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繁的胃口還不小。
三萬人馬及其家卷,那就是十幾萬的人口。
這如何使得?
慶忌搖搖頭道:“不許討價還價。朕給你二萬人馬及其家卷,能開拓出多大的塞國疆域,那是你的本事,朕不會過問。”
“諾!”
吳繁這才趕鴨子上架的答應下來。
這古羌地,就是現代的西藏,地廣人稀,環境還非常的惡劣。
難怪吳繁不願意到那裏封邦建國。
畢竟,那個地方直到公元七世紀初,這才崛起了一個吐蕃王朝。
“吳熙。”
“兒臣在!”
“朕給你五萬黎庶,東渡倭島,日後倭地及其附屬島嶼就是你的國土。朕封你為扶桑王,立扶桑國,能歸化多少倭人,是你的本事。”
“諾!”
吳熙當即答應下來。
緊接著,慶忌又將現代的海nan島及其附屬島嶼劃分為瓊國,冊封吳邦為“瓊王”,立瓊國。
將現代的灣灣島及其附屬島嶼,劃分為洲國,冊封吳發為“洲王”,立洲國。
澳洲大陸那邊,立一個“澳國”,慶忌冊封吳憂為澳王。
不過,此時的吳憂還在帶領船隊遠渡重洋,去探索美洲大陸,還未歸來。
說不定慶忌有可能大手一揮,在美洲大陸那裏立幾個藩王,使之封邦建國……
諸如爪哇島、婆羅洲等東南亞的島嶼,也被慶忌立了多個國家。
還有南亞次大陸,慶忌大手一揮,讓自己的兒子們領兵去開拓,順便把家卷帶上,將吳國先進的技術以及文化傳播到那裏去。
至於這期間要花費多少時間,耗費多少人力,就不是慶忌要管的。
兒孫自有兒孫福。
路,慶忌已經為他們鋪墊好,能有多大的成就,全看他們的本事有多大。
這一口氣,慶忌就封了二十個藩王,在海外、域外之地,封邦建國二十個!
按照每個王國帶去五萬本土人口的標準,這一批前往海外、域外之地開拓進取的吳人,就超過了百萬之眾。
至於大吳的北邊,漠北那裏,慶忌倒是沒有分封諸子到那裏立國。
因為北方的遊牧民族,東胡、匈奴、月氏的勢力不弱,不是區區一兩萬人馬能站住腳跟,隨便征服的。
至少慶忌一旦透露出進取漠北的野心以及實際行動,漠北的遊牧民族豈能善罷甘休?
對於分封製的利弊,慶忌一清二楚。
他這一代人,到兒子、孫子一代,可以繼續推行分封製,以此同化周邊的異族,促進大融合。
但,慶忌有必要交代一下後世皇帝《推恩令》的事宜。
數十年後,甚至是上百年後,對華夏有了極大認同感的各個藩王國,也能被大吳迅速融合。
而這才是慶忌的根本目的。
這個時候在海外、域外之地直接建立起帝國的統治,壓根兒就不靠譜。
……
自從大吳一統天下,慶忌禦極稱帝之後,就開始專注於恢複民生,發展生產,不斷鼓勵人口生育。
十年治天下。
這是慶忌為大吳定下的國策。
慶忌也是說到做到,整整十年,大吳少有戰事,承平日久,國內大治,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曆史上的秦王朝是如何二世而亡的?
跟秦始皇嬴政的暴政,脫不了幹係。
嚴刑峻法,窮兵黷武能讓大秦一統天下,卻未必能讓大秦治理天下,使人心歸附。
有鑒於此,慶忌不斷推行輕徭薄賦政策,藏富於民,惠及民生,讓天下萬民認可自己是“吳人”的身份,不再有叛亂之心。
這就導致,十年來大吳的國力猛增,人口也呈現出了井噴式的增長。
尤其是在吳始皇三十五年,遠渡重洋,從美洲大陸返迴的船隊,將玉米、土豆、番薯等土特產帶迴吳國本土,並廣泛種植之後,民間的糧食產量大增,基本上使家殷人足,不缺吃喝……
至少,餓不死人了!
