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荊州傳言,顧澤已死在亂軍之中
三國第一毒士,曹操勸我冷靜 作者:一筆長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西山。
在許褚的護衛之下,曹操駕乘馬車,低調前往顧澤暫居的小院。
車廂內,曹操雙手小心提著一壇美酒。
這正是由數百虎賁士快馬加鞭,從許都裏接力相傳、星夜兼程送來的九釀春。
此時曹操手指在酒壇上輕輕拍打著,頗有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躊躇滿誌。
身邊的食盒,裏麵填滿了精細烹飪的佐酒菜肴。
“丞相,我們到了。”
控馬的許褚,忽然勒住了馱馬,對著車廂說道。
錦簾掀開,曹操雙手捧著酒壇,小心翼翼下了車。
雖然泥封尚在,但那股似有若無的酒香,還是勾出了許褚肚子裏的酒蟲,讓他不住咽著口水。
“虎癡兒,你看甚呢?這壇寶貝,可是給先生喝的。”
“俺當然省得!”
擦了擦嘴角口水,許褚憨憨笑道,自覺地捧起食盒,亦步亦趨跟在曹操身後。
站在小院門外,曹操將酒壇遞給許褚,肅容、正衣,而後方才接過酒壇、食盒。
謀士顧澤,他誌在必得!
許褚伸手,小心為曹操推開院門,待他走近後再將院門無聲合上。
雙手環抱一柄厚脊戰刀,如門神一般挺立守衛,不讓宵小靠近。
院內。
顧澤正坐在是桌旁,品茗賞花。
“先生好雅興,冒昧造訪,多有攪擾了。”
“無妨。”顧澤抽了抽鼻子,會心笑了,“正愁有花無酒,無以相得益彰。台駕有心了。”
曹操將酒壇、食盒小心放在石桌上,順勢坐到顧澤對麵。
兩人如第一次那般相視無言,卻又默契地同時撫髯大笑起來。
雖未曾有過多交流,但已互相知曉各自身份,也明白各自目的,自然是無需多言了。
曹操拍開酒壇泥封,親手將酒碗斟滿,而後雙手奉上。
“綠竹半含籜,能飲一杯無?”
顧澤迴望曹操,但見他目光灼灼,一片赤誠。
末了,顧澤輕笑一聲,迴應:“傾蓋如故,白頭如新。”
曹操聞言,眼中迸出狂喜之色!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這廂,龐統一路風塵仆仆,終是順利抵達了襄陽外。
城外早有專員等候多時,見龐統後立即上前。
專員上前見禮,問:“足下可是龐統,龐士元?”
“正是。”
“小吏奉命,特在此等候先生。先生請隨我來。”
“煩請引路。”
不多時,專員便將龐統引至荀攸府邸。
荀攸得了口信,此時早已在門外等候多時。
見龐統來,他上前問禮。
兩人寒暄了兩句,本該引薦入席,摒退左右,再行商議所為何事的。
可龐統卻是不拘小節,抑或是心思焦慮,直接開門見上地擺明了自己的目的。
“公達,我此行非為別事,專為投奔曹丞相而來。”
荀攸悚然一驚,險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
許昌。
夜已深。
荀令君的府邸上。
“老爺,冀州新籌來的三十萬石糧草,已經在天黑之前出了許昌的城門,往荊州去了。”
老管家從門口取了一道書劄,快步到了荀彧的書房門口,輕輕敲門,隔窗說道。
“哦!”
“好的,我知道了!”
一直俯身在桌案上的荀彧聽到老管家的聲音,抬頭答應了一聲,邁步上前開了房門。
“老爺,已經都子時了,您還勞作不休,如今年事已高,身體如何承受的了呢……”
老管家躬身將手裏的書劄遞到荀彧的手裏,聲音之中帶著幾分無奈和淒涼。
他雖然已經年逾七旬,可是跟麵前的荀令君比起來,不管是身體素質還是眼角眉梢的精氣神,都要勝強三分。
荀彧長長歎息一聲:“丞相統領大軍,遠征荊襄,許昌的事務,盡皆在我。我若不盡心盡力,怎麽對得起丞相的托付?”
一邊說著話,一般借著庭柱上的燈光,拆開書信看過,不住的點頭:“這批糧草過去,多少已經可以支應一段時間了。”
“但也不過是一段時間,荊襄百萬大軍,開銷最大,明日早朝之後,再傳令各部官員來我府中,計議分往冀州和青州籌糧之事。”
老管家點頭應諾,拜辭了荀彧,剛要轉身離開的時候。
忽然另一個莊客,急匆匆的跑了進來,手裏托著一個招文袋,來到門前:“報主公,襄陽來信!”
“嗯?”
