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後勝走遠,田建冷哼一聲,很是不屑,對於後勝這種沒本事,又不忠心的人,他很難對後勝勝出好感。
在曆史上秦國攻打齊國的時候,慫恿自己直接投降的就是後勝,齊國地方千裏,竟然連抵抗也沒有,直接投降,田建最後連一個安樂侯也沒有撈到,而是直接餓死的下場。
田建狠狠一甩袖袍,那袖袍裏的竹簡竟然從裏麵滑落,落到了地上。
沉悶的響聲,打斷了田建的繼續思考,看了一眼地上的竹簡,他沒有選擇撿起,而是踢了一腳。
竹簡滑倒了牆角,田建看了一眼,也沒有再次關注。
………………
臨淄城大約三裏之處,此處有一校場,本來是駐紮臨淄的齊軍所使用,不過因為田建的身份,這校場就成為了田建訓練新軍的地方了。
看著眼前密密麻麻的人頭,田建心中豪情四射,無比激昂的喊道:“當今天下,強者勝,弱者亡,諸位請告訴本宮,齊國當亡否?”
台下的都是臨淄或者臨淄附近城邑的齊人,他們紛紛喊道:“齊國不當亡,不當亡。”
說來很奇怪,自從有華夏這個名字開始,華夏人他們不管是飽學之士,田野之民,他們的心裏都有著強烈的愛國誌氣。
這恆久不變的誌氣馴化了東夷,驅趕了三苗,奴化了北狄,兼並了西戎。那些四夷的後代,也將會以這股誌氣同化別的民族。
“可惜我齊國已經衰落了,二十年前,這裏有著一個個的燕軍他們攻破了臨淄,殺死了你們的親人,搶走了你們的錢財,更有甚者,掘我齊人祖墳!”田建大聲哭泣道。
下麵的齊軍聽到有的人都忍不住哭泣,歎息,一時間,悲傷的氛圍圍繞了整個校場。
田建突而語氣一轉,無比奮進的喊道:“本宮今日將你們聚集在這裏,不是想聽你們哭訴的,想哭可以迴家哭,齊軍不需要一個懦夫。”
田建聲音一落,四周悄然無聲。
在台下的蒙敖看著田建,大感敬佩,語氣一升一落,將這群還未經過訓練的齊軍硬生生的凝聚在了一起。
“你們是懦夫嗎?是懦夫嗎?是麵對燕軍不敢拔劍的懦夫嗎?”田建語氣激昂,一連三問。
“我等不是懦夫!不是懦夫!不是懦夫!”台下眾人齊聲喊道。
齊人,雖然沒有燕趙豪情,慷慨悲歌,但也有奮勇之士,提三尺青鋒,唱一首:“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田建點點頭,大喊道:“諸位將士,跟著本宮念
華夏九州列國縱,今朝風雪何人看?
三尺青鋒血與淚,一首悲歌胸中頌。
男兒豪情當殺人,殺得九州風雲色。
不見俠士青雲縱,隻留我等血海屠。
男兒情,當動地。血淚不見心中藏。
功名不過塵與土,怎可與我相並論。
風蕭蕭兮木馬鳴,暮靄瑟瑟秋風情。
人生不過一短旅,何苦任憑他人笑。
劍氣寒霜耀天地,千裏提顱笑飲血。
割股下酒真豪傑,一飲同醉千秋名。
血海浮屠萬裏浪,共枕屍山億人骨。
”
在場將士念著念著不由得眼角濕潤,心中充滿了無限豪情,恨不得立即提三尺青鋒衝到燕地大殺一片。
田建心裏暗道:“這首詩詞當然厲害了,這可是叫妾本小生那個家夥想了半個小時想出來的。”
田建朗聲喊道:“諸位將士,剛才那個是我等軍歌,現在本宮今日告訴你們軍紀,你們當要知曉,軍無律則不嚴。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其一: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旗舉不起,旗按不伏,此謂悖軍,犯者斬之。其二:唿名不應,點時不到,違期不至,動改師律,此謂慢軍,犯者斬之。其三:夜傳刁鬥,怠而不報,更籌違慢,聲號不明,此謂懈軍,犯者斬之。其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將,不聽約束,更教難製,此謂構軍,犯者斬之。其五:揚聲笑語,蔑視禁約,馳突軍門,此謂輕軍,犯者斬之。其六:所用兵器,弓弩絕弦,箭無羽鏃,劍戟不利,旗幟凋弊,此謂欺軍,犯者斬之。