再貧窮的家庭,再偏遠的地方,一般來說也不會有人餓死。
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再加上吳國鼓勵人口生育政策的刺激之下,十年之間,吳國的人口增加了數百萬。
到吳始皇四十三年,慶忌稱帝十年後,大吳的人口就突破了四千萬大關,這還不包括寧、塞、洲、瓊等二十個藩王國家以及西域都護府在內的人口總數。
內政方麵,慶忌為了提高朝廷的行政效率,改革官製,在三公九卿製的基礎上,推行三省六部製。
中書省,是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
門下省,職掌為侍從皇帝左右、讚導眾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
尚書省屬於最高政令機構,為朝堂最高權力機構之一。
尚書省有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等六部,下轄吏部、主爵等二十四司。
六部尚書都以所在“部”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為名,負責執行詔令。
三省六部的朝臣各司其職,維持著龐大的吳帝國正常運轉。
地方上,還是四十五個郡,實行郡縣製,基本不變。
軍事方麵,慶忌為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建立了全國統一的軍隊,並置於皇帝的嚴格控製之下。
負責全國軍事行政的大臣為大司馬。
戰時臨時任命將軍統兵,地位最高的為大將軍,其下依次有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諸將軍。
將軍出征時常置幕府,作為參謀機構。
在郡、縣分置郡尉、縣尉,協助郡守、縣令掌管軍事。
軍隊可分為京師兵、地方兵和邊兵三部分。
經濟方麵,大吳積極與西方國家通商,陸上絲綢之路以及海上絲綢之路,車馬、舟船往來,絡繹不絕,使大吳靠著精鹽、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賺得盆滿缽滿。
日進千金!
光是收取商賈們的關卡稅,就使吳國的國庫金錢堆積如山。
十年時間,國庫裏的銅錢,穿錢用的細繩爛了,都沒有被使用出去。
倉稟裏的粟米、稻米等糧食幾乎發黴了,還沒有吃掉。
有鑒於此,慶忌還時常頒布命令,把粟米、稻米等糧食向周邊列國低價出售。
民生方麵,得益於吳國雄厚的國力,慶忌還是決定開鑿大運河。
花了八年,動輒一百二十萬昆侖奴,吳國終於使大運河成功通航。
南至錢塘江,西到鹹陽,北至薊城,長度近兩千公裏的南北大運河,實現了通航。
運兵運糧,商用軍用民用皆可。
靠著這條大運河,吳國一樣能從商賈身上收取許多的賦稅。
大運河的通航,也使朝廷加強了對各個地方的控製。
值得一提的是,關中的水渠(曆史上的鄭國渠)也早已全麵竣工,使注填淤之水,既澤鹵之地四萬餘頃(相當於現代110萬畝),收皆畝一鍾(相當於100公斤),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
吳國的大運河,以及各種直道、馳道、棧道等連接到一起,構成了十分發達的交通,暢通無阻。
這不僅極大的加強了慶忌的統治,也是方便民生,使商業勃興。
教育方麵,吳國還是諸子百家爭鳴,學術鼎盛,得益於吳國開啟民智,各地設立的官學也在源源不斷的培養著人才,有著濃鬱的忠君愛國氛圍。
忠、孝、仁、義、禮、智、信這七種操守德行,也是深入人心。
吳國現在真正做到了學有所教,老有所養。
各個領域的百花齊放,讓大吳成了真正的天朝上國。
慶忌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十年大治,休養生息,使吳國承平日久,國泰民安。
不過,慶忌還是不滿現狀的。
他的野心還是開拓進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大帝”,使吳國成為空前絕後,疆域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超級帝國。
現在,有這樣雄厚的國力作為支撐,慶忌認為開疆拓土的時機已經成熟。
但是慶忌……老了!
