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種有治世之才,精通法、儒、兵、名等各家之學,學術頗雜,且常年出任左丞相,兼魏相,有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隨時都能上任。”


    計然沉吟片刻後,開始跟慶忌、太子恆說出了自己舉薦文種、孔丘、鄧析三人的理由。


    “孔丘有治國之才,名滿天下,門下弟子諸如顏迴、曾點、卜商等人,都在吳國出任重要官職,有一定基礎。”


    “而且,儒學通達,推崇禮治,有教化之功。”


    “若讓孔丘執政,臣這二十餘年來,在吳國確立的各項政策,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再說鄧析,鄧析此人兼具法、道,刑名之學,為人嚴苛,待人較為刻薄寡恩,隻是他確有治世之才。”


    “若由鄧析執政,他一定會推崇法治,以嚴刑峻法治民。如此治民,如此治國,可使我大吳盡快恢複國力,卻也有可能遺留下不少的弊端。”


    頓了一下,計然意味深長的道:“大王若以鄧析出任太宰,執政大吳,必須要考慮,在大吳一統天下之後,罷黜鄧析之政,或可用其人而不用其政。”


    慶忌不得不承認,計然的確是非常了解鄧析、孔丘以及文種的,畢竟是相處了二三十年的同僚。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鄧析、文種、孔丘三人,都有大才,隻是性格(能力)缺陷也非常明顯。


    為此,計然不得不給出一些中肯的建議。


    這時,太子恆頗為疑惑的詢問道:“太宰,依我看禦史大夫範蠡,也有治世之才。”


    “他是你的弟子,精通道、兵、法、名各家之學,以他也才能,未嚐不可接替你的太宰之位,為何太宰不舉薦範蠡?難道是避嫌嗎?”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這是吳國察舉製的一大原則。


    計然是知道的。


    麵對太子恆的這一疑惑,計然隻是微微一笑道:“太子,範少伯確有大才,是王左之才。”


    “然,他跟老臣一樣澹泊名利,不在乎太宰之位,若居此高位,反而會讓範蠡不自在,限製了他的才幹。此其一也。”


    “其二,以範蠡為太宰,他會一味地奉行老臣確立的政策,不會有多少改革。”


    “這並不利於我大吳盡快恢複國力,銳意進取。”


    計然為何要一再重申“恢複國力”?


    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吳國的國力已經發展到了極限,到了瓶頸期,已經很難再有突破。


    中庸之道,無為而治,的確是一種不錯的治國之法,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經過計然為相這二十餘年的韜光養晦,勵精圖治,吳國的國力很是雄厚。


    再“無為而治”下去,吳國還是發展不起來。


    所以,計然這才打算辭官歸隱,而且並不會推舉自己的得意弟子範蠡上位。


    慶忌要是想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成為名副其實的“吳始皇”,就必須要考慮到治國方麵的事情。


    在計然“道家”治國的基礎上,再糅合各家之學,找出一條新的路子,讓吳國的國力再一次實現騰飛。


    如若不然,吳國就隻能故步自封下去。


    百家之學,要求“穩”,用道家、儒家的學問治國,最為合適。


    要求“速”,用法家、名家的學問治國,最為合適。


    “計然,茲事體大。寡人需要一定的時間考慮,權力的過渡,也要一個時期,你再任半年或一年的太宰,寡人準你辭官歸養。”


    “多謝大王!”


    計然這才鬆了口氣,欣然領命。


    慶忌還是非常尊重計然的意見。


    若不出意外的話,計然會跟已故的季劄一般,退居二線,偶爾在稷下學宮講學,開宗立派,然後大多數的時候都能自顧自的遊山玩水,過著閑雲野鶴的生活。


    等到計然告辭離開後,慶忌將目光放在了太子恆的身上,眯著眼睛問道:“恆兒,你認為計然之後,何人可為太宰執政吳國?”


    太子恆想了一下,便道:“父王,兒臣舉薦鄧析。”


    “鄧析通曉法家之學,與我吳國的治國理念相合。太宰在任期間,也多次運用了法家之學,朝中、軍中或坊間,法學大盛,是故吳人都能接受法治建設。”


    “由鄧析接任太宰之位,繼往開來,最合適不過。”


    太子恆會舉薦鄧析,並沒有出乎慶忌的意料。


    畢竟,太子恆跟鄧析走得近,情投意合,治國理念基本上差不多。


    而慶忌則是更中意道家的“無為而治”。


    誠然,吳國一直以來都重視法治建設,以至於被列國視作“虎狼之國”,有著嚴刑峻法。


    但,說到底以計然為首的道家治理吳國,能夠張弛有度,合理的運用百家之學,融會貫通,這正是慶忌欣賞道家之學的地方。


    “吳國,是吳國人的吳國,而非一家一氏之吳國。”


    慶忌語重心長的看著太子恆,道:“太宰人選,至關重要,為人君者,最好不可在這種事情上擅專。”


    “父王之意,是召開大朝會,討論新任太宰人選?”


    太子恆問道。


    “不,隻是大朝會,還有一定的局限性。恆兒,你可知道寡人讓計然舉薦太宰的繼任人選,計然為何給出的是孔丘、文種與鄧析嗎?”


    “這……因為這三個人有治國之才,可堪大用。”


    “這隻是其一,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連計然都不知道如何進一步改革,使我大吳突破瓶頸,繼續繁榮昌盛下去。”


    慶忌緩聲道:“孔丘代表的是儒家,鄧析代表的是法家,文種代表的是名家。”


    “儒、道、法、名、兵,是我大吳的五大顯學。”


    “孔丘、鄧析、文種三人的思想學說,治國理念,本就代表著治世之主流。所以,局限於朝議還不夠,寡人是想放出風聲,讓全國各地的士子評議。”


    “他們所代表的儒、法、名三家之顯學,擇其賢者而立。”


    “父王英明!”


    話是這麽說,其實慶忌並沒有考慮好,在計然之後,選誰出任太宰之位。


    畢竟,好比一個集團,慶忌是董事長,是最高決策者,太宰就相當於執行總裁。


    沒有一個合適的太宰掌舵,吳國想走得更加平穩,更加長遠,難上加難。


    治國的方法各種各樣,就看慶忌要如何選擇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吳霸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並收藏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