人類,到了極端以後就成為所有的對立麵了,這樣就會瘋了,會覺得自己不完美,碰到一些挫折,覺得人家議論,事情搞砸了,失敗了,就會自我否定,可以不懈地追求美,但千萬不要去追求完美。如果追求太過於完美,很容易破碎。
事若求全何所樂,它是人生中的真理,就是說一定要追求美,卻無論如何不必追求完美。比如說,有的人太過於講究衛生,洗手總想達到完美的境地,就沒完沒了地洗個不停,終於洗完,一拿東西,就立刻懷疑沾染了病菌,心裏總悶悶不樂。再比如說,有的女性其實相貌已經很漂亮了,為了使自己更完美不斷地整容,然而卻造成了什麽不良後果,後來又被親友說一句沒原來自然,弄得氣急敗壞,更感覺到自己上當受騙,花費不說卻成為醜容。還有人一味追求人際上的人見人愛,削掉了必要的性格棱角,甚至不能堅持原則,到頭來卻也會鬧個心煩意亂,抑鬱暴躁,難以與人不和。追求完美如果過於極端化,就會造成病人狀態,甚至精神分裂,因為覺得自己怎麽都難以完美,便會自殺,而覺得人家實在是不能完美,便會產生幹脆把其滅掉的惡念。太過於追求完美,隻會使自己受到無故的傷害,到頭來隻是一場空。
“有位漁夫從海裏撈到一顆晶瑩圓潤的大珍珠,愛不釋手。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珍珠的上麵有個小黑點。漁夫想,如能將小黑點去掉,珍珠將變成無價之寶。可是漁夫剝掉一層,黑點仍在,再剝掉一層,黑點還在,一層層剝到最後,黑點沒有了,珍珠也不複存在了。”張建說。
其實,有黑點的珍珠不過是白璧微瑕,正是其渾然天成不著痕跡的可貴之處,如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真正的美在自然,美在樸實,美得真切。而這個漁夫極想得到無半點瑕眥的美,在他消除了所謂的不足時,美也消失在他過於追求完美的過程中,美真正的價值往往不在於它的完整,而在於那一點點的殘缺,如同喪失雙臂的維納斯,給人無盡的遐想。
所以不要追求完美,完美會使美的東西蕩然無存。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不要有太高的期望,有時夠好就行了,可能浪費太多時間和力氣去夢想完美,結果卻沒有時間去做好任何事情。需要記住的是,適時見好就收。那些過於貪婪的人,往往結果都不會有什麽好下場。在追求美的時候,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追求美,卻一定不要追求完美。
“有的人對任何小的細節都要求完美,往往結果就會蛇吞象,大象沒有吞下去,自己的肚皮卻被撐破。超限度不切實際的目標隻是幻想,什麽都不想放棄,什麽都希望做好,於是便常常立下數不清的誌向,便有了數不清的奔波,於是永遠追求,永遠緊張,永遠不懂得滿足,也就永遠沒有真正的快樂。抱著這樣的心境,這樣的情緒,能夠成功嗎?如果過分追求完美就是不完美。”張建說。
“不要去刻意追求完美,這並不意味著讓你消極不思進取,隻是告訴你知足者常樂,不要給自己設置不切實際的障礙,不要奢求太高的目標,不要總是愁眉不展,要用一顆平常的心態去對待事情,隻要盡心盡力,你就可以露出滿足的微笑。”邵毅說。
“在現代的社會,人們往往都要求做事要精益求精,他們要求的隻是做的更好,並不是要求把事做得完美,因為完美容不下半點瑕疵。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自然也就不會做出完美的事,所以追求完美實際是給自己套了一個枷鎖,在完美的光環中體會不出什麽是幸福。做到更好,是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即使不在能力範圍之內,也會通過這種動力去挖掘你的潛能,把事情做的更好,這樣會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張建說。(未完待續。)
“做一件事情之前,首先要相信自己、這樣才會從中找到感覺,感覺好了,才會有行動的**,行動多了,才會有經驗,經驗豐富了,才會出業績,有了業績就會更加自信,從而找到更好的感覺,更積極的行動。相信自己的意誌和決心,會使你更快的走進成功。人生都是在走自己的路,怎麽走是要靠自己選擇。而堅持、勇敢、坦然麵對就成為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相信自己的努力和信心成功將是你永遠的朋友。”邵毅說。
“現在,懷才不遇這種心態好像也成了很多人的一種通病,他們普遍的症狀就是牢騷滿腹,不僅喜歡批評他人,而且會顯出一副抑鬱不得誌的樣子,這種人看著就來氣,還是沒有那個能力,真要有早已被人發現。”張建說。
“在這類人中有的確是懷才不遇,由於客觀環境無法與之適應,虎落平陽被犬欺,龍困淺灘遭蝦戲,這一點並不奇怪,因為生活所迫,他們又不能不委屈自己,所以生活得十分痛苦。”邵毅說。