其七:謠言詭語,捏造鬼神,假托夢寐,大肆邪說,蠱惑軍士,此謂淫軍,犯者斬之。其八:好舌利齒,妄為是非,調撥軍士,令其不和,此謂謗軍,犯者斬之。其九:所到之地,淩虐其民,如有逼**女,此謂奸軍,犯者斬之。其十:竊人財物,以為己利,奪人首級,以為己功,此謂盜軍,犯者斬之。其十一:軍民聚眾議事,私進帳下,探聽軍機,此謂探軍,犯者斬之。其十二:或聞所謀,及聞號令,漏泄於外,使敵人知之,此謂背軍,犯者斬之。其十三:調用之際,結舌不應,低眉俯首,麵有難色,此謂狠軍,犯者斬之。其十四:出越行伍,攙前越後,言語喧嘩,不遵禁訓,此謂亂軍,犯者斬之。其十五:托傷作病,以避征伐,捏傷假死,因而逃避,此謂詐軍,犯者斬之。其十六:主掌錢糧,給賞之時阿私所親,使士卒結怨,此謂弊軍,犯者斬之。其十七:觀寇不審,探賊不詳,到不言到,多則言少,少則言多,此謂誤軍,犯者斬之。”(韓信的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
台下齊軍一起懵逼,不過田建主要是給他的指揮使念的,樹立他田建絕對的威信。
“諸位指揮使可否明白?”田建掃視了一番指揮使。
“臣等明白。”蒙敖,衛慶等人拜道。
“很好,諸位指揮使,接下來幾天先背這些律法,不做訓練,務必三日之內,我要聽到每一個人都要對此倒背如流。”田建喊道。
田建很清楚一個懂得“令行禁止”的軍隊有多麽難得,後世蔣委員長為什麽失敗,那是因為他已經對自己的軍隊沒有了約束力,尤其是那些雜牌軍。
“是,殿下。”蒙敖等人答道。
這個命令要是交給後世小學生,恐怕一天就背下來了,但是這裏的人能有幾個識字的。後世新中國成立時,人口普查發現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認識字。何況是在紙這種傳媒工具沒有擴散開來的時候。
在曆史上秦國攻打齊國的時候,慫恿自己直接投降的就是後勝,齊國地方千裏,竟然連抵抗也沒有,直接投降,田建最後連一個安樂侯也沒有撈到,而是直接餓死的下場。
田建狠狠一甩袖袍,那袖袍裏的竹簡竟然從裏麵滑落,落到了地上。
沉悶的響聲,打斷了田建的繼續思考,看了一眼地上的竹簡,他沒有選擇撿起,而是踢了一腳。
竹簡滑倒了牆角,田建看了一眼,也沒有再次關注。
………………
臨淄城大約三裏之處,此處有一校場,本來是駐紮臨淄的齊軍所使用,不過因為田建的身份,這校場就成為了田建訓練新軍的地方了。
看著眼前密密麻麻的人頭,田建心中豪情四射,無比激昂的喊道:“當今天下,強者勝,弱者亡,諸位請告訴本宮,齊國當亡否?”
台下的都是臨淄或者臨淄附近城邑的齊人,他們紛紛喊道:“齊國不當亡,不當亡。”
說來很奇怪,自從有華夏這個名字開始,華夏人他們不管是飽學之士,田野之民,他們的心裏都有著強烈的愛國誌氣。
這恆久不變的誌氣馴化了東夷,驅趕了三苗,奴化了北狄,兼並了西戎。那些四夷的後代,也將會以這股誌氣同化別的民族。
“可惜我齊國已經衰落了,二十年前,這裏有著一個個的燕軍他們攻破了臨淄,殺死了你們的親人,搶走了你們的錢財,更有甚者,掘我齊人祖墳!”田建大聲哭泣道。
下麵的齊軍聽到有的人都忍不住哭泣,歎息,一時間,悲傷的氛圍圍繞了整個校場。
田建突而語氣一轉,無比奮進的喊道:“本宮今日將你們聚集在這裏,不是想聽你們哭訴的,想哭可以迴家哭,齊軍不需要一個懦夫。”
田建聲音一落,四周悄然無聲。
在台下的蒙敖看著田建,大感敬佩,語氣一升一落,將這群還未經過訓練的齊軍硬生生的凝聚在了一起。
“你們是懦夫嗎?是懦夫嗎?是麵對燕軍不敢拔劍的懦夫嗎?”田建語氣激昂,一連三問。
“我等不是懦夫!不是懦夫!不是懦夫!”台下眾人齊聲喊道。
齊人,雖然沒有燕趙豪情,慷慨悲歌,但也有奮勇之士,提三尺青鋒,唱一首:“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田建點點頭,大喊道:“諸位將士,跟著本宮念
華夏九州列國縱,今朝風雪何人看?