荀彧迴到書桌旁,剛要坐下,聞聽此言,又站了起來。
老管家站在門首,伸手接過莊客的招文袋,從裏麵掏出兩個信封,檢視過火漆並未損毀之後,邁步到屋裏遞到荀彧的麵前。
“老爺,一封是曹丞相的書信,另一封是荀大人寫給您的私信。”
荀彧點點頭,揮手示意讓他們退下。
老管家退出門檻,順手關上了房門。
整個屋裏,瞬間又恢複了寧靜,隻有書案上和庭柱上兩盞孤燈,燒著燈油,偶爾發出輕微的“嗶波”之聲。
荀彧首先拿起曹丞相發來的軍中戰報,緩緩展開,才讀了半頁,臉上已經露出了欣慰的喜色。
“沒想到主公攻伐荊州,竟然如此成功!”
“養精蓄銳多日的新野劉備,也是不堪一擊,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荊州拿下,隻怕主公未必會就此停手,下一步必圖江東……”
“劉備既然戰敗了,那他呢……”
“顧澤!”
一陣微風過,桌上的油燈火焰明滅不定,忽閃忽閃的不住搖晃。
荀彧伸出枯瘦的手,拿起一隻硯台將書信壓住,然後挑了挑燈芯。
果然火焰變得雄壯,將書案前照射的如同白晝。
荀彧重新歸坐,拿起戰報往下看。
隻是再往下看去,已經沒有了關於劉備和顧澤的消息。所敘述的皆是如何攻伐荊州,如何安撫荊州氏族,乃至防衛周瑜偷襲江夏成功的事。
“自郭嘉去世之後,我又不能隨軍。常常擔心主公用計不能周全。如今看來,倒是我多慮了!”
“襲擊新野,斷其歸路。寄書荊州,促其投順。料敵機先,敗退周瑜!”
“縱郭嘉在世,也未必能如此迭出妙招!看來五大謀士勠力同心,也大有作為了!”
一天勞累的荀彧看著捷報連連,身上的疲憊也瞬間消散了許多,從旁邊的茶壺中倒了一碗清茶,好整以暇的喝了半口。
“這……”
荀彧的眉頭忽然擰成了一條線,原本懸掛的笑容也僵硬在了臉上。
“荊州戰船,皆聚集連泉,日夜操練,以圖東進。不期為周瑜算計,火燒連泉,戰船損毀殆盡,水軍喪失數萬!”
“自南征以來,從未有過如此之慘敗!”
“然幸得許褚……”
荀彧已經無心在繼續看下去了。
他甚至已經能猜到,所謂的“然”,不過是稍微挽迴頹勢罷了,但大敗鑄成事實……
荀彧緩緩站起身子,雙手扶在桌案上,隻覺一顆腦袋似乎有千斤之中,整個身子都疲憊不堪……
“江東水軍,天下無敵,周瑜智謀又冠絕天下!”
“郭嘉已逝,主公臨行之前,這便是我的一絲隱憂。若五大謀士非周瑜的對手,那麽我主公的百萬大軍,性命堪憂……”
荀彧伸手推開屋門,邁步出了書房,來到院中。
此時已經到了深夜,四下無聲,隻有天空星星點點,明滅不定,一輪圓月懸於天際,照徹天地蒼穹。
“如今荊州剛定,民心未穩。”
“戰船被周瑜燒毀,倒也尚可接受,以荊州的財力,打造戰船,也是指日可待。”
“隻是水軍消亡,江東難取啊……”
明月下,荀彧瘦削高大的身影被月色籠罩,孤孤單單的立於院子的中央,猶如一個木雕泥塑的神像一般。
“青徐之兵,素來不習水戰,想要戰勝江東周瑜的水軍,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若遷延日久,不但糧草會不繼,萬一西涼馬超再引兵犯境,直搗許昌,如今所有戰將兵馬,盡在荊州,我又如何抵敵?”
荀彧心中慌亂,六神無主。
自投奔曹老板以來,已近二十年,他還從來沒有感覺像現在這樣心裏沒底。
看起來聲勢浩大,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
萬一曹老板在荊州與江東開戰,一戰不利,或者遷延日久,糧草不繼導致軍心嘩變。
西北虎視眈眈的馬超韓遂必然會有所行動,主公無退路矣!
荀彧搖頭歎息,尋思無計,緩步迴到書房,無力的癱坐在椅子上。
天下之大,還有誰能解此危局?
“顧澤?”
荀彧不由的又是一陣苦笑。
顧澤之才,十倍於我和郭嘉,似此危局,在他眼裏或許不過是如掌上觀文一般,隨手可化解!
隻是顧澤並非我主公的臣子。
且荊襄之戰,劉備敗亡,不知顧澤下落如何?