可是現實中有才的人都是如此,不是的,盡管有時出現千裏馬無緣遇伯樂,如果真正是一匹千裏馬,一次錯遇伯樂,應該還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人之所以出現一種不好的結局,大部分是因為自己造成的。有些人確實有才,但他們常自視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學曆比較低的人,如今的社會確實複雜。並不是有才氣就能成就大器。那些認為自己是懷才不遇者,其實多半是些庸才,沒有什麽真正做成的事,否則,別人又怎麽會對他視而不見。他們本身不會認識到這一點,卻到處發牢騷,到處訴苦。最後的結果是懷才不遇之感越強的人,就會把自己孤立在一個越來越小的圈子裏。以至無法與其他人的圈子相交。每個人都怕惹麻煩而不敢跟這種人打交道,人人視之為怪物,敬而遠之。一個人如果給眾人的不良印象已成定局,那除非遇到貴人大力提拔,否則將永無出頭之日,最終的結果就是有的辭職,有的外調,有的總是個小職員,有的則一輩子在懷才不遇的痛苦中掙紮。
“其實不管自己的才幹如何,碰上才幹無法施展的時候。千萬要記住,就算有懷才不遇的感覺,但是也不能表現出來。因為這樣隻會讓人把你給看扁了。”張建說。
“聰明的人當然不會這麽做,試著做做以下的事情,也許會大有好處。”邵毅說。
第一件事就是先評估自己的能力,看是不是自己把自己高估了,因為自己評估自己不客觀,所以要找朋友和同事來評估,如果別人的評估比自我評估還低,那就要虛心接受。第二件事就是要檢討為何自己的能力無法施展,是一時無恰當的機會。還是大環境的限製,還是人為的阻礙。如果是機會問題,那隻好繼續等待。如果是大環境的緣故,那隻好辭職,如果是人為因素,那麽可誠懇溝通,並想想是否有得罪人之處,如果是,就要想辦法疏通。第三件事就是考慮拿出其他專長,有時懷才不遇是因為選錯了專長,假如有第二專長,那麽可以要求上麵給機會試試看,試著轉型一下說不定也就因此打開了一條生路。第四件事就是營造更和諧的人際關係,每個人都應該注意千萬不要成為別人躲避的對象,反而更應該以你的才幹協助其他的同事,但要記住,幫助別人切不可居功,否則會嚇跑了同事。此外,謙虛客氣,廣結善緣,這將帶來意想不到的助力,第五件事就是繼續強化自己才幹,當時機成熟時,才幹就會帶來耀眼的光芒。
“自己是命運的主人,主宰自己的心靈,隻有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心態,心態塑造著自己的未來,這是一條普遍的規律。能夠把紮根於人的心靈中的思想和態度轉化成有形的現實,不管這種思想和態度是什麽,能很快地把貧窮的思想變成現實,也同樣能很快地把富裕的思想變成現實。”張建說。
“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充分地相信自己,才是成功的關鍵,相信自己可以在麵對困難與挑戰的時候,將自己最大的潛能釋放出來,相信自己可以在理解和興趣的引導下堅定不移地走向成功。”邵毅說。
每個人的一生當中,每個年齡段都會有自己的夢想。從小時候想象自己像鳥兒一樣的飛翔,像解放軍一樣成為英雄,或者做一個人人誇獎的好少年,學習差的學生也有夢想考第一名的時候。長大了一點後,就會被生活的壓力和環境的變遷以及身邊人群的變化所影響。漸漸地會發現自己不是你自己了,在為家庭而活,為他人而勞動,甚至也不知道為什麽而活著。有時候會感動很迷茫,更多的時候會感到自己無所事事,更可能會悲觀、失望。悲觀、失望隻會消磨人的鬥誌和勇氣,隻會讓平凡的人變得更平庸,隻會讓懦弱的人變成隨波逐流地生活的玩偶。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喪失信心,信心是一個人學習、就業、成功、立身、做人,都必不可缺少的支柱。一個人沒有了信心,就像鳥兒沒有了方向。所以,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人都要相信自己。
人都是有弱點的,當然也免不了有這樣那樣的弱點,最大的弱點,每個人心裏都明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是一句人們耳熟能詳的諺語,其中的道理也為絕大多數人所接受。但在現實生活中,這是說給別人聽的。但輪到自己時候,人們還是更喜歡喝不苦之藥,還是壓抑不住地喜歡阿諛奉承。盡管有時候也知道,對方這樣奉承的時候。很可能不是真的,無非是忽悠,一個不留神,就被人忽悠了去,栽了跟頭,也未必可知。可是沒有禍事臨頭,誰也不覺悟。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哪兒會有完美無暇的人,這一切隻不過是人們的想象而已。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有,人是要追求美,但絕對不是完美。也根本不會存在那麽完美的人。完美隻是人理想中存在的而已。不能把小說中的完美人物拿到現實生活中,也不要乞求童話中的王子能出現,這一切隻是幻想,是不可能成為現實的,可以追求美,但不要追求完美,否則隻會害了自己。