三萬人馬及其家卷,那就是十幾萬的人口。
這如何使得?
慶忌搖搖頭道:“不許討價還價。朕給你二萬人馬及其家卷,能開拓出多大的塞國疆域,那是你的本事,朕不會過問。”
“諾!”
吳繁這才趕鴨子上架的答應下來。
這古羌地,就是現代的西藏,地廣人稀,環境還非常的惡劣。
難怪吳繁不願意到那裏封邦建國。
畢竟,那個地方直到公元七世紀初,這才崛起了一個吐蕃王朝。
“吳熙。”
“兒臣在!”
“朕給你五萬黎庶,東渡倭島,日後倭地及其附屬島嶼就是你的國土。朕封你為扶桑王,立扶桑國,能歸化多少倭人,是你的本事。”
“諾!”
吳熙當即答應下來。
緊接著,慶忌又將現代的海nan島及其附屬島嶼劃分為瓊國,冊封吳邦為“瓊王”,立瓊國。
將現代的灣灣島及其附屬島嶼,劃分為洲國,冊封吳發為“洲王”,立洲國。
澳洲大陸那邊,立一個“澳國”,慶忌冊封吳憂為澳王。
不過,此時的吳憂還在帶領船隊遠渡重洋,去探索美洲大陸,還未歸來。
說不定慶忌有可能大手一揮,在美洲大陸那裏立幾個藩王,使之封邦建國……
諸如爪哇島、婆羅洲等東南亞的島嶼,也被慶忌立了多個國家。
還有南亞次大陸,慶忌大手一揮,讓自己的兒子們領兵去開拓,順便把家卷帶上,將吳國先進的技術以及文化傳播到那裏去。
至於這期間要花費多少時間,耗費多少人力,就不是慶忌要管的。
兒孫自有兒孫福。
路,慶忌已經為他們鋪墊好,能有多大的成就,全看他們的本事有多大。
這一口氣,慶忌就封了二十個藩王,在海外、域外之地,封邦建國二十個!
按照每個王國帶去五萬本土人口的標準,這一批前往海外、域外之地開拓進取的吳人,就超過了百萬之眾。
至於大吳的北邊,漠北那裏,慶忌倒是沒有分封諸子到那裏立國。
因為北方的遊牧民族,東胡、匈奴、月氏的勢力不弱,不是區區一兩萬人馬能站住腳跟,隨便征服的。
至少慶忌一旦透露出進取漠北的野心以及實際行動,漠北的遊牧民族豈能善罷甘休?
對於分封製的利弊,慶忌一清二楚。
他這一代人,到兒子、孫子一代,可以繼續推行分封製,以此同化周邊的異族,促進大融合。
但,慶忌有必要交代一下後世皇帝《推恩令》的事宜。
數十年後,甚至是上百年後,對華夏有了極大認同感的各個藩王國,也能被大吳迅速融合。
而這才是慶忌的根本目的。
這個時候在海外、域外之地直接建立起帝國的統治,壓根兒就不靠譜。
……
自從大吳一統天下,慶忌禦極稱帝之後,就開始專注於恢複民生,發展生產,不斷鼓勵人口生育。
十年治天下。
這是慶忌為大吳定下的國策。
慶忌也是說到做到,整整十年,大吳少有戰事,承平日久,國內大治,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曆史上的秦王朝是如何二世而亡的?
跟秦始皇嬴政的暴政,脫不了幹係。
嚴刑峻法,窮兵黷武能讓大秦一統天下,卻未必能讓大秦治理天下,使人心歸附。
有鑒於此,慶忌不斷推行輕徭薄賦政策,藏富於民,惠及民生,讓天下萬民認可自己是“吳人”的身份,不再有叛亂之心。
這就導致,十年來大吳的國力猛增,人口也呈現出了井噴式的增長。
尤其是在吳始皇三十五年,遠渡重洋,從美洲大陸返迴的船隊,將玉米、土豆、番薯等土特產帶迴吳國本土,並廣泛種植之後,民間的糧食產量大增,基本上使家殷人足,不缺吃喝……
至少,餓不死人了!
