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多了多少年,時移世易,滄海桑田。
富麗堂皇,機關重重的紫金山皇陵之中,來了一個特殊的客人。
當慶忌睜開眼睛的時候,看見的是一個分外陌生的臉孔,是一個年輕人,模樣跟他年輕的時候有幾分相似。
“你是?”
慶忌頗為困惑。
他不是駕崩了嗎?
難道,朕已經長生不老了?
慶忌疑惑不解的時候,那個年輕人跪了下來,向慶忌磕了三個響頭,大禮參拜道:“後世子孫吳華,參見始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慶忌定睛一看,可算是看出來了。
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不是實際存在的,是一個類似於投影的物質。
再看看慶忌自己,也是一個投影一樣的存在。
什麽情況?
“不必多禮,平身。你是我吳氏子孫,不知你的父親、祖父都是誰?今夕是何年?朕不是駕崩了嗎?”
吳華迴答道:“陛下,說來話長,現在陛下您和我,都隻是一個思念體,並無實體。所謂的思念體,就是投影,虛無縹緲的存在,這是利用現代高科技製作出來的東西。”
“至於我的祖父、父親是誰,想必陛下你也不曉得。”
“不過,按照族譜,我是陛下您的八十一代世孫。”
“我的祖上,乃是遼武王章。”
“今年,是吳皇曆2537年。”
聽到這話的慶忌,愣了一下,心裏變得更加疑惑起來。
遼武王章,不出意外的話,眼前的吳華,是慶忌的第九子吳章的後裔,也是自己的後代。
“思念體”這種東西,慶忌還能理解,但是這“吳皇曆”是什麽概念?
“吳皇曆2537年?不應該是公元紀年嗎?”
聞言,吳華啞然失笑道:“始皇陛下,你怎麽知道公元紀年?這公元紀年的確在西方使用過幾十年,後來就被廢止了。”
“現在,世界各國承認的就是吳皇曆紀年。”
“吳皇曆紀年,元年就是始皇陛下您繼承吳王位的第一年。”
“……”
慶忌終於反應過來了。
現如今外邊是吳皇曆2537年,他繼承吳王之位的時間,大概是公元前513年,那一年是吳王慶忌元年,也可稱之為“吳始皇元年”。
這麽一算,現在的時間線,大概是公元2023年……
也就是說,慶忌躺在紫金山皇陵這裏,已經兩千多年了。
悠悠歲月古。
“現在,在位的是哪個皇帝?大吳幾世皇帝了?”
吳華尷尬的笑了笑,道:“陛下,不瞞你說,大吳早就亡了。現如今,在華夏土地上,也沒有皇帝。”
“……”
慶忌沉默了一陣子。
他還幻想著大吳能夠萬世一係,代代相傳,沒想到還是辦不到!
“跟朕詳細說說。”
“是這樣的。始皇陛下你駕崩之後,吳高祖,也就是您的嫡長孫吳基繼承大統,稱三世皇帝。”
吳華娓娓道來:“三世皇帝有始皇陛下您的遺風,在位二十二年,使大吳國泰民安,並維係了帝國在海外、域外的統治,遺憾的是,海外、域外諸藩王國內部叛亂不斷,難以鎮壓。”
“三世皇帝不得不忍痛改變國策,任由諸藩王國自生自滅。”
“不過三世皇帝的文治武功,皆屬上乘,所以還能維係帝國在亞洲、澳洲、美洲、東歐、中亞的控製權,並不斷推行吳化,使當地人基本上認可了自己是吳人。”
“三世皇帝為恢複始皇陛下您的盛世帝國,還幾次西征,屢戰屢勝,奈何天不假年,他最終在班師迴朝的途中,病死於多瑙河之畔。”
“三世皇帝駕崩之後,繼位的是四世皇帝,廟號世宗。”
“四世皇帝吳泓繼承大統之後,摒棄了三世皇帝的對外策略,改為治理民生,使大吳成了一個盛世。”
“他在諸多名臣的幫助下,讓國庫倉稟充實,國內大治,補足了三世皇帝多年征戰的虧空,讓百姓安居樂業,家殷人足。”
“四世皇帝,在位四十一年,也成了萬民稱頌的一代明君。”
“唯一不足之處,應該他晚年推行的削藩政策。”
“削藩?”