三尺青鋒血與淚,一首悲歌胸中頌。
男兒豪情當殺人,殺得九州風雲色。
不見俠士青雲縱,隻留我等血海屠。
男兒情,當動地。血淚不見心中藏。
功名不過塵與土,怎可與我相並論。
風蕭蕭兮木馬鳴,暮靄瑟瑟秋風情。
人生不過一短旅,何苦任憑他人笑。
劍氣寒霜耀天地,千裏提顱笑飲血。
割股下酒真豪傑,一飲同醉千秋名。
血海浮屠萬裏浪,共枕屍山億人骨。
”
在場將士念著念著不由得眼角濕潤,心中充滿了無限豪情,恨不得立即提三尺青鋒衝到燕地大殺一片。
田建心裏暗道:“這首詩詞當然厲害了,這可是叫妾本小生那個家夥想了半個小時想出來的。”
田建朗聲喊道:“諸位將士,剛才那個是我等軍歌,現在本宮今日告訴你們軍紀,你們當要知曉,軍無律則不嚴。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其一: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旗舉不起,旗按不伏,此謂悖軍,犯者斬之。其二:唿名不應,點時不到,違期不至,動改師律,此謂慢軍,犯者斬之。其三:夜傳刁鬥,怠而不報,更籌違慢,聲號不明,此謂懈軍,犯者斬之。其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將,不聽約束,更教難製,此謂構軍,犯者斬之。其五:揚聲笑語,蔑視禁約,馳突軍門,此謂輕軍,犯者斬之。其六:所用兵器,弓弩絕弦,箭無羽鏃,劍戟不利,旗幟凋弊,此謂欺軍,犯者斬之。其七:謠言詭語,捏造鬼神,假托夢寐,大肆邪說,蠱惑軍士,此謂淫軍,犯者斬之。其八:好舌利齒,妄為是非,調撥軍士,令其不和,此謂謗軍,犯者斬之。其九:所到之地,淩虐其民,如有逼**女,此謂奸軍,犯者斬之。其十:竊人財物,以為己利,奪人首級,以為己功,此謂盜軍,犯者斬之。其十一:軍民聚眾議事,私進帳下,探聽軍機,此謂探軍,犯者斬之。其十二:或聞所謀,及聞號令,漏泄於外,使敵人知之,此謂背軍,犯者斬之。其十三:調用之際,結舌不應,低眉俯首,麵有難色,此謂狠軍,犯者斬之。其十四:出越行伍,攙前越後,言語喧嘩,不遵禁訓,此謂亂軍,犯者斬之。其十五:托傷作病,以避征伐,捏傷假死,因而逃避,此謂詐軍,犯者斬之。其十六:主掌錢糧,給賞之時阿私所親,使士卒結怨,此謂弊軍,犯者斬之。其十七:觀寇不審,探賊不詳,到不言到,多則言少,少則言多,此謂誤軍,犯者斬之。”(韓信的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
台下齊軍一起懵逼,不過田建主要是給他的指揮使念的,樹立他田建絕對的威信。
“諸位指揮使可否明白?”田建掃視了一番指揮使。
“臣等明白。”蒙敖,衛慶等人拜道。
“很好,諸位指揮使,接下來幾天先背這些律法,不做訓練,務必三日之內,我要聽到每一個人都要對此倒背如流。”田建喊道。
田建很清楚一個懂得“令行禁止”的軍隊有多麽難得,後世蔣委員長為什麽失敗,那是因為他已經對自己的軍隊沒有了約束力,尤其是那些雜牌軍。
“是,殿下。”蒙敖等人答道。
這個命令要是交給後世小學生,恐怕一天就背下來了,但是這裏的人能有幾個識字的。後世新中國成立時,人口普查發現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認識字。何況是在紙這種傳媒工具沒有擴散開來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