人生在奮鬥的過程當中,奮鬥的過程用一句簡單的話就是追求美。一方麵是追求外在的美,社會上有公論的,什麽東西是真善美。去追求它,這是一個外在的美。另外一個就是自己,自己把自己弄美了,通過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且希望能夠有一個成績,一個業績出現。很多人遇到困難後就特別容易灰心,因為在人生中。有許多的問題都需要說老實話,自身的問題、人際的問題、社會環境的問題。還有一些很具體的問題,這時一定要追求美。但是一定不要追求完美。意思就是說不要放棄,不追求美就放棄了,不能放棄,生活當中遇到了很多假惡醜,但是要堅信,真善美一定能夠找到。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追求美,但是不要追求完美,因為人最後垮下來的原因往往都是因為世界不完美,因為覺得世界不完美就要反世界、反人類,到了極端以後就成為所有的對立麵了,這樣就會瘋了,會覺得自己不完美,碰到一些挫折,覺得人家議論,事情搞砸了,失敗了,就會自我否定,可以不懈地追求美,但千萬不要去追求完美。如果追求太過於完美,很容易破碎。
事若求全何所樂,它是人生中的真理,就是說一定要追求美,卻無論如何不必追求完美。比如說,有的人太過於講究衛生,洗手總想達到完美的境地,就沒完沒了地洗個不停,終於洗完,一拿東西,就立刻懷疑沾染了病菌,心裏總悶悶不樂。再比如說,有的女性其實相貌已經很漂亮了,為了使自己更完美不斷地整容,然而卻造成了什麽不良後果,後來又被親友說一句沒原來自然,弄得氣急敗壞,更感覺到自己上當受騙,花費不說卻成為醜容。還有人一味追求人際上的人見人愛,削掉了必要的性格棱角,甚至不能堅持原則,到頭來卻也會鬧個心煩意亂,抑鬱暴躁,難以與人不和。追求完美如果過於極端化,就會造成病人狀態,甚至精神分裂,因為覺得自己怎麽都難以完美,便會自殺,而覺得人家實在是不能完美,便會產生幹脆把其滅掉的惡念。太過於追求完美,隻會使自己受到無故的傷害,到頭來隻是一場空。
“有位漁夫從海裏撈到一顆晶瑩圓潤的大珍珠,愛不釋手。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珍珠的上麵有個小黑點。漁夫想,如能將小黑點去掉,珍珠將變成無價之寶。可是漁夫剝掉一層,黑點仍在,再剝掉一層,黑點還在,一層層剝到最後,黑點沒有了,珍珠也不複存在了。”張建說。
其實,有黑點的珍珠不過是白璧微瑕,正是其渾然天成不著痕跡的可貴之處,如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真正的美在自然,美在樸實,美得真切。而這個漁夫極想得到無半點瑕眥的美,在他消除了所謂的不足時,美也消失在他過於追求完美的過程中,美真正的價值往往不在於它的完整,而在於那一點點的殘缺,如同喪失雙臂的維納斯,給人無盡的遐想。
所以不要追求完美,完美會使美的東西蕩然無存。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不要有太高的期望,有時夠好就行了,可能浪費太多時間和力氣去夢想完美,結果卻沒有時間去做好任何事情。需要記住的是,適時見好就收。那些過於貪婪的人,往往結果都不會有什麽好下場。在追求美的時候,需要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追求美,卻一定不要追求完美。
“有的人對任何小的細節都要求完美,往往結果就會蛇吞象,大象沒有吞下去,自己的肚皮卻被撐破。超限度不切實際的目標隻是幻想,什麽都不想放棄,什麽都希望做好,於是便常常立下數不清的誌向,便有了數不清的奔波,於是永遠追求,永遠緊張,永遠不懂得滿足,也就永遠沒有真正的快樂。抱著這樣的心境,這樣的情緒,能夠成功嗎?如果過分追求完美就是不完美。”張建說。
“不要去刻意追求完美,這並不意味著讓你消極不思進取,隻是告訴你知足者常樂,不要給自己設置不切實際的障礙,不要奢求太高的目標,不要總是愁眉不展,要用一顆平常的心態去對待事情,隻要盡心盡力,你就可以露出滿足的微笑。”邵毅說。
“在現代的社會,人們往往都要求做事要精益求精,他們要求的隻是做的更好,並不是要求把事做得完美,因為完美容不下半點瑕疵。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自然也就不會做出完美的事,所以追求完美實際是給自己套了一個枷鎖,在完美的光環中體會不出什麽是幸福。做到更好,是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即使不在能力範圍之內,也會通過這種動力去挖掘你的潛能,把事情做的更好,這樣會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張建說。(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