再貧窮的家庭,再偏遠的地方,一般來說也不會有人餓死。
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再加上吳國鼓勵人口生育政策的刺激之下,十年之間,吳國的人口增加了數百萬。
到吳始皇四十三年,慶忌稱帝十年後,大吳的人口就突破了四千萬大關,這還不包括寧、塞、洲、瓊等二十個藩王國家以及西域都護府在內的人口總數。
內政方麵,慶忌為了提高朝廷的行政效率,改革官製,在三公九卿製的基礎上,推行三省六部製。
中書省,是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
門下省,職掌為侍從皇帝左右、讚導眾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
尚書省屬於最高政令機構,為朝堂最高權力機構之一。
尚書省有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等六部,下轄吏部、主爵等二十四司。
六部尚書都以所在“部”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為名,負責執行詔令。
三省六部的朝臣各司其職,維持著龐大的吳帝國正常運轉。
地方上,還是四十五個郡,實行郡縣製,基本不變。
軍事方麵,慶忌為鞏固和加強中央集權,建立了全國統一的軍隊,並置於皇帝的嚴格控製之下。
負責全國軍事行政的大臣為大司馬。
戰時臨時任命將軍統兵,地位最高的為大將軍,其下依次有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又有前、後、左、右諸將軍。
將軍出征時常置幕府,作為參謀機構。
在郡、縣分置郡尉、縣尉,協助郡守、縣令掌管軍事。
軍隊可分為京師兵、地方兵和邊兵三部分。
經濟方麵,大吳積極與西方國家通商,陸上絲綢之路以及海上絲綢之路,車馬、舟船往來,絡繹不絕,使大吳靠著精鹽、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賺得盆滿缽滿。
日進千金!
光是收取商賈們的關卡稅,就使吳國的國庫金錢堆積如山。
十年時間,國庫裏的銅錢,穿錢用的細繩爛了,都沒有被使用出去。
倉稟裏的粟米、稻米等糧食幾乎發黴了,還沒有吃掉。
有鑒於此,慶忌還時常頒布命令,把粟米、稻米等糧食向周邊列國低價出售。
民生方麵,得益於吳國雄厚的國力,慶忌還是決定開鑿大運河。
花了八年,動輒一百二十萬昆侖奴,吳國終於使大運河成功通航。
南至錢塘江,西到鹹陽,北至薊城,長度近兩千公裏的南北大運河,實現了通航。
運兵運糧,商用軍用民用皆可。
靠著這條大運河,吳國一樣能從商賈身上收取許多的賦稅。
大運河的通航,也使朝廷加強了對各個地方的控製。
值得一提的是,關中的水渠(曆史上的鄭國渠)也早已全麵竣工,使注填淤之水,既澤鹵之地四萬餘頃(相當於現代110萬畝),收皆畝一鍾(相當於100公斤),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
吳國的大運河,以及各種直道、馳道、棧道等連接到一起,構成了十分發達的交通,暢通無阻。
這不僅極大的加強了慶忌的統治,也是方便民生,使商業勃興。
教育方麵,吳國還是諸子百家爭鳴,學術鼎盛,得益於吳國開啟民智,各地設立的官學也在源源不斷的培養著人才,有著濃鬱的忠君愛國氛圍。
忠、孝、仁、義、禮、智、信這七種操守德行,也是深入人心。
吳國現在真正做到了學有所教,老有所養。
各個領域的百花齊放,讓大吳成了真正的天朝上國。
慶忌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十年大治,休養生息,使吳國承平日久,國泰民安。
不過,慶忌還是不滿現狀的。
他的野心還是開拓進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大帝”,使吳國成為空前絕後,疆域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超級帝國。
現在,有這樣雄厚的國力作為支撐,慶忌認為開疆拓土的時機已經成熟。
但是慶忌……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