荀彧思量之間,隨手拆開了侄子荀攸的信封。
“荊州傳言,昔日劉備的軍師顧澤,已經死在亂軍之中……”
荀彧的手輕輕一抖,信紙飄落在地上。
在許褚的護衛之下,曹操駕乘馬車,低調前往顧澤暫居的小院。
車廂內,曹操雙手小心提著一壇美酒。
這正是由數百虎賁士快馬加鞭,從許都裏接力相傳、星夜兼程送來的九釀春。
此時曹操手指在酒壇上輕輕拍打著,頗有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躊躇滿誌。
身邊的食盒,裏麵填滿了精細烹飪的佐酒菜肴。
“丞相,我們到了。”
控馬的許褚,忽然勒住了馱馬,對著車廂說道。
錦簾掀開,曹操雙手捧著酒壇,小心翼翼下了車。
雖然泥封尚在,但那股似有若無的酒香,還是勾出了許褚肚子裏的酒蟲,讓他不住咽著口水。
“虎癡兒,你看甚呢?這壇寶貝,可是給先生喝的。”
“俺當然省得!”
擦了擦嘴角口水,許褚憨憨笑道,自覺地捧起食盒,亦步亦趨跟在曹操身後。
站在小院門外,曹操將酒壇遞給許褚,肅容、正衣,而後方才接過酒壇、食盒。
謀士顧澤,他誌在必得!
許褚伸手,小心為曹操推開院門,待他走近後再將院門無聲合上。
雙手環抱一柄厚脊戰刀,如門神一般挺立守衛,不讓宵小靠近。
院內。
顧澤正坐在是桌旁,品茗賞花。
“先生好雅興,冒昧造訪,多有攪擾了。”
“無妨。”顧澤抽了抽鼻子,會心笑了,“正愁有花無酒,無以相得益彰。台駕有心了。”
曹操將酒壇、食盒小心放在石桌上,順勢坐到顧澤對麵。
兩人如第一次那般相視無言,卻又默契地同時撫髯大笑起來。
雖未曾有過多交流,但已互相知曉各自身份,也明白各自目的,自然是無需多言了。
曹操拍開酒壇泥封,親手將酒碗斟滿,而後雙手奉上。
“綠竹半含籜,能飲一杯無?”
顧澤迴望曹操,但見他目光灼灼,一片赤誠。
末了,顧澤輕笑一聲,迴應:“傾蓋如故,白頭如新。”
曹操聞言,眼中迸出狂喜之色!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這廂,龐統一路風塵仆仆,終是順利抵達了襄陽外。
城外早有專員等候多時,見龐統後立即上前。
專員上前見禮,問:“足下可是龐統,龐士元?”
“正是。”
“小吏奉命,特在此等候先生。先生請隨我來。”
“煩請引路。”
不多時,專員便將龐統引至荀攸府邸。
荀攸得了口信,此時早已在門外等候多時。
見龐統來,他上前問禮。
兩人寒暄了兩句,本該引薦入席,摒退左右,再行商議所為何事的。
可龐統卻是不拘小節,抑或是心思焦慮,直接開門見上地擺明了自己的目的。
“公達,我此行非為別事,專為投奔曹丞相而來。”
荀攸悚然一驚,險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
許昌。
夜已深。
荀令君的府邸上。
“老爺,冀州新籌來的三十萬石糧草,已經在天黑之前出了許昌的城門,往荊州去了。”
老管家從門口取了一道書劄,快步到了荀彧的書房門口,輕輕敲門,隔窗說道。
“哦!”
“好的,我知道了!”
一直俯身在桌案上的荀彧聽到老管家的聲音,抬頭答應了一聲,邁步上前開了房門。
“老爺,已經都子時了,您還勞作不休,如今年事已高,身體如何承受的了呢……”
老管家躬身將手裏的書劄遞到荀彧的手裏,聲音之中帶著幾分無奈和淒涼。
他雖然已經年逾七旬,可是跟麵前的荀令君比起來,不管是身體素質還是眼角眉梢的精氣神,都要勝強三分。
荀彧長長歎息一聲:“丞相統領大軍,遠征荊襄,許昌的事務,盡皆在我。我若不盡心盡力,怎麽對得起丞相的托付?”
一邊說著話,一般借著庭柱上的燈光,拆開書信看過,不住的點頭:“這批糧草過去,多少已經可以支應一段時間了。”
“但也不過是一段時間,荊襄百萬大軍,開銷最大,明日早朝之後,再傳令各部官員來我府中,計議分往冀州和青州籌糧之事。”
老管家點頭應諾,拜辭了荀彧,剛要轉身離開的時候。
忽然另一個莊客,急匆匆的跑了進來,手裏托著一個招文袋,來到門前:“報主公,襄陽來信!”
“嗯?”