慶忌皺著眉頭問道:“他是如何削藩的?”
“四世皇帝眼看著治下的藩王國強大,已經成了尾大不掉之勢,於是找了借口,廢黜了十幾個藩王國。”
“強大的塞國、遼國、寧國等藩王國不甘心坐以待斃,所以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十國之亂’。”
“藩王們推舉德高望重的寧惠文王吳韜為盟主,發兵進攻帝都金陵,吳軍大敗,四世皇帝不得不出逃到鹹陽避難。”
“吳韜一度稱吳帝,跟四世皇帝分庭抗禮,十國之亂持續了七年之久,極大的損耗了吳朝的元氣。”
“四世皇帝駕崩之後,繼位的是他的孫子,五世皇帝吳勝,廟號神宗。”
“當時眼看著山河破碎,天下萬民飽受戰亂之苦的吳韜,痛定思痛,自去帝號,主動歸降五世皇帝,並自刎謝罪,終於結束了十國之亂。”
聞言,慶忌點了點頭。
吳韜嗎?
這小子是在慶忌臨終前,陪在他身邊的那個小男孩。
沒想到,有如此出息,有如此壯舉!
真不愧是吳鴻的孫子!
了不起!
不過,慶忌忽然意識到了事情的關鍵所在。
他記得自己生前,讓吳基頒布推恩令削藩的,為何四世皇帝沒有遵照推恩令去做?
慶忌暗暗想了一下,終於想到了。
吳基病死於多瑙河之畔,死得太過匆忙,生前也沒有交代吳泓推恩令的事情,這才釀成了“十國之亂”。
“吳勝有什麽作為?”
“這……”
吳華訕訕的笑道:“始皇陛下,這個五世皇帝,在位六十二年,是大吳最長壽的皇帝,但是終其一生,沉迷於長生不老,修仙問道,故而大權旁落,沒有什麽作為。”
“他在位的時候,國內矛盾加劇,土地兼並嚴重,後期還爆發了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都被鎮壓了下來,但是吳朝也隨之元氣大傷。”
“朝中是外戚、宦官輪流把持朝政,藩王也不再來朝,可謂是內憂外患了。最奇葩的是五世皇帝的死法。”
富麗堂皇,機關重重的紫金山皇陵之中,來了一個特殊的客人。
當慶忌睜開眼睛的時候,看見的是一個分外陌生的臉孔,是一個年輕人,模樣跟他年輕的時候有幾分相似。
“你是?”
慶忌頗為困惑。
他不是駕崩了嗎?
難道,朕已經長生不老了?
慶忌疑惑不解的時候,那個年輕人跪了下來,向慶忌磕了三個響頭,大禮參拜道:“後世子孫吳華,參見始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慶忌定睛一看,可算是看出來了。
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不是實際存在的,是一個類似於投影的物質。
再看看慶忌自己,也是一個投影一樣的存在。
什麽情況?
“不必多禮,平身。你是我吳氏子孫,不知你的父親、祖父都是誰?今夕是何年?朕不是駕崩了嗎?”
吳華迴答道:“陛下,說來話長,現在陛下您和我,都隻是一個思念體,並無實體。所謂的思念體,就是投影,虛無縹緲的存在,這是利用現代高科技製作出來的東西。”
“至於我的祖父、父親是誰,想必陛下你也不曉得。”
“不過,按照族譜,我是陛下您的八十一代世孫。”
“我的祖上,乃是遼武王章。”
“今年,是吳皇曆2537年。”
聽到這話的慶忌,愣了一下,心裏變得更加疑惑起來。
遼武王章,不出意外的話,眼前的吳華,是慶忌的第九子吳章的後裔,也是自己的後代。
“思念體”這種東西,慶忌還能理解,但是這“吳皇曆”是什麽概念?
“吳皇曆2537年?不應該是公元紀年嗎?”
聞言,吳華啞然失笑道:“始皇陛下,你怎麽知道公元紀年?這公元紀年的確在西方使用過幾十年,後來就被廢止了。”
“現在,世界各國承認的就是吳皇曆紀年。”
“吳皇曆紀年,元年就是始皇陛下您繼承吳王位的第一年。”
“……”
慶忌終於反應過來了。
現如今外邊是吳皇曆2537年,他繼承吳王之位的時間,大概是公元前513年,那一年是吳王慶忌元年,也可稱之為“吳始皇元年”。
這麽一算,現在的時間線,大概是公元2023年……
也就是說,慶忌躺在紫金山皇陵這裏,已經兩千多年了。
悠悠歲月古。
“現在,在位的是哪個皇帝?大吳幾世皇帝了?”