荀彧迴到書桌旁,剛要坐下,聞聽此言,又站了起來。
老管家站在門首,伸手接過莊客的招文袋,從裏麵掏出兩個信封,檢視過火漆並未損毀之後,邁步到屋裏遞到荀彧的麵前。
“老爺,一封是曹丞相的書信,另一封是荀大人寫給您的私信。”
荀彧點點頭,揮手示意讓他們退下。
老管家退出門檻,順手關上了房門。
整個屋裏,瞬間又恢複了寧靜,隻有書案上和庭柱上兩盞孤燈,燒著燈油,偶爾發出輕微的“嗶波”之聲。
荀彧首先拿起曹丞相發來的軍中戰報,緩緩展開,才讀了半頁,臉上已經露出了欣慰的喜色。
“沒想到主公攻伐荊州,竟然如此成功!”
“養精蓄銳多日的新野劉備,也是不堪一擊,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荊州拿下,隻怕主公未必會就此停手,下一步必圖江東……”
“劉備既然戰敗了,那他呢……”
“顧澤!”
一陣微風過,桌上的油燈火焰明滅不定,忽閃忽閃的不住搖晃。
荀彧伸出枯瘦的手,拿起一隻硯台將書信壓住,然後挑了挑燈芯。
果然火焰變得雄壯,將書案前照射的如同白晝。
荀彧重新歸坐,拿起戰報往下看。
隻是再往下看去,已經沒有了關於劉備和顧澤的消息。所敘述的皆是如何攻伐荊州,如何安撫荊州氏族,乃至防衛周瑜偷襲江夏成功的事。
“自郭嘉去世之後,我又不能隨軍。常常擔心主公用計不能周全。如今看來,倒是我多慮了!”
“襲擊新野,斷其歸路。寄書荊州,促其投順。料敵機先,敗退周瑜!”
“縱郭嘉在世,也未必能如此迭出妙招!看來五大謀士勠力同心,也大有作為了!”
一天勞累的荀彧看著捷報連連,身上的疲憊也瞬間消散了許多,從旁邊的茶壺中倒了一碗清茶,好整以暇的喝了半口。
“這……”
荀彧的眉頭忽然擰成了一條線,原本懸掛的笑容也僵硬在了臉上。
“荊州戰船,皆聚集連泉,日夜操練,以圖東進。不期為周瑜算計,火燒連泉,戰船損毀殆盡,水軍喪失數萬!”
“自南征以來,從未有過如此之慘敗!”
“然幸得許褚……”
荀彧已經無心在繼續看下去了。
他甚至已經能猜到,所謂的“然”,不過是稍微挽迴頹勢罷了,但大敗鑄成事實……
荀彧緩緩站起身子,雙手扶在桌案上,隻覺一顆腦袋似乎有千斤之中,整個身子都疲憊不堪……
“江東水軍,天下無敵,周瑜智謀又冠絕天下!”
“郭嘉已逝,主公臨行之前,這便是我的一絲隱憂。若五大謀士非周瑜的對手,那麽我主公的百萬大軍,性命堪憂……”
荀彧伸手推開屋門,邁步出了書房,來到院中。
此時已經到了深夜,四下無聲,隻有天空星星點點,明滅不定,一輪圓月懸於天際,照徹天地蒼穹。
“如今荊州剛定,民心未穩。”
“戰船被周瑜燒毀,倒也尚可接受,以荊州的財力,打造戰船,也是指日可待。”
“隻是水軍消亡,江東難取啊……”
明月下,荀彧瘦削高大的身影被月色籠罩,孤孤單單的立於院子的中央,猶如一個木雕泥塑的神像一般。
“青徐之兵,素來不習水戰,想要戰勝江東周瑜的水軍,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若遷延日久,不但糧草會不繼,萬一西涼馬超再引兵犯境,直搗許昌,如今所有戰將兵馬,盡在荊州,我又如何抵敵?”
荀彧心中慌亂,六神無主。
自投奔曹老板以來,已近二十年,他還從來沒有感覺像現在這樣心裏沒底。
看起來聲勢浩大,實則牽一發而動全身!
萬一曹老板在荊州與江東開戰,一戰不利,或者遷延日久,糧草不繼導致軍心嘩變。
西北虎視眈眈的馬超韓遂必然會有所行動,主公無退路矣!
荀彧搖頭歎息,尋思無計,緩步迴到書房,無力的癱坐在椅子上。
天下之大,還有誰能解此危局?
“顧澤?”
荀彧不由的又是一陣苦笑。
顧澤之才,十倍於我和郭嘉,似此危局,在他眼裏或許不過是如掌上觀文一般,隨手可化解!
隻是顧澤並非我主公的臣子。
且荊襄之戰,劉備敗亡,不知顧澤下落如何?
荀彧思量之間,隨手拆開了侄子荀攸的信封。
“荊州傳言,昔日劉備的軍師顧澤,已經死在亂軍之中……”
荀彧的手輕輕一抖,信紙飄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