吳華尷尬的笑了笑,道:“陛下,不瞞你說,大吳早就亡了。現如今,在華夏土地上,也沒有皇帝。”
“……”
慶忌沉默了一陣子。
他還幻想著大吳能夠萬世一係,代代相傳,沒想到還是辦不到!
“跟朕詳細說說。”
“是這樣的。始皇陛下你駕崩之後,吳高祖,也就是您的嫡長孫吳基繼承大統,稱三世皇帝。”
吳華娓娓道來:“三世皇帝有始皇陛下您的遺風,在位二十二年,使大吳國泰民安,並維係了帝國在海外、域外的統治,遺憾的是,海外、域外諸藩王國內部叛亂不斷,難以鎮壓。”
“三世皇帝不得不忍痛改變國策,任由諸藩王國自生自滅。”
“不過三世皇帝的文治武功,皆屬上乘,所以還能維係帝國在亞洲、澳洲、美洲、東歐、中亞的控製權,並不斷推行吳化,使當地人基本上認可了自己是吳人。”
“三世皇帝為恢複始皇陛下您的盛世帝國,還幾次西征,屢戰屢勝,奈何天不假年,他最終在班師迴朝的途中,病死於多瑙河之畔。”
“三世皇帝駕崩之後,繼位的是四世皇帝,廟號世宗。”
“四世皇帝吳泓繼承大統之後,摒棄了三世皇帝的對外策略,改為治理民生,使大吳成了一個盛世。”
“他在諸多名臣的幫助下,讓國庫倉稟充實,國內大治,補足了三世皇帝多年征戰的虧空,讓百姓安居樂業,家殷人足。”
“四世皇帝,在位四十一年,也成了萬民稱頌的一代明君。”
“唯一不足之處,應該他晚年推行的削藩政策。”
“削藩?”
慶忌皺著眉頭問道:“他是如何削藩的?”
“四世皇帝眼看著治下的藩王國強大,已經成了尾大不掉之勢,於是找了借口,廢黜了十幾個藩王國。”
“強大的塞國、遼國、寧國等藩王國不甘心坐以待斃,所以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十國之亂’。”
“藩王們推舉德高望重的寧惠文王吳韜為盟主,發兵進攻帝都金陵,吳軍大敗,四世皇帝不得不出逃到鹹陽避難。”
“吳韜一度稱吳帝,跟四世皇帝分庭抗禮,十國之亂持續了七年之久,極大的損耗了吳朝的元氣。”
“四世皇帝駕崩之後,繼位的是他的孫子,五世皇帝吳勝,廟號神宗。”
“當時眼看著山河破碎,天下萬民飽受戰亂之苦的吳韜,痛定思痛,自去帝號,主動歸降五世皇帝,並自刎謝罪,終於結束了十國之亂。”
聞言,慶忌點了點頭。
吳韜嗎?
這小子是在慶忌臨終前,陪在他身邊的那個小男孩。
沒想到,有如此出息,有如此壯舉!
真不愧是吳鴻的孫子!
了不起!
不過,慶忌忽然意識到了事情的關鍵所在。
他記得自己生前,讓吳基頒布推恩令削藩的,為何四世皇帝沒有遵照推恩令去做?
慶忌暗暗想了一下,終於想到了。
吳基病死於多瑙河之畔,死得太過匆忙,生前也沒有交代吳泓推恩令的事情,這才釀成了“十國之亂”。
“吳勝有什麽作為?”
“這……”
吳華訕訕的笑道:“始皇陛下,這個五世皇帝,在位六十二年,是大吳最長壽的皇帝,但是終其一生,沉迷於長生不老,修仙問道,故而大權旁落,沒有什麽作為。”
“他在位的時候,國內矛盾加劇,土地兼並嚴重,後期還爆發了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都被鎮壓了下來,但是吳朝也隨之元氣大傷。”
“朝中是外戚、宦官輪流把持朝政,藩王也不再來朝,可謂是內憂外患了。最奇葩的是五世皇帝的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